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2020-12-2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近日,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處理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本指南適用於本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準水源保護區及緩衝區內採用生態模式處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工藝,用於指導養殖場尾水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設施新建或改造的設計、施工和驗收,以及生態溼地的運行維護。其他區域水產養殖場可參照執行。

詳情如下:

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處理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前言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防治環境汙染,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保障水環境生態安全,指導和規範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提供了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

本指南按照GB/T 1.1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指南為首次發布。

本指南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

本指南起草單位: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水生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沈根祥、王麗卿、胡雙慶、郭春霞、錢曉雍、徐後濤、楊青、王振旗、張洪昌、張瑋、鄭小燕

本指南自2020年__月__起實施。

本指南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解釋。

1 適用範圍

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本指南適用於本市飲用水源保護區、準水源保護區及緩衝區內採用生態模式處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工藝,用於指導養殖場尾水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設施新建或改造的設計、施工和驗收,以及生態溼地的運行維護。其他區域水產養殖場可參照執行。

2 規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

GB3838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11607 漁業水質標準

HJ 2005-2010人工溼地汙水處理工程技術規範

CJJ/T 54-2017汙水自然處理工程技術規程

SC/T 9101 淡水池塘養殖水排放要求

3 術語與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文件。

3.1 水產養殖尾水Aquaculture tailwater

指在水產養殖過程中或養殖結束後,由養殖體系(包括養殖池塘、工廠化車間等)向自然水域排出的的養殖水,是包含了飼料殘餘和魚、蝦、蟹類排洩物以及投放藥物等的汙染水體。

3.2 生態溝渠Ecological ditch

指具有一定寬度和深度,由水、土壤和生物組成,能種植水生植物,發揮截留懸浮物、土壤吸附、植物吸收、生物降解等一系列作用,降低進入處理養殖尾水的人工溼地水體中營養鹽及其他汙染物的含量。

3.3 沉澱池Sedimentation tank

指對養殖尾水進行一定時間存儲和沉澱的一種構築物。

3.4 生態濾壩Ecological filter dam

指利用礫石、卵石、碎石等在水體中壘築的壩體,具有攔截懸浮物,淨化水質等作用,又稱透水壩、過濾壩等。

3.5 氧化塘Oxidation pond

指以沉水植物為主要生物種群,利用沉水植物和好氧微生物共同作用淨化尾水的穩定塘。

3.6 新型汙染物 Emergingpollutants

指與水產養殖有關的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主要汙染物類型包括但不限於《上海市養殖業抗菌藥物使用規範(試行)》(滬農委規(2019)14號)中列出的優先和重點管理的抗菌藥物。

3.7 去除率removal rate

通過末端處理後去除的水產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含量與原含量的百分比,計算方法如下:

4 總體設計

4.1 一般規定

4.1.1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理工程的設計除應遵守本指南外,還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現行的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4.1.2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應從源頭控制,通過優化餌料配方、提高養殖技術、改變養殖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儘可能減少養殖尾水中的汙染物濃度和排放量。

4.1.3水產養殖尾水處理應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原則,以綜合利用為出發點,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

4.1.4水產養殖尾水經處理後進行水產養殖循環利用的,參照GB11607執行。若處理後的尾水直接排放入河道的,出水水質應滿足SC/T 9101要求。

4.2 技術原理

針對新建或改造的水產養殖場尾水處理設施,在原有人工溼地處理設施基礎上,配置對抗生素具有去除效果的溼地模塊(光催化模塊、臭氧曝氣模塊等),形成複合型人工溼地集成淨化系統,通過吸附及光催化降解、臭氧氧化等作用達到常規汙染物與新型汙染物的協同淨化。

5 處置工藝

5.1 工藝流程

5.1.1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1 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處理推薦工藝流程一(光催化模塊)

圖2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處理推薦工藝流程二(臭氧曝氣)

5.1.2 人工溼地處理工藝根據水產養殖品種、處理標準、建設投資和運行成本等條件確定。

5.1.3 人工溼地對氮磷等常規汙染物去除模塊一般有:生態溝渠、沉澱池、表流溼地、生態濾壩、氧化塘等單元;對抗生素等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有:光催化模塊(可拆卸金屬負載型多孔材質、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等)、臭氧曝氣模塊等。

5.1.4 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人工溼地處理系統一般由常規汙染物去除模塊加一種或幾種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串聯構成。

5.2 工藝參數

5.2.1 水產養殖尾水末端處置採用模塊化複合型人工溼地集成系統淨化常規汙染物和新型汙染物,人工溼地面積佔養殖水面面積的8%~15%。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人工溼地主要設計參數應通過試驗或者相似條件下人工溼地的運行經驗確定,若無上述資料時,常規汙染物設計參數參照(CJJ/T 54-2017),新型汙染物設計參數本市可按照表1中參數選用。

5.2.2 常規汙染物淨化溼地模塊

常規汙染物淨化溼地模塊設計參考CJJ/T 54-2017、HJ 2005-2010等文件。

5.2.3 新型汙染物降解模塊

光催化模塊I(可拆卸金屬負載型多孔材質):單塊長度1m×2m,主材為吸附釩酸鉍的活性碳纖維,水力停留時間一般不低於4h。

光催化模塊II(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單個網片面積0.5m×1m,主要材質為納米銀/石墨複合材料,水力停留時間不低於5h。

臭氧曝氣溼地模塊:臭氧投加量1.5-2.0mg/L,水力停留時間一般不低於5min。

5.3 常規處理設施

常規處理設施有格柵、生態溝渠、表面流溼地、生態濾壩、水平潛流溼地、氧化塘等。

5.4 新增處理設施-光催化模塊或臭氧曝氣

光催化模塊I:主材為吸附釩酸鉍的活性碳纖維,片狀,規格為1m×2m×0.05m,採用不鏽鋼或鍍鋅鋼管框架固定,在可拆卸模塊溼地中使用鍍鋅角鐵做支柱,相鄰兩模塊間隔0.5m,每排可拆卸金屬模塊間距不小於1m。

光催化模塊II:主要材料為納米銀/石墨烯光催化網,每個網片規格為0.5m×1m,多個網片進行串聯,兩側懸掛浮球,平鋪於水體表面,網片兩端用綱繩固定於鋼柱之上;每兩條網片之間隔1m;水深控制在0.6-1m。

臭氧曝氣:臭氧曝氣模塊採用全封閉結構,頂部設置排放管和自動氣體釋放閥,臭氧曝氣反應池深不低於3m。

6 運行與維護

6.1一般規定

6.1.1水產養殖業汙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管理除應符合本指南外,還應符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及標準的規定。

6.1.2需制定全面的運行管理、維護保養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並建立明確的崗位責任制,各類設施、設備應按照設計的工藝要求使用。

6.1.3運行管理人員上崗前均應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專業技術、安全防護、緊急處理等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培訓,熟悉人工溼地的結構和管理規範。

6.2 排水要求

根據溼地的運行效率,合理安排養殖尾水排放時間,避免所有魚塘集中排放。日排放量不超過人工溼地淨化設施的尾水容量。

6.3 尾水淨化時間

一般情況下,尾水的水力停留時間為3~7天。

6.4 光催化模塊清洗與更換

光催化模塊I:一般1個養殖周期清洗一次,如有損壞及時更換。原則上可拆卸溼地模塊每年更換三分之一。

光催化模塊II:長期運行的狀態下,每月需進行現場清洗一次。每兩年進行一次催化網更新。

6.5 管護與清理

6.5.1定期收穫、處置、利用溼地中的水生動、植物。

6.5.2減少溝渠塘堤岸植物帶受岸上人類活動、溝渠水流、溝渠開發等的影響,維護一定密度的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保護生態多樣性。

6.5.3生態溝渠溝底淤積物超過25 cm或雜草叢生,嚴重影響水流的區段,要及時清除,保證溝渠通暢和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長。

6.6 處理效果要求

淡水池塘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總濃度不高於1ug/L的條件下,經溼地生態處理後,平均去除率達30%以上。淡水池塘養殖尾水中新型汙染物總濃度高於1ug/L尾水不宜直接進入溼地,需在進水口增加強化措施。

若處理後的尾水直接排放入河道的,常規汙染物出水水質應滿足SC/T 9101要求。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上海發布《水產養殖尾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本指南提供了水產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   本指南按照GB/T 1.1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指南為首次發布。   本指南由上海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   1 適用範圍   本指南提出了淡水池塘養殖尾水末端處理模式下,排放尾水中抗生素類新型汙染物處理過程工程設計、參數配置、運行維護、生態淨化效果、排放水質等技術要求。
  • 上海發布《畜禽養殖廢水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指南(試行)》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上海市環境保護條例》《上海市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推進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促進生態循環種養,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指導和規範畜禽養殖場新型汙染物治理工作,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規定了畜禽養殖業新型汙染物末端處置可行技術。
  • 餘國東:「水產養殖標準該完善了」
    原標題:全國政協委員餘國東:「水產養殖標準該完善了」「我們養殖產量和養殖面積均位居世界前列,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高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凸顯。」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餘國東呼籲,要根據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發展趨勢、養殖模式、養殖尾水排放特徵等,從源頭到末端,全方位完善水產養殖標準體系。長期從事生態環境管理,餘國東在工作中發現,目前水產養殖已成為水環境汙染的重要來源。
  • 「三池兩壩一溼地」 水產養殖尾水生態治理典型模式
    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保障優質蛋白供給、降低天然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利用強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和漁民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養殖布局和產業結構不合理、局部地區養殖密度過高等問題。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
    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生態環境部於2020年1月28日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
  •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調研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陳志鵬調研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2020-05-28 22:0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金壇區人民政府        瀏覽量:&nbsp陳志鵬聽取了指前鎮水產智能化養殖尾水淨化處置循環使用項目的情況介紹,該項目將解決指前鎮集中連片水產養殖區內水產養殖專業戶的養殖廢水淨化難題,提升河蟹養殖精細化、規模化水平。
  • 廣東吳川回應「水產養殖導致20公裡銀灘變黑灘」:加快整改
    廣東吳川回應「水產養殖導致20公裡銀灘變黑灘」:加快整改 實習生 林奕菲 澎湃新聞記者 呂新文 2020-08-05 17:26
  • 重慶市淡水池塘養殖尾水處理技術
    實現水產養殖的綠色發展,要從觀念到行動上做出改變,水質的提高為魚類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才能生產出優質的水產品,為人民的餐桌安全提供有力基礎保障。因此,尋求研究一種高效環保的池塘養殖用水處理技術,實現水體良性循環,對我國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以及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關於徵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紡織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徵求...
    2012年6月,原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在北京主持召開了《紡織染整工業汙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開題專家論證會,專家組對指南的開題報告及指南初稿進行審閱,充分肯定了編制組前期的工作基礎,提出了進一步梳理主要可行技術的特點和強化技術針對性與適用性等建議。基於專家組意見,編制組進一步開展資料檢索、現場調研、諮詢有關專家和開展重點案例調研,進一步完善指南文本,形成標準徵求意見稿。
  • 西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指南
    西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指南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西寧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指南》。全文如下:西寧市生態環境局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相關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指南》的通知寧生發〔2020〕38號各縣區生態環境局,局屬各科室、單位: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管理與技術要求
  • 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走進瀚庭家庭農場,可以看到原先的養殖區域內開闢出了一塊地方,建立起了一個「三池兩壩」的處理池,農場內的尾水都會流至處理系統,經過處理後排放。「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尾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今,整個農場原本70多畝的養殖基地改造了面積7.14畝,用於尾水處理。」
  • 昆明發布《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企業環保檢查技術指南》
    昆明市地方標準《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企業環保檢查技術指南》(DB 5301/T 46—2020)於7月1日發布,將於2020年8月1日起施行。   本標準對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處置企業環保檢查準備、現場檢查、報告及痕跡做出了規定。
  •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助理王玉堂一行來浙調研水產技術推廣...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助理王玉堂一行來浙調研水產技術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2018-08-13 09: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浙江省漁業信息網        瀏覽量: 1460浙江省海洋與漁業局科技信息處處長朱華潭,浙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站長丁雪燕、副站長馬文君等陪同調研。
  • 關於加快推進全市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
    到2035年,水產養殖布局更趨科學合理,養殖生產制度和監管體系健全,養殖尾水全面達標排放,產品優質、產地優美、裝備一流、技術先進的養殖生產現代化基本實現。  二、優化水產養殖業科學布局  (四)落實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
  • 指導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綱領性文件發布(附全文)
    健全水生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水生動物疫病監測預警、風險評估和應急處置,完善漁業官方獸醫隊伍,全面實施水產苗種產地檢疫和監督執法,優化水產養殖用疫苗審批流程,加快疫苗推廣和應用。我國目前每日人均水產品攝入量僅為30克左右,為全球人均水平的56%,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動物性的食物應優先選擇魚類,每日攝入水產品推薦量應該達到40克以上。
  • 浙江嘉興平湖市水產養殖走上生態綠色之路
    走進瀚庭家庭農場,可以看到原先的養殖區域內開闢出了一塊地方,建立起了一個「三池兩壩」的處理池,農場內的尾水都會流至處理系統,經過處理後排放。「南美白對蝦的養殖尾水排放一直以來都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如今,整個農場原本70多畝的養殖基地改造了面積7.14畝,用於尾水處理。」
  • 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推進泥鰍養殖尾水生態化治理 探索漁業產業綠色...
    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連雲港市農業農村局        瀏覽量: 18007 次 我要評論 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自2002年開始養殖、出口活泥鰍已有近20年歷史,高峰期養殖面積達
  • 于康震:貨櫃養魚是一種新技術模式,是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一次...
    期間,于康震一行先後實地考察了蘭考縣興蘭漁富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和長垣縣河南水投華銳水產有限公司貨櫃養魚新技術模式,並認真聽取相關工作匯報。于康震指出,當前我國水產養殖首要任務是推動綠色發展。漁業不僅要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水產品,還要提供優美的水生態環境。未來誰掌握了環境友好型養殖技術誰就能在未來發展中贏得主動,佔得先機。
  •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王健華等2017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暨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現場會上提出「地、水、飼、種、潔、防、安、工」八字決,要從節約土地、改良水質、生態飼料、優質種質、清潔養魚、疾病防控、質量安全和現代工程信息八個方面,加大適用先進安全技術研發
  • 養蝦尾水生態處理技術都有哪些?
    吳川市政府對汙染問題早有了解,其在《吳川市養殖水域灘涂規劃(2018-2030年)》提到,水產養殖從業者採用「高密度、高投飼」的養殖方式,大量未經處理的尾水直接排放,汙染養殖區域的生態環境。「不怕政府部門來查嗎?」記者問吳川對蝦養殖戶。「有什麼好查的,又不是化工廢水。」一名養殖戶說,十幾年了,沒人來查過。其他受訪人員也是如此答覆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