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殘障觀察者峰會在深召開,多角度深議殘障行業

2020-12-13 讀創

2020殘障觀察者峰會於12月5-6日在深圳召開,本屆峰會的主題是「隔離or融合-重塑殘局 築底未來」。

該峰會由中國殘障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主辦,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與殘庫承辦;由深圳大學殘障與公益研究院和浙江師範大學殘障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提供學術支持;由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廣東省慧靈智障人士扶助基金會、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會、北京病痛挑戰公益基金會提供公益支持。峰會現場有來自全國的一百三十多位參會者,包括殘障者、家長、殘障研究者、行業從業者等,峰會同步進行網絡直播。

深圳市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侯伊莎發表領導致辭。她以「無障礙」這個重要的殘障權利理念所為切入點,介紹了「無障礙」這一概念的起源、發展及特性,以及深圳建設無障礙城市的戰略,並展開談到對殘障的正確理解及態度。

在峰會第一部分「價值篇」中,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創辦人、理事長廖豔暉回顧了二十年前與12位自閉症家長發出共同努力30年的約定,梳理了家長從創辦機構解決自己孩子的康復需求一步一步走向以殘障者為中心建立社會支持體系的過程,分析了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理念和模式的轉變,以及家長在將個人議題逐步轉化為公共議題的過程中呈現出的倡導和行動的力量。

殘庫發起人、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創始人解巖通過梳理中國殘障領域發展的歷程,描述了殘障行業發展的7個現狀,並提出殘障行業新基建即殘障賦能的建議,殘障賦能包括殘障者賦能、從業者賦能和結構賦能,包含16個框架,實現權利+利益=權益,重構行業生態的目標。

廣東省慧靈智障人士扶助基金會理事長孟維娜以慧靈三十年來的經驗和教訓為例,分享了對心智障礙服務行業發展變化的觀察、及對現狀的反思。小丫丫自閉症項目發起人丫丫爸分享了自閉症議題在國際上前沿理論和理念、分析了自閉症的核心障礙、風險因素及差異,並通過自閉症人士的例子探討了對自閉症的理解及態度。

這一部分圓桌討論的命題為「理性照亮徵途:2020,殘障關鍵節點」。與談嘉賓,融合家長組織網絡理事長戴榕分享了針對十四五規劃的八個建議,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慧卿講到頂層設計上需要平權意識、社會服務、性別平等、以及家庭視角。解巖更為微觀的提出對殘障行業發展的六個期待。

在峰會的第二部分「趨勢篇」中,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副教授徐巖圍繞社區服務這一主題,指出當前社區服務心智障礙家庭總體參與度低的現狀,並提出「機構如何發展來促進心智障礙群體的社會參與」、「機構如何提升能力來深化社區服務」等反思。浙江師範大學殘障與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李學會以「心智障礙服務機構服務品質家長滿意度調研」的成果為基礎,探討了提升服務品質的政策困境和實踐機遇。上海閔行區吳涇慧靈社區助殘服務中心主任陳戎東聚焦成年障礙者的照護服務,探討了未來十年的殘障服務發展對人力和資本的需求,並對如何應對尚未到來的殘障服務提出建議。

華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廖慧卿從能力、態度、社會障礙三個角度探討了心智障礙者就業的問題,在調研數據的基礎上指出當前心智障礙者就業存在正式就業比例極地、合理便利提供不足、正式就業不穩定等現狀,而缺乏合適、平等的工作機會和缺乏職業人格是心智障礙者未能正式就業的兩大主因;並提出心智障礙者的職業轉銜、職業重建、職務再設計等就業支持的關鍵節點提出建議。

來自北京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的倪震探討了融合教育的應有之義,指出融合教育是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核心、以有效的教育政策和專業資源為支撐、以尊重權利的社會環境為土壤,以所有人獲得優質教育為結果。在未來的發展中,融合教育的相關政策應當放下兜底思維,學校必須成為教育供給側改革的主力。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教授吳燕丹分享了融合體育的實踐與經驗。

這一部分有兩個圓桌討論。第一個圓桌討論的命題為「融合政策下的隔離」。與談嘉賓,北京知弈諮詢有限公司合伙人張巍指出目前融合教育的實踐情況不理想,權利未從紙面落到實際,資源和政策均不到位。

上海有人公益基金會的殘障融合顧問鄭瑩通過比較針對不同群體的項目,分享了目前在項目設計層面存在的隔離。廣東省慧靈智障人士扶助基金會秘書長張武娟通過實例探討了什麼才是真正的融合,並指出當前關於融合的政策並未有效落實,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地區的經濟差異和個別化支持系統的缺位。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創辦人廖豔暉則指出,實現融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為殘障人士實現教育、就業等各項權利提供支持,同時需要為殘障人士的支持者提供支持,才能增強支持系統的效能。

第二個圓桌討論的命題為「你堅持努力的方向不是風口,是個坑」。與談嘉賓,深圳精神殘疾人及親友協會理事陳鵬、歷程社發起人蔡聰、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副理事長盧瑩和廈門湖裡小蝸牛身心障礙者家庭支持中心副總幹事喬紅軍分別從殘障自倡導者、家長和從業者的角度分享了與殘障相關的經歷,並探討了殘障領域未來努力和發展的方向。

在峰會的第三部分「策略篇」中,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博士候選人安孟竹分享了對心智障礙家庭的社區生活的研究,指出儘管目前的實踐中已有一定的心智障礙者社區支持工作,但還未能充分動員社區成員共同參與到對心智障礙家庭的支持,也未能有效為這一群體建立依託於日常生活中的人際聯結,仍需繼續探索心智障礙者的社區支持的方式,並認識到這不僅是殘障領域的事業,也是社區重建的契機。益響管理諮詢有限公司高級經理陶曉琳通過一個印度的案例分享了什麼是系統性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再聚焦殘疾人就業的問題,探討如何針對這一社會問題提供有效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深圳大學殘障與公益研究院黃裔以殘疾人權利公約第19條-獨立生活與融入社區為理論基礎,探討了以社區融合為導向的家庭支持,指出家庭支持的目標應當是減少殘疾狀態對殘障人士及其家人造成的障礙;使殘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員均能作為獨立、自主的個體融入社區和參與社會生活,同時又能彼此信賴,互相支持。國內鮮有法律中對殘障人士的家庭賦予各種責任和義務,但對家庭支持的規定的則非常籠統,對家庭的支持不足。

五邑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梁健玲以AW Delight 項目支持殘障人士就業的經驗為例,探討了社會組織與商業模式的比較。南京特殊教育師範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常曉茗探討了殘障相關議題報導中的理念和立場,以及殘障權利傳播未來的方向。

這一部分圓桌討論的命題是「社區進化論」。與談嘉賓成都天使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理事長鍾濤指出無論處在怎樣的殘障狀態,首先都是一個生活在社區裡的人,應當勇敢地走出去,看看社區裡有哪一些可以用的資源。

東莞市展能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副總幹事吳鵬飛從項目管理的維度提出了「支持誰」、「怎麼支持」的問題,並提出要發展專業導向的社區支持。

廣州市越秀區融愛之家特殊兒童服務中心會長張曉莉則從自身經驗出發,指出有了解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支持,無論是殘障人士還是普通人是都對社區支持有一定的需求,家庭、社區、校園等多方需要共同努力,推動公眾意識提升和環境支持。

巴黎狄德羅大學精神病理學與精神分析博士徐慧分享了法國的社區服務的經驗,和在廣州的社區服務試點,探討了社區如何成為家庭調解衝突的媒介和互相學習、經驗分享、平等交流的平臺,特別強調了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支持者應當有持續性和穩定性。

峰會的最後一個環節,殘庫發起人解巖發表閉幕致辭,回顧了中國殘障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的緣起,復盤了本次峰會結構、內容設計的初衷、理念和預期,對作為峰會承辦方的深圳市守望心智障礙者家庭關愛協會、殘庫等機構表達了感謝,並對峰會後續的產出提出了期待:希望可以推動發展殘障「新基建」,提升社會組織的活力與互信、打造行業共同體,推動融合。(何豔霞)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北京市殘障人士文化旅遊資源手冊》發布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北京市殘障人士文化旅遊資源手冊》發布活動11月26日在京召開。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處室負責人、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無障礙建設業界專家、殘障人士代表、優秀文化旅遊資源點代表和媒體代表等近百人參加了活動。
  • 「輪椅姑娘」幫助殘障人士跨越障礙探索世界
    2020-05-05 09:43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在實現自己環遊世界的夢想同時,紀尋的新夢想就是去幫助中國像她一樣的殘障人士去實現自己的旅遊夢。
  • 迎接亞殘會 千名殘障人員旅遊主題活動在杭舉辦
    12月8日,杭州市《殘障人員旅遊服務規範》試點成果展示暨千名殘障人員旅遊主題活動舉辦,本次活動由杭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杭州市旅行社行業協會承辦,既是對杭州推進殘障旅遊工作成績的檢驗,是全市旅行社行業在亞殘會前一次有針對性的「練兵」,是一次在寒冬中溫情溢滿、感動全城的愛心行動,更是對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省市的重要決策部署的貫徹與落實——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文員、財務、咖啡師……殘障人士的就業機會有哪些?
    除了Angela Gu,還有很多殘障人士,他們有夢想,有追求,他們也希望可以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近日,全球第二屆商業與殘障網絡年會在廣州琥珀東方酒店成功舉辦。為應對殘障人就業新的挑戰和機遇,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將努力組織殘障人的能力提升,做好職業康復、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激勵企業和用人單位錄用更多的殘障人,還會辦好支持性就業、庇護性就業項目,開發適合信息化、數位化要求的就業崗位,讓不同殘障類別、不同殘障程度的人融入城市生活。
  • 武漢市靈泉寺普濟會一行到江夏區殘障院慰問殘障人員
    佛教在線湖北訊 2009年11月9日下午,湖北省武漢市靈泉寺普濟會會長大願法師一行約40人在相關人員的陪同下到武漢市江夏區殘障院慰問殘障人員。首先,大願法師一行就殘障院的人員以及工作人員如何護理殘障人員的起居生活情況作了詳細了解。
  • 首屆海峽兩岸殘障事業論壇開幕 促鄂臺殘障事業發展
    11月15日下午,首屆海峽兩岸殘障事業論壇在武漢開幕,本次論壇以「同唱大愛歌」為主題,充分體現了「兩岸一家親」的理念。  本次海峽兩岸殘障事業論壇旨在加強兩岸在殘疾人康復、輔助器具、「網際網路+文化助殘」等方面的交流,共同推動鄂臺殘障事業的發展,努力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促進殘疾人更好地融入社會。本次論壇將助力擴大鄂臺殘疾人雙向交流規模,深化兩岸殘疾人產業合作,提升殘疾人服務質量,創造友善環境,強化誠信經營合作機制,建構多元合作模式,深化區域合作,豐富內涵,加強兩岸殘疾人才培訓。
  • 臺灣圍堵「港獨」統派殘障補助被取消:希望反獨鬥爭得到大陸同胞鼓勵
    【文/觀察者網周小婷、張紅日】香港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姚松炎、羅冠聰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不顧民意反對,拉隊前往臺灣,勾結主張「臺獨」的政黨「時代力量」。他們8日到達臺北機場時,當地近千名民眾高舉「港獨是死路」、「臺獨是絕路」等標語牌抗議,要他們「滾回去」,當時現場一度混亂,出現推擠、丟擲雞蛋等失控行為。
  • 殘障玩家們的特殊需求,正在得到主流遊戲的支持
    強大的語音支持功能可以在遊戲中進行深強大的語音支持功能可以在遊戲中進行深度設定除此以外,遊戲還可以將隊友語音轉化成文字,或者將聊天文字轉化成語音很多團隊都致力在遊戲體驗層面為殘障人士提供一些基礎的支持。像是色盲模式這種現在比較常見的殘障友好設計,也需要開發團隊在幕後不斷作出許多細微的調整和優化。
  • 買婚、家暴與冥婚:農村殘障女性的生死掙扎
    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推測,「到2020年我國將出現3000萬光棍大軍,且尤以農村最為嚴重」。在2020年的現在,人口失衡的後果全面顯現。劉雨晴的丈夫楊剛,只是這三千萬大軍的一員。而以彩禮之名被出售的殘障女性更無從保障、無處可逃。2013年的《殘障婦女社會參與和家庭地位調查分析》覆蓋了黑龍江地區的殘障婦女樣本。調查發現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19.1%的殘障婦女遭受過家庭暴力,其中農村殘障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高達20.7%,城鎮殘障婦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為18.3%。
  • 深圳落戶拒殘障人士被指不公(圖)
    據悉,深圳於2012年出臺積分入戶政策,分數達到100分者便可申請深圳戶口,但許多達到該分數的殘障人士卻因《標準》對視力、聽力和肢體障礙者的有關條款,被判定體檢不合格無緣落戶深圳。深圳的殘障人士採取了聯署建議信、遞交人大建議等許多方式,希望得到一個公平的對待。肖光庭甚至為此發起訴訟,8月22日,當地法院立案了。
  •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
    [浦東]浦東輔讀:星光閃耀 跨越大海-2020年岡山上海殘障人士(兒童)繪畫交流展線上開幕式時間:2020/11/25 16:37:15 來源:上海市浦東新區輔讀學校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過去十年,遊戲裡的殘障角色有了什麼樣的變化?
    編者按:2010 年代悄然過去,遊戲行業迎來了新的十年,而我們已經在諸多領域見到了可喜的變化:比如《火焰紋章:風花雪月》等遊戲對同性浪漫的支持,以 Xbox 無障礙手柄為代表的包容性努力,遊戲正逐漸觸及邊緣化人群,為他們帶去歡樂與慰藉,但仍有一些考慮不足的地方。
  • 治理「斷頭盲道」,關愛殘障人士出行安全
    近日,在龍河路改造工程中,大興城管執法局、區殘聯等部門以及興豐街道聯合多次召開現場協調會今年,在老舊社區改造和背街小巷精細化管理工作中,大興城管執法局、區殘聯和興豐街道把無障礙設施建設統一納入其中,充分考慮殘障群眾的權益,從「盲道無阻、愛心無疆」入手,精心打磨群眾出行小細節,對緣石坡道、安全盲道等設施進行設計,治理「斷頭盲道
  • 西安公益瑜伽館推「輪椅瑜伽」免費教授殘障人士
    圖為正在上瑜伽課的殘障人士。 高鋮 攝中新網西安1月7日電 (梅鐿瀧 高鋮)練習瑜伽對肢體的要求很高,需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性。對於殘障人士而言,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在西安有一家特殊的瑜伽館,只對殘障人士免費開放,並幫助一些殘障人士考取了瑜伽資質。
  • 小小麵包店 助殘障人士融入社會
    烘焙師傅(右一)指導3名殘障人士製作麵包配料。 一名殘障人士(左)在工作。       成都市青羊區文家街道康莊社區,有一家與眾不同的麵包店,這裡的工作人員有3名殘障人士。其中一名女性智力障礙人士擔任服務員工作,她智力殘疾2級,心理年齡遠低於實際年齡。
  • 助殘日活動讓居民換位體驗殘障人生
    為了倡導社區居民理解、尊重殘障人士,從正向的態度認識殘障人士,5月19日上午,恆愛社工聯合育德社區在環市街全民健身廣場(育德廣場障礙遊戲體驗障礙遊戲體驗攤位共設定4個關卡,旨在以遊戲的形式讓社區居民換位體驗殘障人士的困難,其中遊戲「蒙眼闖關」和「你我知多少」最受居民喜愛。
  • 溫馨港灣:殘障人員的新「家」
    近日,記者來到始興縣城南鎮東一村社區康園中心,了解殘障人員的新「家」、新「生活」。記者來到城南鎮東一社區康園中心看到,中心聘請了專職人員管理,將全村的殘疾智障人員集中看護,並提供完善的康復鍛鍊器材進行身體恢復,配合簡單的手工勞動和農田耕作,以此達到「託養+康復+工療」的目的。
  • 9名殘障人士進站受阻,「電動輪椅」能否上地鐵
    原標題: 9名殘障人士進站受阻,「電動輪椅」能否上地鐵11月13日上午9時,9名依靠輪椅出行的脊髓損傷殘障人士,在駕駛裝有電動車頭的輪椅進入上海軌交3號線寶楊路站時遭拒。這番遭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駕駛裝有電動車頭的輪椅能不能乘坐公共運輸工具?申城軌交拒絕其進站乘車是否有依據?殘障人士的無障礙出行如何保障?
  • 韶山:把殘障人士當家人,讓紅色旅遊無障礙
    紅網時刻記者 劉放明 湘潭報導毛愛平最近很忙,找她接待殘障人士的電話一個又一個,因為她的酒店是韶山市紅色旅遊無障礙接待基地。隨著紅色旅遊持續升溫,來毛主席家鄉旅遊參觀的中外旅客人數不斷攀升,韶山旅遊接待設施也隨著市場需求不斷完善,接待水平和接待能力不斷提高,但針對行動不便的殘疾人的服務卻存在不足。
  • 某殘障人康復中心項目計劃書
    總之,我國有人口眾多的殘障者,殘疾人康復事業必將面臨著巨大的剛性需求,作為民族工業的一份子,發展我國殘疾康復事業不僅是基本民生科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發展民族服務業的必然需要。康復輔具行業需求分析我國康復輔具產業總體水平落後於發達國家30年,市場上能見到的高端產品多為國外公司所壟斷,還有很多國外的高端產品根本就不銷往中國,只有大力發展我們自己的康復輔具民族產業,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使我國的康復輔具科技水平實現一個跨越式的突破和發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