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7: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朱增娣 生態徐州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
「要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持之以恆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共同努力推動南四湖沿湖區域走出一條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之路,增強兩市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副市長趙興友如是說。
為推動南四湖流域跨界河流水汙染防治工作問題有效解決,1月12日,副市長趙興友帶領市生態環境局、工信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自然資源局和規劃局及相關縣(區)分管負責人赴濟寧市對接南四湖流域水環境協同提升有關事宜,濟寧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田和友,濟寧市政府副秘書長孟青松、市有關部門和微山縣、魚臺縣、金鄉縣有關負責人會商接待。
濟寧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田和友致歡迎辭,濟寧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宋華東就水汙染防治方面作交流匯報:
一是建立健全執行、決策、考核、監督責任全覆蓋的管理體系,構建黨委政府領導、人大政協監督、部門協同聯動、公眾廣泛參與的環保大格局;
二是把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作為區域發展的約束性要求,重點河流推進河長制,明確承擔治汙責任,構建協調有序、監督嚴格、工作有力的河湖保護機制;
三是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管控前移,針對南四湖地域特點,探索立法規範流域河湖汙染防治,並與徐州市積極分享水汙染防治經驗。
趙興友對濟寧市在水汙染防治及南四湖水環境治理工作表示高度讚揚,參會各部門負責人圍繞南四湖水環境治理成效、存在共性問題及建議進行交流研討。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黃立超提出:
兩市要打破行政約束,充分發揮河湖長制平臺作用,協同共治、成效共享。
一是責任同擔。聚焦重點河流和水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跨界河流,共同承擔起河湖管理保護責任。
二是方案共商。共同研究跨界河流存在問題,協商共治共護方式,共同編制「一河一檔、一湖一檔」、「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並按商定方案共同推進。
三是規則同守。明確統一的治理保護政策、計劃規劃、工作目標、技術標準等,遵守河湖保護相同規範、形成河湖治理良好秩序。
四是行動同步。聯合運用、統籌調度水利工程,實現跨界河湖水資源最優配置、水安全全面保障。強化聯合執法,建立應急機制,共同應對影響水環境、危及水安全的跨區域突發水事件。
五是資源共享。建立信息交流平臺,定期通報跨界河湖相關區域水環境質量、汙染防治進展、信訪輿情受理等相關情況,實現信息共享。
趙興友強調:
南四湖作為重要的供水水源地,涉及徐州市六個國省考斷面考核工作,南四湖水環境治理既是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更是兩地政府共同的責任。
要堅持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根本遵循,虛心接受媒體監督,正視在南四湖水環境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把人民群眾對「一湖清水」美好生活嚮往作為追求,確保微山湖沿湖區域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
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雷厲風行的作風,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堅持立行立改、舉一反三,對上下遊開展全面立體溯源,查全、查細、查實,確保監管不留盲區、問題查處到位,全面改善南四湖水環境質量;
要打破區域分割,構建聯防聯控、共治共享格局, 建立市、縣、鎮三級層面及業務部門協同執法、數據交換、掛牌督辦的常態化運行保障機制,不斷提升區域水生態環境質量,推進邊界地區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維護人民群眾環境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眾商眾議 合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徐州: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新聞聯播》「十三五」我們這五年聚焦馬莊村的小康路☆執法檢查,一直在路上☆生態環境部出臺《關於優化生態環境保護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的指導意見》☆徐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掛牌成立主管:徐州市生態環境局
主辦:徐州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原標題:《副市長趙興友赴濟寧市對接南四湖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