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森林》式的日本鄉下,為何吸引了那麼多年輕人移居?

2020-12-11 騰訊網

疫情下,我們好像開始反思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也開始追尋我們生活的意義,生命短暫,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才是我們自己想要的?

鄉村,似乎成了大家避世的最好選擇。

日本有部小清新的電影《小森林》很是打動人,它描繪的日本鄉村和純然的生活狀態也許就是我們大多數人所追求的平靜美好的田園小時光。

真實的日本鄉下到底是什麼樣的?

津和野町位於島根縣西南部,人口約為8000人,是一個典型的日本鄉下小鎮。這裡風景優美、氣質古樸,被稱為「山陰的小京都」。因為崇尚教育,津和野有著濃厚的文化氣息,啟蒙思想家西周(把「Philosophy」翻譯為「哲學」後傳入中國)、日本近代三大文豪之一的森鷗外、享譽世界的兒童繪本大師安野光雅都在這裡出生。

小小的津和野,中心區也只有三兩條街道,有一個超市、一家醫院、一個車站,而就在這麼小的地方,竟然也有美術館、歷史博物館、神社、寺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堂,一應俱全。街邊除了民宿之外就是小咖啡店、小酒吧、小餐廳,大多數情況下都看不到客人。

當我們坐車離開這個鎮中心,去向更鄉下的地方時,才會發現真正來到了一片有山有水有稻田的「原始」社會,行駛在這樣的路上,讓我回想起了多年前在青海騎車環遊青海湖的日子。

其實這樣的自然風光在國內的農村地區也是非常常見的,但日本農村和國內農村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在各種公共設施和衛生方面,日本的農村和城市其實沒有太大區別,衛生間都是非常乾淨整潔的,而絕大多數馬桶也帶有日本常見的清洗屁股功能,坐墊也可以自動加熱。而在國內農村,很多地方甚至還是旱廁,這麼高級的廁所是想都不敢想的。

而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就是人文素養的不同。在相對沒有那麼追求物質的環境中生活,日本鄉下的人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也有文化藝術方面的喜好。而在國內農村,大多數人仍掙扎在溫飽在線,而一部分人在經濟高速發展之下變得欲求不滿,農村人唯一的休閒娛樂也就是棋牌活動。

但還是有一些相同之處的。比如留守農村的大多是老人,以前幾乎看不到年輕人的身影,近幾年在日本政府的號召和鼓勵下才有更多年輕人返鄉。另一個和國內農村的區別是,國內由於對生育的執著和上一輩幫忙帶孩子的傳統影響,農村有許多留守兒童。但在日本農村,年輕人少,孩子就幾乎更看不到了,因為他們如果有了孩子也不會把他們留在農村交給上一輩照顧,而是會留在身邊自己照顧。

在這樣看似無欲無求的鄉下生活一陣子體驗一下,感覺是挺不錯的。然而這裡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和商場,也沒有像大城市那樣便捷的公共設施和交通系統,在這裡長期生活,對我們這些習慣了在大城市生活的社畜來說,還是需要勇氣的。

(我們在津和野住在一家家庭旅館裡,榻榻米非常舒適,老闆準備的早飯和晚飯也是豐盛到讓人每次都吃撐)

日本返鄉青年究竟是怎麼想的?

一些年輕人選擇一個小農村定居,放棄了大城市的一切便利,在這裡尋找內心的平靜。

在這裡,在這個鄉村中,我們還拜訪了:繼承父業還帶上法國老公回老家研究茶藝的璃美女士;一輩子只做一件事並且做到極致的木匠角先生,因為有些自閉不習慣大城市的社交所以帶著老公孩子隱居鄉下的天才藝術家白石女士;喜歡在女子俱樂部和朋友喝酒抽菸的38歲單身民宿老闆落合女士;出於對和紙的熱愛而從一個大城市OL轉變為磨樹皮做和紙的匠人船瀨女士;把食物變成藝術的料理藝術家Aya醬;看上去像是40多歲但實際上已經60多歲的時尚達人田中奶奶;

我們還參觀了一座被廢棄的小學,那裡被一位老人用來收藏所有別人不要的舊書,成為了一座圖書館。也參觀了一座目前還在使用的小學,但由於日本少子化嚴重,小學一共只有7名學生。還來了次「森林沐浴」,也就是在森林裡徒步及冥想,大口吸入新鮮氧氣,我們開玩笑地說要把北上廣深的汙濁空氣都排出來。

年輕人選擇鄉村,我想良好的自然環境是必須的條件,而這種濃厚的人文氣息可能也是津和野的獨特魅力吧。

由於人口少,這裡的居民可能互相之間都會認識,鄰裡關係也很好,但這種熟悉和親近並不會打破邊界,讓人覺得不舒服,因此即使是熟人社會,你在這裡也可以像大城市那樣盡情做自己。而在這裡的工作大都是自己擁有一門手藝:制茶、做木碗、創作藝術、做手工藝品,你不需要成為為別人打工的996社畜。

聽上去好像很美好,讓人嚮往,然而要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易事,在鄉下的生活條件和物質水平當然還是比不上城市,所以首先你就得放下一切物質需求,能夠接受可能會讓你覺得單一、枯燥、無聊的鄉下生活。

2020,疫情之下,全世界似乎都陷入了停滯狀態,也許也正是如此才給予我們反思的機會和時間。我們追求的生活到底應該如何,鄉村之於我們到底又是什麼?

回鄉,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相關焦點

  • 那些逃離東京的日本年輕人,移居鄉下,能夠享受「慢節奏生活」嗎
    日本「離京」的那些年輕人,再次「回京」,是不是事物都是「螺旋式的上升」呢?我們不得而知。年輕人為何死命留在大城市?逃離就那麼難嗎?中國許多年輕人本可以舒適的在家鄉小城市「提前養老」,過上衣食無憂還能穩中求進的幸福生活,為何放棄?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
    那麼,一個小城市出身、在大城市過上了「中產生活」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放棄東京的生活搬到這個只有六萬多人的小鎮來呢?最基本的當然是經濟因素。而如今交通便捷、信息通暢,鄉下足以提供與城市水準相當的現代生活。回到地方對於日本的年輕人來說不是一個需要艱難掙扎的決定。
  • 疫情點燃日本年輕人「去鄉下」生活的熱情
    人民網東京8月7日電(劉戈)《日本經濟新聞》6日報導稱,日本政府宣布將在今年秋季開設專屬網站向年輕人介紹地方生活,內容涉及育兒環境、招聘信息、已經移居地方居住的前輩經驗訪談等。 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擬通過開設網站幫助對回歸田園感興趣的年輕人了解更多的信息。
  • 中國年輕人愛北上廣深,日本年輕人卻樂意到鄉下去-虎嗅網
    那麼,一個小城市出身、在大城市過上了「中產生活」的年輕人,為什麼會放棄東京的生活搬到這個只有六萬多人的小鎮來呢?最基本的當然是經濟因素。而如今交通便捷、信息通暢,鄉下足以提供與城市水準相當的現代生活。回到地方對於日本的年輕人來說不是一個需要艱難掙扎的決定。
  • 長野成日本國民最想移居的縣 地位優勢與環境優美的鄉下生活吸引...
    人民網東京1月6日電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日本雜誌《鄉下生活》通過讀者問卷調查得出結論,長野縣連續11年成為「最想移居都道府縣排行榜」綜合排名的第一名。
  • 不上班的年輕人,在日本鄉下做什麼?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2018年11月,在x++間隔遊團隊的幫助下,我在津和野停留了4天,拜訪了當地的移居者,希望能深入了解日本鄉村生活的現狀,並嘗試回答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津和野。 津和野——這座被稱作「山陰小京都」的古老小鎮,是日本文豪森鷗外和啟蒙思想家西周的故鄉,也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旅遊觀光業而繁榮一時,但之後隨著旅遊業沒落,經濟逐年蕭條。
  • 一個人的日子有多愜意?《小森林》帶你看日本鄉下獨居生活
    在國內的90後迷茫「是在一線城市奮鬥,還是回老家」時,日本的年輕人中興起了一股新潮流:逃離城市,過低欲望生活。低欲望生活指的是:遠離時尚、遠離名牌、遠離買車、遠離喝酒、甚至是遠離戀愛……日本年輕人在遠離和「消費主義」有關的一切。
  • 沒人喜歡住郊區和鄉下?日本以「空房銀行」吸引人口下鄉
    新華社北京12月11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沒有人喜歡住在郊區和鄉下。過去數十年來,日本年輕人熱衷於移居到該國大城市。據預測,到2040年日本將有近900個城鎮和村莊不復存在。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2月9日報導,村鎮人口加速減少是日本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奧多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距離東京市中心僅兩小時的火車車程,上世紀60年代,奧多摩的人口曾達到1.3萬人。繁榮的木材貿易讓該地區的木材產業興旺發展,直到90年代進口自由化和木材需求下降後,木材產業不再盈利。於是許多年輕人決定移居到城市。如今,奧多摩的人口只有5200人左右。
  • 不上班的年輕人,在日本鄉下過著怎樣的「佛系」生活?
    津和野車站前的火車頭 在日本小有名氣 生活在國內大城市,每個人的生活都很緊繃。 這次旅程,不僅會帶你們去探訪當地不上班的年輕人,與他們進行深度交流,還會帶你們感受日本歷史小城的悠久文化,和瀨戶內海藝術小島上的爛漫櫻花。
  • 你想回鄉下嗎?日本一家五口遠離東京塵囂,享受自然田園慢生活
    這次日本電視臺的晨間情報節目「スッキリ」最近就採訪了一個從東京移居四國愛媛縣的5人家庭,請她們訴說搬來鄉下後面臨的各種困擾,以及返鄉後的好處。▋其實想要移居鄉下的日本人也在年年增加!理想的農村田園生活……真的能夠實現嗎!?
  • 日本鄉下的生活節奏,究竟有多慢?
    日本鄉下的生活節奏,究竟有多慢?很多人覺得日本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長期背著「社畜」的標籤,活得辛苦又勞累。但其實在近些年,尤其是日本社會步入第四消費時代以後,人們的生活觀念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很多的年輕人不再嚮往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崇尚過好自己的生活,比起對大城市的嚮往,他們更樂於回歸到鄉下生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園生活。想知道為什麼日本的鄉下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回歸?
  • 津和野見聞:日本年輕人選擇一座小鎮的理由
    2018年11月,在x++間隔遊團隊的幫助下,我在津和野停留了4天,拜訪了當地的移居者,希望能深入了解日本鄉村生活的現狀,並嘗試回答這些年輕人為何選擇津和野。不真實的津和野津和野——這座被稱作「山陰小京都」的古老小鎮,是日本文豪森鷗外和啟蒙思想家西周的故鄉,也曾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因旅遊觀光業而繁榮一時,但之後隨著旅遊業沒落,經濟逐年蕭條。1960年代開始,日本鄉村的年輕人大量湧入東京、大阪等大城市工作。
  • 果園免費玩,房子免費住,日本鄉村為了吸引年輕血液拼了
    但日本政府並沒有打算對這樣的廢村放任不管。2014年,日本政府對東京市民就是否有意願移居鄉村做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41%的人考慮移居農村,其中有12%更是決定10年內就移住。於是日本農村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搶人大戰」開始了。那麼,日本的空心村都採用哪些策略來吸引城市居民移居鄉村呢?
  • 日本年輕人為何熱衷於去東京,甚至連大阪都放棄了
    日本行政區劃分為一都一道兩府四十三縣,其中一都就是東京都,是相當大的。佔地面積兩萬平方公裡左右,人口三千七百多萬,是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圈國民生產總值佔全日本的三分之一多。單單就東京來說,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城市,是世界上主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 防年輕人移居大城市 日本禁止東京23區大學擴招
    中新網5月25日電 據日媒報導,10年內禁止東京23區的大學增加招生名額的新法25日在日本參院全體會議上表決通過、正式成立。這是一項旨在糾正東京單極化的「地方創生」舉措,目的是防止藉助上大學的機會移居東京的年輕人不斷增加。
  • 慢節奏的《小森林》為何豆瓣評分如此之高?
    說到電影《小森林》,想來喜歡的網友們都不止看了一遍,然而也不排除一些聽過介紹的朋友去看卻看也看不進去的,為何小編會這麼說,其實是有根據的。首先《小森林》作為一部治癒系的文藝片,沒有緊湊的故事情節,基本沒有什麼主角之間矛盾衝突關係,除了電影中女主角市子(橋本愛飾演)和閨蜜鬧過一次矛盾,以及女主和母親片段式的幾幕對話,以及和山村鄰裡之間的日常小片段,電影中呈現的更多的其實都是小森林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美景,和女主角市子一步步做出的各種美食。
  • 鄉下的生活成本那麼低,為何孩子們不願返鄉?
    當我對各種汙染越來越敏感,當我面對越來越多的壓力,當我害怕一個人,害怕一個人生病,我都會深深想念我的故鄉。這故鄉不止是故鄉的家人,還有那守衛故鄉的高山與流水。那裡的空氣,那裡的陽光,那裡的聲音,分分鐘能讓病中的我滿血復活,恢復健康的我活蹦亂跳。輾轉過幾個大城市、小城,人自然而然發現了鄉村是多麼美好。鄉下的好有很多。
  • 日本鳥取縣積極應對人口問題吸引外來人口
    原標題:日本鳥取縣積極應對人口問題吸引外來人口 日本社會的「少子老齡化」問題近年來不斷嚴峻,已經成為拖累日本經濟的重要因素。鳥取縣的人口在日本全國算是最少,為應對人口問題採取了積極措施,吸引外來人口數居全國之首。
  • 只想住到日本鄉下去
    十多年前剛結婚時,先生問我對於今後的婚姻生活有些什麼要求,當時我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能住在日本鄉下,即使不能住鄉下,也希望能居住在郊外,但一定不要居住在城市裡。  而鄉下的安靜,無疑也是孤獨的,但並不會寂寞。孤獨與寂寞是不一樣的。寂寞只會令人傷感自憐,而孤獨幫助你學會如何在一個人獨處的捫心自問中思考。  第二,二手的空氣。法律規定安裝過濾器,東京大阪名古屋,大凡日本街頭的計程車,使用的都是天然氣,以求保證都市裡的空氣品質。
  • 這些年輕人在鄉下,想讓更多年輕人來「租房20年」
    雖然只在小範圍內擴散,但這場市集仍然吸引了100多人來問詢報名,將近20個攤位的名額很快就被搶光了。如果你是生活在北京、上海、杭州的年輕人,多少關注一些青年文化,對創意市集一定不陌生。在很多人眼中,這種鄉間生活是和年輕人沒有關係的。一來他們理應成為在都市職場中廝殺的一份子,有衝勁,有熱情,跑到鄉下來算怎麼回事呢?不是不順遂,就是逃避。二來,也是更重要的,年輕人的消費能力有限,對品質又極挑剔,難以討好。陶倉這個項目則反其道而行之,面向的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