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教授認同了這一看法,日本網友心碎一地

2021-01-16 以沫文史

前言

文化的進步乃是歷史的規律。——約翰·赫爾達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非常傳奇的國家,雖然它的國土面積十分的小,但是它卻很發達,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而且這個國家從古代開始就跟我們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聯繫,可以說是一衣帶水,無論是積極的文化交流,還是近代史上諸多的不解的仇恨,總之,兩國之間的聯繫一直是非常密切的,算下來,這樣的聯繫也已經維持了上千年了。

日文起源於我國漢字?

比如早在我國唐朝時期,日本就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來到唐代進行學習和文化交流,他們學習了我們很多的工藝和技術,比如唐代時期獨具特色的建築,就深深的影響了日本,因此現如今日本的很多建築也是模仿我國唐代時期的建築樣式的,還有在日本非常具有影響力的宗教——道神教,就是利用我國道教文化以及他們的原始宗教相結合後,產生的新宗教,除此之外他們的很多民族風格和習俗,也多多少少可以看到我國的影子。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要說到日本受到我國文化最深的還得是文字,文字對於一個民族是非常重要的,它畢竟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化傳承必不可少的東西,不過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是不是真的是由我國漢字演變而來的,學術界還是有不少正義的,我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日本的演變跟我國漢字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日文就是起源於我國漢字。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

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雖然日本大多數學者並不認可這樣的說法,但畢竟還是有承認的,比如早些時候,日本的一位教授就在節目中說到,現如今的日文中,有很多的漢字、平假名以及片假名都是起源於中國的,這樣的言論一經發出,很快引起了日本網友的指責,尤其是日本網友的反應十分激烈,大罵這個教授就是「日奸」。

不過這個教授也是有啥說啥,根本不在意自己被批評,他堅持稱日文中大量的平假名都是由漢字中的草書演變而來的,尤其是對於那些會寫草書的人來說,更能明顯地感受到這個特點,比如日文的「あ」就是由「安」字演化而來,「お」則有「於」發展而來。

而日本的平假名在出現之後,最開始只是女性在使用,後來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也慢慢開始被日本男性所使用,日本的平假名是源自中國的草書,那日文中的片假名又是出自中國漢字的哪裡呢?其實日文的片假名在中國漢字中也是可以找到根源的,那就是中國漢字楷書中的偏旁部首,比如日文的「イ」則是「伊」的偏旁等等,類似的例子非常的多。

這些例子足以說明,日文就是由中國漢字逐漸演化而來的,最重要的時期無疑就是上文所提的到唐朝時期了,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唐使學習文化,出了那一些工藝技術之外,他們還會學習很多經典的名著作品之類的,並將它們抄寫下來帶回日本,隨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字,也就是日文。

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說到這裡,可能中日兩國的網友或者學者都會產生疑惑,既然日文是源自於中國漢字,那為什麼讀音和意思卻完全不一樣的,而且差距十分的大,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日本大和民族畢竟是一個民族,所以他們多多少少也有屬於自己的文化,如果什麼都一樣的話,那豈不是一個民族了。

而他們的文化主要就體現在語言上,其實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他們就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只不過沒有文字而已,這導致他們在發生什麼事的時候都無法記錄下來,直到漢字的傳入之後,他們才解決了這樣的困擾,還有一點是我國文化演變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古文中的語言和現在的普通話有很大的區別,幾乎是不一樣的,主要是因為我國在漫長的發展中,很多民族的文化也發生了融合,導致漢語的讀音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但日本學習的時候,還保留著原來的意思。

比如「湯」這個字,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指的並不是喝的,而是洗澡水,但傳承到了現在,就專門指的是喝的,而在日本,「湯」這個字依然跟我國古代的意思一樣,指的是洗澡水的意思,因此現在很多研究中國古代文字的專家和學者都會先研究一些日語,原因就是它們還保留著中國古代漢字的原意。

說到這裡,很多日本網友也都不說話了,甚至是心碎了一地啊,原來自己現在學習的語言文化,居然是別的民族演化之前的文化,不過雖然他們接受不了這個事實,但事實就是事實,他們不得不承認,而且現在的日文也已經具有很濃厚的民族特色了,不是說摒棄就摒棄的,畢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十分不容易的。

結語

有如語言之於批評家,望遠鏡之於天文學家,文化就是指一切給精神以力量的東西。——愛獻生

中國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文化影響深遠,不僅是自己國家,甚至是周圍很多國家都有影響,雖然現如今很多國家都想極力擺脫和中國的關係,但他們發現的很多古代遺蹟上的漢字,都說明了我們的文化曾經深深的影響著他們,這也是根本無法擺脫的事情,對於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的說法,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要說的嗎?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評論哦,謝謝大家!

參考文獻

《世界名人語錄》

相關焦點

  •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的玻璃心碎了一地
    但對於日文是不是起源於我國漢字,中日雙方都有著爭議,畢竟文字是記錄一個民族文化的載體,承認日文發源於我國,那就相當於承認了日本的文化都是源於我國。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近日,有日本教授在一個節目中稱,日文的漢字、平假名、片假名起源於中國,這在中日兩國都引起了爭議,甚至有日本網友罵其為「日奸」。
  • 日本教授稱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日本網友怒斥,真相讓他們心碎
    日本教授:日文起源於中國漢字不過對於日本的很多學者來說,他們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們認為日文的演變從來都是獨立的,並沒有受到中國漢字的影響,因此他們也不會輕易承認日本就是起源於中國漢字,畢竟文字對於一個民族那麼重要,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象徵,如果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字是起源於其他的民族文字,那就相當於承認了自己民族的文化都是起源於其他民族,因此日本自然不會輕易承認的。
  • 一日本書法家展示,日文起源於漢字的演變過程,讓人目瞪口呆
    這和醫生寫的字有的一比,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慚愧,我的漢字,沒有一個日本人寫得好,不行,我去哭會兒。其實,這不是我字寫得太難看,只是我寫的是日版漢字,小眾化,不好看懂而已。怪不得老看自己的草書寫得像日文,日語教科書上有寫,平假名是由我大中華的草書演變過去的,片假名是漢字的偏旁部首,所以小夥伴們覺得字一寫得草就像日語是理所當然的啦,漢字是日語的祖先沒錯的。
  • 日本網友: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只因中國有一方面比日本強
    其實很多對日本文化比較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大串的日文中,我們總是能夠看到夾雜著幾個漢字,如果你細心一點的話,甚至會發現這些語句的讀音甚至都與中文有些類似,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日本網友在國外歷史論壇提出這一疑問:「為何日文發音與中文有點像?」
  • 漢字是日本的?日本足球明星認錯漢字道歉,媒體稱是「日本漢字」
    不曾想,這樣一個微小的失誤瞬間被萬千網友關注到了,日本球迷也就此驚訝不已。本田圭佑的這條「心情寄語」竟在發布1小時左右便收到了近3萬條評論,追求完美的球迷甚至直言要他就此道歉。眾所周知,日文是由中國的漢字演變過去的,可以說,日本人對中國古代的漢字進行了「閹割」,而形成了現在他們的日文「漢字」。1946年,日本政府對古代傳入的中國漢字進行了系統的整理和核定,稱「當用漢字」,即當前應該使用的漢字,共1850個。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近些年,在日本年輕人中颳起一場「偽中國語」的旋風,甚是好玩。所謂「偽中國語」就是在日文中不用假名全部使用漢字,但語序還是按照日文的語序。他們覺得全部使用漢字很酷,很高大上,裝作很有學問的樣子很好玩。透過這種心理,我們可以看出漢字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 為什麼日文裡有那個多漢字?
    徐福(傳說日本的祖先就是他)日本的文字是有中國傳入的,隋唐時期遣隋、遣唐使(留學生)來到中國,但是中國的唐朝比日本強大太多了,日本這個民族有一個特點是誰強大就像誰學習,這點比韓國強,明明也是起源於中國的文字,但不承認,把所有有漢字的文字強行去掉,以至於很多年輕人不認識自己老祖宗的墓碑。
  • 燃燈會剛入選世界遺產名錄,韓教授又開始作妖:漢字不是中國文字
    這個消息讓很多網友都非常生氣,要知道韓國的「燃燈會」和我們的元宵節非常相似,再加上之前韓國用端午祭對標我們的端午節,就更讓人火冒三丈了!但韓國好像意識不到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妥,於是在「燃燈會」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後,一位韓國教授生前說的「漢字並不是中國創造的文字」這樣的言論又被重新提了起來!
  • 中文漢字和日文漢字有什麼不一樣?
    早在距今1300多年前,日本人便開始以中國漢字為基礎,結合漢字造字的要素與原理,開始了國字的創造。之後,通過中日文化和貿易往來,日本國字也被傳到了中國。同中國一樣,日本也有很多自己的地區方言,專屬於方言的漢字讀音有趣,字形跳脫,卻也鮮少為人使用。
  • 【日本漢字】日本為何還堅持使用漢字
    故而應神天皇統治時期絕不可能傳入日本。說它晚了,是因為1784年在福岡縣誌賀島挖出了一枚刻有篆文 「漢委奴國王」 的金印。根據中國史籍記載,這應該就是東漢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國」向東漢遣使朝貢時,光武帝賜予的印。也就是說,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日本人就已經接觸到了漢字。起初,日本掌握漢語文的人還很少,僅限於掌管大和朝廷記錄事務的史部人員。
  • 日本人提議廢除漢字,日本網友直言:別跟韓國一樣做蠢事
    日本作為我們的鄰國,其實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一直都在模仿我國的文化,無論是漢字還是建築,茶道,衣著,習俗等等方面,都是在模仿我們之後又進行了一些自己的改變,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的日本,所以在現在的日本文字當中,還是不少的漢字!有些日本人就表示疑惑,為什麼不廢除所有的漢字,全部升級成日文呢?
  • 韓國教授稱中國曾屬於他們,曬證據後被群嘲,日本網友都看不下去
    為了刷存在感 為了刷存在感,韓國使出了一系列的大招,那就是杜撰一些根本就不存在的歷史,網友們習慣性的稱之為往自己臉上貼金。 韓國這些年做了這幾件事: 1、申請「漢字」的發明權 眾所周知,最早的漢字是公元前1300年殷商時期的甲骨文,現代漢字也由此深化而來。 而在1895年前,朝鮮半島一直是中國的屬國,直到1935年才改名為高麗。
  • 日文中的漢字:把新娘子叫「花嫁娘」
    「娘」解作「女兒」外,還有年輕女子的意思,「姑娘」即包含了這層意思。日文把新娘子叫「花嫁娘」,也絕對沒有老媽的意思。  日本人創造了很多漢字詞語,「書道」、「美術」、「派出所」……但基本上沿用我中國的古詞彙。天皇、皇后稱「陛下」,政府首腦稱「總理大臣」,各部首長稱「大臣」,學校老師稱「教諭」,教導主任稱「教頭」。不過,也有些創造卻匪夷所思。
  • 想要廢除漢字?日本人就日語中漢字太多問題,吵起來了
    我們都知道,日文和漢字非常的相似。日本文字的早期來源主要是中國古時候的漢字,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後,有的古文字依然保持原有的樣子,但也有部分已經發生了改變。尤其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大量學習歐美的新科技,這其中接觸到的物理,化學,政治,哲學等學科用當時現有中國詞彙無法表達,於是日本人就造了很多新詞。也就是一些完全有別於中文層面所表達的意思的詞語。於是,這些漢字和日文中的自創字一起組成了現在的日文,並融入到日本人的生活中去。
  • 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是什麼?看看日本網友怎麼回答!
    在中國很多人對日本的評價都是褒貶不一的,畢竟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日本對中國做出過很多讓人悲痛的事情,但從人民之間的角度來看,並不是所有的日本人和中國人是互相討厭的,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日本人對中國人的看法是什麼?看看日本網友怎麼回答!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有許多遊客想要出國旅行,不管年輕的,還是上歲數的,都有一顆旅遊的心,對於去國外旅行,我認為最不方便的就是我們不懂他們的文化和文字沒有辦法很好的與他們進行交流與溝通,對我們的旅行生活造成了一些麻煩,影響我們遊玩的心情,對於我們周邊的國家來說,有很大一部分中國人會選擇去日本旅遊。
  • 中國旅人注意!日本街頭交通廣告牌的「日文漢字」是這些意思
    無論是哪國旅人只要到達日本、走出機場,一定都能在路上發現寫有各種日文片假名及漢字的交通指示廣告牌,這些廣告牌上不外乎就是寫路名、往哪個方向之類的,一般中國人將這些漢字照念雖然也是不會有什麼問題,但是大家有仔細想過其中的漢字意思是什麼嗎?
  • 日本開發出新日文電腦漢字字庫 為在日華人解憂
    中新網3月9日電 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不少中國人到日本後,在製作外國人登錄證時都遇到了電腦無法打出姓名用漢字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日文漢字數量遠不及中文漢字數量龐大;另一方面,在電腦字庫中即便是中文漢字尚有未收錄在內的情況,更何況日文系統的漢字字庫,收入的漢字量就更少了。
  • 日本社交網絡上的漢字熱,背後是怎麼回事?
    「偽中國語」在語法和字意上是日文和中文的疊加,讀起來頗有一些半文不白的文言文風味,但因為偽中國語純由漢字構成,就連中國人也能半讀半猜地意會。比如日本網友 ともか 的這條日記,講述了自己吃草莓、觀夜景,最後在重慶茶樓吃到美味麻婆豆腐的一天。僅用日文中有限的漢字,就達成了一種細膩的白描效果,幸福感跨越文化噴薄而出!
  • 日本人居然把"漢字"這麼用?
    作為一個去過十幾次次日本的資深旅日粉來說,我覺得有必要來說一說那些明明是漢字,但卻和中文意思完全不一樣的日文詞彙都是什麼含義了首先,我一直覺得日本是對國人來說自由行難度很低的國家,因為日本到處都是漢字,看懂這些漢字,甚至不用跟他們溝通也可以快速的知道要幹嘛,該幹嘛,往哪走,去哪玩等等重要信息。本篇先來科普一些在日本旅行,最常看到的日本漢字單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