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母愛是人世間最偉大的感情,它沒有理想的波瀾壯闊,沒有愛情的甜蜜夢幻,也不像金錢,可以給人帶來無數的物質享受,然而在人類慢慢的歷史長河中,母愛沒有一刻被忘記。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通過描寫燕子哺育幼鳥的行為,歌頌母親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孩子長大離開後,母親不說一言一語,只是心中有等到海枯石爛也無妨的期盼與愛,杜甫的《石壕吏》,也寫到了戰亂時,母親與孩子生死相隔的刻骨銘心的痛苦。現代詩歌的翹楚,余光中先生的鄉愁,更是將祖國比作了母親,「後來啊,鄉愁是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用母愛的偉大讓人感受到了對故鄉思念的強烈。
孟郊的遊子吟,是唐詩中歌頌母愛的千古名篇,此文僅以一個古詩詞愛好者的身份,談一談對這首詩的理解。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慈愛的母親用手中的一根根針線,為漂泊在外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服。這兩句看似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詩句,僅僅用最平實,最簡單的語言,描述了一個生活中極其普通的場景,然而卻成了千古絕唱,流傳至今。個人認為,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平淡之中才見愛之深刻,母愛本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感情,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來修飾,需要的僅僅是生活小事中的噓寒問暖以及簡簡單單的幫助和支持,我愛你,所以我關心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我對你的愛,雖然細小,卻像小小的溪流,滋潤你心中每一寸乾涸的土地,最終流向愛的大海。
2. 簡簡單單才有無限的生命力。詩人描述的這個簡單的場景,可能每個人人生都會遇到很多次,這就讓每個人至少對這句詩有一些自己的感想,所以愛,因為很簡單才容易理解,因為理解了才不會忘記,才能讓人幾千年一直常常提起,經久不衰。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臨行前一針一線密密麻麻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這句我想聯繫詩人的生平來談。
孟郊早年出身卑微,家中清貧,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孟郊一生漂泊無依,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第三次應考,才終於進士及第,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仕途的失意和生活的潦倒讓孟郊飽嘗人間疾苦,他的詩歌主要反應了中下層文士對窮愁困苦的怨懟情緒,對醜惡社會現實的揭露。他是唐朝苦吟詩人代表,與賈島並稱「郊寒島瘦」。然而或許是因為對苦難的深刻感受,和對百姓疾苦的了解和同情,讓他更加珍惜那些平凡而美好的感情。我雖然四處漂泊,遲遲不能回家,但至少身上有母親親手縫製的衣服,一針一線都是她對我的關心,即使生活再不如意,即使苦難鋪天蓋地,至少我知道,我還擁有世界上最珍貴的感情。或許母親的愛,是孟郊能將反應人間醜惡疾苦的詩歌寫得的尖銳深刻原因之一,在愛的對比下,醜惡才原型畢露。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有誰敢說,小草那樣細小的心,能夠報答母親像春日陽光一樣無私的愛。這兩句是本詩中流傳最廣的兩句。前文的簡單平實到這裡突然轉入直接地去抒發強烈的情感。通過寸草心的微不足道和三春暉能夠普照大地的強烈對比,表達出詩人對母親的感恩與愛。我只是一顆小草,在陽光的呵護下長大,即使用盡我所有的力量,小草永遠與太陽有天壤之別,然而三春暉雖然博大,但它無微不至地溫暖小草的每一寸身體,寸草心或許渺小,但它是一個子女,能用來感激母親的全部,是他用整個生命來回報他的母親。所以寸草心和三春暉看似對比強烈,實則是分不開的,正如母愛與孩子的感恩是分不開的。
真正的母愛能穿越時空,能讓無數人反覆誦讀,念念不忘,希望每個人都記住母親的愛,回報母親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