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祗園,幾乎所有人都想在轉角處偶遇極為罕見的藝伎,尤其是夜晚來臨,華燈初上的時候,在小街小巷,就會出現幾位臉上塗著厚厚的白色脂粉、身穿五顏六色的和服、頭頂牢牢地插著許多由花朵和絲帶製成的髮簪的藝伎,拎著個小籃子,朝你走來,盡顯京都的傳統魅力。
花見小路,是一條貫通祗園南北的石板路,這裡也就是以前的風月街。走在路上,茶屋林立,像是回到了以前的京都,夜晚,路兩旁的燈籠點亮,這裡便是最好的拍照場所。推薦一家餐廳——德屋,這是一家當地很著名的甜品店,售賣各種口味的烤年糕和蕨菜餅,深受遊客們的喜愛,在這裡可以碰到用餐的藝伎哦。
祗園,作為京都城內最有名的花街區域,以著名的舞伎為名,其中祗園甲部是京都最大的花街了。在祗園,大部分的建築都是由日本傳統木質材料製成的房屋,其中,一部分仍然保留為居民樓,剩下的一部分均改造為製作京都著名的懷石料理的餐廳、茶室和藝伎表演舞臺。每天,來到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居民、遊客、藝伎三者擦肩而過,在其周邊的寺廟和神社卻與這一般熱鬧不同,表現得更加安靜和諧,這正好是京都社會生活的一種體現。
八坂神社的修建要早於平安京建設,是京都首屈一指的古老神社,雖然風景比不上伏見稻荷大社、貴船神社等極為驚豔的景區,但也擁有自己的風格。在這裡祈福的人們,都在祈求消災祛病,生意興隆,故在京都有「祗園老師」的稱呼。作為全國祗園社最大的總社,於這裡將在每年7月舉辦極為盛大的祗園祭,那時,整條京都主幹道將全部清空來給祗園祭舉辦。
本殿是它最大的殿堂,姿態秀麗的它擁有名為「祗園造」的建築樣式。原先本殿和前殿是相互獨立的,不知為何現在已經合併在一起了,可能是因為現在看到的建築是修建而成的。 西樓門是正對著京都主幹道的一扇大門,是十分鮮明的祗園象徵,位於四條路的東側,高約9米。每年祗園祭來臨之時,將會在門外插滿祗園祭的旗幟,黨其進行到神幸祭之時,牌樓前的大車將會並排齊驅,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