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西遊記》、六小齡童三者之間可謂是相輔相成,提及其一,就不可避免地提及另外兩者。對於近日網上熱傳的「吳承恩故居成了六小齡童故居」的視頻,揚子晚報記者昨天實地探訪位於淮安市淮安區吳承恩故居(也稱吳承恩紀念館)時,故居主任徐朝紅覺得很冤枉,稱被網友誤解,因為在他看來,吳承恩故居是展示吳承恩生平和西遊文化的綜合性文化場館,怎麼就成了「六小齡童故居」?因為吳承恩才有了《西遊記》巨著,因為有了六小齡童,才讓孫悟空的經典形象深入人心,這三者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可分割。
爭議
吳承恩故居入口處掛六小齡童巨幅照片 引發一些遊客「聯想」和爭議
在吳承恩故居正門遊客入口處,有一張六小齡童巨幅照片。徐朝紅告訴記者,正是這張六小齡童先生的巨幅照片出現在網上,而被網友誤解。記者注意到,這幅照片下方寫有「吳承恩故居名譽館長六小齡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字樣,而在照片的右上方,則印有六小齡童先生扮演的吳承恩形象照片。
「沒有吳承恩老先生,就不會有我們章家人(六小齡童真名為章金萊)的今天」,徐朝紅告訴記者,六小齡童先生及其家人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並稱淮安是他的夢裡老家。據徐朝紅介紹,《西遊記》一直是淮安區的一張文化名片,1981年,政府開始籌建吳承恩故居,並於1982年10月1日對外開放。當時故居很小,又屬文保單位,也沒有對故居後花園進行修復,只修復故居本體,即:吳承恩住房、書房、客廳、誕生地、廂房。1999年左右,政府又對吳承恩故居後花園進行修復。此時的吳承恩故居面積增大,故居原來面朝東的正門已不能滿足遊客進入遊覽,於是政府新建現在朝南大門為故居正門。
2003年,六小齡童先生想把家裡關於西遊記的一些藏品無償捐贈,淮安區領導得知消息後與其聯繫,才有了今天故居院內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截至目前,六小齡童先生已向吳承恩故居捐贈了家族四代人收藏的1508件與西遊記有關的主題藏品。正因為六小齡童先生長期對淮安區以及吳承恩故居所作出的貢獻,故居聘請他為名譽館長,他也成為淮安榮譽市民、旅遊形象大使。「掛名譽館長照片歡迎遊客這怎麼就錯了呢」,在採訪時,徐朝紅對此問題很是不解。
說明
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佔地面積 不到吳承恩故居總面積十分之一
據徐朝紅介紹,吳承恩故居景區是由故居本體、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吳承恩生平陳列廳三部分組成的。它是國內唯一綜合展示《西遊記》文化及紀念吳承恩的場所,總佔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這是由63間房屋和許多亭臺軒閣、假山池塘所組成的明代風格的園林建築群。其實,六小齡童先生捐贈的藏品都被收藏在故居東側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以及他的工作室,總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不到吳承恩故居面積的十分之一。
舒同題寫的吳承恩故居正門牌匾、啟功先生題寫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牌匾,對於這些大家題寫的牌匾,已做了13年吳承恩故居主任的徐朝紅告訴記者,這些都是六小齡童先生所請,方才讓遊客看到這些墨寶。
在吳承恩故居客廳正中,安放著吳承恩的一尊頭像。據介紹,該頭像是由中國科學院古人類研究所著名專家賈蘭坡(曾復原北京猿人頭像)根據吳承恩的頭顱骨和明代人的裝束復原的,科學地再現了吳承恩生前的相貌。在我國眾多的古代歷史文化名人塑像中,只有這一座是根據死者的頭骨「復原」,而不是根據想像創作的。
對於網上所爭議的故居內陳列吳承恩事跡及史料很少,卻有大量六小齡童、猴王世家等展品,感覺變成「六小齡童故居」說法,記者在吳承恩故居實地探訪時看到,除了故居正門懸掛著作為名譽館長的六小齡童巨幅照片外,要說感覺變成「六小齡童故居」,那就是位於故居東側的美猴王世家藝術館。
在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內,記者看到,無論是86版西遊記的道具、劇照、演出服,各種版本的《西遊記》連環畫,還是各種《西遊記》外文版本,無論哪一件藏品或是展品都與西遊記、吳承恩有關。據徐朝紅介紹,這些藏品或展品,都是六小齡童先生無償捐贈的,其中有一塊名為「三王石」的石頭是六小齡童先生在新疆拍戲時偶然發現,花巨資將該石頭買下,並無償捐贈給故居。徐朝紅告訴記者,正因為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吳承恩故居內,建個美猴王世家藝術館是對西遊文化的一種弘揚。
回應
六小齡童得知網上傳言這樣說:「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作為淮安人,尤其是淮安區人,應該對六小齡童先生懷著感恩之情來回報他對淮安所作的貢獻,而網上瘋傳的視頻拍攝者正是淮安區一名自媒體從業人士。徐朝紅告訴記者,12月2日晚,他將此事電話告訴六小齡童先生時,他作了如此回應:「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
記者注意到,該視頻的傳播在淮安網絡圈已引起大討論,更多的網絡大V認為,為宣傳淮安,章老師(六小齡童先生)出力不少,現在卻被一段斷章取義的視頻讓章老師本人以及吳承恩故居陷入輿論漩渦,對章老師進行傷害,新媒體人應該恪守自己的底線。也有了解吳承恩故居的網絡大V說出了吳承恩故居的「前世今生」:吳承恩故居是由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玄奘紀念堂、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五個部分組成,吳承恩故居最早是單獨的故居,很空。後來在六小齡童的幫助下進行擴建改造,增加了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六小齡童工作室,並將六小齡童先生猴王世家的一些道具、物品捐贈其中,才會有現在每年50多萬遊客參觀的吳承恩故居景區。但也有網友認為,該視頻的出發點是擔心一個明星的光環遮住大家對吳承恩以及西遊記本身的關注。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碰到吳承恩故居周圍的居民,提及對六小齡童的印象,他們用一個詞來形容:「低調」。據居民介紹,六小齡童先生每年都會來吳承恩故居一次,回來時必到吳承恩墓地祭拜。而他回來時,不論是在故居的遊客,還是周圍居民,他都非常樂意與他們合影留念。記者注意到,六小齡童先生在幾年前曾寫過一篇題為《淮安——我的夢裡老家》文章,裡面寫道:「2004年,我的父親六齡童來到吳承恩故居,83歲的他站在吳承恩塑像前連鞠了三個躬。老爺子對著塑像深情地說:「感謝您養活了我們!」正因為如此,我對各級媒體的記者朋友常說:「文學大師、《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出生在這裡。《西遊記》文化的根在這裡。每一次來吳承恩故居,對我來說都是一次尋根之旅,都是一次精神的還鄉,我們有一種認祖歸宗的感覺。」
最新進展
吳承恩故居昨表示 網傳「掛滿六小齡童照片」與事實不相符
12月3日,吳承恩故居對網上的傳言做出回應。
感謝廣大網民和新聞媒體對淮安吳承恩故居的關注和關心,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吳承恩故居全稱「吳承恩故居紀念館」,由吳承恩故居本體、吳承恩生平陳列廳、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三部分組成。
吳承恩故居紀念館佔地約15000平方米,美猴王世家藝術館佔地約1350平方米。吳承恩故居紀念館故居本體沒有六小齡童照片,有其照片主要在美猴王世家藝術館內,均為和藝術館主題相關由六小齡童主演的電視劇《西遊記》《吳承恩與西遊記》《猴王世家》的劇照,並且包括飾演唐僧、豬八戒等其他藝術家的劇照。網傳「掛滿六小齡童照片」與事實不相符。
六小齡童多年來致力於公益性推廣《西遊記》文化,作為淮安榮譽市民,不遺餘力地宣傳推介《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及家鄉淮安。六小齡童及其家族對吳承恩充滿感恩之心,自受聘擔任吳承恩故居紀念館名譽館長後,館方在門口掛一張他的照片並在下方標註「吳承恩故居名譽館長六小齡童先生祝您旅行愉快」。
吳承恩故居紀念館是一處展示吳承恩生活場景和生平以及《西遊記》文化的綜合性文化場館,陳列有大量的吳承恩與《西遊記》相關的圖片與實物資料,歡迎廣大網友和各界朋友實地考察、旅遊指導!
通訊員 黃潔 朱天羽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朱鼎兆 文/攝
延伸閱讀
《西遊記》的作者是吳承恩嗎?閱讀史料其中疑竇叢生
到今天,也該談談《西遊記》的作者問題了。現在我們看到的百回本《西遊記》與《西遊記雜劇》、《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等早期故事相比都差別很大,不僅故事更為豐富,而且多了太多與道教煉丹術有關的隱喻性詩詞。那麼這個最終改寫成功的作者是大家公認的吳承恩嗎?仔細閱讀史料,就會發現其中疑竇叢生。
作者 河西
作為最早提出吳承恩是《西遊記》作者的人,乾隆年間的古文字學家吳玉搢竟猜想吳承恩是以李志常丘處機的《長春真人西遊記》為底本改寫成通俗演義的《西遊記》,又拿《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相似性來比附:「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顯然,如果他知道《長春真人西遊記》是一本怎麼樣的書,他斷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因為和《三國演義》的演變不同,小說《西遊記》和《長春真人西遊記》在故事上沒有任何相似之處,魯迅也指出:「當由未見二卷本,故其說如此。」連書都沒看過就敢下此斷語,吳玉搢在《山陽志遺》中對吳承恩作者說的肯定可信度又有幾分呢?冒廣生《射陽先生文存跋》中也說《西遊記》是吳承恩的作品(見《跋》二):「其所著《西遊記》平話,風靡一時。」但是他同時又說:「又疑汝忠所撰為《後西遊記》」(見《跋》三)。前後完全矛盾,實不足為據。
焦循《劇說》卷五引阮葵生《茶餘客話》說:「舊志稱吳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今不知『雜記』為何書。惟《淮賢文目》載先生撰《西遊通俗演義》。」但是胡適在《西遊記考證》中引完這段話後又加了一行小字說:「此條今通行本《茶餘客話》不載。」即使這是阮葵生所寫的,其所指的舊志應該就是明天啟《淮安府志》,兩者內容基本相符,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將《西遊記》改寫成《西遊通俗演義》,而《淮賢文目》中所記的是《西遊記》,卻不是《西遊通俗演義》,這又是非常可疑的證據。
魯迅、胡適等人奉為至寶的天啟《淮安府志》言辭簡略,上面是這樣寫的:吳承恩 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卷十九《藝文志·淮賢文目》)
《淮賢文目》而不是《淮賢書目》,是不是在說明,它所搜集的只是文章,而不是書籍的名目?因為我們在其中並沒有看到《禹鼎志》的名字,《禹鼎志》是吳承恩除了《西遊記》之外最重要的志怪小說集。當然,雖然《射陽集》是吳承恩文章的結集,但是它畢竟是書籍的形式出現的,也寫了它是四冊,所以這並不能完全肯定,《西遊記》如李安綱教授說言,它可能只是一篇文章。
在吳承恩遺留下來的詩文中,並沒有發現與道教煉丹術相關的術語,並沒有顯示出他對道教道教內丹理論的熟悉。對於佛教呢?他唯一一首提到佛理的詩歌,稱如來是瞿曇(《古梅為僧賦》),但這一稱呼不見《西遊記》。
《<西遊記>作者吳承恩年譜》認為吳承恩大約於七十一歲時開始創作《西遊記》,證據幾乎為零,唯一可以勉強稱得上是證據的是一首被認為與《西遊記》密切相關的詩歌:《二郎搜山圖歌》。既然叫《二郎搜山圖歌》,這首詩是配合一張圖而寫的。據說這張圖為明宣德年間的李在所繪製,《明畫錄》卷二記載,李在字以政,雲南人,這幅畫歸吳承恩的朋友收藏,曾經遺失,過了五十年又神秘出現,對於酷愛丹青的吳承恩來說,一定是一種極大的興奮,其中寫到了二郎神,但這首詩與《西遊記》的關係也僅此而已,「猴老」只提到一句,猴老如何與二郎神精彩廝殺在這首吳承恩的長詩中並沒有多少正面的描寫。如果僅僅以寫到二郎神來判定吳承恩為《西遊記》的作者,那麼寫到白骨的是否就是白骨精的原型呢?
陳垣《道家金石略》中收錄了長真子譚處端在崑嵛山寫的《崑嵛山長真譚先生題白骨詩》,我今傷感嘆枯髏,豔女嬌兒戀不休,留意勤勤貪賄賂,無心損損做修持。生前造下無邊罪,死後交誰替孽囚,精血盡隨情慾去,空遺骸骨臥荒丘。
吳承恩約於1582年去世,大約十年之後,世德堂本的《西遊記》出現在圖書市場上,立即風靡全國,離開吳承恩去世的時間並不太久,倘若這本書確實是吳承恩所寫,應該知道的人很多才對。吳承恩死後文章散失嚴重,他的表孫丘汝洪整理搜集了他的手稿,與吳國榮等三人校勘付梓成《吳射陽先生存稿》,卻隻字未提這本《西遊記》,又作何解釋?
而且清同治十二年的《重修山陽縣誌》中,編修者丁晏出於什麼樣的理由在《藝文志》中刪去了吳承恩條目下的「《西遊記》」三字?清鹹豐壬子重刊的《淮安府志》,也只收錄了吳承恩的《射陽集》和五首詩歌:《瑞龍歌》、《平河橋》、《邵郡公邀同郭山人飲朝隱庵》、《憶馮雪園時役於京》和《堤上》,未見《西遊記》之名。既然《西遊記》自明代之後就已經名揚天下,為什麼在《山陽縣誌》中要刪去這個書名呢?這是不是在暗示,《山陽縣誌》的編纂者不認為《西遊記》是吳承恩的著作(丁晏顯然是知道有《西遊記》這本書的)?
另一種也是許多學者早就提出來過的,地方志中很少收入演義小說,就慣例而言,收入地方志的文學作品一般為戲曲,而不是像《西遊記》這樣的白話小說。十七世紀晚期黃虞稷的《千頃堂書目》卷八史部《輿地類》中出現了一本《西遊記》,但卻列在史地類。當然,我們是不是也不能排除這樣的可能性?當丁晏得知《西遊記》不是地理書或遊記,而是一本小說,不適合列入縣誌時,他將《西遊記》這本書名從縣誌中刪去了。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吳承恩寫的這部《西遊記》,既有可能是一部戲曲喜劇,也有可能和《長春真人西遊記》一樣是一部地理書或遊記,但總之,憑藉現有的這一點證據,根本不能證明現在我們所看到的《西遊記》就出自於吳承恩之手筆。李安綱教授指出,與吳承恩同時的杭州人張瀚也這寫過一篇《西遊記》,記載他的巴蜀之行,還有一篇《東遊記》,記載他的金陵之行,依照我們現在的邏輯,如果張瀚的這本書也像吳承恩一樣遺失了,是不是我們也可以說張瀚的《西遊記》也就是百回本《西遊記》呢?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揚子晚報
編輯:TF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