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登科後》的作者孟郊,一個不折不扣的唐代「啃老族」

2020-12-13 墨客品書

孟郊,字東野,唐代著名的詩人,詩作以「寒冷」著稱。近日重讀孟郊的小傳和詩作,突然發現,孟郊的一生竟然充滿了矛盾,他的種種行為,很是顛覆了以前的認知。論述如下: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在孟郊的所有詩作中,論起知名度,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首詩也是讚揚母子情深的上乘佳作,孟郊也因此成為了史上最傑出的母子情的代言人。

孟郊用筆寫出了最煽情的詩句,可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孟郊的一生,如果只用一個字概括的話,那就是「窮」。他的父親早逝,全家的生活重擔都壓在他母親身上,還要供養少年孟郊讀書,可想而知,對只能靠給人縫補漿洗,做女紅維持生計的孟母來說,日常有多麼的辛苦了。

少年孟郊在苦難中慢慢長大了,孟母能鬆口氣了嗎?沒有,來看看史書上的記載,孟郊三十歲至四十歲這段期間,他在河南目睹過當時的藩鎮之變,在信州上饒為陸羽新開的山舍題過詩,後來又在蘇州與詩人韋應物唱酬……由中原而江南,行蹤不定,但是除了寫詩以外,並沒有其他任何事業可以記述。這說明什麼,說明已成年的孟郊對家裡沒有任何貢獻,生計的壓力依然在母親身上。

古時候講究的是「學而優則仕」,固然沒有太多謀生門路,但只要想做,總有辦法的。比如可以開辦私塾,掙幾個學費錢。再比如給人代寫書信之類的,也能有些許收入貼補家用,但孟郊一樣都沒有做過。孟郊雖然寫出了母子情的最高境界,但終歸不過是「言的巨人,行的侏儒」罷了!

再來看看孟郊另外一首較為人熟知的詩。

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是孟郊的《登科後》,說到這首詩,不得不再一次提到孟母。孟郊曾三次應試,前兩次均落第,第三次應試時孟郊已46歲。三次應試均是在母親的堅持下才去的。史籍上找不到記載,我想孟母的堅持,是否就是源於對孟郊生存能力的不自信,期望通過入仕來保證孟郊後半生的衣食無憂?

孟郊這次考中了,在遊歷越中山水四年後,才得了個小小的溧陽尉的職務。上任伊始,許是年歲日長,孟郊把母親接到任所,希望老人跟著自己過幾年安定的日子。想法很正確,但孟郊的行為再次刷新了我們的三觀。

在孟郊的任所溧陽城外不遠有個地方叫投金瀨,山青水綠,風景秀麗,孟郊經常去遊玩。但「在其位謀其政」,孟郊耽於遊玩荒廢公務,上司無奈只得請個人來代他處理公務,同時把薪資也分去一半。縣尉本來就俸祿微薄,如此孟郊更加窮困至極。這樣的情形,不知老人的頤養天年,還從何談起?

三年後孟郊更是乾脆辭去溧陽尉一職。在史書上沒有關於孟母此時的情況記載,我想,老人家如若健在,該是偷偷流了不少眼淚的。

孟郊的一生,拋開他在詩歌上的成就,單單用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去評判一下他的生活的話,送給他一張「啃老族」的標籤,我想是不過分的。

孟郊在古代詩歌發展史上的貢獻不容忽視,但他言行不一的矛盾也確實存在。我寫此文,無意抹殺他曾經的成就,只是就事論事而已,歡迎感興趣的朋友關注我的文章、一起探討、交流、學習!

相關焦點

  • 寫出《遊子吟》的孟郊,這十首詩,我讀了好幾遍,絕對拍案叫絕!
    他的詩中,代表作《遊子吟》,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短短的30個字,真的好有畫面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位給臨行的孩子縫衣服的老母親的形象,浮現在眼前,多少人曾用這首詩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真的好感動好刻骨銘心。
  • 【母親節】孟郊《遊子吟》
    【文稿】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名作《遊子吟》。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孟郊的很多詩作用語險絕,但這首詩卻明白如話。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其實不是兩句話,而是兩個詞組,慈母的手中線和遊子的身上衣簡單的並列組合放在一起,別有意境。
  • 孟郊《遊子吟》:難忘慈與愛
    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唐代詩人孟郊的那首名作——《遊子吟》。詩云: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孟郊的很多詩作用語險絕,但這首詩卻明白如話。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其實不是兩句話,而是兩個詞組——慈母的手中線和遊子的身上衣,簡單的並列組合放在一起,別有意境。
  • 母親節了,關於孟郊的《遊子吟》,還有很多事是上學時老師沒講的
    在所有關於母親的古詩中,孟郊的《遊子吟》應該是最有名氣的。在1992年9月舉辦的一次「我最愛的十首唐詩」評選中,這首詩名列榜首。說實話,《全唐詩》共四萬八千九百多首,這首30字的唐詩水平不是最高的。它通篇沒有高級的字眼,也沒有華麗的語句,典故也一個都沒用,但千百年來卻打動了無數人,就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將它列為向全世界各國學生推薦的古詩。一首30字的唐詩,為何有這麼大的魅力,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唐詩三百首|40孟郊《遊子吟》
    遊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2 注釋 遊子:古代稱遠遊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 那位寫出《遊子吟》的唐朝著名詩人,為何被質疑是「假孝順」?
    那位寫出《遊子吟》的唐朝著名詩人,為何被質疑是「假孝順」?孟郊直到46歲才考取進士,也只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他在家賦閒三年,朝廷才任命他為溧陽縣老爺,孟郊上任以後,把母親迎接過來奉養,並寫出了那首催人淚下的《遊子吟》,孟郊以為自個兒以後的日子就舒服了,還有無數的磨難在向他招手。
  • 每日詩詞:孟郊《遊子吟》寫出天下遊子們共同的心聲,千古之絕唱
    一直在本地生活的人是無法深刻體會《遊子吟》這種刻骨銘心的情結的。作為本地生活的來說你去旅遊也只是暫離家鄉。但是中國的在異鄉的人太多太多,他們更能感同身受這個情緒。雖然有些地域優越者說你們不呆家鄉跑我們這兒來幹嘛,有時也只能呵呵一笑。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品讀唐代孟郊《遊子吟》,走進浙江
    觀光君今天帶大家品讀唐代孟郊《遊子吟》,走進浙江。這首詩是孟郊在溧陽所寫。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炎涼,更覺親情可貴,於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母之詩。觀光君,精彩等待您......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 淺析唐代詩人孟郊,歌頌母愛的傳世名篇——遊子吟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通過描寫燕子哺育幼鳥的行為,歌頌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孩子長大離開後,母親不說一言一語,只是心中有等到海枯石爛也無妨的期盼與愛,杜甫的《石壕吏》,也寫到了戰亂時,母親與孩子生死相隔的刻骨銘心的痛苦。現代詩歌的翹楚,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更是將祖國比作了母親,「後來啊,鄉愁是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用母愛的偉大讓人感受到了對故鄉思念的強烈。
  • 唐代文學名家孟郊簡介及主要作品
    孟郊簡介:孟郊,(751~814),唐代詩人。字東野。漢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東臨邑東北),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唐代著名詩人。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元和九年,在閿鄉(今河南靈寶)因病去世。張籍私諡為貞曜先生。孟郊作品:1、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小學生必背古詩75首:31、《遊子吟》唐 孟郊
    遊子:離家遠遊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 臨:將要。 意恐:擔心。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縣)人,唐代著名詩人。早年隱居嵩山。近五十歲中進士,任溧(lì)陽(在今江蘇省)縣尉。這首詩就是孟郊擔任溧陽縣尉時,為了迎接贍養他的母親而寫的。孟郊一生窮困,詩作多描寫世態炎涼和民間苦難,語言清新,注重錘鍊,有「詩囚」之稱。與詩人賈島齊名,被稱為「郊寒島瘦」。
  • 母親節,在外漂泊的遊子用一首唐代詩《遊子吟》致敬母親
    因此,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兒行千裡,最牽掛的是家中的母親;而母親也是最擔心兒女的那個人。記得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外出打工,臨行時,母親的嘴上說放心去吧,可她的眼睛裡卻流露出不舍的眼光。而我雖然在外每天不停地工作,但是心總是懸著的。每到臨近春節,我的心早已盼著回到家中。有句話說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 少時不知詩中意,讀懂已是詩中人,讀唐代孟郊《遊子吟》有感
    小時候讀詩,特別是課本上很多還需要背誦的古詩,我們都會給詩做一個好壞的評判,而判斷一首詩的好和不好,一般只有兩個條件,一個是字少,另一個是容易記,而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全部符合好詩的標準,字少,容易記所以被評為了好詩。
  • 《遊子吟》孟郊,幼年喪父,四十六歲中進士做縣令,三春指什麼?
    創作背景孟郊幼年失去父親,一直與母親相依為命,屢次參加科舉考試,屢次落榜。四十六歲才中了進士,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一個溧陽(今屬江蘇)縣尉之職,便將母親接來同住。詩人通過回憶一個臨行前縫衣的場景,表達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的尊敬。這首詩描寫的就是唐代讀書人的遊宦生活,「遊子」的形象是他們生活的真實寫照。作者孟郊(751—814),字東野,唐代著名詩人。
  • 聆聽《經典詠流傳》——遊子吟
    遊子吟   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登科後孟郊隨口作詩,還衍生出兩成語
    據說在唐代,有的考生因為太過激動,直接把榜文撕下來找自己的名字,所以後來主考官們只能先放出虛榜,平復考生的心情。看到自己榜上有名,考生們往往會詩興大發,把滿腹學問化作一句句詩詞。其中,又歡快又出名的當屬孟郊的《登科後》。說起來,孟郊是個嚴謹的詩人,他的習慣是反覆琢磨,修改好幾遍才會把詩作定稿,幾乎沒有信手拈來的詩句。
  •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個母親節,重溫孟郊《遊子吟》
    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作者】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少時家貧,屢試不第。一度隱居嵩山,後漫遊南北。一生窮困潦倒,直到四十六歲才舉進士,五十歲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溧陽縣尉。雖然仕途不順,但孟郊在文學上頗有成就。他善於寫五言古詩,和賈島同為苦吟詩人,人稱「郊寒島瘦」。
  • 除了孟郊的《遊子吟》,這三首關於母親的詩詞,你應該了解一下!
    母親節快要到了,許多人一提到表達對母親的感恩,一般都會想到一首傳頌千年的經典詩詞——《遊子吟》。遊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一生孤苦,兩次參加科舉都名落孫山,直到46歲奉母親的命令第三次參加考試才得以中舉。這首《遊子吟》僅僅只有六句,三十個字。但是就是這三十個字,卻把一個既要讓孩子出遠門,又想讓孩子早回家的母親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 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原來是中唐的一位奇葩詩人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50歲時才寫了《遊子吟》的孟郊,都有哪些奇花異葩之事呢?請繼續往下看。一、囧事之一,人到不惑,45歲之前,依舊白丁一個孟郊,自小喪父,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們兄弟三人撫養成人。生活的艱辛拮据,在孟郊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 一首感動了多個世紀的詩詞,孟郊《遊子吟》全詩翻譯和賞析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注釋】1.遊子吟: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2.遲遲:時間長久貌。3.「誰言」兩句:以小草報達不盡春天陽光沐浴的恩情,比喻兒子永遠報達不盡母親哺育之恩,讚美偉大的母愛。寸草心:小草的嫩心。三春:整個春季三個月。暉: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