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生鮮店是一個比拼實力的重模式,原來我們說都是小而美,開兩三家店還不錯,但當你想做連鎖擴張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 袁彬表示,「但這真的是一個萬億市場,是一個風口。所以很多玩家進入,大家都在探索,在未來幾年當中,一定會探索出一個更好的模型。」
整理 | 肖超
9月30日,由大潤發打造的新零售社區生鮮超市大潤發mini(又稱「小潤發」)在江蘇省南通市再開3店,繼7月中旬開出全國首店以來,至此已集滿十家。據悉,目前仍有十多家店正在裝修,日後將擇日開業。
社區生鮮自去年以來成為生鮮電商和實體零售商最具潛力的新場景,既距離消費者足夠近、能帶來交易增量,又強調生鮮和鮮食的商品結構設計,能有效吸引回頭客、滿足平臺對於用戶黏性的需要。
同時,社區中的小業態佔地面積小、選址門檻和投入成本相對低,具備快速試錯和複製的能力,因此引來永輝、盒馬、京東七鮮、包括大潤發等零售商的先後入局。
日前,大潤發mini事業部總經理袁彬在2020(第三屆)中國生鮮零售大會上發表了主題為「商超mini店打法」的演講,分享了大潤發在布局社區生鮮店和多業態多渠道過程中的理解與思考。
「社區生鮮店是一個比拼實力的重模式,原來我們說都是小而美,開兩三家店還不錯,但當你想做連鎖擴張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 袁彬表示,「但這真的是一個萬億市場,是一個風口。所以很多玩家進入,大家都在探索,在未來幾年當中,一定會探索出一個更好的模型。」
01 | 社區店的趨勢與困難
袁彬認為,首先社區生鮮這樣一個數萬億級別的市場足夠大,在疫情以後農貿市場開始勢微、大型商業遇到瓶頸的背景下,以前是開車去大賣場一站購足、現在在家門口就能買到的購物體驗,使得小業態將不可逆轉的成為主流,消費者在家門口買食材成為新常態。
家門口這一觸達場景又可以被分為到家和到樓下兩類,到家有各種線上模式,主打一小時達、半小時達,到樓下即是社區生鮮店。且從理論上來講,現在的部分社區生鮮店模型基本可以滿足一日三餐以及廚房周邊80%以上的需求,方便、快捷,也能保證用戶體驗。
社區生鮮的業態運營模式目前仍然多樣化,大致有生鮮加強型社區超市、便利店+生鮮模式、生鮮折扣店模式、加盟模式社區菜店四種。小潤發的模式顯然屬於第一種,從大賣場轉型去做生鮮加強的小業態,大潤發在這其中有優勢也有劣勢。
優勢首先在於團隊的零售基因。在袁彬看來,零售本身是門又苦又累的生意,很多網際網路行業和投資行業的入局者,能不能沉下心來做零售、還是只是拿了資本炒個概念,還要打個問號。
其次是有實力,目前小業態生鮮的局部區域、局部門店盈利,還都是停留在「講故事」的層面,社區生鮮仍然是個重模式,要有有保障的供應鏈,以及後臺強大的加工能力、處理生鮮的能力,真正盈利並不容易。當然供應鏈也是大潤發的優勢之一,也包括政商關係和消費者口碑。
大賣場做社區生鮮超市的難點則集中於生鮮供應鏈、成本管控、員工習慣和標準的執行。生鮮供應鏈對所有生鮮玩家的重要性和高要求自不必說,而大賣場習慣了大開大合的經營模式,將其放進小而精細的小業態環境,從選址、租金、裝修、設備,到員工管理、標準執行,最終都歸集到精細化的成本管控層面。
以員工端為例,大賣場原本幾百名員工,大家分工清晰、各幹各的、把自己的環節做到極致就好,而小業態一家門店就只有七八名員工,所有人都要求「一專多能」,所有事情都要幹,對於員工來說是一種工作習慣的突破性轉變。遇上一兩名員工在同一天請假這種現實問題,還可能對當天的盈利狀況產生嚴重影響。在管理端也是如此,大賣場有店長、可以請高級主管和經理,進行環環緊扣的監督,但小業態請不起那麼多人,如何簡化標準、同時去平衡這一標準在小業態落地過程中成本與效果的關係,並非易事。
02 | 小潤發的策略與規劃
小潤發也是大潤發在多業態和多渠道嘗試中的一塊重要拼圖。大業態即是大潤發;中業態「大潤發SUPER」也已於9月1日在江蘇常州開出第一家店,拋棄了家電、服裝、家紡這類頻次較低的業務,保留快消品和生鮮,定位是「生活必需,一站購齊」;小業態是小潤發,集生鮮、精選、線上線下一體化概念於一身,與大潤發的會員體系和購物卡體系完全打通,定位是「鮮美食材一站購齊,品質生活觸手可及」。
小潤發的店面面積在200至500平米之間,在商品組合上有60%的生鮮剛需商品、40%的餐廚周邊商品,再加早點鋪、熟食檔的場景功能。在小潤發買不到的商品,通過線上端接入大潤發旗下的社區拼團業務「飛牛拼團」,可實現當日下單、次日自提的服務,所有商品均來自大潤發母店。
對內品項齊全、鮮度管理、親切服務、清潔維護、天天低價五項原則的要求下,小潤發主打肉菜不隔夜,其包含雞和魚等活殺鮮禽處理在內的「日日鮮系列」有近百個SKU,每天做日清,到晚間分時段打折促銷,未來還將敞開預定業務。
談及小潤發的發展規劃,袁彬表示,所有社區生鮮店的展店模式都必須是前輕後重,小潤發將以地級市為單元建立一個生鮮配送及加工中心,實現生鮮產品的標準化和集採集配。同時,選址偏向於可覆蓋周邊兩三個小區、3000戶居民左右的小區門口,實行區域性密集拓店。這樣一來,小潤發就能組成一個倉+200家店的運營大區,並以此為複製單元,最終實現在N個大區開N家店的整體布局。
「背心拖鞋大褲衩,下樓逛逛小潤發」,成為品質小區的標配,或許是包含小潤發在內的所有社區生鮮店的共同願景,而這場社區比拼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