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的時候,是沒有宋體的。我們現在使用的宋體是明朝時期的工匠,把仿宋字體進行了改進後,所形成的字體了,但是發明宋體的並不是固定的某個人,而是諸多的明朝工匠。
許多人在說到宋體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把他歸類到字體中,並且不把他歸做書法的範疇裡,可是仍然有很多人會拿宋體和其他書體做種種比較。
在做了無數的比較之後,就有了一個宋體缺乏藝術感,沒有靈性的結論。
可是,要知道的是宋體本身就是一種印刷體,這裡就有著書法與印刷體的區別。
書法是一種展示漢字之美的藝術方式,而是印刷體則是方便閱讀和使用的一種字體,兩者不能混作一談,但是宋體依然有著他獨到的美感。
書法的側重點在在於藝術變現,怎麼寫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進去,怎麼寫才能更好的表現個人的素養,而印刷體的側重點就是在於實用。
試想如果在印刷體上使用草書,不僅印刷起來十分的不方便,並且也會給閱讀造成困難。
所以用書法的欣賞方式去欣賞字體,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
但是非要用藝術的角度來衡量印刷體的話,印刷體自然是比不上諸多書法字體的。
可是按著實用性來說,書法也是比不是印刷體的。
書法是用毛筆寫出來的,而印刷體則是用模版印出來的,這裡面就有一個十分的本質的問題,寫和印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能寫出一幅好字,但不見得能印出一幅好字,並且印刷體是寫不出來的,就算他聚集一些名家字跡的特點在其中,印刷體也是無法書寫的。
書法之所以能稱之為藝術,就是在於他能通過毛筆去展現一個動態美的過程,但是印刷體卻不能。
反過來說,印刷體講就是的沒有差別的實用,這點書法也是做不到的,就算是同一個字,任何書法家也寫不出完全相同的兩個字,但是印刷體卻可以,因為他是印出來的。
就像是金農,雖然他可以學習宋體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書法中,但是他寫出來的字,仍然有自己的情感和藝術表現手法,所以他寫的宋體,是書法,而不是印刷體。
書法在剛剛出現的時候,也是不具備藝術性的,他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地將文字書寫下來,便於保存和使用,這與印刷體在作用上一致的。
但是經過時間的洗禮,無數的先人們,賦予了書法無窮無盡的藝術性,這就讓書法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是無論怎麼飛越,書法都是用筆寫的,這點不會改變,也不能改變,那麼書法的藝術性就會一直的流傳下去。
印刷體也有著他獨到的藝術性,但是這種藝術性限於印刷,而不能拿到書寫上來用。
書法與印刷體雖然都是來表現漢字的,但是他們兩個確實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拿來作比較就是一個很愚蠢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