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可能也沒料到,在斷供華為之後,歐洲17個國家也聯合出擊

2020-12-12 科技情報咖

作為科技領域當中的重要一環,半導體晶片一直都是各大企業乃至各大國家都比較看重的目標。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近年在晶片進口方面所耗費的資金要比石油進口所耗費的資金還多,這就直接體現出了我國在晶片需求方面的龐大。但與此同時,我國華為卻又開始因為晶片問題,所以在晶片方面我國開始逐漸注重起來。

要說目前世界上的幾大著名晶片巨頭分別為高通、聯發科、臺積電、英特爾、AMD、三星以及美光等等。其中大部分企業都是美國企業,日韓也佔了一部分,而臺積電和聯發科則是臺灣企業。但是要知道的是,大部分晶片企業在技術選擇方面都用到了美國的技術。所以說美國在半導體技術方面佔據著比較核心的地位。

與此同時,最讓一些企業與國家感到緊張的是前段時間美國英偉達準備收購ARM一事。因為一旦英偉達成功收購了ARM之後,整個行業的格局或許將會出現一個變化,而且美國的手中則又多了一張關於晶片的「王牌」。這件事情是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想看到的。

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之下,儘管美國在晶片行業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還是避免不了很多企業或者國家想要實現去美化。比如說我國,我國的中科院已經將光刻機列為主要研發項目,華為也開始在晶片製造領域進行研究,為的就是有一天能徹底擺脫對美國的依賴,達到完全自主研發的目的。

如果說我國著重研發晶片是美國意料之中的事情,那麼接下來這個消息或許是讓美國萬萬沒有想到的。根據國外媒體表示,法、德、西班牙等累計17個國家聯合公布了一項新的計劃,這些國家將攜手合作迅速出擊,提高自身在半導體領域當中的地位,以達到減少對美國以及亞洲等企業的依賴程度。

首先我們要知道,隨著去年5G時代的開始,越來越多的技術都開始和晶片脫不開關係。截止到目前為止,臺積電已經生產了超10億顆7nm晶片,這些晶片不僅僅只是用在手機上,其中還有通信、AI以及無人駕駛等技術上。所以從這方面可以看出晶片對於現代科技的重要性。

現在晶片技術掌握在美國手中,晶片製造主要靠亞洲,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沒有話語權。所以這一次這些歐洲國家打算聯手合作,增強自身的實力。同時也是為了避免與華為類似的情況發生。想必這個情況連美國也沒有料到,因為美國可能只想到了我國會研發晶片,而這也並不是美國想要看到的結果。

這些歐洲國家聯手合作就意味著未來的晶片市場當中,歐洲將會減少從外界進口晶片的比重,這就會間接的影響到美國上遊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進而對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但這種情況可以說是美國自作自受,畢竟如果不是晶片規則限制,可能就不會引起其他國家以及企業的恐慌,更不會對美國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

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17個歐洲國家聯合對晶片下手,美國萬萬沒料到
    可是令我們完全沒有想到的是,目前來講,歐洲已經有17個國家達成了協議,將會一起提高歐洲半導體領域的市場地位。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歐洲17個國家發生態度上的變化,這實在是讓人有些始料未及,而這17個國家之中就包括法國,德國,西班牙以及義大利等等。
  • 亂套了,歐洲17個國家同時宣布,比爾蓋茨又一次說對了
    根據《金融時報》的相關報導,歐洲相關半導體科技巨頭及17個相關國家,擬定了一個發展歐洲晶片及相關科技技術的目標,同時宣布將在未來的2~3年內投入1450億歐元的資金用於科技半導體技術方面的研究
  • 歐洲17國聯合就晶片出手了,美國做夢都沒想到
    據了解,晶片技術主要被美國公司所掌握,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半導體晶片公司大多數是美國公司。此外,許多晶片公司都使用美國技術,例如臺積電、ASML和三星。因此,美國始終濫用晶片技術,對一些公司施加不必要的壓力和限制。
  • 歐洲17國聯合就晶片出手了,美國做夢都沒想到
    其中,華為已經宣布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內,還要突破光刻機、新材料等相關技術。但沒有想到的是,歐盟 17 國也達成協議,將攜手提高歐洲半導體市場地位,也就是說,美國修改規則2個多月後,歐洲17國就聯合就晶片出手了,速度是真快。
  • 不帶美國玩了?歐洲17國「抱團取暖」,華為也開始行動了
    原題:不帶美國玩了?歐洲17國「抱團取暖」,華為也開始行動了。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文|趣評互聯物極必反,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可以說很多的事物儘是如此,傷害與被傷害總是相互的。所謂的連鎖反應也開始出現,晶片的事件讓很多的企業都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有了這個前車之鑑之後,連鎖反應也開始出現,可能連老美方面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局面。連鎖反應開始出現1、歐洲17國「抱團取暖」這一次是聯合行動,歐洲17國已經聯合行動了,共同籤署了一份《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計劃聯合聲明》,那麼這份聲明其實很好理解。
  • 華為晶片斷供首日!經銷商:手機拿貨比較困難
    華為至暗時刻來襲今年5月15日,美國在去年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基礎上進一步升級,美國商務部宣布將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軟體設計和製造半導體晶片進而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即升級對華為的晶片管制。如此禁令下,臺積電等華為晶片代工廠為華為代工,將要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執行,當然美國方面給了120天的緩衝期,期間內臺積電等公司仍可給華為持續供貨,首個華為晶片斷供日為2020年9月15日。如今,9月15日已至,美國方面並沒有再宣布延期信息,這意味著華為晶片斷供正式來襲。
  • 歐洲17國聯合宣布,又被比爾蓋茨說準了
    歐洲17國聯合宣布 如今是全球化的時代,每一個公司背後都擁有一條甚至是多條完善的產業鏈,如果這個公司出現了某些問題,那麼整條產業鏈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美國針對華為的行為就是這種情況最好的實際體現,而結果也證明了美國的做法只會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 歐洲17個國家同時官宣,比爾蓋茨再次預言成真!
    歐洲17國聯合於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影響之下,歐洲相關半導體科技巨頭以及17個相關國家認定了一個關於發展歐洲晶片及相關科技技術的目標,並且宣布將會在未來的兩到三年之內投資1450億歐元,當作是科技半導體技術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舉動,使得歐洲在晶片相關技術方面獲得優先,而這1450億歐元折合成人民幣就是11579億元,這上萬億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 華為也沒料到,投資103億還是沒用
    果然如任正非所說,2020年是華為艱難的一年。近期美國政府將中國華為與中興通訊列入「美國國家安全威脅」強制性要求美方的運營商不得利用政府的資金與這兩家中國企業進行合作,同時敦促其他國家。意想不到的是,美方的這個舉動既然接連引起兩個國家「棄用」華為,那就是英國和法國。
  • 美國也沒想到,歐洲再次傳出好消息,華為轉機來得如此之快!
    華為的轉機當今世界正處於前有未有的大變局中,任何一個公司或國家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而其它公司也會因此而受到牽連。這點在華為美國事件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美國本以為自己針對華為的計劃能順利展開,但是結果卻出乎了它的預料。可能很多人都在想,華為不就是一家實力強點的公司嗎?為什麼能跟美國周旋這麼久?
  • 美國之後是日本,未來6G網絡將上演「生死鬥」,華為已經重拳出擊
    華為最出名的有兩件東西一件事,華為手機和華為5G,華為進入美國實體清單。這兩者間存在非常緊密的聯繫,也是我們中國企業進入世界市場時必須經歷的困難的一個縮影,如果你不夠大,你就進入不了世界市場,如果你技術不夠強,就只能看別人臉色形式,華為決定不看美國的臉色,立馬遭到了限制。
  • 覺醒的何止華為!美方打開「潘多拉魔盒」,歐洲13國聯手造晶片
    經濟全球化是當前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但美國為維護自身地位,卻偏要反其道而行之。近兩年來,美國不斷對華為出手,不惜切斷華為的額全球供應鏈。 在晶片被斷供的情況下,華為不再坐以待斃,而是選擇主動出擊。華為將不再只做晶片設計,而是將在半導體方面全方位紮根。
  • 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來了,歐洲13個國家抱團攻克技術,壟斷終將打破
    美國擁有全球最頂尖的半導體技術,但是在內外的壓力之下,數個月時間在半導體行業上損失超過1 萬億,不僅如此,美國還加劇了對其他國家的半導體技術限制,我們最為熟知的就是華為的晶片斷供,面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國家紛紛「自救」。
  • 歐洲國家跟隨美國禁用華為5G,但非洲國家紛紛支持華為5G,令人開心
    最近一段時間,一些歐洲國家最近紛紛表示放棄華為5G、可是一些非洲大國卻明確表示支持華為5G,首要的就是南非。根據媒體報導,南非四大運營商發出一份來信,稱美國現在開始對其他國家5G建設開始進行幹預,如果南非同意了美國的要求,那麼就會對南非甚至其他非洲地區的發展帶來破壞性的影響。
  • 面對華為5G,這兩個歐洲國家做出相反決定,連任正非都沒想到
    華為掌握全球最先進的5G技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而且每次網絡通信技術的隔代更新,都會是各大網絡設備供應商騰飛的時刻。因為全球都有這個需求,目標市場不再拘泥於一地,是全世界,每一個有意願使用5G網絡的國家,本來華為將迎來一波很好的發展機會的。
  • 華為被禁止進入美國市場之後,美國農村要斷網了
    ...美國電信設備市場(尤其是 5G 網絡)的競爭將被弱化,普通消費者也將不得不為網絡服務支付更高昂的代價。回應條理清晰,幹得漂亮!沒錯,FCC 禁令一旦實行,難受的是美國人自己。如果說在美國都市,很多地方有 WiFi 覆蓋,那手機信號差點,還能忍。但在美國廣大鄉村,提供 WiFi 信號的設備都沒有。別說手機上網,電腦上網也不行。村民們長時間處於,沒通網狀態。
  • 敢懟美國的歐洲國家又發話了!匈牙利批西歐對華「偽善」,力挺華為
    他同時為匈牙利使用華為5G技術辯護。近期,匈牙利在中國議題上拒絕美國壓力的堅定行動引起關注。今年4月,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在克羅埃西亞成功舉行。路透社稱,參加該會晤的16個中東歐國家中包括11個歐盟成員國,他們承諾加強與中國的貿易關係、支持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計劃。
  • 繼斷供華為後,谷歌又禁止土耳其使用服務!網友:作死行為?
    前段時間谷歌就對華為斷供了,取消了華為的谷歌服務授權,這也是害慘了華為。 而華為也因為沒有谷歌服務,海外銷量也是大打折扣。沒想到繼華為之後,又一安卓手機遭到了谷歌的毒手。
  • 國家出手後,歐洲13國聯合宣布決定,美媒:自作孽!
    國家出手眾所周知,華為在取得5G通訊領域的主導權後,便遭到了美方的打壓,而且打壓手段在持續升級。在美方這麼多的打壓手段中,「晶片禁令」可謂是擊中了華為的軟肋,逼迫其走出斷臂求生的行動!首先,我先說一下處於引發「風暴」位置的我國,面對高新科技企業晶片被「卡脖子」的困局,國家並沒有棄之不理,而是從三個方面幫助我國企業擺脫困境。
  • 歐洲、韓國紛紛行動,總投入17900億元,華為轉機來了?
    歐洲、韓國紛紛行動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美國一直佔據了領先的地位,緊隨其後的是日韓和歐洲等地區,它們都有一條較為完善的產業鏈。而我們國內雖然這些年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距離頂尖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繼續努力進步。特別是在國內的華為公司囿於美國的晶片規則之後,國產半導體事業和晶片何時才能崛起,就成為了無數國人最為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