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重慶文化第4期
老重慶的諺語:「東水門,有一個四方井,正對著真武山,鯉魚跳龍門」「翠微門,掛彩緞,五色鮮明。」
東水門是開門,是重慶九個開門中兩個沒有翁城的城門之一,算是開門中的小城門,「東水門」三字就書寫在城門的門額上,它與長江南岸的龍門浩相對。
以前有首《重慶歌》,裡面便唱道「東水門,有一個四方井,正對著真武山,鯉魚跳龍門」。四方井到底有沒有,不曉得,反正現在已經沒有了,城門對面正是南岸的真武山,長江中以前曾有巨石,王爾鑑編纂的《巴縣誌》便有記載:「水中二巨石,各大書楷行『龍門』二字,皆宋紹興中刻」這大概就是「鯉魚跳龍門」的來處。
翠微門是閉門,得名於公元1371年的翠微門,清代為重慶城區二十九坊之一,名叫翠微坊。翠微門內的陝西街,明清至民國初年向為陝西籍商人匯聚地,這條街上商號林立,沿街接鋪,蜀錦、蘇緞、絲綢、花布、洋布……五顏六色,高挑迎客,隨風飄蕩,好一派斑斕色彩,煞是好看。
在東水門這一帶,是舊時重慶城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各種店鋪林立,商賈雲集,主要是經營各種小百貨,其貨物主要來自南京,上海等地,稱為「蘇貨」,用船運到東水門上岸。
這裡也是會館集中區,當時重慶城內有八大會館,這裡就集中了三所,即江南會館,湖廣會館和廣東會館。
會館是各地客商按籍貫在某一地方設立的「辦事處」。過去人們出門在外,遠離家鄉親友,遇事孤立無援,會館則將一地的同鄉同業者組織團結到一起,起到互幫互助,排難解紛的作用。
各省會館都供奉有自己獨自的神靈或先聖,如湖廣會館供大禹,廣東會館供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山西會館供關羽,江南會館供準提觀音等等。會館的經濟實力一般都較強,建築也多宏偉富麗,所以連各省官員出行也常住到自己同籍的會館中。
莫奈愛看歷史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一個關於重慶的故事
都想與你分享!
(文字資料來源網絡)
覺得內容還不錯的話,給我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