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池裡有水鏽是為什麼,水鏽對水產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去除?
水產養殖這幾年發展迅速,引進了很多人工養殖的新品種。水產養殖和其他類型的畜牧養殖或者農作物種植都不同,主要關鍵的地方就在於水質的問題,水質不好養殖的水產就容易生病,再加上水產養殖的密度大,水產得病後傳播速度就快,所以水質問題一直都是養殖戶們最擔心的一個問題。最近有一個水產養殖戶反映說自己家的養殖池裡有水鏽,然後養殖的水產陸續也開始生病,這是怎麼回事呢?
造成養殖池裡有水鏽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平時沒有注意養殖池的衛生,平時打掃池塘不及時,讓池底的水產糞便和淤泥都沉澱在下面,造成水質變得很差,水質含氧量低的,氮元素過高。在這樣的一個水質環境下如果水溫再隨著氣候的升高而升高的話,那就是會產生水鏽了。
其次造成水鏽的第二大原因是因為養殖池裡藻類植物太過造成的,很多水產養殖戶想要給水產遮光和平衡水的含氧量,畢竟藻類也能製造氧氣,但是平時疏於管理,藻類植物繁殖速度又快,就打破了這個平衡,藻類會讓養殖池的水顏色變成紅褐色,一些水質的微量元素指標超標也是形成水鏽的願意之一。
很多水產養殖戶剛開始都沒把水鏽問題當回事的,但要知道水鏽的危害不能小視,它會慢性的影響水產的繁殖能力和品質。如果一直放任不管,水鏽太多還會讓水產引起各種疫病,到時候水產大規模的死亡,作為養殖戶想哭都沒地方哭,畢竟養殖投產需要的資金大,養殖戶的所有錢都投在水產的種苗和修建養殖池以及平時設備損耗上了,一定要加強對水質的管理才行。
那麼想要除水鏽要怎麼做呢?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徹底清除養殖池底的水產糞便,把淤泥和糞便都清理乾淨以後,把水產暫時放在另外一個乾淨的養殖池裡,然後抽空水後曬池兩天再用生石灰徹底消毒一次才能除鏽。這只是除鏽,那麼要想池塘裡沒有水鏽該怎麼做呢?
在平時就要多換水,平均一周最好換兩次水,經常用撈網打撈糞便,撒入少量食鹽對水產進行消毒。在夏天高溫的時候要特別注意池塘的水質變化,增加換水頻率,經常打撈過量的藻類,改善水質才是去除水鏽的最終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