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廣西大學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鄭保衛致辭並介紹中國氣候研究傳播十年工作。
中國金融網北京12月12日訊(汗青)中國氣候傳播研究十年暨2020氣候與健康傳播研討會12月1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顧問,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名譽院長馬勝榮、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廣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廣西大學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名譽主任鄭保衛、 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等專家就氣候傳播十年發表了精彩演講。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院長趙啟正教授為活動發來賀詞。
此次活動由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廣西大學氣候與健康傳播中心、中南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共同主辦。活動旨在推動中國氣候傳播研究。
從2009年開始跟蹤研究哥本哈根第1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期間中國政府、媒體和NGO的傳播實踐算起,中國的氣候傳播研究迄今已整整走過了10年風雨歷程。而如果從2010年4月首次提出「氣候傳播」概念,亮出「氣候傳播」旗幟,組建起中國、同時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個氣候傳播研究專門機構——「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算起,距今也已近十年時間。
這十年,中國氣候傳播研究走過了怎樣的道路,取得了哪些成果,積累了哪些經驗,未來將如何進一步發展,其實,這一系列問題在馬德裡第25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新聞發布廳裡就已經找到了答案。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主任鄭保衛表示,十年中,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通過提交調研報告和諮詢報告,舉辦各種研討會、工作坊、主題邊會和媒體記者培訓等形式,為政府、媒體、NGO在國際氣候談判舞臺上開展有效的氣候傳播提供策略建議和理論支持,得到了中國政府部門、新聞媒體和NGO組織的肯定與好評。
同時,項目中心還系統開展氣候傳播理論研究,撰寫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該領域的專著《氣候傳播理論與實踐——氣候傳播戰略研究》,發表氣候傳播方面的研究論文百餘篇,成功申報了中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背景下我國氣候傳播的戰略定位與行動策略》,率先在中國將氣候變化與疾病健康相聯繫,融通「氣候傳播」與「健康傳播」,組建了「氣候與健康傳播」研究機構,初步建立起了氣候傳播學的理論框架,為深入研究氣候傳播,建構科學的氣候傳播學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奠定了基礎。另外還提出了構建「政府、媒體、企業、NGO、公眾」加「智庫」,即「5 1」的氣候傳播行為主體框架理念,為匯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氣候傳播,推動氣候變化全球治理髮揮了智庫作用。
鄭保衛說,十年來項目中心始終堅持從國際和國內兩個層面,採取「兩路並進,雙向使力」的方針,通過學術研討、科研合作、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等方式努力凝聚各方力量,力圖形成研究合力,不斷壯大研究隊伍,積極擴大學術影響,盡力促使氣候傳播花開遍地,在中國逐漸形成氣候。
他表示,在回顧中國氣候傳播十年曆程的時候,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們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促進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變化全球共治為目標,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搭建起更多更好的學術交流平臺,不斷壯大研究團隊,使我國的氣候傳播研究隊伍更強、聲音更響,成效更好,影響更大。讓氣候傳播之花遍地開放,在中國、乃至在世界真正形成大氣候,為促進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建設,為實現氣候變化全球共治的美好願景,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做出更大貢獻。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杜祥琬就氣候傳播十年發表了精彩演講。
中國氣候傳播項目中心顧問,新華社原副社長兼常務副總編,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名譽院長馬勝榮就氣候傳播十年發表了精彩演講。
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等專家就氣候傳播十年發表了精彩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