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1997年4月11日凌晨,時年方44歲的王小波,在北京郊外一個家徒四壁的小寫字間,心臟病突發猝死時,孤獨地一個人含恨而終。
他的意外離世,也跟他的人一樣很不尋常。他是一個人靜悄悄地走的,而深愛的妻子李銀河,當時在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在他逝世後,他的妻子李銀河發現,他額頭傷痕累累,牆上留有牙齒刮過痕跡,地上落了一堆牆灰,可見他是心臟病發,忍不住疼痛用頭撞牆身亡的。
一代文壇大家就此落下帷幕。
正如4月1日,我們會紀念張國榮。4月11日,我們同樣會祭奠王小波。
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前顯赫,死後無名。另一種是生前寂寞,死後盛名。
王小波就是屬於後者。對於中國現代文學來說,王小波算是一個另類。
對於王小波來說,文革那段特殊時期是他的作品源泉。在當時那個年代,王小波是中國唯一一個自由撰稿人,付出的代價何止只有生前寂寞著這麼簡單,王小波是孤獨的,但是他也是高傲的。
他把自己完全自墮為「文壇流浪漢」,沒有單位,沒有加入作協。
他很傲嬌地說過:
「聽說有一個文學圈,可我不知道它在哪」。
除了他的「黃金三部曲」,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他的情詩。被當成靈魂愛情的範本流傳,他的妻子稱他是「世間一本最美好、最有趣、最好看的書。」
王小波有趣的靈魂
王小波長在北京一個高知家庭,剛出生那會,父親就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童年時經歷大躍進和大饑荒,少年時目睹了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青年又經歷知青下鄉。
所以,他的經歷是豐富的,這也為他的創作積累了相當多的素材。
當王小波在16歲時,文革大潮襲來,他毫無例外地被裹挾進這一歷史洪流。他遠赴雲南西雙版納、山東牟平等地插隊,加入到那個混亂年代的知青下鄉隊伍。
雲南邊疆的勞作生活,是單調而乏味的。但王小波卻能苦中作樂,這頗有東坡先生的風骨。
他身材魁梧,一米八四的個子撅在水田裡姿勢夠奇怪了,還得插一整天的秧,腰都累斷了卻說是「後腰像是給豬八戒築了兩耙」。一件痛苦不堪的事情瞬間變得趣味無比。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說的就是王小波。
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王小波
在26歲時,王小波考上中國人民大學,就讀於貿易經濟系商品學專業,畢業後赴美留學,在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員。他利用空餘時間遊遍了歐洲各國。80年代末歸國。
他自學成才成為了一名程式設計師,這樣的人才自然是被哄搶,當時的網易廠長丁磊挖他去做遊戲引擎,但是他拒絕了。
他曾經這樣對自己的外甥講:
"痛苦是藝術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唱《黃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寶氣;演秋菊的卸了妝一點都不悲慘,她有的是錢……聽說她還想嫁個大款。這種種事實說明了一個真理:別人的痛苦才是你藝術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會成為別人的藝術源泉。」
他的外甥名叫姚勇,就是那個編寫《QQ炫舞》的程式設計師,後來因為一直喜歡唱歌,就加入了一個樂隊。樂隊的名字叫水木年華。
撩妹高手王小波
王小波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是他和李銀河的愛情。
他第一次跟李銀河見面,就問對方有沒有對象,緊接著問:「你看我怎麼樣?」李銀河大概在心裡默默的說「我看你有點醜」,但是因為好奇還是答應了。
回去後,李銀河大概是覺得「我怎麼能跟這麼個醜東西戀愛呢」,越想越憋屈,然後提出分手。
這回把王小波氣了個夠嗆,他把李銀河買的兩張電影票寄回,附了一封信說:「你從這個信上可以聞到二鍋頭、五糧液的味,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王小波自此開始了他的浪漫。他給李銀河的每一封信的開頭都是「你好哇,李銀河」,還把情書寫在五線譜上。
李銀河後來回憶說:
他的長相實在是種障礙,差一點就分手了。我起初懷疑,一對不美的人的戀愛能是美的嗎?後來的事證明,兩顆相愛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戀愛之後,王小波秒變情話段子手,讓李銀河至今都舉得最好看的書,就是王小波的情話:
咱們應當在一起,否則就太傷天害理啦。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真的,單單你的名字就夠我愛一生了。你做夢也想不到,我把信寫到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不管我多麼平庸,可我總覺得對你的愛很美。在見不到你的日子裡,我就難過得像旗杆上吊死的貓。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這哪句話不是甜掉牙的當代撩妹典範?
1980年兩人結婚,王小波正在讀大二,所以結婚是秘密的,並沒有辦婚禮。
有一次,哥哥王小平對李銀河說:「小波靠寫小說沒法維生啊。」
但是李銀說:
我堅持小波必須寫小說,因為他的文學才能荒廢太可惜了。生計所需的那點兒物質太容易滿足,實在不行,我一個人工作也夠用了。而文學是他的生命,不寫小說他這個人就成了行屍走肉,那樣的物質生活水平再高有何意義呢?
王小波能遇到李銀河也是三生有幸。李銀河與王小波,是真正的靈魂伴侶。
王小波在活著的時候是有趣的。
埋頭在家裡寫小說,寫流氓李靖和紅佛,寫愣頭愣腦的王二,寫下山來請教自己是不是破鞋的陳清揚,寫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寫下了至今都負有盛名的「黃色小說」——黃金三部曲。
在電腦都沒普及的年代,他是國內最早一批資深程式設計師。當時的漢字輸入法有缺陷,他就自己寫了套,打漢字速度快到堪比英文盲打。
當時的網易廠長丁磊挖他去做遊戲引擎,但是他拒絕了。但他心懷文學夢,因而回絕了。
王小波筆下的「黃色小說」
在王小波的作品中,除了《沉默的大多數》等作品,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黑鐵時代》在內的「時代三部曲」給予人們極大的振奮與鼓舞。
在《黃金時代》中,有著大量的性愛描寫,而這些是《黃金時代》最獨特的地方之一,因為這些恣意大膽的文字,當年小說的出版遇到了很多波折。
王小波曾說:
這本書裡有很多地方寫到性,這種寫法不但容易招致非議,本身就有媚俗的嫌疑。我也不知為什麼,就這樣寫了出來。現在回憶起來,這樣寫既不是為了招些非議,也不是想要媚俗,而是對過去時代的回顧。《黃金時代》還原了「文革」時期荒誕的社會現象。
王小波很隨性,放棄鐵飯碗,而選擇做一個自由撰稿人,去寫他熱愛的文字,去喚醒大眾的靈魂。
他下筆之開放,讓人瞠目。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評價他的書:「《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斃掉了!」
這可真的是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倘若時至今日,王小波還活著,成就或許不會比丁磊要低到哪裡去。
王小波曾說:「日後寫墓志銘,當在「活過,愛過,寫過」後加上一句,「書都賣掉了」。」
王小波的文字,風格獨特,詼諧有趣,肆意張揚,有人說,在思想的深邃、文風的嬉笑怒罵、耐讀耐品這些方面,超過他的人至今還沒有出現。
高曉松說:「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裡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他還說:
「在所有白話文的作家中,王小波是我心目中的第一位,並且甩開第二名很遠,他是神一樣的存在。」
王朔說:「他比我更牛。要是王小波還活著,我不如他」。
魯豫曾說:
很慶幸是在大學時期才讀到《黃金時代》,如果再早一點,她或許只會單純地將它當成一本小黃書;她或許會將「陳清揚」和「王二」的故事,當小黃書一樣讀。但是如今,它卻成為了喚醒她的力量。王小波的文字,可以讓她產生迷之共振,他書中的內容,完全就是在解碼,所謂恆久不變的,人性。
他在《黃金時代》裡面這樣寫道: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王小波還有許多深刻的語句,交織點綴在他的每一部用心打磨而出的作品裡。每次讀到王小波的文字,總會讓人收穫醍醐灌頂的清醒和力量。
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並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
時至今日,王小波的小說、雜文,實際還沒完全進入主流文學的視野之內。但是他的「時代三部曲」、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始終在各大排行榜上居高不下。
但是迄今也沒有一位作家,可以有他那種生花妙筆,可以將複雜的道理,如此平實、家常、有趣地講述出來,既讓中學生看得興味盎然,也能讓文化名人們如醉似痴。
以獨立意志出神入化笑寫時代三部曲;持自由情懷瀝血嘔心哭說沉默大多數。王小波值得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當下的中國人,都讀一讀的。
現在,王小波這套以《黃金時代》為首的「時代三部曲」,原價143元,現價125元,就可以和獨一無二的有趣靈魂對話。
去看一看那個年代的黃金時代,也去感受或回憶屬於你的黃金時代。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