「似水流年才是一個人的一切,其餘的全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王小波。
歷史從來不缺生前寂寞,死後才出名的人,例如梵谷,例如卡夫卡,例如王小波。在文壇上,王小波無疑是個獨立特性的存在。
他的文字讓人覺得如清風拂面,但又覺得諷刺到極致。他洞察人世,又從未停止探索人間的腳步,有些人人都知道但都不說的話,他說了,他認為人們應該去追求自由,應該去包容不同的思想,有些話如果不說,就是在損害正義。
有人評價王小波說,如果他還在世,是足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說起來,他生前時小說連出版都不能夠,死後卻被追捧。這不知是遺憾,還是一種諷刺。
早年歲月
1952年,王小波出生於一個革命知識分子家庭,在家中男孩裡排行老二。
當時,他的父親被批判,這對他的家庭來說打擊很大。好在父親最終無事,家庭的生活漸漸能夠回到正軌,王小波也跟兄弟姐妹們一樣可以安然上學。
十七歲那年,王小波隨大流坐上開往雲南隴川縣的列車去插隊,這段知青下鄉的經歷對他一生的影響很大。
在下鄉期間,他開始嘗試寫作。那幾年,他得過疾病,時常一個人在無盡的寂寞裡枯坐。也就是在此時,王小波養成了一種詩人的氣質。
孤獨難熬,但孤獨是寫作的養料。這段經歷也成了日後王小波寫《黃金時代》》的背景。
後來,王小波到母親老家插隊,當過民辦教師,當過工人。他一直沒有停止寫作,對於他而言,寫作是跟這個世界的交流。
但寫作並沒有讓他出名。1977年,時任《光明日報》編輯的李銀河偶然間讀了王小波的小說《綠毛水怪》,對這個作者產生了興趣,覺得能寫出有趣文字的作者必定是個有趣的人。
兩人相識並相戀,於兩年後結婚。王小波與李銀河,就像兩個豐富的精神世界碰撞在一起,撞出閃爍的繁星。同年,王小波發表了處女作《地久天長》。
恢復高考後,王小波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畢業後,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個分校教書。期間,開始寫他的代表作《黃金時代》。
1984年,李銀河公派到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王小波在東亞研究中心當研究生。兩個人每月只靠李銀河的400塊獎學金生活,實在熬不下去時,王小波就到餐館給人洗碗。
李銀河知道王小波的夢想和寄託,捨不得讓他去幹粗活。在李銀河的庇護下,王小波在美國安心寫作,安心讀書,寫出了《紅拂夜奔》等中短篇小說的框架,並繼續書寫他的《黃金時代》。
回國後,王小波被調在中國人民大學當一名會計系講師,但當講師的日子他過得並不舒心。
生前寂寞
王小波一心投入到寫作中,到最後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辭去了穩定的教職,選擇當一個全職作家。這卻並不是一條簡單的道路。
王小波的人格獨立特行,他的文字也獨立特行,多數免不了被斃稿的命運,出版困難。出版社的編輯都說小說很精彩,但是不敢發。
小說《紅拂夜奔》是其代表作之一,其中介於歷史和現實之間的恢弘想像,每個看過的人都為之嘆服,但這篇小說兜兜轉轉數年仍沒能成功出版。
王小波選擇妥協,將18萬字的小說壓縮了三分之二,但他發現,即使妥協也沒有用。他的許多小說都費盡心血,但都無法出版。
當時,他在雜誌上有一個專欄,專門寫雜文,久而久之,他寫的雜文比小說出名,對於這種境況,他也只能苦笑。
王小波生前,小說在內地出版的寥寥無幾。他耗費十年光陰寫成的小說《黃金時代》獲過臺灣的文學獎項,在報上連載,但在內地卻連出版都不能夠。
《黃金時代》在香港出版時被改名為《王二風流史》,被劃入黃色小說之流。這自然不是王小波的初衷,但他也無可奈何。
1994年,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讀到了《黃金時代》,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說,但出版社的上級並不同意讓這部小說出版。趁著總編輯出差的空隙,趙潔平擔任責任編輯,偷偷將書出版了。
事後,趙潔平受到嚴厲的指責,大病了一場。更慘的是,《黃金時代》沒有正規的發行渠道,根本賣不出去。
那段時間,王小波和趙潔平兩個人騎著自行車,後座捆著兩疊書,奔波於小書攤、圖書批發市場等去推銷,卑微到先談書,再談價錢。即使這樣,到王小波死時,書還是沒有賣完。
王小波生前就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作家,多數作品都名不經傳,寂寞得很。1997年,王小波獨自一人在家中猝死,面前還擺著《黑鐵時代》的稿子。生得寂寞,也死得寂寞。
一部傳奇的「黃色小說」
王小波死後,他一生最看重的作品——《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被集結為「時代三部曲」出版。
《黃金時代》在2001年銷量達到了幾十萬冊,被重印了好幾次。王小波本人被稱為「文學教父」,受到一堆人追捧。
生前無人問津,一場非正常死亡,讓一個作者的作品從無人問津到萬人追捧。這是王小波生前批判過的現象,他在九泉之下大概也沒想到,自己會加入這個行列。
要說的是《黃金時代》這部傳奇的代表作。
《黃金時代》以知青隊伍中的女醫生陳清揚找上王二,想要他證明自己不是破鞋為開篇,之後,王二和陳清揚兩人不斷「踐行偉大的友誼」。
在這一過程中,兩人都曾彼此愛慕,最後卻還是相忘於江湖。王二就是一個苦悶孤獨的「多餘人」形象,陳清揚卻是王小波小說中一個獨特的女主。
陳清揚是個單純的女子,她看不懂很多事,於是就索性不去想。她既善良又赤誠,不覺得破鞋有多不好。在小說中,她的格格不入隨處可見。她不明白人們為什麼要那樣說,那樣做,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不明白這個世界為什麼是這樣子。
陳清揚一開始也在意世俗的眼光,否則不會想努力證明自己不是破鞋,到最後,她開始游離在世俗之外,不再活在別人的價值觀裡。
她甚至在王二被打了兩巴掌之後,披頭散髮兩眼通紅地衝下山,向眾人宣告她是「破鞋」,她愛上了王二。
《黃金時代》的獨特之處無疑是鋪天蓋地的性愛描寫,這也是大膽之處。其次,小說裡那個世界的荒誕之處也隨處可見。
關於性的描寫在王小波的作品裡,不僅僅只有《黃金時代》,信手拈來一部作品,文字都那麼大膽恣意。
王小波認為,性並不是醜陋不堪的東西,這是人的本性,是很正常的事。《黃金時代》裡所要表達的東西,自然不在於性與愛,而是思想束縛下的獨立人格。
陳清揚從不是破鞋到真的成為了破鞋,但她的心底承認了自己就是破鞋,這是一種從厭惡醜陋到直面醜陋的轉變。
與王二的交合一開始在她看來只是一種片刻的歡娛,她感到犯下罪孽的是,在性愛中,她對王二產生了愛情,這才是最不可饒恕的,但她還是情願背負這心上的罪孽去愛王二。
陳清揚變得不再無知,也多了幾分瀟灑和坦然,她明白了這個世界有善美,也有醜陋,兩者合二為一,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所以,她在二十年後與王二再度相遇時,才能那樣坦然。那些與王二在一起的歡娛日子,是對那個時代的世界的一個反擊,是荒誕時代裡,獨屬他們的黃金時代。
王小波筆下的陳清揚,是他想要表現獨立人格的人物形象,也是他喜歡的女子的一個模樣。
時代依舊荒誕,王小波已然離開我們二十三年,但他的靈魂,他帶給我們的精神力量,無論在哪個荒誕時代裡,都能永存。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