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不帶美國玩了?歐洲17國「抱團取暖」,華為也開始行動了。對此大家怎麼看?聲明:文章原創,禁止抄襲,違者必究
文|趣評互聯
物極必反,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可以說很多的事物儘是如此,傷害與被傷害總是相互的。半導體行業在這兩年裡,可以說是動蕩不安,其實緣由很簡單,就是一場力量的角逐,只是對於這種曲線的競爭,很多人早已經無法苟同。
5G技術的崛起,成功的點燃了導火線,為了能夠阻礙中國科技的發展,鞏固「科技霸主」的位置,晶片開始成為最好的武器,因此說這場戰役是晶片的爭奪戰也不為過。
技術才是硬道理,美國掌握著大量的技術以及設備,即便是臺積電這樣全球領先的晶片代工企業,也無法擺脫對於美晶片設備以及技術的依賴,可以說整個半導體行業其實盤根錯節,而擁有技術的制高點,就能夠擁有號召力。
在去年9月15日之後,對於晶片已經被限制了出貨許可,全球的半導體企業在關於晶片的出貨上都受到了限制。看似晶片的封鎖,是為了成為華為成長的絆腳石,然而對於其他企業來說又何嘗不是。
各個企業紛紛表示,將會失去高額的營收,這將毀於公司的發展不利,紛紛提出了出貨申請令。其實可以看出,華為對於整個市場的影響力。 龐大的市場,高額的營收,讓很多企業遭遇了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是不得不被限制,一方面為了公司的發展,都不想放棄這個市場。
所謂的連鎖反應也開始出現,晶片的事件讓很多的企業都陷入了被動的局面,有了這個前車之鑑之後,連鎖反應也開始出現,可能連老美方面也沒想到,會是這樣的局面。
連鎖反應開始出現
1、歐洲17國「抱團取暖」這一次是聯合行動,歐洲17國已經聯合行動了,共同籤署了一份《歐洲處理器和半導體技術計劃聯合聲明》,那麼這份聲明其實很好理解。
歐盟17國開始致力於半導體技術方面的突破,預計在未來3年的時間裡,不斷的扶持歐洲半導體行業。就是為了擺脫晶片壟斷的市場,這也說明了,去美化已經正在進行中。
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想要實現晶片自主化的難度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然而歐洲這一次並不是單槍匹馬,而是聯合行動,這也意味著對於晶片自主化的決心。
一旦歐洲17國在晶片領域有了重大的突破,那麼晶片絕不是現在這種局面,晶片行業將會面臨大洗牌。
2、華為也開始行動了。在晶片領域,華為早已經涉足了,華為的海思就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如果沒有晶片限制的問題,華為的麒麟晶片已經在半導體行業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產品。
然而因為在製造晶片領域的欠缺,麒麟晶片也只能暫停生產了。這種局面並沒有讓華為表示要放棄海思,相反表示將會全面進軍半導體領域,並且還會加大對華為海思的投資。
要知道研發是非常燒錢的,但是每年華為都在研發這件事情上投資巨大。 如今的華為,不僅不放棄晶片領域,更是在其他領域也有了非常出色的表現,比方說5G網絡建設已經正在建設中,還有鴻蒙系統等等。
寫在最後
不帶美國玩了?歐洲17國已經開始「抱團取暖」,華為也開始行動了,在國內又何止是華為一家,已經有多家科技企業開始進軍半導體行業。
晶片的限制令,成功的向人們指明了新的道路,原本美半導體企業有著龐大晶片市場,而這種做法無疑是在讓所有的企業開始奮發圖強,促進晶片自主的研發。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逼迫中國自主研發晶片,這樣真的好嗎?而如今情況已然不一樣了,連歐洲這一次也不帶美國玩了,17國共同致力於半導體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