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城裡的奮鬥之歌(脫貧攻堅高原行)

2020-12-11 光明時政

本報記者 蘇銀成攝影報導

  激越高亢的《中國古羌城》歌聲中,高大的城門緩緩打開,巨幅羌紅在雲梯上翻飛,舞動出茂縣各族兒女脫貧奔小康的火熱情懷……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上的場景(見圖)。

  茂縣是全國最大的羌族聚居縣,也是羌文化核心保護區。2008年汶川地震,茂縣境內的羌族碉樓、村寨等遭受毀滅性破壞。如何搶救性保護瀕危的羌族文化遺產?為此,茂縣整合國家災後重建項目資金6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羌文化集中展示區——中國古羌城。

  走進羌繡非遺傳承工作室,只見羌繡非遺傳承人胡春蓮兩手走針引線、上下翻飛,聚精會神地做著繡品。

  胡春蓮是一名尿毒症患者,重病讓她的家庭不堪重負,為了使她家能夠擺脫貧困,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繡傳承人李興秀決定收她為徒。在李興秀的精心指導下,胡春蓮踏實肯幹,深鑽細研,用靈巧的雙手和辛勤的勞作繡出了幸福生活。

  羌繡是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如今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寶貴資源。為了帶動身邊兄弟姐妹脫貧,也為了傳承技藝,近些年李興秀先後收了43個徒弟。她無償舉辦羌繡學習班,只要愛好這門手藝,就可以來學習。

  走出羌繡工作室,忽聞笛聲悠揚,羌笛傳承人何王金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吹奏。何王金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笛演奏與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了傳播好羌笛文化,他在這古羌城中持續開展教學、展演、文化交流等活動。

  在古羌城景區,像李興秀、何王金這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有很多。景區給了他們舞臺,他們也鼓足幹勁、努力拼搏。

  為了將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也為了讓當地百姓脫貧致富,景區加大投入,為脫貧攻堅提供更多支持。據介紹,自2013年開放以來,景區已吸納貧困戶、低保戶、失地農民426人次就業,人均年收入達2萬餘元。此外,景區還管理著全縣60個村的集體資金,每年提供集體分紅,助力脫貧攻堅。

  感恩之心化作動力(記者手記)

  2008年汶川地震讓茂縣遭受重創,在黨中央的關心支持和兄弟省份的無私援助下,茂縣人民撫平傷痛,重建家園,迎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特殊黨費援建的中學命名為「七一民族中學」,武警部隊援建的中學命名為「八一中學」,主幹道名為「晉茂大道」——是為感恩山西援建之情……採訪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當地群眾內心湧動著的感恩之情。

  如今,這份情感正源源不斷地化為拼搏動力。在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上,茂縣各族幹部群眾正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想到一起,幹在一處,用雙手創造美好未來。

[ 責編:袁晴 ]

相關焦點

  • 央媒看四川|人民日報:古羌城裡的奮鬥之歌
    激越高亢的《中國古羌城》歌聲中,高大的城門緩緩打開,巨幅羌紅在雲梯上翻飛,舞動出茂縣各族兒女脫貧奔小康的火熱情懷……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中國古羌城開城儀式上的場景(見圖)。為了帶動身邊兄弟姐妹脫貧,也為了傳承技藝,近些年李興秀先後收了43個徒弟。她無償舉辦羌繡學習班,只要愛好這門手藝,就可以來學習。走出羌繡工作室,忽聞笛聲悠揚,羌笛傳承人何王金正在自己的工作室吹奏。何王金是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羌笛演奏與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為了傳播好羌笛文化,他在這古羌城中持續開展教學、展演、文化交流等活動。
  • 好山好水好日子 實實在在幹出來(脫貧攻堅高原行)
    即日起,本報推出「脫貧攻堅高原行」欄目,全景展示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經濟社會發展新成就,生動反映當地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新變化,敬請關注。   夏日的迪慶,美若畫境。「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高入雲端的雪山,清澈靜謐的湖泊,繁盛茂密的原始森林……多民族安居樂業,在這片土地上世代和睦相處。
  • 【四川新聞網】四川脫貧攻堅如何下足「繡花」功夫?來聽這幾位奮鬥...
    日晚8點,《「向祖國匯報」——四川省脫貧攻堅主題大型文藝特別節目》在成都市城市音樂廳舉行。特別節目通過主題歌舞、情景講述、現場採訪、在線互動等方式,講述脫貧攻堅的四川故事。秉持「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理念,真實記錄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奮鬥脫貧攻堅的精彩場景;熱情謳歌黨帶領各族兒女追夢圓夢、共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豐功偉業;生動講述脫貧攻堅進程中的感人故事,藝術呈現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的今昔之變,由衷表達人民群眾對黨的感恩之情。
  • ...月19日即將播出|《紀錄東方之高原之上,脫貧攻堅的步伐更加鏗鏘》
    紀錄東方聚焦民生,千家萬戶重換新顏;產業發展,增收致富精準攻堅;生態之變,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青山綠水間,海南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海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因地處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之南而得名,州境內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由於自然、地理、歷史等因素影響,海南州集西部地區、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貧困地區於一身,自然環境惡劣,社會發育程度較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艱難等一系列突出問題是最基本的州情特點。
  • 行過四季,3分鐘視頻見證柳州、防城港、南寧決戰脫貧攻堅!
    行過四季,3分鐘視頻見證柳州、防城港、南寧決戰脫貧攻堅!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貧困的大山裡又發生了哪些變化?▲點擊見證柳州脫貧攻堅走過的四季在決勝脫貧攻堅的衝刺階段,柳州市廣播電視臺推出微視頻《行過四季·見證柳州脫貧攻堅》,回顧脫貧攻堅五年來的艱辛歷程以及豐碩成果。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會昌縣脫貧攻堅紀實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會昌縣脫貧攻堅紀實 2019-09-18 18: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脫貧攻堅精神的深刻內涵
    全面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在脫貧攻堅決戰中所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其內涵,是深刻認識和理解新時代脫貧攻堅精神的關鍵。新時代的脫貧攻堅精神表現為,攻堅克難的擔當精神與一諾千金的誠信精神,因地制宜的求實精神與自立自強的奮鬥精神,眾志成城的幫扶精神與鍥而不捨的釘釘子精神,攻堅拔寨的衝刺精神,迎難而上的奉獻精神與同舟共濟的互助精神。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見聞
    新華社昆明10月19日電(記者楊靜)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的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跡巡迴報告會19日在雲南昆明市舉行。全國脫貧攻堅獎獲得者孫永斌等6位報告團成員就自身脫貧攻堅經歷和故事進行講述,引發廣泛關注。
  • 【脫貧攻堅 扶貧人物】康永偉:吉黑村的脫貧「領路人」
    從對前路未知的擔憂到現在斬釘截鐵的堅守,兩年時光,改變的不僅僅是康永偉,還有他一直忘我奮鬥的吉黑村。 德格縣亞丁鄉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北部,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受自然環境影響,村民普遍生活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薄弱,又屬於純牧區,以養殖為主,但不殺生的風俗習慣導致養殖業無法帶來明顯的經濟提升。牧民主要收入來源為蟲草、野生中藥材採挖。是四川省貧中之貧,困中之困,亞丁鄉更是被定為雅礱江沿線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 三江源頭摘「窮帽」——青海高原脫貧攻堅掃描
    原題 三江源頭摘「窮帽」——青海高原脫貧攻堅掃描  新華社西寧4月25日電 樹染新綠,花香漸濃,青海高原春天來了。脫貧攻堅戰場傳來捷報:位處三江源頭的青海省,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
  • 【民族日報評論】脫貧摘帽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10月16日,在脫貧攻堅戰即將奪取全面勝利的歷史性時刻,在第七個全國扶貧日之際,州委州政府召開2020年脫貧攻堅表彰大會,表彰在脫貧攻堅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向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廣大幹部群眾致以敬意,激勵動員全州上下大力弘揚新時代臨夏精神,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而團結奮進。
  • 在高原藏鄉 譜一曲綠富美之歌
    尤其是2017年以來,兩縣緊緊抓住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綜合治理項目實施機遇,成立脫貧攻堅造林專合社承接項目,走出了一條生態治理和脫貧增收的雙贏之路。用花草樹木「扮靚」昔日荒坡荒地,讓甘孜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爐霍縣和色達縣,正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持續用力,在高原藏鄉譜寫一曲「綠富美」的壯麗之歌!
  • 【助力脫貧攻堅 老區蘇區直播帶貨行】東南網主播走進清流
    【助力脫貧攻堅 老區蘇區直播帶貨行】東南網主播走進清流 2020-06-21 0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望海樓:脫貧攻堅目標一定能如期實現
    來源:海外網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祝賀和誠摯問候時,特別強調: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之年。無論對於中國青年,還是全國人民來說,脫貧攻堅都是一場硬仗。到今年年底,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乃至全球經濟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一系列疫情「次生災害」顯著增加了脫貧攻堅難度。
  • 高原上盛開的扶貧之花 青海省果洛州脫貧攻堅一線建設者的故事
    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役中,一批批脫貧攻堅一線的建設者們前赴後繼,付出他們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讓曾經的貧困舊貌換新顏,讓扶貧的格桑花開滿果洛。從遲疑到堅守脫貧攻堅在冰天雪地2015年11月,188支扶貧隊伍為了夯實脫貧攻堅戰基礎,迎著刺骨的寒風,克服高寒缺氧,深入鄉鎮村社、走家串戶,和牧民群眾談心談話。馬國兆和袁衛東,兩位新任的扶貧幹部就在這188支扶貧隊伍之中。
  • 脫貧攻堅怎麼做?這些重頭文章值得一讀再讀!
    習近平指出,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各地區各部門務必咬定目標、一鼓作氣,堅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著力補齊貧困人口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短板,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小康社會。要採取有效措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 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
    新華社貴陽5月7日電題:「七遷」出深山——貴州瑤鄉之變濃縮極貧地區脫貧攻堅奮鬥史新華社記者段羨菊、齊健、崔曉強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所居住的瑤山,是貴州歷史上最窮的「三山」地區之一。這個有著苦難遷徙傳統的直過民族,歷史上,為躲避戰亂,不斷遷往深山;如今,向著美好生活,他們不斷遷離深山。
  • 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 行過四季 見證小康 南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自治區黨委網信辦聯合廣西廣播電視臺與14個設區市聯動,共同製作15支微視頻,全景生動展示廣西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體現壯鄉兒女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系列第四篇:「行過四季 見證小康 南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由中共南寧市委網信辦、南寧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微視頻概述了南寧市四級書記狠抓扶貧,帶領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奮戰脫貧攻堅一線的點點滴滴。
  • 慈利縣零陽鎮:蜜蜂嗡嗡 助唱脫貧攻堅之「歌」
    蜜蜂「嗡嗡」,助唱脫貧攻堅之「歌」。養蜂戶主在改用活框養殖蜜蜂。找準路子、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長期增收的根本之路,陳新平為當地群眾和貧困家庭養蜂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相信兩溪村養蜂家庭將在養蜂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