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晶片技術主要被美國公司所掌握,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半導體晶片公司大多數是美國公司。此外,許多晶片公司都使用美國技術,例如臺積電、ASML和三星。因此,美國始終濫用晶片技術,對一些公司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和限制。
然而,國際半導體行業協會認為,限制晶片自由出貨,只會對美國半導體產業造成傷害,甚至導致萬億元的極大損失。華為的餘承東也認為,只要美國打開「潘多拉魔盒」,全世界的產業鏈都會遭受損失。結果餘承東說對了,高通、臺積電等晶片巨頭已經遭受了慘重損失。
由於美國的壟斷,許多公司已經開始進行「去美化」,建立自主可控的晶片生產鏈。同時,華為宣布進軍晶片半導體領域,希望攻克光刻機和新材料等技術。此外,歐盟17個國家也達成了一項協議,願共同提高歐洲半導體市場在全球的地位。換句話說,由於美國修改了規則,17個歐洲國家將聯合發展晶片行業。
據國外媒體報導,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等17個歐洲國家共同宣布了一項計劃,聯手提高歐洲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地位,從而減少對美國進口的依賴。現在,17個歐洲國家正在聯合發展半導體晶片,這顯然是希望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這也表明,美國已經失去了中國的晶片市場,也會慢慢失去歐洲市場。
其實,歐洲晶片公司一直藉助美國的技術和原材料來發展自己的晶片產業。就像荷蘭的光刻機製造商ASML,它一直基於美國技術來開發光刻機。現在17個歐洲國家開始聯手,想提高歐洲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地位,未來甚至還可能與美國爭奪晶片市場。大家對此有何看法,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