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池兩壩一溼地」 水產養殖尾水生態治理典型模式

2020-12-24 騰訊網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保障優質蛋白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問題。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池塘養殖發展方式較為粗放,據調查,目前我國90%的傳統水產養殖場沒有專門的尾水處理設施,養殖尾水直排直放、排放不達標等問題突出。因此,我國有近80%水產養殖面積需要轉型發展,水產養殖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組織錄製了《水產養殖尾水治理教學片》,《中國水產》微信公眾號近期將對水產養殖尾水生態治理典型模式進行報導。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 崔利鋒

該模式採用科學區域規劃,將傳統排水渠升級為生態溝渠,採用「三池兩壩一溼地」的技術特點連片處理養殖尾水。養殖池塘尾水排放至渠(管)道,通過尾水收集渠(管)道將養殖尾水匯集至沉澱池,養殖尾水在沉澱池中進行沉澱處理,使尾水中的懸浮物沉澱至池底。尾水經沉澱後,通過過濾壩過濾,以過濾尾水中的顆粒物。尾水經過濾後進入曝氣池,曝氣池通過曝氣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加速水體中有機質的分解。尾水經曝氣處理後再經過一道過濾壩,進一步濾去水體中顆粒物,再進入生物淨化池,通過添加芽孢桿菌等微生物製劑了,進一步加速分解水體中有機質,最後進入溼地潔水池,通過水生植物吸收利用水體中的氮磷物質,並利用濾食性水生動物去除水體中的藻類。此模式大大降低尾水中氮磷物質的含量,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切實改進養殖環境,通過治水倒逼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構建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實現五水共治,建設美麗漁業。

主編:崔利鋒

副主編:劉忠松、胡紅浪

編委:黃太壽、朱澤聞、丁雪燕、李斌、劉勝敏、王波、範玉華、麼宗利、張振東、孫廣偉、高浩淵

採訪講解:徐建榮、李斌、舒銳、 翟旭亮

導演:叢永瑋

攝像:叢永瑋、孔躍進、張學川

撰稿:麼宗利 叢永瑋

歡迎關注

中國農業技術推廣

我在這裡等你喲!

1

相關焦點

  • 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推進泥鰍養殖尾水生態化治理 探索漁業產業綠色...
    但近年來,隨著泥鰍養殖的飛速發展,養殖尾水如何達標排放問題逐漸凸顯,已成為制約整個產業發展的難題。為了確保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贛榆區自2018年開始,全面謀劃養殖尾水治理措施,並委託江蘇海洋大學高標準編制《國家級泥鰍出口質量安全示範區產業規劃》,全力推進養殖尾水治理。
  • 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走進瀚庭家庭農場,可以看到原先的養殖區域內開闢出了一塊地方,建立起了一個「三池兩壩」的處理池,農場內的尾水都會流至處理系統,經過處理後排放。「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尾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今,整個農場原本70多畝的養殖基地改造了面積7.14畝,用於尾水處理。」
  • 浙江嘉興平湖市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走進瀚庭家庭農場,可以看到原先的養殖區域內開闢出了一塊地方,建立起了一個「三池兩壩」的處理池,農場內的尾水都會流至處理系統,經過處理後排放。「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尾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今,整個農場原本70多畝的養殖基地改造了面積7.14畝,用於尾水處理。」
  • 上海市《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處理可行技術指南(試行)》。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 上海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前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汙染,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保障水環境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
  • 寧波探索淡水養殖全域治理
    水產養殖產生大量尾水,尾水直排容易造成汙染,尾水治理是養殖業綠色發展繞不開的功課。在寧波這個水產養殖大市,水產養殖面積達到4.21萬公頃,養殖尾水量大面廣。而與集中在海洋沿岸的海水養殖不同,寧波0.93萬公頃的淡水養殖塘深入村莊腹地,連著河湖水系,繫著村舍民居,尾水直接影響老百姓的生活環境。
  •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因地制宜、推進典型養殖模式示範,提升水產養殖生態屬性和綜合效益。[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國家出臺嚴厲的環境治理措施,水產養殖劃定了養殖區、限養區、禁養區,要求全面解決養殖尾水直排直放和養殖環境「髒亂差」問題。
  • 杭州餘杭運河街道:養殖尾水集中治理點變成村民「小花園」
    該街道地勢偏低,水網密布,為水產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水產養殖尾水汙染也隨之而來。近年來,圍繞「五水共治」總體部署,緊盯「汙水零直排」創建要求,杭州市餘杭區運河街道抓住「關停整治」和「生態發展」兩個牛鼻子,大力推進尾水治理工作,全力建設美麗城鎮。
  • 三門:生態治理「繡」起藍色海灣
    三門給出的答案是建立汙染防控戰線是關鍵過去,三門依靠「一打三整治」工作,對灘涂巡查力度也不小,但並沒有上升為專項工作來抓。現在,三門全面啟動護海「雙長制」,將「灘長制」「港長制」項目化、責任化,實行「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海灘長效管理問題。
  • 探索水產養殖綠色健康發展之路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餘姚市水產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朱衛東說,低密度、生態化養殖是餘姚水產養殖的最大特點,也是產業「立身之本」。即使像明鳳、冷江這樣的規模養殖企業,養鱉也是低密度,每畝塘只有600隻到800隻。目前,在餘姚,僅甲魚就有稻鱉套養、茭白—鱉、蝦鱉套養等8種生態養殖模式。此外,青魚、草魚、鰱魚等養殖也是如此。
  • 「吳川養殖尾水汙染沙灘」新聞追蹤|湛江回應:暫停直排 關閉不合規...
    湛江市委、市政府立即要求大力整治近海岸水產養殖,開展養殖尾水治理。該市多部門立即聯合省生態環境廳粵西督察專員辦,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展調查監測取證。  五千餘畝尾水多為直接排放  據湛江市農業農村局介紹,目前吳川市吳陽鎮對蝦高位池養殖場共71家,養殖面積5128畝。
  • 餘國東:「水產養殖標準該完善了」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呼籲,要根據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趨勢、養殖模式、養殖尾水排放特徵等,從源頭到末端,全方位完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長期從事生態環境管理,餘國東在工作中發現,目前水產養殖已成為水環境汙染的重要來源。
  • 水產養殖對水生生態系統的影響
    在水產品總產量中,養殖產量佔70%左右,「以養為主」的漁業發展模式不僅符合我國國情,而且突破了世界漁業發展過分依賴天然漁業資源的舊模式,拓展了我國漁業發展的空間,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漁業發展道路。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漁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但隨著養殖產量的增加,一些生態環境問題逐漸顯現出來,如物種的消失,水體淨化能力的降低,溼地的破壞,土著種的種質退化等。
  • 「三門縣」生態治理「繡起」藍色海灣
    過去,三門依靠「一打三整治」工作,對灘涂巡查力度也不小,但並沒有上升為專項工作來抓。現在,三門全面啟動護海「雙長制」,將「灘長制」「港長制」項目化、責任化,實行「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海灘長效管理問題。目前,全縣21萬畝灘涂、5個漁港「雙長制」覆蓋率100%。
  • 養蝦尾水生態處理技術都有哪些?
    《吳川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提出,將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保護好生態環境,減少養殖對水域的汙染,並開展養殖尾水排放監測。南美白對蝦養殖尾水生態處理技術有哪些?對南美白對蝦等設施化高密度養殖模式養殖尾水進行生態高效處理,實現養殖水的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已成為當務之急和必然趨勢。
  • 養蝦尾水生態處理技術都有哪些?
    《吳川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提出,將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保護好生態環境,減少養殖對水域的汙染,並開展養殖尾水排放監測。南美白對蝦養殖尾水生態處理技術有哪些?對南美白對蝦等設施化高密度養殖模式養殖尾水進行生態高效處理,實現養殖水的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已成為當務之急和必然趨勢。
  • 南潯借力"剿劣"推動農業轉型 推廣循環養殖打造生態漁都
    今年以來,南潯區緊緊圍繞剿滅劣V類水的總要求,把推廣生態循環和養殖尾水處理工作推向深入,有效改變全區水產養殖面貌,使生態循環進一步推進、水域環境進一步改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有力促進了水產品的生態化、優質化和漁業產業良性發展,全力打造「生態漁都」。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調研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
    2286 次 我要評論 5月27日下午,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蒞臨金壇區指前鎮,調研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吳琪明,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周忠華
  • 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為目標,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水產養殖空間布局,推行生態健康養殖方式,創新生產經營體制機制,實現我市漁業增效、農民增收。
  • 木洞·中壩島:生態、自然、共生
    中壩島作為長江江心洲島資源,地處兩江四岸生態保護帶上的黃金節點上。同時打造季水溼地、農田溼地、生態溼地等來構建完善的島內溼地生態系統。水環境策略汙水淨化,廢水再生利用溼地處理汙水、尾水,提供再生水源,恢復水系統生態狀況與自淨能力,重現水系統的生命力,同時降低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