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肥│ 想不到!你常去的地方背後竟有這些故事……

2021-01-09 這裡是安徽

「我家曾住赤欄橋,鄰裡相過不寂寥」「租吏緩來兵甲遠,野夫真臥稻香樓」「曹公教弩臺,今為比丘寺」「橐皋何處合肥東,知有詩翁杖履中」……翻開古籍,有關合肥的詩句數不勝數,其實,漫步於打造「五高地一示範」的合肥城中,詩意的合肥不止如此,有底蘊悠遠的老地名,也有充滿新意的新網紅,今天,讓我們打卡一處處詩意棲居地,在這座千年廬州古城中靜看時代變遷。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競「打卡」

稻香樓緊鄰一段古城河,水面寬闊、綠樹成蔭,亭臺軒榭、雕塑小景點綴其中,風景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這裡就是合肥的一處鬧中取靜的「打卡」聖地——雨花塘。

「老合肥」喜歡稱雨花塘為「樓河」——稻香樓河,也有人稱之為「魚花塘」。作家劉湘如筆下,這裡又被稱為「荷塘」,「若叫她荷塘更為貼切,在暗藍的波紋上,總是蕩著幾片荷葉,翠羽亭莖,蕩漾出淺淺的輕漣,也有水草相攀,也有纖柳的俯吻……」

在古代,雨花塘屬於護城河的一段,位於德勝門北邊,南邊是銀河和包河。清朝初年,大司馬龔鼎孳攜如夫人顧眉回到合肥,居住於稻香樓,那時的雨花塘除了是王公貴族、才子佳人的遊歷之處,還是一條灌溉水渠。

1955年,省農業廳水產局曾把這片水域建為水產試驗站,放養魚花。「水塘面積約有300多畝,彎彎曲曲地延伸出去,大概七八百米。」一直居住在雨花塘附近的李招娣回憶道。上個世紀80年代後,水塘不再放養魚花,這一泓碧水改名為富有詩意的「雨花塘」。

雨花塘註定是一條維繫著文人情結的河水。從古至今,不知多少文人墨客曾來此「打卡」,留下佳句。

龔鼎孳曾著詩曰:雨過城蔭碧淑長,畫龍彩鷁鬥芳塘。同是合肥人的清朝工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的李天馥,以及他的兒子著名詩人李孚青也曾徜徉在「樓河」畔,留下了「雲中看鶴影,樹杪覓泉聲」的佳句。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教授曾下榻雨花塘畔,寫下了「瀲灩明湖傍小丘,豪華優雅稻香樓,市廛咫尺塵囂遠,似此仙居何處求」的詩句。更別提原住雨花塘畔的劉湘如了,他對雨花塘情有獨鍾,為之留下了不少筆墨。

雨花塘的倒影裡,映照著合肥千餘載的歷史。在一代又一代「老合肥」的記憶中,這裡是童年時代的歡樂天堂,遊泳、溜冰、拔草根、捉小魚、逮蟲兒。如今,這裡也是合肥人的悠閒樂園,綠樹蔥蔥、芳草環繞,將這汪清水映襯得愈發嬌豔怡人。清晨傍晚,總有市民於此翩翩起舞、嬉戲遊玩……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任時光慢慢流淌。

藏舟草色訴不盡三國往事

「浦水盈盈一鑑開,響傳箏笛倍悠哉。當年歌舫驕遊淥,此日漁舟往去來……」杏花公園是一座平凡的公園,卻飽含滄桑歷史,這裡暗藏著兩處三國遺址,一處是詩中所說的箏笛浦,另一處則是藏舟浦。

作為三國時期的一處重要戰場,曹魏與孫吳在合肥歷年交戰不休,城西也是其中一個激戰之地,留下了「藏舟浦」這個傳頌千年的歷史古蹟。「水西門內舊有西水關連接金鬥河,經箏笛浦、藏舟浦至東水關。」《合肥縣誌》和舊經雲記載,藏舟浦「三國魏將張遼襲吳藏戰艦於此」,因此而得名。「浦內島嶼花竹,頗為佳境」,曾是「廬州八景」之五景——藏舟草色。

而箏笛浦距藏舟浦不遠,據說曾是曹軍娛樂、休閒之所,有一個與曹操有關的「樂極生悲」的故事。「相傳東漢末年,曹操同數名歌女乘船在此遊玩,船傾覆於此。後有漁人夜宿於此,夢中聞箏笛弦節之音,聲氣非常,忽然有人驅之『慎勿近(曹)公船』,漁人遂醒,移船而去。」杏花公園內的文化碑如是介紹。

紹興文理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黃敏學,在其著文《對酒當歌,橫槊賦詩——曹操的音樂人生》中提到,明清時期,金鬥河蜿蜒流過溺妓覆舟的古箏笛浦,碧樹黃鸝,流水淙淙,漁郎釣艇,霧笠煙蓑,風光如畫。清嘉慶八年的《合肥縣傅郭城圖》上仍標有箏笛浦,曾任合肥知縣並主編《嘉慶合肥縣誌》的左輔有詩云:「搜神尋舊浦,浪說綺羅紛。豔質一時盡,清歌何處聞。落花銷別琯,荒夢散朝雲。回首西陵樹,何曾駐夕曛」。

滄海桑田,古人爭戰的河域早已消逝在歷史中,曾經的「藏舟浦」「箏笛浦」也早已改建成一處人工湖,仿建三國時期曹軍娛樂場所的人文景點。這裡還修建了幾個廊亭,「養怡亭」、「揖秀亭」、「悠悠亭」等,常有遊客和周邊市民聚集於此,自娛自樂地吹拉彈唱,感受古人撫琴而歌的雅韻。隆冬時節,杏花公園的樹葉綠了紅,紅了黃,一陣冬風吹來灑灑飄落,給寡淡的道路刷上溫柔的色彩,幾許浪漫幾多詩意。

詩詞中流淌的浪漫故事

在南宋詞人姜夔《送範仲訥往合肥》詩中,一句「我家曾住赤欄橋,鄰裡相過不寂寥」,讓合肥的一座「赤欄橋」被古今世人所熟知。但即便是「老合肥」,也少有人能準確無誤地說出「赤欄橋」的具體位置。

姜夔詩詞中的「赤欄橋」到底在哪?他又與合肥有哪些淵源?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從廬陽老城區找起。

沿著桐城南路一路往南,在與環城路交口處豎起一塊石碑,上寫「赤闌橋」又稱「赤欄橋」。據石碑上記載「在合肥城南,南宋著名詞人姜夔曾在此小住,並留下了不少帶有合肥情節的詩詞名篇。」他所作的詩詞《送範仲訥往合肥》,以及《淡黃柳》詞序「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都明白無誤地道出了自己與合肥這座古城非同尋常的緣分。

姜夔不是合肥人,但他詩詞中流淌的「合肥元素」非常之多,800年前他留給合肥的,不僅僅是一段傳唱千古的愛情故事,更幫這廬州古城保存了一份南宋時期真實的城市記憶。這其中,「赤欄橋」更是姜夔與合肥結下不解之緣的一個重要地名。

為什麼「赤欄橋」會更名為「赤闌橋」?

原來,在新中國成立後,合肥市區道路建設將通過此橋的路命名為桐城路,故將橋更名為桐城路橋,2006年,該橋附近進行改造,為紀念姜夔,合肥將橫跨銀河的桐城路橋更名更具歷史意義的「赤闌橋」,如今,這座石碑和橋也成了桐城路上的標誌性景點,更成為合肥市重要歷史文化遺蹟。

這橋下的水也有一個動聽的名字——「銀河」,站在橋上,兩側古樸的石橋雕刻別具一格,遠處樹木也因季節而變幻出不同顏色;拾梯而下,兩旁綠樹庇蔭、冬日的暖陽下,橋下河畔兩側風景也依舊如江南水鄉一般。

如今,位於「赤闌橋」下的這片銀河公園也已成為廬陽老城區的一片休閒好去處,大面積的綠植和豐沛的水系覆蓋,也讓這裡相比熙熙攘攘的街區更多了一份清幽之意。寒冬裡,仍舊有不少市民前來鍛鍊和賞景。

廬州古樓多往事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說起「稻香樓」,一片金黃稻穗垂地、農民趁著霜晴打稻的豐收場景就浮現眼前。然而在合肥,稻香樓下卻無稻,而是小橋、流水、人家,白牆、青瓦、石雕,徽風皖韻縈繞,是合肥市內的名勝之一。

稻香樓在合肥老城西南,從上空俯瞰,猶如一片綠葉,三面環水,漂浮於雨花塘之上。《合肥縣誌》中交代,稻香樓建於清初,是合肥人龔鼎孠從浙江仙居知縣退歸後在合肥所建。稻香樓有浮橋與城內相連。島內有鏡亭、蕉窗、竹塢、復道等景點,《廬州府志》描繪:「汀畦飄渺,仿佛蓬萊。臺榭參差,規模閬範。」環顧四周:「平沙落雁,長虹影入春波;粉蝶棲鳥,密雉輝連夕照。」

因其景色秀美,古時,文武百官和文人墨客都愛來此登高憑欄,吟詠寫意。龔鼎孠的哥哥、詩人龔鼎孳曾詩稻香樓:「雨過城蔭碧淑長,畫龍彩鷁鬥芳塘。使君心似冰壺月,不聞荷香聞稻香。千村花柳映鳧鷗,府主清廉歲有秋。租吏緩來兵甲遠,野夫真臥稻香樓。」

歷經風雨百年,稻香樓逐漸荒圮坍塌,高樓歸於黃土,地名和風流往事卻綿延了下來。1956年,當地政府將稻香樓一帶重新規劃並加以綠化美化,建起稻香樓賓館。上世紀80年代,廬陽飯店、安徽飯店、梅山迎賓館等相繼落於稻香樓周邊,如今,這一帶現已成為安徽省和合肥市對外接待的中心。

白天鑲翡翠夜晚有「心」湖

「翡翠無窮掩夜泉,猶疑一半作神仙。」江淮之間,就有一汪湖水取名「翡翠」,清麗華美,鑲嵌在合肥西南。

翡翠湖位於合肥經開區,如同她的許多「姊妹湖」一樣,是由水庫改建而成。水庫名為「古梗」,既稱「古」字,大都是有淵源、有故事的,但古梗水庫的名稱緣由卻無從追溯。當年,立於水庫大堤極目遠眺,水勢直指東南,與巢湖相會,滋潤萬畝良田,派河以北稻浪滾滾、沃野千裡,水庫下遊農民豐收、農村興旺,一片繁榮景象。多年來,隨著城區擴容,一家家企業落戶經開,住宅、高校拔地而起,原先的水庫發揮了最後的餘熱,改建為翡翠湖,湖中設一亭,亭子的牌匾上鐫刻著三個行書金字:古梗亭,以示紀念。

如今,以翡翠湖為核心,湖邊開拓了許多綠地景區,翡翠湖景區成為了合肥人休閒娛樂的美好去處。人們或駐足蕩漾的水波邊,或漫步林蔭道、木製水道、彩虹橋,或在盛夏時節欣賞湖中荷花,令人心曠神怡。不過翡翠湖最令人心馳的莫過於它的湖心噴泉在陽光的照射下,晶瑩水柱直衝天空,引得遊客連連驚嘆。

每至夜晚,在合肥人看來,翡翠湖是浪漫的,華燈初上,周邊建築在夜幕下黯淡,繞湖公路「環翠路」與合工大翡翠湖校區外圍的路燈連接,從高空俯瞰,一個橙黃色的愛心映刻在大地,不僅成為了不少戀人的約會勝地,也吸引很多慢跑愛好者前來打卡,在朋友圈裡得意地曬出「心」形的軌跡。

一方高閣守護包公文脈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回顧北宋名臣包拯的一生,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如今,穿過合肥老城的車水馬龍,走進包公園內,清風閣在悠悠包河的環繞和粉荷綠樹的掩映下仿佛遺世獨立,閣外塵世喧囂頓時靜謐。

清風閣坐西朝東,東鄰包公墓園,西接包公祠,為紀念包公誕辰1000周年而建於1999年,閣高42米,為仿宋式建築。清風閣外簷柱間設有格子門,每面為9扇,門為方格花心。頂層為彩繪藻井,門、楞、柱都為慄殼色,配以白色牆面,色彩素淡凱瑞。一至六層分別為耿光日月廳、江淮奇葩廳、江山明月廳、廬州夜話廳、梨園攬勝廳和廬州宋韻廳。

流連清風閣內,可在浮雕、壁畫中覽包公生平事跡、江淮風光風情和廬州傳統文化。若想了解宋時廬州街巷風貌,不妨駐足清風閣內的古絹彩繪壁畫《古廬州市井圖》,在古筆勾勒中回溯昔日繁榮。為了讓包公故事和文化深入人心,2014年,清風閣進行了閉關升級改造,加入了大量聲光電和體感設備,以先進的科技一改過去名勝古蹟的嚴肅莊重之感,令遊客在互動中走近包公,走進廬州。

領略完閣內風採,處高閣臨空眺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河風光,再是鱗次櫛比的現代高樓商廈,遊客或有「恍然隔世」之感,猶如站在了時空的交接點。一方高閣守護著包公故裡的文脈傳承,一方高樓續寫著創新高地的時代發展,古今廬州風貌在這裡竟是完美融合。

詩意名片帶動鄉村振興

古代詩詞中流傳下來的合肥地名,讓人聯想起千年廬州古城的風韻種種;而在現代詩歌中,同樣少不了合肥的美景。位於肥東縣的「愛情隧道」,就是其一。

冬日暖陽,合肥剛下完一場小雪,走進位於肥東縣橋頭集鎮境內的「愛情隧道」,這一條幽靜鐵路兩旁紅綠樹葉的層次漸顯,蔓藤蜿蜒,連成「拱廊」,像一條大自然拼接成的隧道。曾經繁忙的軌道,因獨特天然的氣質煥發出新的生機,並擁有了一個詩意的名字——「愛情隧道」,並被授予「中國詩歌創作基地」稱號。

如今的「愛情隧道」,已經成為一張詩意的名片,吸引著各地的文化、旅遊愛好者,越來越多的文人墨客慕名而來,在此書寫、歌詠、讚頌。

這裡先後舉辦了四屆肥東縣愛情隧道詩歌朗誦會,愛情雕塑捐贈儀式暨「七夕」情人節文化惠民公益演出活動,首屆小說時代杯「愛情隧道」全球華語短篇小說、故事大賽頒獎儀式暨新詩百年朗誦會,以景點為依託,以文化為內涵,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全域旅遊的競爭力,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現在這裡遊客多了,家裡有些土雞蛋、農產品我們都會拿到愛情隧道的服務點去,不愁賣!」今年65歲的張紅霞是橋頭集鎮的居民,家門口的這張旅遊名片給像她一樣的村民提供了不少售賣農產品的機會。

圍繞「愛情隧道」景點帶來的發展機遇,橋頭集鎮還在環境保障上「下功夫」,在旅遊扶貧上「做文章」,引導周邊群眾在景點周邊叫賣著各種民間工藝、風味小吃、水果飲料、土特產品等,特別是土雞、土雞蛋、南瓜、紅薯、花生、新鮮蔬菜等無公害農產品搭載「愛情隧道」的便車,成為遊客競相購買的緊俏商品。

鬧市中的特色文藝街區

位於合肥鬧市區的曙光路內,藏了一條文藝氣息濃鬱的街區——「中隱於市」。近年來,這條文化街區既承載了老合肥人的懷舊時光,也成為不少市民前來感受文藝生活的「打卡地」。

「中隱於市」得名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中隱》,其中說「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這一詩意命名,與這條街區格外相得益彰。

對於合肥來說,曙光路不僅承擔著城市主幹道的交通分流的巨大作用,而且兼備著商業、生活、文教等重要城市配套功能。2012年底,在包河區蕪湖路街道辦的帶領下,對屯溪路小學以北50米範圍內的廢舊物資回收站點,開展了集中清理與項目改造,並進行相關招商工作。並提出要將曙光北路打造成為文化創意主題街區,合肥版的「田子坊」「寬窄巷子」……

如何在保留原有歷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中隱於市」作出一項大膽探索。

這條城市懷舊人文休閒街區,根據曙光路老建築的原有布局,外立面改造採取了《東西均》理念,融入了「新徽派」創意元素的建築風格。

自2013年12月試營業以來,「中隱於市·赤闌橋」文化創意街區備受關注,街區內的商戶也由最初的十幾家發展到53戶,更被列為「合肥市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如今,走進街區,書店、咖啡館、文藝靜吧鱗次櫛比,創意塗鴉更是無處不在。邀三五好友、聊一聊近日熱話,晚間的「中隱於市」不僅承載了年輕人的生活情懷,更成為創意文化間的連結。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記者/王靚 劉梅梅 劉小容

攝影/高博 卓旻 李福凱

相關焦點

  • 合晚Radio:廬州下午茶|想不到!你常去的地方背後竟有這些故事...
    翻開古籍,有關合肥的詩句數不勝數,其實,漫步於打造「五高地一示範」的合肥城中,詩意的合肥不止如此,有底蘊悠遠的老地名,也有充滿新意的新網紅,今天,讓我們打卡一處處詩意棲居地,在這座千年廬州古城中靜看時代變遷。
  • 一周文化講座│常讀常新——呂思勉先生的史學世界
    、徐天天(展覽助理)敖魯古雅是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對後世又有怎樣的影響?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打開《美第奇銀行的興衰》這本書,一起在這個周六下午,和本書譯者呂吉爾、審校者丁騁騁,以及知名學者梁捷一起,走進文藝復興的經濟世界。
  • 文化合肥│合肥去哪兒看花?答案來了!
    遠遠看去,每朵花都在極力伸展,花瓣中間的一點金黃花蕊,襯得廣玉蘭花嬌俏而明麗。廣玉蘭開花很有持續性,花朵枯萎掉落,花蕊仍挺立枝頭,還在根部冒出新的嫩芽,因而在同一棵廣玉蘭樹上,能看到各式姿態的花開模樣。有的含羞待放,碧綠的花苞鮮嫩可人;有的剛剛綻放,攏著的花朵似是瓷碗;有的已經盛開,像嬰兒可愛的笑臉,甜美純潔,惹人憐愛。
  • 合肥3大名勝古蹟:每一個背後,都有故事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合肥人,我想說:並非如此。其實,合肥的文化底蘊,還是相當深厚,只是因為這些年,城市建設太快了,以致於掩蓋了合肥厚重文化的一面。不信,我給你舉一組例子,或許,便可窺見一斑。熟悉合肥的老合肥人,或許都知道,合肥有3大名勝古蹟,而且,每一個背後,都有故事。
  • 一周文化講座│北京的每一處屋簷下都可能藏著故事
    (插畫師)、肖睿(編劇、作家)《阿爾法城》用六個短篇故事從年輕人角度表現了我們這一代人在都市中的生活,這些諷刺、誇張、虛構的故事,暗諷了一些年輕人的不良生活狀態。如果您也曾被那些經典話劇打動過,那就一起來和這位老藝術家重溫流光歲月,聆聽它們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吧。
  • 文化合肥│合肥之北,曲水流觴,至柔至剛
    美食味香魚米之鄉,稻穗泱泱,秋收冬藏自然的軌道裡留下了太多智慧而勤勞的合肥人用雙手創造出的奇蹟「去北邊有數不完的好吃的。」合肥《麗友橋》故事,與《白蛇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寶蓮燈》《孟姜女》經典民間故事,並稱為中國六大民間故事。相傳隋唐年間,合肥白水壩附近有一戶人家,勤勞的白老漢帶著小孫女放鵝度日。孫女白小玉本是七仙女中的白衣仙子,非常漂亮,卻被邪惡的蟹仙惦記上了。小玉每月都要過石橋買石膽粉治療爺爺的病,來自雲南的美少年名醫段飛治好了爺爺的病,也收穫了小玉的青睞。
  • 一周文化講座│重塑正統:明太祖時期的社會文化變革
    別讓焦慮毀了你的生活,懂點小學問,超越許多人。《小學問》由你每天都能接觸的「遊戲、健身、職場、戀愛」場景切入,帶讀者走進知識領域的課堂。相信通過一些垂直領域的有趣觀點、知識的分享,面對日常問題和困境時,可以自如使用的邏輯思維能力,幫讀者提升思維的競爭力,讓讀者學會按照這些聰明人的方式去思考問題,行為不落俗套。1月28日,跟著《小學問》,幫你提升個人思維競爭力,像聰明人一樣去思考問題!
  • 文化合肥 |去ga、回ga、往後tèng...這些合肥土話你知道嗎?
    方言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方言,它傳承千年,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無論你在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一輩子,你口中的鄉音都始終伴隨著你。這就是方言,更是一抹濃濃的鄉愁。這其實就是漢語方言中一種特有的現象,一些漢字在方言中有兩種讀音,一種是讀書識字所使用的語音,稱為文讀;另一種是平時說話時所使用的語音,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土話」。合肥人在平時說「家」會念成「ga」,回家即「回ga」,掐會念成「ka」,下會念成「ha」。
  • 一周文化講座│近代中國的鄉村社會
    一起常規的綁架案竟引出不同尋常的多重人格探究,而隱藏在事件背後的童年陰影與心理成因更讓人深思。「孤獨中,一個人要像一支隊伍」是對人格分裂者的最佳註解。4月29日,歡迎光臨美麗的無憂森林,聆聽心理電影分析第一人——蔡凱仲先生對這部電影的精彩解讀。
  • 一周文化講座│從東京到北京,新女性的一萬種可能
    12月2日,彭浩翔將攜新書與武漢的讀者分享電影背後的故事。唐朝「怕老婆」竟成一時風尚?科舉考試現場公然作弊?一國都城為何一天之內血流成河?《唐詩現場》用26首唐詩,講述26個歷史現場,追尋詩人創作的心路歷程,反思唐朝國運和詩人命運,解讀唐詩裡的大歷史,還原歷史裡的小細節。12月3日,文史作家章雪峰邀你共赴唐詩現場,這裡有故事,還有酒,你來嗎?
  • 湯圓,它的背後竟有這麼悠久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嗎
    湯圓,它的背後竟有這麼悠久的歷史故事,你知道嗎中國的食物往往都是具有很多特色的文化,這些文化往往也是我們追求一些美食的原因,如今又要到了過節的時候,春節在我們這裡地位也是非常的高的,而在如今的春節小編的家鄉都會吃一道小吃就是炸湯圓,每次到了三十的晚上
  • 一周文化講座│《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對話蔣方舟、小白
    從事漢唐考古與歷史研究的張教授將從考古學出發,帶我們審視文物背後隱藏的文字訊息,從中觀察吳人從江淮地區向蘇南地區遷徙的路線,為吳文化的認識注入新的內容。這部套曲回歸古典主義,講述了一個世外桃源的故事。12月2日,我們邀請到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主創,他們將和大家講述《白馬村遊記》背後的故事,演繹一場不守常規的古典主義。
  • 殼鬥村的麵包店│小麥姐姐講故事:NO.95
    遲到的理由│小麥姐姐講故事:NO.10貓太噼哩噗嚕在海裡│小麥姐姐講故事:NO.11風到哪裡去了│小麥姐姐講故事:NO.12穿毛衣的小鎮│小麥姐姐講故事:NO.13你願意做我的朋友嗎│小麥姐姐講故事:NO.14魔法親親│小麥姐姐講故事:NO.15荷花鎮的早市
  • 一周文化講座│足球地理之蘇聯、俄羅斯與東歐
    錢世錦先生願意同我們分享如何把百老匯的音樂劇引進中國市場以及其中的酸甜苦辣,他有很多故事想講給大家聽。7月1日,作者將攜新書和讀者分享這些關於離別的故事。杭州│從大運河到格萊美:作曲家周天為你講述音樂背後的故事時間:6月30日(周六)18:30-20:30地點:江幹區解放東路58號杭州圖書館主講人:周天(作曲家)
  • 三水國學│這些佛菩薩,你拜對了嗎?
    彌勒菩薩在民間很受歡迎,有些地方俗稱他為「哈拉菩薩」,人們常向他祈求家庭喜樂。而虎頭虎腦,面圓耳肥的孩子也常被戲稱為「長得和哈拉菩薩一樣」,喜慶可愛。韋陀菩薩│天王殿—Skanda彌勒菩薩背後往往有尊韋陀菩薩造像,韋陀菩薩是佛門的大護法,驅除邪魔護持正法,「韋陀」亦有「陰天」之意。
  • 一周文化講座│東西方視角下的《西遊記》
    帶著這些問題,《文化縱橫》雜誌社特邀請了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段德敏,做客「一期一會」主題沙龍,與讀者共同探討新政治家在全球動蕩期的登場。中國讀者對法國的文化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浪漫」、「小資」、「藝術的國度」——這些都是我們對法國不假思索就會道出的印象。
  • 一周文化講座│「向世界展陳中國」的正確打開方式
    每一個愛手工的人都有一個故事。他們對手工的熱愛和堅韌的執著,是可以產生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的,是能夠讓手藝自然地傳承下去的。這一次,我們將直接和作者面對面,聽他分享《不向手工說再見》這本書背後的故事。小說以一系列發生在機關這一特殊職場的故事,把微妙人心和瑣屑生活的「原生狀態」呈現到讀者面前,堪稱新世情小說的傑作。南飛雁精準地把握到人心中最隱秘的地方,對國人的生存現狀、日常生活、人性形態進行了恰切的描繪,有思考、有批判,也有審視,是在當下中國的生存指南。10月13日下午,作家南飛雁攜其新書《天蠍》做客思南文學之家,與讀者聊聊他眼中的世情與文學。
  • 一周文化講座│本土賽博朋克:從旺角黑夜到瀋陽街頭
    在這些目光中,我們或許可以去觸碰,在「海納百川」的口號之外,那些真正鮮活的上海精神。上海│加油!所以,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將邀請作者來到書店,體驗「一日店長」,這些「一日店長」會像普通書店店長一樣坐班,並在書店為讀者進行一場分享,與讀者互動。9月1日下午,作家兔草將作客書店,擔任「一日店長」,和讀者分享《研究怪獸的人》一書背後的創作故事。
  • 非常值得一去的地方——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合肥西北角的臥龍山,地處我國南北分界線的江淮分水嶺上。這裡夏涼秋爽,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負離子含量高,是難得的避暑養生勝地,也是合肥北部的生態屏障。臥龍山距合肥市中心區僅10公裡,距離新橋機場也不遠。「合肥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就坐落在這個生態環境很好的地方。
  • 這些地方被譽為合肥「城市客廳」!你去過幾個?
    24小時書店給夜裡的人一個文化場所,也給一些人提供落腳的地方。」李志說,24小時書店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人,會一直給他們亮起希望和知識的燈。為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真正實現文化惠民、文化樂民,中共合肥市委宣傳部主辦的「文化有禮、全民暢享」活動2015年正式啟動以來,合肥大劇院和安徽大劇院連續推出文化惠民演出,促進高雅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和市民文化素養。燈光、舞臺、音樂、掌聲……六季活動以來,這些發生在劇場裡的場景,拉近了文化與群眾的距離,也使得文化與群眾生活同頻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