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司業務發展情況、利潤承受能力和管理成本循序漸進地推進
A 經濟增加值的理論綜述
概念
經濟增加值(下稱EVA,Economic Value Added)的概念源於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默頓·米勒(芝加哥大學)和弗蘭科·莫迪利亞尼(麻省理工學院)1958年、1960年、1961年發表的一系列關於公司價值經濟模型的論文,1982年美國思騰思特公司將其作為度量公司業績的指標提出,並逐步推廣使用。
根據我國財政部2017年9月29日發布的《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602號——經濟增加值法》,經濟增加值,是指稅後淨營業利潤扣除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剩餘收益。EVA是全面評價經營者有效使用資本和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重要指標。EVA為正,表明經營者在為企業創造價值;EVA為負,表明經營者在損毀企業價值。
計量
經濟增加值的計算公式為,經濟增加值=稅後淨營業利潤-平均資本佔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其中,稅後淨營業利潤衡量的是企業經營盈利情況,等於稅後淨利潤加上利息支出等會計調整項目後得到的稅後利潤;平均資本佔用反映的是企業持續投入的各種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其中債務資本包括融資活動產生的各類有息負債,不包括經營活動產生的無息流動負債,股權資本包含少數股東權益;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反映的是企業各種資本的平均成本率,反映了投資者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
作用
作為度量企業業績的指標,經濟增加值對外主要用於比較分析不同企業創造價值的能力。由於EVA是比較投資收益超過資本成本的多少,其評價結果與傳統的銷售收入、會計利潤或股票市值等指標排序結果差異較大,因而起到了不同的評價效果。
EVA對內主要用於企業經營者及各級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績效評價以及日常業務和投資決策。EVA較少單獨應用於績效評價,一般與關鍵績效指標法、平衡計分卡等其他方法結合使用。與淨利潤、資產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等傳統的績效評價指標相比,EVA考慮了所有資本的成本,更真實反映了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實現了企業利益、經營者利益和員工利益的統一,激勵經營者和所有員工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在經營過程中迫使經營者節約資本成本,能有效遏制企業盲目擴張規模,以追求利潤總量和增長率的傾向,引導企業注重長期價值創造。
不過,EVA在分析企業創造價值能力和評價經營者績效上,還存在以下不足之處:
一是僅對企業當期或未來1—3年價值創造情況進行衡量和預判,無法衡量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的價值創造情況,所以需要補充產品創新等戰略性指標;二是計算主要基於財務指標,無法對企業的營運效率和效果進行綜合評價,所以需要增加內控合規、客戶滿意度和員工滿意度等結果的評價;三是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等企業,其會計調整項和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各不相同,計算比較複雜,影響指標的可比性,所以應儘量在同類型企業或分支機構中加強應用。
B 商業銀行應用EVA指標時積累的經驗
儘管根據財政部2016年6月2日印發的《金融企業績效評價辦法》,財政部對銀行、保險、證券、信託、租賃和財務公司等金融企業的績效評價指標中沒有EVA指標,但許多商業銀行都在內部計算出每年銀行整體的EVA,不僅建立了以EVA為主要指標的分支機構關鍵業績指標評價體系,而且對分支機構實行了與EVA直接掛鈎的績效工資激勵機制。
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信貸業務審批、信貸結構調整、投資理財決策、業務價格審批、投入產出分析等,也都要重點參考相關的EVA測算結果。作為高負債經營的商業銀行,不僅債務資本、股權資本種類繁多,而且與資產存在期限錯配、利率錯配,由於業務品種和客戶量大複雜、分支機構和員工數量多、分布廣,EVA的計量和考核實施都非常困難,所以商業銀行在應用EVA指標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念傳導為先,具體實施隨後。許多商業銀行先在總行高管層充分討論統一思想,再制定績效評價制度和負責實施的財務部門、人事部門組織學習,而後總行業務部門和各級分支行進行培訓,最後逐級實施深入推廣。
第二,計量先易後難,先人工後系統。計量經濟增加值先要對會計利潤進行調整,我國國資委的《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只對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等進行了調整,商業銀行一般只對資本化費用、營業外收支等進行調整。
第三,應用逐項實施,逐步推廣。商業銀行一般先在分行的等級評定中,引入以EVA為主要指標的評級辦法,逐步樹立以創造EVA為榮的理念;再對分行負責人建立以EVA為主要指標的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把關鍵少數人的績效工資和EVA完成情況掛鈎;而後實行分行全體員工績效工資與EVA掛鈎的績效激勵機制,並逐級推廣;最後將EVA應用推廣到日常經營管理的信貸業務審批、信貸結構調整、業務價格審批、投入產出分析等決策中。
C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的業務發展現狀
經營業績
據中期協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全國共有72家期貨風險管理公司通過備案,69家備案了試點業務,業務收入87.49億元;當月實現倉單採購87億元、倉單銷售85億元、庫存倉單83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億元、12億元、17億元,其中倉單約定購回11億元,同比增長5億元;新增商品類場外期權202億元、商品類場外遠期13億元、金融類場外期權1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43億元、13億元、105億元;實現期貨交易額2707億元、場內期權交易額1.3億元、期權做市交易額5.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05億元、0.6億元、2.7億元。各項業務增長很快,尤其是場外期權實現翻倍甚至幾十倍的增長。
存在問題
由於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目前仍處於試點經營過程中,所以還存在總體規模較小、盈利不高、管理欠缺、信息系統類型多且漏洞較多等問題,也出現了出借帳戶、被交易對手詐騙、虛假貿易等風險事件。正如監管部門在2018年7月對期貨公司首席風險官培訓中指出的,期貨公司對風險管理公司管控不嚴,風險管理公司還存在授權管理不明確、合規和風控制度不健全、執行不到位,特別是客戶資信調查等重要內控手段未有效執行,對業務風險預估不足,個別存在變相自營、非法配資現象等一系列問題。
D 促進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建立EVA理念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的快速發展對其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業績評價提出了更高要求,2017年12月,中期協在《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業務試點辦法(徵求意見稿)》中要求,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應建立合理有效的業績考核和激勵機制,防止因不當激勵導致工作人員忽視風險、片面追求短期業績,損害公司利益或擾亂市場秩序。
EVA業績評價辦法可以在經營過程中迫使經營者節約資本成本,能有效遏制企業盲目擴張規模,以追求利潤總量和增長率的傾向,引導企業注重長期價值創造。雖然期貨公司主營仍是經紀業務,基本沒有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也少,建立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機制尚不迫切,但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不同於母公司,不僅面臨著較多的交易對手信用風險,而且因為向銀行貸款面臨流動性風險,再加上直接入場交易、銷售場外期權以及履行做市商職責,而直面各方面的市場風險,其業務品種在國內是類金融業務,在西方國家實質是銀行業務,所以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很有必要向銀行學習,儘早建立以EVA為核心的業績評價和業務決策機制。
建立管理層經濟增加值績效考核機制
為促進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樹立EVA理念,期貨公司應先對子公司高管層,建立以EVA為主要指標(佔比30%以上)的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並同步或逐步將高管層的績效工資和EVA直接掛鈎。這不僅有利於EVA理念自上而下傳導,而且只需要計量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總體EVA,便於實施。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總體EVA,只需在稅後淨營業利潤基礎上,扣除資本成本。資本成本中的債務資本成本就等於公司實際融資成本,資本成本中的股權資本成本就等於所有者權益乘以資本成本率,資本成本率可以參考央企採用的6%和商業銀行採用的12%。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可根據業務面臨的風險狀況,在上下限之間確定,在初創和培育期可以低一些,在高速發展期可以高一些。
由於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風險對衝和風險管理服務,所以比期貨公司面臨更多、更高的風險,在核算稅後淨利潤的過程中,應當完善風險成本的計量,加強各類資產的風險評估,及時準確計提金融資產減值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和應收帳款壞帳準備。對倉單採購且約定購回業務、買入期權且減免交易對手保證金業務,應當視同表內貸款和表外授信,建立類似銀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按每筆業務的風險大小和可能的預期損失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機制,按1%、2%、25%、50%和100%的不同比例計提損失減值準備。
建立全員經濟增加值績效考核機制
要深入推廣EVA在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中的應用,建立全員EVA績效考核機制,這包括以下三個層次的績效考核辦法:
一是期貨公司除了對子公司高管層建立以EVA為主要指標的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以及與EVA直接掛鈎的績效工資激勵辦法外,還要在子公司績效工資或工資總額的預算管理中實行與EVA直接掛鈎;二是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對各業務部門負責人,建立以EVA為主要指標的關鍵業績指標考核辦法,並將部門負責人的績效工資和EVA直接掛鈎;三是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對所有業務部門員工的績效工資實行與EVA直接掛鈎。
為實施上述三個層次的EVA績效考核辦法,必須計量每筆業務的EVA,計量每筆業務的稅後淨利潤和每筆業務佔用的資本成本。
第一,每筆業務的稅後淨利潤=(收入-直接成本-間接成本) ×(1-所得稅率)。每筆業務的收入一般在財務上已有核算數據,直接成本也可核算取得,而間接成本只有建立管理會計系統,才能通過成本在產品、渠道和責任部門的歸集、分攤得到計量。另外,還要考慮每筆業務的風險成本,如類信貸業務的損失減值準備。
實施難點為,管理會計系統的間接成本分攤和類信貸業務的損失減值準備計提。目前市場上的財務軟體都帶有管理會計模塊,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只要建立成本分攤制度,包括產品線的劃分、內部成本中心和利潤中心的定義、成本責任主體的確定、成本動因的分析確定、核算要素的確定、成本歸集路徑和分攤步驟等內容,並認真執行,就可實現間接成本分攤。類信貸業務的損失減值準備,可借鑑銀行的貸款五級分類或十二級分類辦法確定計提比例。
第二,每筆業務佔用的資本成本=每筆業務佔用的資本×資本成本率。資本成本率可以在6%—12%之間選擇。每筆業務至少有操作風險,有的面臨信用風險、市場風險等。風險帶來可預期損失和不可預期損失,可預期損失以計提風險成本即各類減值準備來彌補,而非預期損失靠資本來抵禦,所以應為每筆業務的非預期損失分配一部分資本。
監管一般要求業務佔用的經濟資本總額小於權益資本,因目前監管部門尚未對期貨風險管理公司的資本充足率和資本風險管理作出規定,可以借鑑《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的資本計量辦法,計算每筆業務的經濟資本,初期一般採用簡易的係數法(也稱權重法、標準法)。每筆業務的經濟資本佔用係數確定後,就可以計算出每筆業務的經濟資本、資本成本和EVA,按業務人員、業務部門、整個公司歸集匯總,就可以得到業務人員、業務部門和整個公司的EVA進行績效考核。
實行以經濟增加值為主要評價指標的業務決策機制
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對業務人員和業務部門,實行與EVA直接掛鈎的績效工資激勵機制後,業務部門和業務人員會主動去計算每筆業務的EVA,會更積極拓展EVA高的業務,自然形成以EVA為主要評價指標的業務決策機制。不過,在業務決策時,應考慮該業務直接帶來的收益和間接的綜合收益,考慮到除近期收益外的中長期收益。公司在分析發現某類業務近期收益少,而中長期收益高時,應將該類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並降低該類業務的經濟資本係數和資本成本率,以提高其EVA,激勵業務部門提前搶佔市場份額。
與此同時,如果公司有一定業務規模和利潤,可儘早開發客戶評級系統和業務處理系統,以記錄業務的金額、期限、價格、保證金、抵質押、交易對手信息、催收、損失等各類信息,以進一步優化係數法的計量,如高評級客戶、高保證金比例、高抵質押比例,而短期險的信用風險經濟資本係數可低一些。
在應用係數法一段時間後,期貨風險管理公司將積累不少數據,當業務規模較大時,可引進更高級的資產波動法、內部模型法等經濟資本計量工具,使計量結果更準確、更科學,為制定業務政策、限額管理、業務審批、產品定價、資源配置等決策提供更優數據支撐。如發展前景較大的基差貿易和倉單回購業務等類信貸業務,可用資產波動法(以違約概率模型為基礎,在資產損失服從某種分布的假設下,計算一定置信水平下的非預期損失)計量信用風險經濟資本。
綜合以上分析,深入推廣EVA指標在期貨風險管理公司中的應用非常有必要,也是可行的,但要達到商業銀行的應用水平還任重道遠,期貨風險管理公司應根據業務發展情況、利潤承受能力和管理成本循序漸進地推進EVA指標的應用。
版權聲明:本網所有內容,凡來源:「期貨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期貨日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期貨日報",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馬寧
《期貨日報》社有限公司版權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