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體是一種印刷體,可為什麼卻經常用宋體和書法作比較呢?

2020-12-20 映雪書法

在宋朝的時候,是沒有宋體的。我們現在使用的宋體是明朝時期的工匠,把仿宋字體進行了改進後,所形成的字體了,但是發明宋體的並不是固定的某個人,而是諸多的明朝工匠。

許多人在說到宋體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把他歸類到字體中,並且不把他歸做書法的範疇裡,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會拿宋體和其他書體做種種比較。

在做了無數的比較之後,就有了一個宋體缺乏藝術感,沒有靈性的結論。

可是,要知道的是宋體本身就是一種印刷體,這裡就有著書法與印刷體的區別。

使用宋體的佛經

書法是一種展示漢字之美的藝術方式,而是印刷體則是方便閱讀和使用的一種字體,兩者不能混作一談,但是宋體依然有著他獨到的美感。

書法的側重點在在於藝術變現,怎麼寫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怎麼寫才能更好的表現個人的素養,而印刷體的側重點就是在於實用。

試想如果在印刷體上使用草書,不僅印刷起來十分的不方便,並且也會給閱讀造成困難。

所以用書法的欣賞方式去欣賞字體,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但是非要用藝術的角度來衡量印刷體的話,印刷體自然是比不上諸多書法字體的。

可是按著實用性來說,書法也是比不是印刷體的。

使用宋體的古書

書法是用毛筆寫出來的,而印刷體則是用模版印出來的,這裡面就有一個十分的本質的問題,寫和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能寫出一幅好字,但不見得能印出一幅好字,並且印刷體是寫不出來的,就算他聚集一些名家字跡的特點在其中,印刷體也是無法書寫的。

書法之所以能稱之為藝術,就是在於他能通過毛筆去展現一個動態美的過程,但是印刷體卻不能。

反過來說,印刷體講就是的沒有差別的實用,這點書法也是做不到的,就算是同一個字,任何書法家也寫不出完全相同的兩個字,但是印刷體卻可以,因為他是印出來的。

金農楷書

就像是金農,雖然他可以學習宋體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書法中,但是他寫出來的字,仍然有自己的情感和藝術表現手法,所以他寫的宋體,是書法,而不是印刷體。

書法在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是不具備藝術性的,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將文字書寫下來,便於保存和使用,這與印刷體在作用上一致的。

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無數的先人們,賦予了書法無窮無盡的藝術性,這就讓書法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無論怎麼飛越,書法都是用筆寫的,這點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那麼書法的藝術性就會一直的流傳下去。

印刷體也有著他獨到的藝術性,但是這種藝術性限於印刷,而不能拿到書寫上來用。

書法與印刷體雖然都是來表現漢字的,但是他們兩個確實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拿來作比較就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

相關焦點

  • 一起來聊聊宋體的演變史(上)
    所以「宋體」與「明體」本為一物,由於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名稱上的差異。「明體」由來有跡可循,可是宋體為何稱為宋體呢。《中國印刷史》作者張秀民在書中談過漢字印刷體中被稱為「宋體」的字體,在宋版書裡並不存在過,而是在三四百年以後的明朝中期才逐漸形成。其實,宋體與真正的宋版字毫無共同之處。
  • 知乎:宋體的由來
    報紙上的字,書籍上的字,一般多為宋體。宋體字橫平、豎直、撇如葉、捺如刀,非常清晰,被出版商選擇為印刷用的標準字。那麼,你知道宋體字是怎麼來的嗎? 翻開我國書法史,可以看到,字體有不少都是以書法創始人(或代表者)的姓氏命名的,如柳公權的書法為柳體,顏真卿的書法為顏體,懷秦的書法為懷體。
  • 宋體字的中國文化特徵(附 宋體字筆畫特徵)
    那麼,什麼字體能夠代表華夏民族的文化特徵呢?我認為是宋體字。中國文化浩浩蕩蕩上下五千餘年,有許許多多的文化積累,在 漢字的發展歷史長河中也出現過各種各樣的字體,為什麼獨說宋體字是中國文化的表徵呢?本文從如下幾個方面對宋體字所蘊涵的中國文化的特徵作一番描述。
  • 當知道宋體、黑體這些你最常用字體的來源後,你還會用它們嗎?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宋體是秦檜所發明?史學家道出實情,網友:真不能小看了秦檜!
    宋朝板書在現代我們所使用的字體之中,最為廣泛的便是宋體,亦然成為了印刷體的標準格式,這種字體易於列印,在審美角度上來看也可以讓人們在閱讀時會降低視覺疲勞,因此其作用不可小覷。但在迄今為止所發現的記載文獻之中,對於宋體發明人的記載並沒有,因此有史學家便表示,宋體並不能確定是秦檜所發明,最初誕生也只是由於民間為了印刷方便而創作,但借鑑秦檜書法字體的可能性很大。
  • 宋體、明體和仿宋體,區別在哪裡?
    眾所周知,宋體字是用於正規出版的書籍、雜誌和報刊印刷文章正文時,所用的規範字體。不過有些朋友也許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在我們中國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不僅傑出的書法家層出不窮,而且各種字體流派也是百家爭鳴,既然我們國家的書法文化這樣多彩和普及,為何會讓宋體字獨佔鰲頭,成為出版界的規範字體呢?今天,我們就來從頭說起。有人認為,是大奸臣秦檜發明了宋體字。
  • 宋體書法到底是蔡京發明,還是秦檜所創造?
    當然,還不僅僅是繪畫,在書法上也是如此,除了出名的蘇米蔡黃四大家,還有宋徽宗,這哥們的瘦金體,論知名度絕對是排名前三,還有就是秦檜,對,沒錯,就是大奸臣秦檜,他的書法也十分厲害。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到底宋體是誰發明的,一些人說是秦檜,但也有人說是蔡京,那麼到底是誰?
  • 谷歌和Adobe聯合推出思源宋體 中日韓文字都能用(附下載地址)
    谷歌和Adobe聯合推出思源宋體 中日韓文字都能用(附下載地址) Google黑板報 2017-04-05 14
  • 17歲自閉症男孩手寫「印刷體」,獲百萬點讚,專家點評:毫無靈性
    0117歲自閉症男孩手寫「印刷體」,獲700萬點讚,專家點評:毫無靈性林文彬是一名17歲的浙江男孩,他能夠用原子筆寫出和印刷體一模一樣的字體,能夠把宋體寫得出神入化。當他的書法被傳到網絡上之後,短時間竟然獲得了700多萬的點讚,以及16萬條評論和2.8萬次轉發,一下子火爆了全網絡。一個自閉症男孩能夠展現出這種書法能力,真的令人佩服不已。林文彬沒有經過專業的書法訓練,能夠把宋體的筆畫、結構寫得如此漂亮、美觀,還能夠始終保持大小一致的字形,不得不說是一種天賦。很多網友看到他寫得「印刷體」後,紛紛表示:這字體可能自己練一輩子都寫不出來。
  • 倉耳新仿宋│一款新仿宋體,氣質穩穩,奧利給!
    這款手寫字體遵循傳統的仿宋體結構書寫而成,運用手寫的風格重新塑造傳統宋體,雅正古樸中增添字體的生動性,帶來新的視覺體驗,具有清新、明快的閱讀效果,適合內文排版、標題設計、名片製作、廣告宣傳等領域。倉耳新仿宋字體有以下特點:第一:這款字體遵循傳統仿宋體的筆形結構,用手寫的方式重新塑造,字體工整、筆畫清楚、間隔均勻、排列整齊,起筆和落筆成傾斜形,筆法銳利,結構緊密,清秀雅致,較傳統仿宋體更有表現力,帶來新的視覺風格。
  • 宋體、黑體、楷體等字體如何誕生?看「活字」的前世今生
    《漢語大字典》用印研所的「宋一體」排版正文,「黑一體」排版標題通過展覽梳理「活字」歷史上海是現代漢字印刷字體創寫的發源地,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字體研究室是目前社會上廣泛使用的「宋體、黑體、仿宋體、楷體」等漢字印刷字體的原始創寫者。
  • 當今書法走向末路,現代印刷術字體設計為漢字開拓新道路
    清末,當文人墨客紛紛轉向考古中尋求書法的變化時,對漢字影響巨大的一個技術到來了——這就是現代印刷術。 為什麼說現代印刷術對漢字的影響巨大? 之前的印刷以雕版為主,文字的形態取決於匠人手寫的字體,儘管會有一些變化,但還是脫不開傳統書法的窠臼。
  • 中國漢字和書法的重要代表字體—楷書的發展歷史!
    很多人對於楷書存在一種誤解,尤其有些所謂「現代書法家」更是帶偏一群人。也是因為楷書端正秀麗,橫平豎直,不如隸、草、行那樣變化豐富,所以也居然認可這種觀念,但是實際情況卻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狀況也說明很多書法愛好者雖然寫一手好字,卻對漢字發展史和漢字的主要作用處於知識空白,這方面的知識也非常的貧乏。
  • 關注用戶體驗 方正字庫發布國內首款中文屏顯宋體
    方正第二代中文屏顯黑體——方正悠黑在西文世界,關於屏幕上字體的選擇早已變得更加多樣化,「襯線體」的選擇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而在現今的中文世界,屏幕上的文字絕大部分則都是以黑體(無襯線體)呈現的。除閱讀慣性之外,再深究下去,我們似乎並未有一款真正為屏幕打造的宋體。那麼,現在屏幕已經到達高清時代,技術壁壘已被碾碎,是時候來製作一款專為屏幕顯示的宋體了。
  • 他本是宋體字的創始人,因造就一千古奇冤,宋體再與他無關
    大家對中國的字體了解都少,從文字類型,就有隸書,楷書,草書,現在電腦上的大多就是黑體,仿宋體和宋體了,李斯將小篆作為秦國統一的字體,他自然是做了很大的貢獻,在歷史上,這些字體當然是某個文學大師的字體,就像書法家顧愷之,王羲之這些,都是大家很崇拜的,一字千金,他們的字當然是當時的集大成者
  • 宋體字並不是秦檜發明的,而是另有其人,可惜最後被奸臣取而代之
    宋體字提起宋體字,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也會用到,很多人都認為宋體字是秦檜發明的,宋體原本應該叫秦體,也就是南宋時期秦儈寫公文時的字體,後世漸漸沿襲,只因秦檜名聲太臭,所以後人才以宋體稱之。
  • 宋體黑體仿宋楷體,你天天用的字體,源頭竟在上海這條馬路
    打開電腦、用手機發微信、翻開書本閱讀……當一個個漢字如同空氣一般自然地出現在你眼前時,你可曾想過,這些字體是由誰設計出來的,又是如何從手寫變成印刷的? 新閘路1209弄60號印研工坊內,今天(14日),「現代漢字印刷字體發源地」和「上海印刷字體展示館」兩塊招牌同時揭牌。人們最常用的宋體、黑體、仿宋、楷體這四大經典印刷字體,正是在這裡誕生的。 弄堂口的門牌已改造一新,顯示「印研工坊」始於1956年。
  • 上海百年印刷字體流變:手機時代的黑體宋體太質樸了
    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書法作為其表現形式發展千年有餘,然而在傳統書法之後,漢字的呈現方式是怎樣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2月出版了設計師姜慶共的新書《上海字記》,以圖片和訪談的形式呈現上海一百多年來印刷漢字的的設計和書寫,整理出時代變化的軌跡。不是「寫」出來的書姜慶共的這本書,入眼皆是文字,卻又不是「寫」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