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匯鄰裡匯,「匯」出家門口的理想生活圖景!

2020-12-21 中國文明網

  上海市徐匯區烏魯木齊南路上,秋風帶著些許涼意,在柏油路兩旁留下一片片梧桐樹葉。

  一幢磚紅色的英式風格小洋房門口人頭攢動,人們正秩序井然,排著隊走進小院。

  十一點半,正是午飯的時間。

  這裡,便是徐匯區天平街道「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

  附近的居民幾乎每天都要來這裡「打卡」,不僅因為這幢建築是有88年歷史的文化保護建築,更因為這裡的「鄰裡餐廳」,每天都會供應美味且價廉的早中晚餐。

  田園時蔬3元、紅燒素雞4元、萵筍燒雞塊10元……

來「鄰裡餐廳」就餐的社區居民

  像這裡一樣的鄰裡匯,在徐匯區共有18家,另外還有306個居民區鄰裡小匯和1座正在建設的徐匯區「國際鄰裡中心」,分擔著區、街鎮、居民區居民們不同的需求。

  鄰裡匯不僅能承擔起解決附近居民一日三餐的「食為天」任務,更為城區家門口養老服務不足、社區公共服務空間少、資源散、功能弱等問題,提供了有效抓手和平臺,成為社區居民的共享空間、社區服務的載體陣地、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

  鄰裡匯,正在「匯」出一幅家門口的理想生活圖景。

  這間小院

  「匯」出一片家門口的文化空間

  午飯時間剛過,天平街道「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的工作人員便搬著古色古香的桌椅和屏風,進入到「鄰裡餐廳」,簡單布置一番,方才熱熱鬧鬧的餐廳「搖身一變」,化身成一間頗有文化和藝術氣息的「茶館」。

  待演員坐定,撥弄琴弦,優雅的江南小調便在餐廳和小院裡迴響起來。

天平街道「66梧桐院」鄰裡匯新時代文明實踐點評彈表演

  「我們也在根據居民們的需求,不斷優化鄰裡匯的功能設置。」 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黨建辦公室主任楊華介紹道:「比如說在疫情期間,社區裡評彈的書迷們沒有地方聽評彈,我們就跟評彈團合作,把這個餐廳用起來,每周在固定時間表演評彈;比如說居民有提出理髮的需求,我們就在鄰裡匯開設理髮店,為社區居民提供理髮服務……」

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黨建辦公室主任楊華

  在評彈演出的樓上,一場社區居民們自編、自導、自排、自演的話劇《時代模範——黨員雷經天》也正在熱鬧上演。今天是這部話劇的第六場公演,每一次演出,舞臺下面的觀眾都坐得滿滿當當。

  「我馬上就要上場了,你們可一定要來看呀!」一位熱情的居民,逢人就會發出「邀請」。

《時代模範——黨員雷經天》公演現場

  翻開「66梧桐院」鄰裡匯10月的活動安排表,每天各個時段,公共空間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主題黨課、公益講座、手工課、攝影課、英語課……這裡像是一片藏在社區裡的文化空間,很多居民一大早就來參加活動,一直到晚上才回家。

  「我們現在設置了鄰裡餐廳,還有家門口的四史館、匯治理的議事廳,還有像供老百姓看電影的天天影吧,以及能夠進行閱讀的喜悅書吧,還有開展活動的一些大課堂、小舞臺等等,」徐匯區天平街道社區黨建辦公室主任楊華總結道。

  「希望通過我們的品質服務,能讓居民們非常開心、非常享受地度過每一天。」

「66梧桐院」鄰裡匯的公共空間

  與此同時,天平街道「66梧桐院」鄰裡匯還有「最美風貌區黨群服務站」「黨員匯公益集散地」「家門口的四史」「天平好人故事會」等精彩內容駐點開展。

  天平社區風貌治理共同體平臺也在這裡孕育,居民代表、社區規劃師、職能部門及國有企業、專家團隊、代表委員等力量共同參與,開展協商、共話治理,成為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一把「金鑰匙」。

  這幢小樓

  「匯」集著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在徐匯區的另一邊,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鄰裡匯的門外,醫院配送藥品的車輛剛剛駛來,護士們正從車上一袋袋取藥,分類擺放好之後,便等著老年人們下午來這裡領取藥品。

  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鄰裡匯工作人員陳露說:「為了方便老年人,每天早上這裡都可以看病掛號,有中醫門診和全科門診。下午2點到4點,還會有各大醫院配送藥品的車子過來,老年人可以按時在這邊取藥。」

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鄰裡匯工作人員陳露

  江南新村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江南造船廠職工們建立的工人新村,居住在這裡的居民大多數是曾經在江南造船廠工作過的老職工。因此,鄰裡匯便以「船文化」的主題聯結鄰裡親情,在這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船舵、船槳形狀的裝飾物,時刻都能給人一種「漫遊」大洋的感覺。

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鄰裡匯

  除了看病掛號,這幢小樓的一層還設立了方便老年人自行測量身體狀況的「健康屋」,從身高體重,到體脂、體溫、血氧、血壓、血糖、心電、尿酸……都可以「自助」完成測量,然後刷身份證和醫保卡即可列印出紙質版。

老年人在鄰裡匯健康屋裡測量血壓

  「在二樓,我們還有一個養老服務中心,有我們的日託和老人照護服務,老人照護服務可以讓老年人住在這裡,日託則是早接晚送,像是一個『託老所』。」陳露介紹道。

  江南新村鄰裡匯的長者照護服務,能夠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提供24小時的中短期住養、專業護理等「一站式」綜合養老服務。同時,這裡還能夠按需求提供老年人術後病後康復、心理康復等專業康復服務。

老年人在鄰裡匯一起鍛鍊身體

  目前,在這裡生活的老人共有十幾位左右,每天早上,他們都會在二層的一處小平臺上,一起做手指操、打太極,在鄰裡匯工作人員的照料下,老年人們的身體健康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這家書店

  「匯」聚著孩子們腦袋裡的創造力

  下午四點半,凌雲街道的漁書書店突然變得熱鬧起來,放學後的孩子們在家長的陪同下,蹦蹦跳跳走進書店。10月31日下午,他們在這裡上繪畫和手工課。

  這裡,就是徐匯區凌雲街道漁書鄰裡小匯。與鄰裡匯多種類的服務不同,鄰裡小匯提供的社區服務更具有差異化和個性化,針對的人群也更加具有指向性。這裡就是專門為豐富放學後的小朋友的課餘生活而設立的一處鄰裡小匯。

凌雲街道漁書鄰裡小匯

  「每天放學,我家孩子都會問我:媽媽,今天鄰裡小匯有課嗎?我想去。」凌雲街道的居民楊敏今天帶著孩子來上手工課,課程開始後,她也會在外面的閱覽室讀讀書。

  起初,這家鄰裡小匯每周只有周末排課,課程也僅限於一些簡單的繪本閱讀。到了現在,這裡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當當,從繪畫、手工,到簡單的科學知識科普,再到針對孩子家長的插花、手工編織等,已經成為社區的一個小型「文化宮」。

漁書鄰裡小匯的活動

  「我們周一的課程就有三個,一個是免費的公益手工和繪畫課,還有一個是偏早教的課程,另外一個是晚上的公益電影。」 徐匯區凌雲漁書文化活動策劃趙文靜介紹道。

徐匯區凌雲漁書文化活動策劃趙文靜

  開設各類課程、服務社區居民的同時,漁書鄰裡小匯還號召周邊小學、中學的同學們積極獻出愛心,為徐匯區對口支援的雲南省紅河州送去了10萬多冊愛心圖書,幫助了70多所學校,並為4個縣的貧困學校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和鄉村圖書室。

  徐匯區漁書社區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席曉鳴說:「在這一年裡面,我們總共組織了200多場公益活動,其中涉及了親子閱讀、成人的讀書活動,還包括社區居民的一些愛心服務、二手書籍的流轉、司法普法的宣講,還有關於老年人健康知識的科普等等。」

徐匯區漁書社區公益發展中心秘書長席曉鳴

  徐匯區凌雲街道自治辦主任舒衝認為,過去常見的鄰裡匯,很大程度上就是原來居民活動室的「升級版」,僅供老年人聚在一起喝茶、打牌。而這裡的運營模式則引入了很多生態環保、親子閱讀,二手循環的概念,也進一步拓展了鄰裡小匯能夠服務和輻射的人群。

徐匯區凌雲街道自治辦主任舒衝

  「不只是孩子、老人,現在還有很多白領、骨幹、精英,也很樂意到我們這裡來,有成雙成對的,有舉家一起來的,大家在這一片空間裡共同學習,其樂融融,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品質的,同時又是一個非常怡情的空間。」舒衝說。

  漁書鄰裡小匯引導居民參與圖書循環,使一本書能夠連結起不同的故事和場景,也符合了「書香凌雲」的特色定位,引領社區居民培養濃厚讀書興趣、養成良好讀書習慣,營造書香文化浸潤社區生活的氛圍,為自治共治打下文化和情感基礎。

  這片「國際鄰裡中心」

  「匯」出美好生活共同體的藍圖

  徐匯區對於鄰裡匯的規劃是「1+18+306」,「306」指的是306家鄰裡小匯,「18」則是18家體系完善的鄰裡匯,而「1」指的則是目前正在漕河涇開發區喬高地塊建設的「國際鄰裡中心」。

  「國際鄰裡中心,它不單單只是『鄰裡匯,匯鄰裡』的概念,而是一個對於城市社區轉型上的探索,希望通過我們這個項目,打破單一社區的概念,表達未來城市『理想單元』的發展的方向。」負責國際鄰裡中心項目的鑫耀中城營銷總監遊洪軍介紹道。

  「『國際鄰裡中心』的服務範圍將涵蓋社區服務、文化、體育、商業、居住、產業辦公、會展、劇院等多個方面,實現從小孩到老人全年齡階段的生活場景融合。」遊洪軍說。

徐匯區國際鄰裡中心效果圖

  百姓百樣事,家門口都能搞定。從居民就餐到老人照護,從文化休閒到親子活動,徐匯區在家門口為百姓提供高品質的民生服務,以大民生視野增進百姓福祉。

  既有有形的「鄰裡匯」,又有無形的共同體,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徐匯區讓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積極參與者、最大受益者、最終評判者。把自己的城市,建設成「想要的樣子」。(信息來源:荔枝新聞)

相關焦點

  • 「鄰裡匯」成家門口的新樂園
    如今,徐匯區所打造的家門口品牌服務站點「鄰裡匯」已覆蓋全區13個街鎮和305個居民區。為了提高社區服務的精準供給、品質供給,徐匯區還啟動了「鄰裡匯」的升級迭代——通過創設特色服務、凝練文化品牌、構建資源平臺,讓其成為群眾生活離不開的新型「便利店」。
  • 「鄰裡匯」+「水岸匯」,徐匯不斷推進城市治理,共創美好生活共同體
    「鄰裡匯」+「水岸匯」,徐匯不斷推進城市治理,共創美好生活共同體 2020-10-21 13: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匯升級版「鄰裡匯」推動社區服務模式創新發展,打造家門口的美好...
    今年6月召開的市委全會上,徐匯「鄰裡匯」被寫入了《關於深入貫徹落實「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譜寫新時代人民城市新篇章的意見》。站在新起點,徐匯將奮發有為,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鄰裡匯納入十四五規劃的總體框架深耕打造,成為彰顯「人民城市」內涵的新地標。
  • 加強品質民生建設,上海徐匯重點打造「鄰裡匯」和「水岸匯」
    徐匯「鄰裡匯」已經成為了一個民生服務特色品牌。7月31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徐匯區委副書記、區長方世忠介紹,近年來,徐匯在推動解決「老小舊遠」、抓好底線民生和基本民生的同時,著力加強品質民生建設,重點打造面向社區居民的「鄰裡匯」和面向市民遊客的「水岸匯」「兩匯」品牌。國際鄰裡中心效果圖 。
  • 答卷人|打造品質民生 上海徐匯聚焦「鄰裡匯」「水岸匯」品牌建設
    方世忠表示,提出建設「鄰裡匯」其實是源於「行走式的辦公」方式:「我們在行走式的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了現在社區的公共服務空間比較少、資源比較散、功能比較弱,特別是嵌入式社區養老會遭遇鄰避效應,同時社區治理缺少有效抓手和平臺。所以提出建設一站式『鄰裡匯』,打造居民家門口的黨建站、客堂間、便民點、託老所,實現『鄰裡匯、匯鄰裡,美好生活共同體』的願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鄰裡匯,匯鄰裡:上海徐匯打開多彩社區...
    鄰裡匯不僅能承擔起解決附近居民一日三餐的「食為天」任務,更為城區家門口養老服務不足、社區公共服務空間少、資源散、功能弱等問題,提供了有效抓手和平臺,成為社區居民的共享空間、社區服務的載體陣地、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   鄰裡匯,正在「匯」出一幅家門口的理想生活圖景。
  • 徐匯的「鄰裡匯」將把家門口的社區生活服務圈打造得更贊
    今年的「區長一諾」,徐匯區將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家門口5分鐘生活服務圈為標準,打破街鎮界域規劃布局「鄰裡匯」,形成「1+19+304」多層級社區服務網絡,1個鄰裡國際中心,19個以社區為中心的鄰裡匯,304個以居委會為延伸的「鄰裡小匯」。
  • 打響鄰裡匯品牌,徐匯306個鄰裡小匯實現居民區...
    鄰裡匯 匯鄰裡打造美好生活共同體徐匯區區長方世忠去年做客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夏令熱線區長訪談》節目時表示>要實現鄰裡小匯在居民區全覆蓋一年過去了這一承諾已經兌現目前徐匯以15分鐘社區生活圈5分鐘家門口服務圈為輻射半徑已累計建成18家街鎮鄰裡匯
  • 共構凌雲鄰裡匯新空間 同築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
    深淺相宜、雅俗共賞的社區美好生活共同體的完整形態布局,受到了凌雲街道居民的一致點讚! 凌雲街道在「五縱、三橫、三街區」整體規劃布局中,滾動推進主題式「鄰裡匯」建設,相繼完成了12家居民區「鄰裡匯」建設,並逐步推進28個居民區「鄰裡匯」的全覆蓋,因地制宜、因需制宜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徐匯區的「鄰裡匯...
    央廣網北京10月19日消息(記者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上海徐匯區著力打造面向社區居民的「鄰裡匯」和面向遊客的「水岸匯」,將百姓的點滴需求匯集成強化公共服務質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源源不斷的動力。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徐匯區的「鄰裡匯...
    央廣網北京10月19日消息(記者周洪)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上海徐匯區著力打造面向社區居民的「鄰裡匯」和面向遊客的「水岸匯」,將百姓的點滴需求匯集成強化公共服務質量,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源源不斷的動力。
  • 乘風破浪,逐浪前行,怡樂家園鄰裡匯2.0版本正式上線!
    這半年來我們經過多次研討、確認運營方案、整合資源、探索需求……怡樂家園鄰裡匯更新施工已於2020年8月正式竣工。經過除醛消毒後,我們現計劃於09月07日開啟試運營,鄰裡匯的活動空間和課程將陸續開放,助餐點也同時對外開放,居民可正常前往鄰裡匯參加活動。
  • 徐匯區委書記到康健、凌雲街道調研鄰裡匯建設工作
    據徐匯區消息:日前,區委書記鮑炳章到康健、凌雲街道調研鄰裡匯建設等工作。鮑炳章先後到凌雲街道松風花園、梅隴六村,康健街道長虹坊、長青坊,查看鄰裡匯及鄰裡小匯建設、河道整治、小區綜合治理等工作,並聽取了相關情況介紹。鮑炳章指出,居住小區環境提升和服務配套是群眾身邊的小事,也是民生大事。
  • 社區服務一應俱全,徐匯區「鄰裡匯」成了居民家門口的新樂園!
    社區服務一應俱全,徐匯區「鄰裡匯」成了居民家門口的新樂園!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提起徐匯
  • 「鄰裡匯」升級,居民「心寬大過房寬」
    但很長一段時間,內裡的生活卻和小區名應有的「喜樂」之意幾乎不沾邊——這裡,大多是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多層公房,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4平方米,65歲以上老人在所屬街道內佔比1/3,殘障人士佔比1/3……也因此,樂山新村居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怎麼都繞不開「空間」二字——想要一個能容納左鄰右舍休閒社交的空間,能滿足老人日間照料的空間,哪怕是一個能坐著「發呆」的空間。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上海徐匯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匯模式」
    此外,徐匯濱江西岸建成了風光秀麗的景觀大道,建設世界級濱水開放空間。沿江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美術館、星美術館、油罐藝術公園、西岸劇場群等眾多文化藝術空間連片發展,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鄰裡匯,共建美好生活共同體1+18+306三級網絡體系城市是老百姓的幸福樂園。
  • 「鄰裡匯」匯聚鄰裡心 ——上海市徐匯區創建居民共治共享新空間
    當2016年徐匯區政府作出建立社區服務和社區自治平臺——「鄰裡匯」的決定後,斜土街道便立即付諸實踐,對江南新村東門處的三間公用舊房進行拆除,隨即蓋起了一幢1200平方米的四層小樓,2017年5月「鄰裡匯」投入運營,一樓為生活服務與醫療健康服務,包括健康管理驛站、聊天吧、老年助餐點、社區衛生站等。
  • 讓「鄰裡匯」成為社區居民的溫馨港灣
    …就這樣,原來已逐漸被淡忘的鄰裡情誼在「鄰裡匯」重新凝結。筆者由衷地為徐匯區推出這樣的」鄰裡匯」而叫好。相信有了」鄰裡匯」這樣的平臺,徐匯區的社區居民日常生活應該更加有滋有味,更加舒心。這樣的「鄰裡匯」, 應該在上海全面推廣,很多社區都不妨參照和借鑑「鄰裡匯」模式,建立起居民交流互助平臺,鼓勵和幫助各個年齡段的居民在社區裡相互交流,分享生活的情趣與人情的溫暖,讓彼此從原先「熟悉的陌生人」而轉變為「熟悉的好鄰居」。
  • 這個徐匯最美鄰裡小匯又在「搞事情」了!
    這個徐匯最美鄰裡小匯又在「搞事情」了!這個徐匯「最美」鄰裡小匯到底啥樣?一起來看看吧~交大新村居民區鄰裡小匯於2019年2月27日正式揭牌成立,經過近兩年多運營,鄰裡小匯逐漸為居民群眾所熟知。去鄰裡小匯逛一逛,成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 「鄰裡小匯」重構鄰裡美好生活共同體,來看長橋實踐
    長橋街道,是徐匯區體量最大的居住型社區。街道黨工委在徐匯區「鄰裡匯、匯鄰裡,美好生活共同體」的指導下,著手推進32個居民區鄰裡小匯建設。經過近3年的實踐探索,街道用繡花的功夫勾勒人民個性需求,使鄰裡小匯逐漸從社區「一站式」服務綜合體升級為居民家門口的黨群站、會客廳、託老所、便民點,將服務型居委的理念融入鄰裡小匯的日常運行中,共同打造有顏值、有溫度、向居民敞開、由人民共享的鄰裡美好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