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Xiong/文
昨日,一架烏克蘭航空的波音737客機(航班號PS752)在德黑蘭機場起飛數分鐘後墜落,機上180人全部遇難,其中包括82名伊朗人,63名加拿大人, 11名烏克蘭人(其中機組人員9名,乘客2名),10名瑞典人,4名阿富汗人,3名德國人,3名英國人。
關於飛機失事的原因眾說紛紜,其中較大概率是被飛彈擊中。至於是哪方飛彈,為何襲擊烏克蘭航空客機?諸多疑點,鑑於事件仍在發酵,不做無根據的揣測。
但就飛機墜毀本身,回顧國際民航史,民航客機被誤判而被擊落的事件並不少見,國際社會自1944年芝加哥會議後也一直致力於通過國際公約及技術手段防止民航客機被錯誤識別。最近十年間,此類事件的發生明顯減少。
今天就來盤點下,自二戰後影響較大的民航客機被人為擊落的事件。希望也可以從這些歷史事件的處理中,尋找到本次德黑蘭空難的可能脈絡。
距今最近的事件:馬來西亞航空Flight 17
MH17遇襲地點示意圖(來源:BBC)
2014年7月17日,馬航一架波音777-200ER客機在執行阿姆斯特丹至吉隆坡航線中,飛躍烏克蘭領空,疑似被一枚俄制山毛櫸地對空飛彈擊中,機上283名乘客和15名機組全部遇難。
作為近十年來國際上唯一一起民航客機「誤傷」案,該事件成為烏克蘭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空難,也是波音777投入運營以來該機型最為嚴重的空難。
國際影響最大的事件:大韓航空Flight 007
飛機失事地點示意(來源:維基百科)
1983年,一架從紐約飛往首爾的大韓航空波音747客機在飛躍蘇聯空域時,因飛行員對導航系統的線路配置操作失誤,致使飛機誤入蘇聯的禁飛區。蘇聯出動蘇15戰機將其擊落,致使機上269名乘客和機組全部遇難,其中包括一位美國國會議員Larry McDonald。
事件發生後,由於正處在冷戰的關鍵時期,當時的裡根政府對蘇聯採取了強硬的反制措施,甚至拒絕向蘇聯代表團籤發參加聯合國會議的籤證。該事件也促使美國將GPS向民用領域開放。
在距離事發地點最近的日本,佇立著一座為紀念該事件而設立的紀念碑
該事件的具體原因和事故資料在事件發生10年後,在葉爾欽總統訪韓時才對外公開。
此外,大韓航空一架波音707在1978年就曾發生過類似闖入蘇聯領空而遭擊落事件。當時,飛機緊急迫降在一個冰封的湖面,才沒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
最令美國尷尬事件:伊朗航空Flight 655
當年美國媒體對伊朗航空事件的封面報導
1988年,一架自伊朗班達爾飛往阿聯杜拜的伊朗航空空客A300客機在起飛過程中,被美國巡洋艦錯誤識別為一架正在下降的伊朗戰機。由於當時正處在兩伊戰爭時期,該客機被美軍所發射的巡航飛彈擊中,機上290人全部遇難。
在隨後的事件處理中,儘管美國辯解該錯誤發生在戰爭時期,不願承認有任何錯誤行為。但在伊朗將該案起訴至國際法院後,雙方還是最終與1996年達成和解,美國同意向伊朗賠付1億3千萬美元作為該事件的賠償。
事件發生後,在五角大樓舉辦的記者會場景
伊朗為紀念該事件所發行的郵票
由於在1983年大韓航空事件後,美國一直在多個場合強烈譴責蘇聯擊落民航客機的行為。沒想到,時隔5年後,自己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伊朗航空事件的發生也是讓美國深深打臉。
最震驚的「斬首行動」:盧安達總統專機遇襲
事件同款的達索falcon 50公務機
1994年,一架載有時任盧安達總統的達索公務機在降落過程中,被地面飛彈擊中,機上盧安達和蒲隆地兩國的總統同時遇難。該事件至今沒有確切信息證實,具體由誰發動的這次襲擊。
最誠懇的認錯:西伯利亞航空Flight 1812
事件同款的俄製圖-154客機
2001年,一架自以色列特拉維夫飛往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航空圖-154飛機在烏克蘭上空被S-200地對空飛彈擊中,機上66名乘客和12名機組全部遇難。
事後證實,當時烏克蘭正在該空域進行軍事演習,飛機被演習中的飛彈「誤傷」。時任烏克蘭總統和其他軍隊高官公開在媒體向遇難者家屬予以慰問。烏克蘭政府為此次事件共計賠付了1500萬美元。
一點思考
回顧這些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悲劇」,不難發現在緊張政治及軍事氛圍下的「誤傷」成為民航客機遇襲的主要原因。
拋開意識形態、政治立場看,在歷史事件塵埃落定之時, 其實發現事實也並沒有當初猜想的諸多陰謀論,在神經高度緊張的情形下,「擦槍走火」有時確實很難避免。這些本可以避免的人為災難,也更突顯了國際社會在國際公法下,區分民用航空器,禁止使用民航客機從事軍事用途的重要性。
就在準備這篇推送之時,Tweet中又有疑似烏克蘭航空飛機在伊朗墜毀的最新視頻,畫面顯示飛機帶著巨大的火光墜毀在田野中,進一步增大了被武器擊中的可能性。
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作為老百姓,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環境,還是應了那句高中歷史課本的老話:和平與發展才是世界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