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的歌謠

2020-12-11 浮生若夢不忘初心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而農民兄弟離不開春耕的二十四節氣;

春雨驚喜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他們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大寒.小寒。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代表著地球公轉在軌道上,二十四個不同位置;地球繞太陽一圈365天,所以每隔15天才有一個節氣;而每個節氣,代表氣候,物候,時候,這三候的不同變化。古代的人們是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軌跡,把這些方面變化規律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為一回歸年,合360度。因此為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表

相關焦點

  • 陰曆、二十四節氣
    如「康熙十八年六月丁丑」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根據太陽一年的位置變化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月中,以反映四季氣溫、物候等情況,這就是二十四節氣。每月分為兩段,月首叫「節氣」,月中叫「中氣」。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傳承發展中的二十四節氣
    大寒至,一歲終——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在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智慧,是中華文明的絢麗瑰寶。
  • 二十四節氣詩書——夏至
    夏至 6月21日卯時(5-7點)  夏至是我國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最早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夏至日最長,從夏至始日逐漸短,到冬至日最短。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送你一首養生歌謠,幫你度過「夏熱」:「夏至心靜自然涼,晚睡早起午休躺。暑傷津氣炎熱防,切忌飲食過寒涼。神清氣和胸寬暢,戶外防曬講著裝。」  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我國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人民出版社》邀請著名書法家趙學敏,編著了《中華二十四節氣詩書》,詳細介紹了中華二十四節氣文化知識。
  • 讓二十四節氣「活」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莊媛近日,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安徽壽縣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有關專家學者匯聚這座千年古城,共同探討如何傳承保護好二十四節氣文化,如何讓農耕時代的二十四節氣講出新時代的精彩故事。( 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現場。
  • 值得銘記—四年前的今天,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
    今天是2020年11月30日,我仍舊很清晰地記得,四年前的今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正式通過決議,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那一刻,覺得自己作為中國人,感覺特別自豪。
  • 二十四節氣--中國氣象網
    立春作為二十四節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對於有生命的人與萬物來說,沒有比春天的到來更欣喜的了。 彌足珍貴的農業文化遺產  國家氣象中心農業氣象中心專家侯英雨從氣候角度分析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的指導作用 俗話說「看天吃飯」,這「天」,除了天氣,應該還包含節氣。
  • 二十四節氣背後,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在學習奇門的過程中,作為參考資料,二十四節氣不可或缺,它對奇門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的含義: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
    導語:24節氣中有四個節氣分別代表著四季的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其中,立冬是冬季的開始。你知道立冬是什麼意思嗎?你了解立冬節氣的習俗嗎?立冬和另一個冬季節氣冬至有什麼不同?我們通過立冬節氣簡介——二十四節氣立冬介紹進行了解。
  • 你熟悉的二十四節氣,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人們說二十四節氣,但二十四節氣到底有那些節氣,為什麼人們總會說她們呢?二十四節氣是我國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想來都會記得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劃分的?|朔望月|曆法|月球|二十四節氣
    1為什麼要設立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傳統曆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曆法中節氣的設置對我國農牧業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從節氣也演變產生了一些民間節日和民俗活動,體現了我國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文化。
  •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020-12-20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帶孩子「感觸二十四節氣」,踏上非遺之旅吧~
    2020年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上午9點,由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洛陽晚報承辦的洛陽市「感觸二十四節氣」少兒非遺之旅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報告廳舉行。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秦汝旺致辭「二十四節氣」 起源於黃河流域,洛陽是二十四節氣的主要起源地和實踐地。「二十四節氣」 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逐步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
  • 二十四節氣從哪來,今天我們該如何保護二十四節氣?
    其他二十三個節氣,都不具備『朔旦』的條件,第一的位子毫無爭議地應當讓冬至來承擔。」站在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地質公園二十四節氣園中,跟二十四節氣「較真」了40多年的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廣忠向遊人介紹。  為什麼要「較真」?「因為,當我們談論保護二十四節氣時,首先應當考慮的是保護其本身的科學性。」近日,在安徽壽縣舉行的二十四節氣保護工作研討會上,陳廣忠提出這一觀點。
  • 2017下半年教資綜合素質熱門考點之二十四節氣
    是古人根據太陽一年內的位置變化所編創的二十四節氣歌謠,無不展現了古人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同樣也是教資綜合素質考點之一。優路教師資格證頻道為考生整理了相關信息,希望考生朋友閱讀後對綜合素質考點之二十四節氣能有新的理解!  那麼,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命名的呢?
  • 成都民俗老畫家:畫二十四節氣 傳遞風俗人情
    在沒有「天氣預報」的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響國人,指導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  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成功申遺,這一消息令著名老成都民俗畫家戴樹良欣喜又欣慰。他通過手繪民俗畫的方式,對二十四節氣進行解讀。
  • 知識分享:二十四節氣和節令
    二十四節氣和節令  人們在運用二十四節氣從事農業活動的過程中,結合天氣的變化,確立了一些類似節氣的日期,或長或短,且具有一定氣候特點的時段名稱,稱作「節令」。原因是每年從春分節氣以後,太陽的直射點越過地球赤道,向北回歸線移動,北半球的白晝越來越長,黑夜逐漸縮短,直至夏至這天,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黑夜縮到最短。地面白天吸收的太陽熱量不斷增加,遠遠大於夜間散發的熱量,「收大於支」,故天氣逐漸炎熱起來,但還未達到最熱程度。夏至後的一個多月,雖然白晝越來越短。
  •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由於其是通過長期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總結出的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的變化規律,因此被稱為「太陽曆」。大約從夏朝開始,我國勞動人民就遵循二十四節氣從事生產活動,所以其又被稱為「夏曆」。那麼,二十四節氣究竟形成於何時?筆者曾認真研究了炎帝史料,從中發現二十四節氣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炎帝時代。  上古時代,天人合一。
  • 專家眼中的二十四節氣
    隨著二十四節氣的影響逐漸加大,在對其進行保護和傳承時要特別注意其中的含義,更多地加強內功的鍛鍊,防止其出現表演化傾向。各農業社區依據節氣安排農業勞動,組織開展節令儀式和民俗活動,安排衣食住行等活動,因此,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在相關儀式中得到了保存、保護和傳承。
  •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小知識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何處?   一些學者研究發現,二十四節氣最初起源於北緯35°附近的黃河流域。這裡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適宜耕作。許多記載節氣的文獻也多出於以西安、洛陽為中心的地區。
  • 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節氣
    夏至(別名:夏節、夏至節,英文名:Summer Solstice)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日期在每年公曆6月20日-22日之間。 夏至在中國古代也是重要的傳統節日(節氣),在清代以前的夏至日,全國放假一天,而宋代百官還會在夏至時放假三天,遼代則是「夏至日謂之『朝節』,婦女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