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和野見聞:日本年輕人選擇一座小鎮的理由

2020-12-25 澎湃新聞

從日本高松機場出來後,經歷了幾個小時的奔波,我終於坐上最後一趟開往津和野的列車。不同於日本新幹線的現代與高速,老式的紅皮車廂、墨綠色座椅,無不透露著這列火車的年代感。

隨著窗外的景色逐漸從民宅街景變成漫山紅葉與田地,我知道,此行的目的地馬上就要到了——津和野,一座只有7000多居民,被群山環繞的小鎮。

去往津和野路上的窗外景色 本文圖片均由作者拍攝

不同於一般的日本鄉村,津和野駐紮著一些從大城市移居而來的年輕人。他們中不少有海外留學的背景,也有人曾在東京、京都等地過著白領生活。 2018年11月,在x++間隔遊團隊的幫助下,我在津和野停留了4天,拜訪了當地的移居者,希望能深入了解日本鄉村生活的現狀,並嘗試回答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津和野。

不真實的津和野

津和野——這座被稱作「山陰小京都」的古老小鎮,是日本文豪森鷗外和啟蒙思想家西周的故鄉,也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旅遊觀光業而繁榮一時,但之後隨著旅遊業沒落,經濟逐年蕭條。

1960年代開始,日本鄉村的年輕人大量湧入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工作。年輕人口的流失使不少鄉村面臨財政危機、「地方消失」等困境。據《人民日報》報導,日本的民間機構日本創成會議曾在2014年發布報告稱,至2040年日本將近半數的地方,年輕女性(20-39歲)人口將減少逾半。更有預測表示,到2040年,全日本將有近900個小鎮和村莊「消失」。

津和野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在這座街道精緻整潔、生活設施配套齊全的小鎮上,常年人煙稀少,大部分商店的運營者已年過半百。

「很多小店的經營者都是子女在外地工作的老人。一旦他們倒下,店鋪也就會跟著倒閉。」此行的日語翻譯郭傳灝告訴我。

為了緩解這些鄉村問題,日本政府近些年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倡導年輕人「歸隱田園」。比如鄉村生活的住宅補貼、「故鄉稅」制度、免費送房等。這些政策的確產生了一定積極影響,選擇從大城市移居鄉村的年輕人開始逐年增多,根據日本總務省去年的調查顯示,20歲至30歲的年輕人中,有42%表示有興趣移居農村或漁村。

車站前的津和野街景

初到津和野,看到那些精緻的街道和建築時,我一度懷疑,這裡是否真的是鄉下。一座不到1萬人口的小鎮,卻有美術館和民俗資料館,還會不定期舉辦展覽和音樂會。這讓我感到十分不真實。這種不真實感,隨著見到越來越多的移居者,在此後幾天變得更加強烈。

他們中有人出身東京,因為喜歡當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而選擇留下來從事地方觀光業的推廣工作;有人曾在聯合國實習,感到行政類工作太枯燥,來到津和野創立了自己的野豬肉品牌,還靠一己之力把野豬肉賣到了東京的高檔餐廳;還有人畢業於美國名校,出於對日本教育制度的不滿,入職了津和野當地的高中,領著微薄的薪水,做自己想做的教育創新。

津和野的每一個移居者身上,都有著不凡的人生經歷,幾天的探訪結束後,我試圖將移居者們「選擇津和野的理由」進行了歸類整理。

用故事推廣觀光

這次行程中,宮武優太郎負責了當地的全程接待。

移居者宮武優太郎

宮武是土生土長的東京人。大學畢業後在長野某個鄉村旅館實習的經歷,讓他愛上了在自然裡工作、與樸實的鄉村人建立羈絆的感覺。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從事向都市人宣傳鄉村的工作。

2015年秋天,宮武在朋友的推薦下來到津和野,知道了當地一個叫founding base的公司,裡面有很多從大城市移居而來的年輕人,從事著地方振興的工作。

「我在那裡遇見了很多人,他們都比我厲害,也在這裡工作得很開心。」

在津和野,founding base 是一個「交通樞紐」般的存在,很多大城市有想法、有志向的年輕人,都通過這個組織與津和野產生了奇妙的聯繫,比如在當地創立野豬肉品牌的女孩慄原紗希和在當地從事教育創新的牛木力。

出於對founding base的喜歡,2016年春天,宮武離開東京,在這家公司的介紹下,成為津和野觀光事業的推廣員。他開始一家家探訪有故事的當地人:古橋酒造家的老闆、福田花藝的奶奶……並把他們的故事一一寫進了宣傳手冊和官方網站裡。

在津和野兩年多的時間裡,宮武通過這種方式,與當地人建立了密切的聯繫,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地人來到津和野旅行和生活。如果問他:「是什麼讓你拋棄了東京的一切來到這裡?」他會回答:「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雖然我在這裡生活,在別人眼裡是『寄人籬下』,但不管是我成功的地方,還是失敗的地方,當地人都會接納,並給我加油。但在都市的話,誰也不會看我,總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宮武說。

創新教育的起點

津和野是一個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的小鎮,不論自然資源還是歷史文化,都有一定的開發空間。因此,有不少人來到這裡從事歷史研究、農林業調研、教育創新等項目。從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畢業後,來到津和野高中做教育創新的牛木力就是其中一個。

移居者牛木力在津和野高中前

牛木力在美國讀完城市規劃的本科後,發現自己對這個專業並不感興趣,迷茫之際,他開始思考日本的文化和歷史對教育產生的影響。

他認為,「墨守成規」和「不能和別人不一樣」這些日本成人社會的隱形法則,對教育產生了負面影響。而他本人,也是這種「法則」的受害者——學生時代,他的哥哥因為在學校不合群,而選擇了長期不上學,最終因心理問題自殺。

哥哥的去世對他產生了莫大影響。他放棄了原本想讀的醫學專業,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迷茫後,最終轉行到教育中來,期望尋找一種更合理的教育方式,讓更多日本學生從「條條框框」中走出來。

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後,牛木力在大學教授的推薦下,根據自己的教育構想,給津和野高中的負責人發了一封郵件,寫下了自己關於創新教育的一封企劃書。沒想到,學校負責人不僅認真讀完了所有資料,還做了一些筆記回復了他。

「我感到非常吃驚,收到回信的那一刻,我覺得這裡就是理想的教育地了。如果我在這裡都不能實現我想做的,別的地方就更不可能了。」

牛木力的在津和野高中的設計的教育課程

現在,牛木力在津和野當地的高中採用了非常先鋒的教育方式給學生上課:帶他們去見不同類型的成年人,感受不同職業的生活狀態;去農場接觸動物,感受自然與生命;還有一些和服時尚課、河川生態調查課等。

他希望學生們能通過他設計的這些課程,用自己的五感,去感知這個世界。

創業的困境

更優的自然環境、更低的生活成本,是一部分日本年輕人選擇在鄉村創業的原因,而且創業項目多與鄉村有關。

在津和野的諸多移居者中,野豬女孩慄原紗希是知名度較高的一位。她有著光鮮的海外留學背景和聯合國工作經驗,卻在經曆日本311大地震的救災工作後,決定回國創立自己的野豬肉品牌,重振鄉村經濟。

移居者野豬女孩慄原紗希

她在津和野創立了名叫「blue boar」的野豬肉品牌,從逮野豬、殺野豬到野豬肉冷凍和售賣,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

反差強烈的身份對比和大膽的做事風格,讓她在當地小有名氣。有些人支持她,也有人不看好她。即便如此,她還是靠一己之力,把野豬肉銷售到了東京的高檔餐廳,甚至還被日本的電視臺報導過。

此次探訪慄原紗希的過程中,她面容憔悴、電話不斷,說起話來語速飛快,看上去是個被時間追趕的人。

當初那個「振興地方經濟」的宏偉目標,在她被卷進創業的漩渦後,成了一個聽上去十分遙遠的夢想。因為僅僅是忙自己的創業,就已經焦頭爛額了。

沒有時間考慮其他事情,也沒有後路可退的慄原紗希,和大都市的創業者一樣,在日本鄉村過著爭分奪秒的快生活。

她在津和野的移居者中,是一抹獨特的風景。

歸隱田園的想像

逃離大城市的高壓和擁擠,在鄉村過歸隱田園般的慢生活,可能符合大多數人對移居鄉村的想像。

在津和野和隔壁的山口縣,確實有一群人,無法享受城市生活,而選擇了移居鄉村。他們曾在大都市生活過一段時間,發現相比城市的繁華,更喜歡鄉村的寧靜。

北京人郭傳灝是此次行程的日文翻譯,他曾經按照父親的想法赴日留學,卻在結束學業後,選擇了留在津和野附近的縣城山口縣。初到山口縣時,他既不會務農,也沒有其他可以生存的技能,只能靠在當地打零工維持生計。

郭傳灝

向來訪者講述他移居日本鄉村的故事

後來隨著x++間隔遊在日本開展,他有了一份日語翻譯的工作。在此之前,他還自學了羊毛氈手工,在大山裡的一座廢棄小學把其中一間教室,改造成自己的工作室。

「在日本鄉村,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也不會務農,就需要同時打幾份零工生活。這裡的人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也時常要考慮下個月的收入從哪來。」

郭傳灝

在大山裡的工作室

某次探訪完採訪對象回去的路上,郭傳灝告訴我,移居鄉村並不意味著「生存完全沒有壓力」。移居者如果沒有一項即使在鄉村生活也可以帶來收入的技能,經濟上依舊是不穩定的。

重振鄉村,掙扎還是改革?

四天的探訪行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前往鄉村生活,給小地方注入新的活力,聽上去是一件十分有社會意義的事。那麼,日本當地對這種意義又怎麼看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聽到了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

一位參加x++間隔遊團隊的團員告訴我,他在日本的大學教授認為,在當事者自己看來,「重振鄉村」也許是一件十分熱血、有意義的事情,但在外人看來,他們是在無法避免的歷史趨勢中掙扎。人口老齡化和鄉村的衰落已成定局,並不會在短期內得到改觀。

另一種說法來自郭傳灝,他認為,就像任何一場改革的開始,總有守舊的反對者,也總有樂於嘗鮮的支持者。

他說,並非所有本地人都支持重建當地經濟,甚至有不少當地人認為,從大城市來到鄉村生活的移居者,是一些在大城市混不下去的失敗者。但在郭傳灝看來,那些仍舊在為「重振鄉村」而努力的移居者,都是偉大的改革家。

他用了「偉大」這個詞,著實讓我有點驚訝。讓我想到日本瀨戶內海上那些藝術的小島,在被倍樂生公司邀請的一些藝術家改造前,也瀕臨消失,這些年卻因藝術帶動旅遊業的發展,重新進入國際視野。

山口縣山上的景色

「重振鄉村」,終究不是僅靠一些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事,但只要還有人在為之付出努力,讓越來越多人了解鄉村,從而吸引更大的組織和機構介入,也許挽救那些面臨「消失」的鄉村,也不是一件不可完成的事情。

相關焦點

  • 不上班的年輕人,在日本鄉下過著怎樣的「佛系」生活?
    4天的日本津和野之旅,讓我暫時從這種「追趕時間」的快生活中放慢了腳步。 去感受日本鄉村當地人的慢生活,去傾聽他們的人生選擇,去思考「幸福人生的終極奧秘究竟是什麼」。
  • 不上班的年輕人,在日本鄉下做什麼?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2018年11月,在x++間隔遊團隊的幫助下,我在津和野停留了4天,拜訪了當地的移居者,希望能深入了解日本鄉村生活的現狀,並嘗試回答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津和野。 津和野——這座被稱作「山陰小京都」的古老小鎮,是日本文豪森鷗外和啟蒙思想家西周的故鄉,也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旅遊觀光業而繁榮一時,但之後隨著旅遊業沒落,經濟逐年蕭條。
  • 《小森林》式的日本鄉下,為何吸引了那麼多年輕人移居?
    津和野町位於島根縣西南部,人口約為8000人,是一個典型的日本鄉下小鎮。這裡風景優美、氣質古樸,被稱為「山陰的小京都」。比如留守農村的大多是老人,以前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近幾年在日本政府的號召和鼓勵下才有更多年輕人返鄉。另一個和國內農村的區別是,國內由於對生育的執著和上一輩幫忙帶孩子的傳統影響,農村有許多留守兒童。但在日本農村,年輕人少,孩子就幾乎更看不到了,因為他們如果有了孩子也不會把他們留在農村交給上一輩照顧,而是會留在身邊自己照顧。
  • 穿越在延續了700年的日本山陰的小京都-津和野,品味這裡的美食美景!
    點擊上方藍色「食尚小米尋味美食遊記」,輕鬆關注更多日本美食美景:地方雖小但美食悠長,記錄難忘的大阪黑門市場的咖喱小屋!漫畫、溫泉、萌貓,充滿驚喜的日本之行2015小米遊日本東北之山形--吃高木直子《一個人的美食之旅1.山行篇》的芋頭鍋、蒟蒻丸子串
  • 體驗不一樣的日本鄉村
    此前的3年間,他不斷往返中日兩國,先後帶領200餘名中國年輕人來到津和野,體驗日本鄉村生活,也嘗試帶領日本當地青年來到中國,了解中國城市「非典型」的一面。李勝博將這個還在探索中的創業項目取名「X 間隔遊」。不一樣的日本鄉村李勝博與津和野結緣,源於2016年的一次日本旅行。
  • 「不守規矩」的日本年輕人都往鄉下跑
    即使在成熟穩定的社會裡,仍然有人會革新,會創業,因為他們想要脫離大群體,去選擇屬於自己的身份。-----------------------------------------------------    Saki是我在日本認識的朋友,她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海外工作經歷,會三四種語言,現在卻在日本一個叫做津和野(Tsuwano)的不知名小地方工作。她參與的一個項目是把大城市裡的高端人才往鄉鎮輸送。
  • 被日本年輕人稱為「神」的米津玄師,究竟是什麼人!
    這首歌就是由石原裡美和窪田正孝主演的日劇《UNNATURAL》的主題曲。在此之前,關注米津玄師的人並不算多,但此劇一播,中日網友竟然都在單曲循環這首歌!因為日劇有每集的結尾都是溫馨(人性美)和陰謀相結合的特點,因此在此時想起的音樂總是讓人們覺得溫暖又神秘,這也是這首歌如此受歡迎的原因之一。這首歌的歌手米津玄師也是備受關注。
  • 巴基斯坦小鎮見聞
    巴國小鎮見聞以前去過一個巴基斯坦小鎮,小鎮名字叫Garrhi Duputtah,很多中國員工或購物或理髮亦或觀光遊玩大多都去過,也或多或少地領略了小鎮的自然風光和異域風情。小鎮依Jhelum江的走向而建,也因此而生。
  • 全日本最像歐洲小鎮的北野異人館,卻常常被人遺忘,充滿異國風情
    我們一說到日本神戶,大家第一想到就會是神戶牛肉和美麗的港口夜景吧。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一個充滿了異國風情的現代建筑北野異人館,這裡見證了日本歷史文化的變遷。這裡不僅有各種特色建築、異國美食,也有不定時的街頭藝術家來表演,我們在參觀時還可以收集各種各樣的印章,在這些浪漫的建築裡閒逛半天也是不錯的選擇。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
    那麼,一個小城市出身、在大城市過上了「中產生活」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放棄東京的生活搬到這個只有六萬多人的小鎮來呢?最基本的當然是經濟因素。工作也是年輕人選擇逃離大城市的原因。回到地方對於日本的年輕人來說不是一個需要艱難掙扎的決定。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虎嗅網
    那麼,一個小城市出身、在大城市過上了「中產生活」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放棄東京的生活搬到這個只有六萬多人的小鎮來呢?最基本的當然是經濟因素。工作也是年輕人選擇逃離大城市的原因。回到地方對於日本的年輕人來說不是一個需要艱難掙扎的決定。
  • 年輕人嚮往的大西北,最「野」在甘肅
    《甘肅旅遊新勢力》數據報告,試圖從另一角度分析2020中國年輕人大西北嚮往指數及大西北旅遊新玩法,觀察今年「出圈」的大西北城市——甘肅到底哪兒最吸引這屆年輕人。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對孿生姐妹,「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TOP3:嘉峪關關城嘉峪關關城在嘉峪關市區西南6公裡處,位於嘉峪關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地勢最高的嘉峪山上,城關兩翼的城牆橫穿沙漠戈壁,向北8公裡連黑山懸壁長城,向南7公裡,接天下第一墩,是明代萬裡長城西端主宰,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
  • 值得收藏的日本冷門美地和小眾玩法
    東京都八丈島八丈町從東京羽田機場每日有航班飛往八丈島,需時55分鐘,或搭乘東海氣船「橘丸」號,需時10小時20分群馬、新潟、栃木、福島 / 尾瀨國立公園推薦理由:大自然的隱秘寶藏、地域開闊、氣氛幽靜、治癒身心位於群馬、新潟、栃木、福島四縣交界之處,尾瀨國立公園有著日本規模最大的高層溼原地帶
  • 春節旅行:給你N+1個去日本旅行的理由
    提到日本,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本的二次元文化。確實,日本是典型的動漫強國,憑著劇情的創新和趣味性在全球佔有重要地位,是世界動漫的領軍人。嵯峨野觀光小火車▲▲▲「去京都一定要坐一次嵯峨野的小火車,如果沒有嵯峨野的小火車,漫山的紅葉和櫻花就失去了知己」,不止一個去過日本的朋友對我這麼說過。
  • 神戶北野美術館,濃鬱的異國情調,讓你好像置身於歐洲小鎮
    神戶北野美術館,濃鬱的異國情調,讓你好像置身於歐洲小鎮整齊排列在斜坡上的北野異人館,保留了神戶開港後,早期外國定居者的別墅宅邸,濃鬱的異國情調,讓你恍若置身於歐洲小鎮。因為戰火破壞和年久失修,曾經北野一帶的100多棟建築如今只留存了20來棟,磚瓦縫隙間依然殘存昔日的西洋風情。風見雞の館是北野區唯一一座以紅色為主調的建築,也最聲名遠播。典型的德式建築外觀,屋頂上的風向雞有驅邪避兇的寓意在博物館裡,有過去的生活場景。一張老照片講述了德國主人家小女兒在日本的成長軌跡。」
  • 趙荔紅:小津安二郞電影及戰後日本
    文章站在「愛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的立場,結合了小津安二郎的個人經歷及重要電影作品的分析,來闡釋這一位電影大師的影像之美與人性之多面性。小津安二郎電影及戰後日本作者 趙荔紅1. 人情戰後,日本籠罩在戰敗陰影中,年輕人、知識分子內心,充滿頹廢失敗的痛苦。
  • 日本現代陶淵明,津端修一夫婦的小春日和!
    《人生果實》一部極其感人的記錄電影,由新聞工作出身的日本導演伏原健之三顧茅廬後獲得隱居山林的津端修一與津端英子夫婦點頭,開始著手拍攝這部電影。建築師出身的津端修一,在名古屋市郊蓋了一座原木屋,與太太英子一起歸隱山林,過上了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 來這10個日本的懷舊復古小鎮走一走,你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日本.
    在日本,有許多小鎮、小村莊,至今還依然保持著幾十年前甚至幾百年前的風貌和傳統,它們有別於喧鬧非凡,日異月殊的現代大都市。每次來到這些地方,總會給人一種莫名的溫馨和親切感。在這裡,您可以暫時放下在都市中的包袱,享受一下平日裡不曾有過的寧靜。逛逛老街道,泡個溫泉,品嘗特色鄉土料理,甚至是和當地人深入交流一番,你一定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日本,一個更真實的日本。
  • 豐田混動技術探索之旅 不一樣的日本見聞
  • 江戶女武士悲歌:生在富貴家,長於薙刀技,22歲殞命會津戰場
    02 生逢幕末亂世,走上沙場的會津女武士如果早生100年,中野竹子和妹妹優子大概會像大多數武士女兒一樣,到了一定年紀,被許給門當戶對的夫家,結婚生子、料理家事,幸福安穩地度過一生。但是,在她生活的年代,德川幕府的統治已經是風雨飄搖,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