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考研成績陸陸續續公布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大家的心情都是怎樣的呢?
話說古代放榜的日子,考生們也是同樣焦慮,翹首等著看自己的名字有沒有上榜單。據說在唐代,有的考生因為太過激動,直接把榜文撕下來找自己的名字,所以後來主考官們只能先放出虛榜,平復考生的心情。
看到自己榜上有名,考生們往往會詩興大發,把滿腹學問化作一句句詩詞。其中,又歡快又出名的當屬孟郊的《登科後》。
說起來,孟郊是個嚴謹的詩人,他的習慣是反覆琢磨,修改好幾遍才會把詩作定稿,幾乎沒有信手拈來的詩句。但是,這一年,四十六歲的他看到自己終於登第了,喜不自勝,怎麼也無法控制住自己的心情,就一氣呵成吟出了《登科後》。
孟郊的科考之路並不順暢,所以美夢成真時,他的激動比常人要多上幾分。但出乎意料的是,這首即興的作品反響卻相當好,甚至因此產生了兩個成語。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開頭回想之前屢次落榜的窘迫和不安,那時不得志的他,要忍受嘲笑和奚落,要把生活的苦往肚子裡咽。好在,如今金榜題名,是時候吐一口氣了。此時的揚眉吐氣是暢快的,終於不用再像往昔那樣。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後句把詩人的心花怒放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人逢喜事精神爽,因為心情大好,感覺策馬奔馳,如同腳下生風,走得又輕又快。有多快?一天之內,就可以把長安街的春花全都看遍。
長安街一向擁擠,顯然是為了寫出馬蹄的輕快,襯託自己心情的得意和歡喜。
孟郊的情感抒發得酣暢淋漓,用詞明麗輕快,誇張恰到好處。讀起這句詩,我們也能感受到他當時歡欣雀躍的情緒,心頭逐漸明朗。
有趣的是,這首隨口吟出的詩,還衍生出了兩個大家所熟悉的成語。一個是「春風得意」,直接用的是原話,用來表示處事順利順心,事業有成。
而另一個是「走馬觀花」,是騎在奔跑的馬上,看盡長安花的言簡意賅的表達。一開始,「走馬觀花」也是用來形容和孟郊登科後一樣的歡快心理。
不過後來,可能是人們仔細一想,覺得孟郊一定沒有好好賞花,於是就用「走馬觀花」指代粗略地看一些,沒有深入了解。
希望大家也同樣高中,春風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