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與活力(人民時評)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六百歲紫禁城的魅力與活力(人民時評)

  每當夕陽西下,北京景山公園的萬春亭總是擠滿攝影愛好者。從這裡鳥瞰,故宮紅垣溢彩、黃瓦流光,大氣磅礴盡展眼前。如今,故宮是名副其實的文化地標,無論是春天花開、冬天雪落,還是新上了專題展或文創品,都有很多人專程去「打卡」。歷史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故宮正是這樣一個重要窗口。

  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傳統宮殿建築的集大成者,其形制延續了從西周開始的「擇中而立」「九經九緯」的宮城模式,同時又融入了明清兩朝建築師的匠心獨運。一條中軸線在眾多殿宇中貫通而過,與北京城的中軸完美重合;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文華、武英殿為兩翼;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六宮為兩翼,布局嚴謹有序;宮城周圍環繞長3400米的宮牆,四個角樓八面玲瓏,精巧美觀。學者單士元在《故宮史話》一書中有一段精闢的論述,稱故宮是「民族建築藝術集大成,其工程之艱巨、規模之宏偉、工藝之精巧、創造性之豐富為世界所罕見。它不僅是東方的瑰寶,也是世界上的奇蹟」。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國文化遺產和博物館領域的一件盛事。1925年10月10日這一天,神武門的門洞上懸掛上一塊匾額:故宮博物院。新中國成立後,故宮制定了古建築修繕的第一個五年治理與搶險規劃,讓「灰頭土臉」的紫禁城明亮了起來。1961年故宮成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顯示出它在中國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地位。故宮博物院發展到今天,現有藏品總量已達180餘萬件(套),院藏文物體系完備、涵蓋古今、品質精良、品類豐富,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成為中華民族記取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穿越歷史的煙塵,經歷歲月的洗禮,紫禁城不僅外觀依然巍峨雄偉,文化影響力也有了更大提升。進入新時代,故宮博物院在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公共事業等方面取得卓著成績。「石渠寶笈特展」引發「故宮跑」,端門成為「數字博物館」,文創產品成為「網紅」……這些無不說明,故宮正變得愈發有魅力、有活力。從危舊故宮轉為平安故宮、數字故宮、學術故宮、活力故宮,壯美的紫禁城已經隨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歷史進程煥發新生。這一變化,是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生動寫照,這背後,是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是各部門各單位長期以來的大力支持,是大批專家學者的智力支撐,是一代又一代故宮工作人員的典守珍護。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保護好紫禁城、建設好故宮博物院,是事關堅定文化自信、保護傳承文明的重要使命、重大任務。加強文物保護,提高研究能力,推進合理利用,故宮必將散發更大的光芒,為新時代文化建設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一個西部鄉村完小的音樂課傳承之路  兔場完小的孩子們在上音樂課。(人民網 李發興 攝) 10月28日上午,雲南省初中學生體育音樂美術考試方案聽證會在昆明舉行。根據該方案,雲南省將把初中學生體育美育考試分值大幅提高,音樂、美術兩科分數從10分提高到40分。其中音樂考試以提高…【詳細】

要聞

9502.6米!大瑞鐵路秀嶺隧道建設創下新紀錄  人民網漾濞11月4日電 經過12年的艱苦建設,中緬國際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理至瑞麗鐵路11月3日傳來好消息:秀嶺隧道施工攻克多項世界性難題,進口平導順利掘進至9502.6米,這一掘進長度一舉創下鐵路山嶺隧道獨頭掘進新的亞洲施工紀錄。…【詳細】

要聞

相關焦點

  • 「六百年紫禁城」邂逅 「百歲瓷王」演繹《千裡江山圖宮廷福筒》
    600年來,紫禁城匯集了兩千年封建帝王搜集而來的最終積累,幾乎囊括了中國未曾中斷的所有文明。從某種意義上說,皇宮成了天下藝術財富的大倉庫,而這些國家寶藏,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匯聚著古今藝術價值的結晶。張伯駒曾言:「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 有容乃大,開啟紫禁城六百年風華
    有容乃大,開啟紫禁城六百年風華 故 宮
  • 人民時評:看「香港姊妹」 學「香港精神」
    人民時評:看「香港姊妹」 學「香港精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2日 23:14 來源: 來源:人民網人民時評:看「香港姊妹」 學「香港精神」王蘭2007年07月02日00:36 來源:人民網—觀點頻道  近日,央視一臺熱播的30集連續劇《香港姊妹》引起了眾多觀眾的興趣。
  • 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600年過去,紫禁城已經從皇家宮殿轉變為人民的博物館;紫禁城建成600年的紀念自然也應由人民共襄盛舉才更有意義。雖然,受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院許多原定的紀念活動計劃受到了影響,但故宮人一直在積極行動,攻堅克難、守正創新,舉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文化成果全民共享。
  • 「故宮」六百歲生日,那天我去看它,它讓我撿到了寶
    悠悠六百年,巍巍紫禁城,2020年是故宮六百歲的生日,六百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昔日的皇家宮殿成就了現在的故宮博物院。今年的五月,故宮再次開放,限流參觀,我們在八月的今天才預約上門票,去看望了六百歲的它。故宮需要提前網上預約購票,現在是每日限流12000人。
  • 紫禁城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推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紫禁城六百年歷史。據報導,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9月10日,作為故宮博物院系列紀念展之一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午門開幕,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展覽展至11月15日,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此次展覽使用了午門區域的西雁翅樓、正樓及東雁翅樓三個展廳。
  • 策展人帶你看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這是紫禁城六百歲生日之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 這個展覽不以明星文物為亮點,故宮所藏186萬件文物退居次席,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走上前臺,成為主角。展覽基於歷史研究,選取從1406年到2002年中的18個歷史片段,連起六百年的變遷。 缺少明星的展覽,更需要細看。
  • 「故宮」六百歲生日,那天我去看它,御花園我撿到了古幣
    悠悠六百年,巍巍紫禁城,2020年是故宮六百歲的生日,六百年的春夏秋冬,四季輪迴,昔日的皇家宮殿成就了現在的故宮博物院。今年的五月,故宮再次開放,限流參觀,我們在八月的今天才預約上門票,去看望了六百歲的它。故宮需要提前網上預約購票,現在是每日限流12000人。
  • 六百歲故宮2020年首開直播
    為了不讓觀眾錯過紫禁城的旖旎春光,4月5日上午10時,故宮開啟2020年首次直播,連續兩天、三場直播,讓網友跟隨故宮博物院宣教部工作人員的步伐,領略到閉館期間故宮的春日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帶領觀眾「雲遊」春景
  • 六百歲丹宸何以永固?
    清代腰鈴 攝影/丁雨    ◎丁雨    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展期:2020.9.10然而,當我們小心翼翼地攀上午門城樓,想要在最新的展覽中瞻仰它宏大而漫長的六百年生命史時,卻有可能在無意間發現,原來真正讓「丹宸永固」的,是如我們一般平凡的古人,是如我們一般來處不同、去處不同,卻恰因紫禁城而邂逅的人們。    濃縮的四海精華    展廳開頭的展板,是朱棣的畫像,他是紫禁城的第一個主人。
  • 故宮600年大展定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9月開展
    (原標題:故宮600年大展定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9月開展) 據"微故宮"透露,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即將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展覽取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
  • 一個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自1420年明成祖朱棣宣布北京宮殿竣工以來,這座巍峨壯美的建築群已矗立600年。在600年的傳承中,紫禁城將「天人之際」「禮樂複合」的中國文化思想一以貫之地發揚光大,是「有容乃大」文化胸懷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
  • 紫禁城:輝煌600年,首謝永樂帝!
    清平樂紫禁城600年.時逢隆冬,觀展到故宮。六百周年紫禁城,源起永樂帝王。在近期舉辦的北京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展覽,引起了許多人的慕名而來。為了迎接六百歲生日,故宮博物院推出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以三大主題 ,18個歷史節點來展現紫禁城六百年歷史,展覽期間,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
  • 450餘件文物資料講述紫禁城六百年興榮
    中新社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應妮)「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展品以體現建築儘管不是一個以展品等級取勝的展覽,但該展還是呈現了不少亮眼的文物。例如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銅質符板上刻鎮宅靈符來守護宮室,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
  • 紫禁城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開幕。這是紫禁城六百歲生日之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這個展覽不以明星文物為亮點,故宮所藏186萬件文物退居次席,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走上前臺,成為主角。展覽基於歷史研究,選取從1406年到2002年中的18個歷史片段,連起六百年的變遷。
  • 今天,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開啟,一眼回望故宮600年風雨
    9月10日,故宮博物院午門,「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正式開幕。這也是今年故宮博物院的重量級展覽。 海報 這一眼,回望故宮六百年歲月。永樂十八年(1420年),紫禁城正式建成。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
  • 2020故宮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時間地點及門票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購票入口:點擊購票  觀看直播:2020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直播時間直播入口指南  信息來源@故宮博物院  本次展覽共分為三大單元,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將它作為參觀紫禁城的「序廳」,在對紫禁城600年歷史的回望中,理解貫穿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感受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
  • 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開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主題攝影...
    為提高全體員工文化自信,學習創新傳播方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0月30日上午,基金會赴故宮開展「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主題攝影比賽。集體活動合影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整整600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是對紫禁城歷史的回望,貫穿著紫禁城「時」「空」的歷史文化,展示宮殿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最高境界,體現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 你去給紫禁城過生日了嗎?
    【紫禁城六百年大展落幕你去給紫禁城過生日了嗎?】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最後一天,很多網友曬出自己排隊看展的照片。事實上,開展以來,「爆滿」就已成了常態。本次展覽用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講述了紫禁城從營建到明清兩代變化,再到對外開放的600年曆程。你去看紫禁城六百年大展了嗎?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