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中國人很奇怪,為什麼跑路都要帶著地球?我想外國人永遠都不會懂,家和土地對中國人的意義。流浪的航程雖太長太長,起航的時代雖太遠太遠,可我們對地球的情感卻太久太久。科幻電影的意義並不只是炫技,《流浪地球》是一部戳中我淚腺的電影,讓我瞬間淚如雨下,在這部電影裡,我看到了我們如何在生活中掙扎,我們如何倔強地反抗著命運。
有人說:最令我感動的其實是帶著地球去流浪這個想法本身,地球拖著無數條藍色的尾巴在宇宙裡旅行2500年,多浪漫啊。古有夸父追日,今有流浪地球,我覺得這是埋在我們根裡的,只屬於我們民族的東西。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我們都選擇希望。由於太過激動,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的雙手一直在一起緊緊攥著。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曾經說過:沒有任何地方會像家一樣。身體與靈魂之間相互交纏就有了鄉愁。有位朋友說過:離開越久,家鄉就會越來具象,以前家是一所房子,是離開了想要歸去的地方,是受了委屈想要尋求安慰的庇護所。現在家是一碗在外面吃不到的粗茶淡飯,是老房子門前一年比一年長高的批把樹。
如果離開地球,我們人類就會像風箏失去了拉線的人,所以當災難來臨時,我們只能帶著地球一起流浪。我想《流浪地球》的主創人員,一定擁有著非常高尚的憂鬱情懷,這部電影是我此生至今看到的唯一以宇宙的苦難而思考人類命運的歌曲,也由此引發了我對民族;對未來;對時代的深沉思考,非常感謝這部科幻作品裡的人文關懷。
流浪地球的構思本來就滄桑、悲涼、壯闊。這雖然是我們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國產科幻電影,但我感覺相比國外的科幻電影,我們的這部《流浪地球》更有大家風範的情懷和格局。好的電影不只是影像,更是一種心境的鑰匙。理智的觀眾會吐槽電影裡違反的物理常識,但深愛著地球的我感動於電影裡一路上堅持與陪伴。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沒了地球,人類就沒有了家,就會是被宇宙遺棄的孤兒。所以我們應該愛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我們人類之所以擁有自己的文明,並不只是因為我們的智慧,更多的是那種不屈的精神,願意挑戰一切不可能的事情,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所以,我要向影片中的劉培強致敬,他的勇氣與堅毅,將會永存於星空之下。
寫到這裡又回想起了劉培強駕駛著巨大的空間站,對地球上的兒子說:很抱歉,爸爸又要起執行任務了。說完之後就奔向了地球與木星的火焰交界處。如果沒有對地球的無限眷戀,我想也不會有劉培強奮不顧身的勇敢追逐。
各位網友,你們對《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有什麼看法呢?你們認為家的意義是什麼?歡迎留言評論。對了,深空之中我們藍色的地球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