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一探「古人雅集」

2020-12-09 天眼新聞

《謝安賭墅圖》,宋,緙絲,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臺北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歷代書畫作品數量甚為龐大,其中以反映古代文人雅集活動為主題的書畫作品也題材多樣、甚為豐富。今天讓我們通過品賞歷代名家妙筆繪畫的各種文人雅集圖,感受古人雅集的魅力以及這些活動為文化帶來的生命力。

中國歷史上流傳許多膾炙人口的晉唐名士的逸事,多是後人對於這些風流人物想像的典型,例如七步成詩、東山絲竹、李白與《清平調》等。這些精彩的故事,圍繞著琴、棋、書、畫等活動,裡頭不僅展現個人的文藝素養,也是文士交往的模式,在詩文唱和與觥籌交錯之際,塑造獨具魅力的風雅形象。本單元即以晉唐名流的故事,作為觀看古人雅集的起點。

《謝安賭墅圖》緙絲以「淝水之戰」為背景,描繪東晉謝安(320—385)面對前秦苻堅率百萬大軍壓境時,從容地與侄子謝玄下棋,同時掌握戰況、運籌帷幄的故事。畫面中以二人對弈為中心,周邊陳設湖石、屏風、盆栽與珍禽異草,一同襯託出別墅空間的奢華高雅感。只見著黑衣的謝玄甫下完棋子,一旁的信使便傳來前線捷報,謝安則滿懷自信以二指夾起棋子,準備迎接此局的勝利。雖然本幅緙絲在製作技巧與人物表現上帶有晚期因子,不似宋代作品,但是對於故事細節有詳細著墨,或許有古老的圖像版本作為依據。

傳宋人《十八學士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黃公望《九珠峰翠圖》絹本79.6cmx58.5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傳宋劉松年《西園雅集》,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相較於謝安的氣定神閒、談笑用兵,若談到東晉名士的任性而為,則可以王徽之(338—386)的故事為代表。《世說新語》中記載,某日雪夜,夢醒的王徽之坐起獨飲,突然見到屋外皎白月色,因而萌生拜訪好朋友戴逵(331—396)的興致,便命僕人驅舟前往,到了友人門前卻轉身離去,留下「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名句。周文靖《雪夜訪戴》,以半邊構圖描繪在廣闊的山林間,王徽之不畏冬夜大雪紛飛,乘著小舟劃破深夜寧靜,欲前往拜訪摯友,凸顯其隨興所至的雅趣。值得留意的是,畫中山石雖運用南宋馬遠、夏圭傳統的斧劈皴法,但皴法用筆較為簡略,或許是因此畫以雪夜為主題,為了表現積雪覆蓋的光亮效果而刻意調整。此畫無論是在敘事還是表現上,皆堪稱明代宮廷人物故事畫的代表作。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則取材自唐代「詩仙」李白(701—762)膾炙人口的《春夜宴桃李園序》,記述李白與從弟於桃李花盛開的園苑裡夜宴遊樂、吟詩喝酒的情景,文中除了感嘆光陰流逝,更勉人把握良辰美景,及時行樂。此畫對呈現宴席中熱鬧歡愉的氣氛有極大興趣,畫中身著華服的文士、女眷圍繞著紋理瑰麗的桌子活動:文士們有人對飲,有人提筆疾書,還有人斜倚在樹旁沉思;而女眷則或逗著小狗,或盡情享用點心。這場宴會氣氛熱烈,一直持續到夜深,掛在樹上罩著絲布的燈籠掀起一角,暗示這是個微風吹拂、舒適宜人的夜晚。冷枚為清康熙、乾隆朝宮廷畫家,擅畫人物與宮苑景色。這件作品顏色濃麗,工整嚴謹,為清宮繪畫細膩華美風格的典型代表。

陳繼儒書《西園雅集圖記》為文人雅集風潮下的產物。陳繼儒(1558—1639)的這篇題記,書寫於1619年的中秋,用以紀念與友人共遊賞月的活動。充分表達了對西園雅集的嚮往之情,字裡行間也透露對《西園雅集圖》與圖記的高度評價。

在當下,慶生會是再尋常不過的活動,然而在古代並非如此。一直到魏晉時期,因佛教傳入的影響,生日才開始受到重視,並且除了少數個人,一般都是帝王和宗教人物才會成為祝壽活動的對象。在清代,也出現以紀念文化偶像之名,在其誕辰舉辦活動的雅集,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以蘇軾為主角的「壽蘇會」。

「十八學士」的題材隨著時代的推進而形成多種樣貌,從功臣圖模式到宋元以後雅集化的表現,圖繪的文化意義也隨之改變。如張廷彥畫《登瀛洲圖》,所繪主題亦是十八位學士,然而此畫無論構圖、人物尺寸與從事活動皆異於明代以來常見形式,採「之」字形構圖,並依循遠近,以合理比例安排景物大小;學士散置於園苑中,以談論典籍取代琴棋書畫活動,可視為清乾隆朝對故實新解之作。

來源 人民美術網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周功鑫: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新舵手」
    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這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2008年,已經退休的周功鑫重回臺北故宮出任院長。她最了解臺北故宮在臺灣,提起「周功鑫」這個名字,必然要與臺北故宮聯繫在一起。
  • 漫步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國的藝術瑰寶在20世紀前,多集中於皇宮內府,20世紀初集中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20世紀中葉,一宮國寶紛飛兩岸,「故宮博物院」也隨之有了兩個:北京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分別庋藏著中華民族的國寶。  國寶遷往海島  故宮,顧名思義,舊王朝的宮殿,指的是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1924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強令「皇帝」溥儀出宮。
  •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08年07月03日 09: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省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臺北故宮博物院宣布調整票價 臺北故宮博物院票價多少
    臺北故宮博物院27日宣布,從2018年1月1日起,位於臺北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北院)普通參觀券價格由250元(新臺幣,下同)調高至350元,團體票價格由230元調高至320元;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南院)參觀券價格由250元調整為150元。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
    今日,海峽對岸,位於臺北外雙溪的故宮博物院,擁有65 萬5 千多件耀眼藏品。據臺灣《商業周刊》一篇報導估算,其中,光郎世寧的《百駿圖》至少8 億元。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1965 年故宮花費6000 萬落成,物價換算後,相當於現值84 億元,而故宮擁有21 件汝窯杯,價值上千億。
  • 臺北故宮博物院門票多少錢 臺北故宮在哪裡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在哪裡:臺北故宮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
    □李建新  我是帶著北京故宮、瀋陽故宮的既有印象和概念造訪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希望的是能夠尋找一種對應或者類似,結果是從一開始就產生了比較大的落差,而參觀結束後則是那些落差基本消解。  臺北故宮博物院坐落在臺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鎮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面積1.03萬平方米。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氣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院之一,與北京博物院遙相輝映。建築風格上講,前者飄逸精緻;後者厚重大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人氣三寶」: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內地遊客追捧,一直是參觀的首選項。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原標題: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開班傳授「文創秘籍」  新華網臺北1月22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臺北故宮博物院22日宣布,將於3月至12月舉辦第六屆文創產業發展研習營,延續前五屆成功培植文創合作團隊經驗,秉持「為青年及產業找出路」的目標,邀集臺灣文創13個領域的頂尖師資,向學員傳授文創商品設計實務經驗和產業合作開發秘籍。
  • 媲美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寶玉器珍品名錄
    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於1948年,前身是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一年可接待超過614萬人次參訪旅客,曾位列2015年全球參觀人數第六多的藝術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近70萬件冊的藝術品和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105萬件),大部分是原先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機構所藏來自紫禁城、盛京行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皇家舊藏;另有部分是編列預算購置,接收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歸還文物,以及透過各界捐贈和徵集而來
  • 當故宮博物院遇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兩「掌門」暢談文創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央廣網寧波4月16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朕知道了」膠帶,「故宮貓」手機殼,印有「萬萬歲」字樣的口罩,還記得這些紅極一時的有趣產品嗎?如果您對中國的博物館稍有了解,就會知道,這些創意是源自兩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些產品創意新穎,或形象呆萌,或美觀別致。但不知您有沒有注意,這些有趣的產品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都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提到這些創意,就不得不提到兩個人,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這兩位被認為是中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重要推動者,巧的是,二人昨天在浙江寧波相遇了。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意
    一款「朕知道了」的膠帶紙,今夏意外風靡兩岸四地,掀起一股臺北故宮的新熱潮。作為臺北故宮首推的皇帝硃批紙膠帶,該文創品取自博物院典藏康熙真跡,創意設計簡單明了又霸氣十足。以黃白紅三色為一組,售價200元新臺幣,讓眾親諸粉大呼過癮,直贊「故宮文物不再不能親近」。
  • 臺北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館之寶
    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對於大陸的大多數人而言,臺北故宮博物院久聞其名,卻難見其真容。 ——白巖松 熟悉兩岸文化的人也許都有這個印象: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臺北故宮的藏品世界第一。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左起:故宮副院長莊嚴、孔德成(孔子後人)、王世傑、羅家倫、杭立武、譚先生 圖/莊靈先生提供 2圖 二戰期間的文物運輸船隊 圖/莊靈先生提供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  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千億  本刊記者 李乃清
  • 參觀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稀世之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已達69.6萬餘件文物。
  • 毛公鼎、宗周鐘、我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看到的館藏珍品
    2018年10月去了一趟臺北,首先參觀的就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而後是中山紀念堂,再後來是登上了101。以後的行程還有九份、烏來、深坑老街和九寮坡,最後的臺灣之旅是從廈門登上金門。據導遊介紹,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珍品超過40萬件,無奈展館空間不足,一些珍品是輪流展出。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乾隆就是個「潮人」(圖)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位」特展昨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幕。  由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聯手舉辦的「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位」特展,於10月8日至2014年1月7日在臺北故宮博物院啟幕展出。展覽展出200件文物,其中45件來自北京故宮博物院。同步推出的「乾隆潮·新媒體藝術展」以科技+藝術的手法,跨界服裝、攝影、動畫、裝置、電玩等,展現創意概念的「乾隆美學」。
  • 印象臺北 | 國立故宮博物院
    如果您已不止一次到過臺灣,不願意在三萬六千裡路以外,一脈同宗的現代都市裡,繼續墨守大多數遊客的遊玩規律,只匆匆一瞥臺北的晝與夜、如果您願意尋多一份藝術靈感,享多一片平靜產生的愉悅,那麼請跟隨「魚」的腳步,在臺北的故宮,欣賞一篇完整的詩與畫。相比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宏偉氣勢,眼前這座位於士林區至善路2段的國立故宮博物院似乎顯得骨秀清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