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鄰裡匯」已經成為了一個民生服務特色品牌。
7月3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介紹,近年來,徐匯在推動解決「老小舊遠」、抓好底線民生和基本民生的同時,著力加強品質民生建設,重點打造面向社區居民的「鄰裡匯」和面向市民遊客的「水岸匯」「兩匯」品牌。
國際鄰裡中心效果圖 。 澎湃新聞 圖
「鄰裡匯」建設源於2016年的一次基層調研,發現了社區公共服務空間少、資源散、功能弱,社區養老設施建設遭遇鄰避效應,以及社區治理缺乏有效抓手和品牌平臺等問題。為此,徐匯提出建立一站式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平臺「鄰裡匯」,推動實現「鄰裡匯、匯鄰裡,美好生活共同體」的願景。重點在三個字上下功夫:一是「特」字,打造有標識度的「便民點」。對鄰裡匯精心改造提升顏值、精挑細選豐富內容、精益求精改進服務,並通過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規範,提升了服務精準度和品牌辨識度。二是「治」字,打造有認同度的「客堂間」。改變以往社區公共空間單一功能的做法,強調小空間大集聚、小平臺大創新、小載體大服務,黨建引領激發自治共治活力,已成為居民家門口的黨群站、會客廳、託老所和便民點。三是「共」字,打造有輻射度的「共同體」。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5分鐘家門口服務圈為標準,累計建成18家街鎮鄰裡匯、306個居民區鄰裡小匯,啟動建設鑫僑高國際鄰裡中心,構成區—街鎮—居民區三級網絡,實現資源共享、聯動發展。
「水岸匯」建設源於徐匯濱江打造全球城市卓越水岸的服務品質需求。徐匯濱江在「ART&AI」發展戰略驅動下,不僅有高顏值,也有文藝範,更有硬實力。為進一步提升市民遊客的體驗感,徐匯正在打造有溫度有顏值的連鎖公共服務站點「水岸匯」,努力實現「水岸匯、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的美好願景。主要突出「三個特」:一是濱水特徵。制定徐匯濱江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專項規劃,整合改造沿江文化場館、活動場地等20餘處公共空間,增設沿江外擺區域,讓大家享受「藝術+生態+服務」的濱水公共服務新體驗。二是功能特色。統一LOGO和標識系統,包含衛生、資訊、休憩、運動、寄存、應急等六大標配功能,集黨群服務、志願服務、便民服務於一體,為市民遊客提供「一張座椅、一杯咖啡、一份簡餐、一套服務」。三是服務特質。改變傳統的政府主導的單一運作模式,與百勝、星巴克等國際品牌以及喬家柵等老字號合作,引入專業團隊運營,用心用情滿足市民群眾需求,推動實現優勢品牌、優質空間和優良服務的強強聯合。
徐匯將持續提升徐匯濱江的環境品位度、人文魅力值和服務體驗感,把水岸匯建設成為既有卓越水岸品質,又有西岸文化特色,更有生活服務溫度的公共服務品牌,讓來到西岸的市民遊客都能望得到江水、品得到文化、觸得到綠色、享得到服務。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