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在俄國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是矛盾而複雜的,對於老一輩人來講,列寧是他們的美好回憶,更是他們的精神象徵,但是對於新興的俄國人來講,列寧以及所建立的政權經歷七十多年的發展,給自己的國家帶來的是滿目瘡痍,所以很難愛的起來。列寧的屍體曾經在棺當中是供人瞻仰的,但現在也僅是參觀。除了列寧家鄉還有列寧雕像以外,其他地方嚴厲禁止列寧以及史達林的雕像的塑造,這就是當下俄羅斯的社會現狀。
其實列寧並沒有做錯什麼,作為一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是成功的,他所領導下的蘇聯也在一步一步向著一個正常國家的發展道路前進。很多人說,蘇聯當時面臨惡劣的國際形勢,使得蘇聯不得不採取極端手段發展自己的經濟和建立自己的政治模式。但是我們要認真考慮一下當時哪一個國家在蘇聯真正站穩腳跟以後,要去惹這個龐然大物。
曾經列強是幹涉過蘇聯的內部問題,也造成了很多動蕩,必須採取極端手段,在特定的歷史時刻是完全合理並且正確的,但是蘇聯一直有著這樣的危機,並且在自己強大以後危機不減反增,這並不是外界給的壓力,而是自己感到的自己給自己的壓力,而這種壓力甚至帶到了蘇聯在國際上的一系列外交問題上,從而導致了國際局勢的緊張。
自然,蘇聯的這種應激過度也有外部原因,但是蘇聯和美國以及歐洲國家其實都知道這麼做不對,所以雙方共同籤署了很多相互妥協的協議。甚至雙方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還在進行著太空,能源合作以及農業,工業等方面的援助。可以說,冷戰期間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比較懂得拿捏分寸的。但是相比於美國。
蘇聯還是擁有著一腔不知名的熱血在自己的基礎實力並沒有修煉到家的情況下,依然想要與美國競爭世界霸權,最終導致了蘇聯內外政策嚴重失調,失序,最終解體崩潰。除此之外,蘇聯到了後期的權力,欲望和權力野心完全掌握在某幾個集團和個人的手裡,導致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以及戰略資源被侵佔這也是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但是剩餘很多敏感話題我們並不這麼說,也不這麼理解。
飽受這種苦難的俄羅斯人對於當年的悲慘生活心有餘悸,但是他們同時有熱愛或者是嚮往蘇聯時期作為世界第二超級強國甚至1度壓著美國喘不過氣來的那一個時代,依然被自己稱為是輝煌的時代。相比於史達林,人們對於列寧的認知更加理性,畢竟列寧雖然曾經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曾經不顧社會實際,但是他也提出了新經濟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法制規章。理論上如果選擇列寧是的發展道路,那麼蘇聯將會有更為穩妥的發展和未來。
但可惜史達林將自己的權利,欲望和野心將蘇聯進行了一次偉大的捆綁。所有反對或者是提出異議的人都被他幹掉了。蘇聯政體自然也就成為了一家獨大的集權國家,這恐怕是當下很多理性的俄國人都感到惋惜的。在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的生活狀況不易,雖然短期內實現了經濟復興,但是國際原油價格一下降,俄羅斯的經濟立馬蕭條,又加上西方的封鎖以及周邊政治經濟環境的惡化,本國人對於俄羅斯和蘇聯這兩大政治實體也充滿著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