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黃河首次握手緩解山東南四湖生態饑渴

2020-12-17 中國法院網

2002-12-10 11:31:4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韓姝彥

  12月8日,山東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工程」在江蘇省徐州市境內啟動。長江水通過古老的京杭大運河、經過9級泵站提升、長途跋涉400多公裡,將源源不斷地補向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南四湖。50天後,1。1億立方米長江水將補入南四湖,與先前補入的5000萬立方米黃河水匯合。這是歷史上長江水和黃河水首次在一個湖中「握手」,它們將共同緩解南四湖大旱、維繫湖區生態平衡。

  南四湖是我國十大淡水湖之一,由著名的微山湖、南陽湖、獨山湖和昭陽湖組成,位於淮河流域北部,承接江蘇、山東、河南、安徽四省的來水,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公裡,是我國重要的棉糧生產基地和能源基地之一,也是山東省最大的淡水漁業基地,素稱「生態寶庫」的湖區資源豐富,有鳥類196種、魚類78種、水生生物78種、浮遊動物249種,形成了良好的生態鏈,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但近年南四湖「太渴了」:流域連續遭遇枯水年份,湖內蓄水一直很少。今年山東地區平均氣溫持續偏高,南四湖湖面蒸發量增大、降水量嚴重偏少,至12月1日,南四湖地區平均降雨量為370毫米,比多年來平均降水量銳減48%;總來水量僅達正常年份平均來水量的10%。今年湖區水位創下歷史最低值,整個南四湖基本乾涸。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依據降雨指標、農作物乾旱情況、地下水埋深等指標分析後認為,2002年南四湖地區的嚴重旱情為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部分地區的旱情達到了兩百年一遇。

  過度的旱情不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的「滅頂之災」。據山東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的不完全統計,截止今年8月底,流域內的濟寧市600多萬畝農作物普遍受旱;微山縣作為山東最大的河蟹生產基地和全國最大的烏鱧生產經營集散地,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億元。7月9日至今,京杭運河濟寧段斷航,130公裡的主航道已全線斷航。南四湖野生動植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水生生物銳減、植被退化。據氣象部門預測,入冬後南四湖旱情將進一步惡化,極易造成全湖乾涸、湖區生態環境面臨毀滅性破壞,水生生物將快速死亡、大量鳥類因食物遭受破壞被迫遷徙或死亡,長年累月形成的生態食物鏈一旦破壞,相當長的時間內將難以恢復。

  在中央的高度重視下,從長江向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工程得以啟動。水利部副部長翟浩輝告訴記者,這次補水是我國東部地區首次遠距離生態補水,是淮河流域第一次跨省調水,也是我國東部地區調水歷史上路徑最長的一次調水。長江水北上到了山東前所未有,長江水、黃河水在一個湖裡匯合也是史無前例。在我國南水北調工程即將開工之際實施應急生態補水,是南水北調工程的預演和初步嘗試。

  記者從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了解到,本次江水北調以江都站為起點、以京杭大運河為輸水骨幹河道,將經過已建成的江都、淮安、解臺、沿湖等9級泵站,用50天時間把長江水送到南四湖。

  12月8日清晨,徐州市解臺站翻水機組啟動,已注入該市境內不牢河的長江水經過機組流向湖區。50天後,1.1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將全部聚齊,和先前已經補入的5000立方米黃河水相聚,使南四湖水面面積增加110平方公裡,可以滿足南四湖湖區魚類、水生植物、浮遊生物和鳥類等生態鏈的最低用水需求,保護湖區生物物種的延續和多樣性。長江水、黃河水將共同滋潤「復活」南四湖秀美的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長江黃河水交匯南四湖 生態補水緩解湖區生態危機
    齊魯網8月8日訊(山東臺 李鋒 梁鳳翔 董振 張則鵬 何科君)南四湖生態補水工程啟動以來,長江水和黃河水陸續調入湖區。到今天下午六點,下級湖水位已經距離滿足最低生態水位只有不到20釐米。
  • 大旱加重南四湖生態惡化 南水北調東線受威脅
    根據規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從揚州江都三江營附近長江幹流引水,過13個梯級(江蘇境內9個梯級、山東境內4個)泵站將長江水提升65米,逐級提水北上,串聯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東平湖等調蓄湖泊,將水送至天津和山東膠東半島。在其中,南四湖以其廣大溼地和湖泊蓄水能力,對提級北上的長江水進行淨化,使其符合三類水標準。但是在此之前,南四湖曾經經歷了一個艱難的治汙時期。
  • 南水北調向威海供水 黃河水和長江水涇渭分明
    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膠東幹線上的引黃濟青上節制閘開啟, 黃河水和長江水涇渭分明  齊魯網3月1日訊 (山東臺新聞中心記者 李化成 濱州臺記者 張旭 李帥)今天上午10點,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膠東幹線上的引黃濟青上節制閘開啟
  • 長江黃河在博興境內「握手」匯流
    在探訪南水北調東線穿黃工程後,6月12日下午,記者驅車趕到南水北調東線山東幹線膠東局濱州渠道管理處,在其轄區內,記者看到了長江水「邂逅」黃河水的景象。 南水北調的長江水(下)和引黃濟青的黃河水(上)在此交匯。
  • 黃河長江「握手」:北方近億人喝上長江水,南水北調澤被千秋
    它,讓黃河與長江「握手」,讓湖北丹江口與北京密雲水庫「擁抱」,讓受水區近1億人喝上長江水;它,要越過數百條河道、千餘條道路、數十次橫穿鐵路,其規模及技術難度國內外均無先例可借鑑。它就是南水北調工程。邙山腳下,長江水通過暗涵從黃河河床底下布置的兩條隧洞,以每秒118.7立方米的流量,與黃河主流呈十字交叉,互不幹擾地安全向北流去。中線穿黃工程,位於河南省鄭州市。
  • 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引漢濟渭進入最後階段:長江黃河於此握手,難度堪稱世界第一 李志勇/經濟參考報 2020-12-16 08:19
  • 太湖、高郵湖、洪澤湖、南四湖,為什麼在一條直線上,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先看看一張圖:這些湖泊都處於河流下遊,高郵湖與太湖分布在長江兩岸,洪澤湖、駱馬湖、南四湖(包括微山湖)與分屬於淮河流域。從行政區劃來看這幾座湖泊大多在江蘇境內,其中南四湖與太湖分別與山東、浙江相鄰,東邊與黃海、東海相望。
  • 構建山東黃河流域國家公園體系 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為保護黃河流域重要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依據《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應以自然保護地生態價值高低為依據,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包括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與自然公園 3 種類型的體系。一是在重要自然保護地設立國家公園。
  • 邀您來投稿,山東南四湖自然保護區開始有獎徵集LOGO啦
    為提升山東南四湖自然保護區公眾形象和影響力,規範對外交流宣傳標識,突出南四湖生態底蘊,彰顯濟寧區域文化特色,濟寧市南四湖自然保護區服務中心現面向社會徵集「山東南四湖自然保護區」LOGO設計方案。徵集說明及要求(一)徵集說明山東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簡介:山東南四湖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濟寧市境內,地跨微山縣、魚臺縣和任城區3個縣(區)。
  • 長江與黃河史上第一次「握手」,工程總長19.3千米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河流、湖泊,不僅是中國地理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比如長江、黃河、珠江、京杭運河等大江大河。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大地上,有兩條長河分別是長江與黃河,她們的存在就如同母親一般,千百年來養育著諸多的華夏兒女,鑄就了華夏5000年的文明盛世。
  •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山東港口呼叫武漢港
    長江長江,我是黃河! 古老的東方有條黃河在黃河入海的盡頭是綿延三千多公裡的山東港口世界的東方有條長江在長江的中部
  • 代表委員聚焦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長江和黃河是我國境內的重要河流,今年兩會,有很多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加強長江和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們建議,就相關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編制和出臺有針對性的研究報告、管制規劃和實施辦法等,強化環境汙染物的監管和防治,完善風險評價體系,推動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 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哪家強?
    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主任彭以祺介紹,《長江經濟帶與黃河生態經濟帶科研表現對比分析》報告採用文獻計量的方法,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情報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長江經濟帶、黃河生態經濟帶及其各省份在基礎研究版圖當中的地位和影響。為黃河生態經濟帶的戰略構建以及我國不同區域的科研布局和協同發展,提供了客觀的數據支撐。
  • 【水到渠成共發展】南水北調穿黃工程:黃河長江在此「握手」
    新華網鄭州5月31日電(潘子荻)它是世界上偉大的奇蹟,讓奔騰於祖國大地的長江黃河就此「握手」;它是中國的超級工程,攻堅克難,凝結著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貫通確保一渠丹江清水穿越黃河輸送至北方,惠澤千萬百姓,它就是南水北調的「咽喉工程」——穿黃工程。
  • 濟寧南四湖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為有效履行《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以下簡稱《溼地公約》),根據《溼地公約》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我國指定天津北大港、河南民權黃河故道、內蒙古畢拉河、黑龍江哈東沿江、甘肅黃河首曲、西藏扎日南木錯、江西鄱陽湖南磯共7處溼地為國際重要溼地
  • 「鳥中熊貓」震旦鴉雀首次現身山東黃河玫瑰湖國家溼地公園
    近日,素有「鳥中熊貓」美譽的中國特有珍稀鳥種震旦鴉雀首次在平陰縣玫瑰湖溼地現身,引來攝影、鳥類愛好者前來觀鳥、拍攝。震旦鴉雀是一種體型長約18cm的中型鴉雀,是中國獨有的野生鳥類,目前其分布僅限於黑龍江下遊及遼寧蘆葦地和長江流域、江蘇沿海的蘆葦地。由於數量稀少,震旦鴉雀也被稱為「鳥中熊貓」,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性近危物種,入列國際鳥類紅皮書。
  • 為什麼長江和黃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而不在長江和黃河流域儲存?
    我國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長江的年均徑流量大約為9600億立米,而黃河的年均徑流量約為580億立方米。那麼,有些人要問了,為何不把長江和黃河的水資源儲存起來,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解決缺水問題,而是讓它們白白地流入大海呢,這樣豈不是很浪費?設想一下,如果堵住長江和黃河口,不讓水流入大海,只在自己的流域內儲存,會發生什麼?
  • 長江黃河水年底匯"玉湖" 濟南將有"雙水源"保障
    製圖/張攀峰 年底長江水和黃河水在玉清河匯合後,濟南城市用水將有「雙水源」保障  商報濟南消息(記者孫姮)玉清湖引水工程昨日主體完工,這也是山東南水北調續建的首個配套工程。根據中國南水北調網掛出的倒計時牌顯示,經過11年建設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將於今年12月31日正式通水,屆時黃河及長江兩大母親河將在這裡首次交匯。  根據中國南水北調網掛出的倒計時牌顯示,建設了11年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終於要在12月31日正式通水,而作為南水北調入濟南的首個配套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也於昨日完工並達到運營條件。該工程於2012年12月15日正式開工,分兩個標段實施。
  • 中國名湖——魯西南南四湖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魯西南南四湖。【名稱由來】魯西南地區,自北而南成雁行狀分布著一串湖泊。大致以濟寧為中心,其北面5個湖泊,合稱北五湖(今大部已淤成平陸):南面4個湖泊,就稱南四湖。四湖中以微山湖為最大,因又稱微山湖。原來的微山湖,以湖內有微山島而得名。
  • 聚焦| 劉家義主持召開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歷史機遇以紮實有力舉措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更大實效李幹傑楊東奇出席 11月22日上午,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情況匯報會在濟南召開。省委書記劉家義主持會議並講話,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站在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山東發展面臨的一次歷史性機遇,主動謀劃、主動擔當、主動作為,以紮實有力的舉措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幹傑,省委副書記楊東奇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