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閻錫山:抗戰後失去地盤,他如何重新崛起?

2020-12-11 大國將令視頻

閻錫山,國民黨陸軍上將,著名晉系軍閥,人稱「山西王」,在蔣介石上臺後,為了自身實力不被削弱,一直都在和老蔣作鬥爭。在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之後,為了抵抗紅軍勢力的滲透,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表示了很大支持,與此同時,還建立了「自強救國同志會」、「青年救國團」等團體拉攏民心。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閻錫山引導建立了「山西犧牲救國同盟會」,並擔任會長一職,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之前,閻錫山就已經聯合共產黨員建立了獨特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展抗日救亡運動。東三省淪陷後,日軍迅速南下,在軍力領先的日軍面前,閻錫山的晉綏軍兵敗如山倒,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閻錫山舊軍死的死傷的傷,最後僅剩下4萬殘兵,「山西王」也失去了山西這塊地盤。但在解放戰爭中,閻錫山卻是國軍攻打解放軍的重要作戰力量,在抗戰後失去山西的閻錫山,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閻錫山作為過去盤踞山西的軍閥,對於如何管理軍隊,保障自身勢力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為了在這一混亂的局面中東山再起,閻錫山可謂是多管齊下,而他進行的首要措施,就是整頓晉綏軍,加強思想控制和監管。當時抗日的山西新軍,戰力、規模都不容小覷,為了防止新軍被八路軍掌控,閻錫山發動了晉西事變,總共有數千名山西新軍被閻錫山吸收。此時的閻錫山已經意識到,國民黨的腐敗作風必須被糾正,為了鞏固軍心,閻錫山一邊加強黨國教育,一邊建立了「鐵軍」和「鐵血團」,從上到下都只為閻錫山效力,大大增強了晉綏軍的凝聚力。

其次,閻錫山又發明了「兵農合一」的制度,以增加晉綏軍的服役人數。在該制度下,閻錫山統治的區域建立了兵農互助團體,一人服役,另外二人就勞動出力供養服役的人,大有全民皆兵的意思。

最後,閻錫山也是我國著名的兩面派人士,因為無法將山西新軍全部納入麾下,又打不過軍力強大的日軍,面對日軍的拉攏,閻錫山便曖昧的和日軍勾結到了一塊。不過閻錫山過去也曾與日軍交手,深知日軍不會讓自己真正的發展起來,便一直在成為漢奸的邊緣試探,好在最後也沒有帶領晉綏軍投降。而也正是和日軍的周旋,才讓晉綏軍有了一定發展空間。

相關焦點

  • 日本侵略軍進攻山西,欲拉攏閻錫山,結果被閻錫山狠狠坑了一筆
    在中國近代史上山西的統治者是「山西王」閻錫山,他曾經在黃土高原上統治了半個多世紀之久,而在閻錫山統治期間,山西遭受到了日本侵略者的進犯,雖然山西淪陷為日戰區,但是作為「山西王」和國民政府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的閻錫山從來沒有與日本人妥協,堅持抗日。
  • 戰敗後的閻錫山為何能夠再次崛起
    閻錫山作為山西的土皇帝閻錫山在著名的太原會戰中,率領自己的晉綏軍積極和日軍進行戰鬥,在忻口會戰中,閻錫山率領的晉綏軍遭到了日軍的強烈打擊,雖然作戰頑強,但是還是傷亡大半,導致閻錫山元氣大傷,雪上加霜的是閻錫山賴以生存的山西被日本人奪取了大半。
  • 山西王閻錫山的妹妹,沒趕得上與哥哥逃到臺灣,她的結局如何?
    閻錫山談到大名鼎鼎的閻錫山,大家大概都很熟悉,在那個年代,閻錫山可是一位不同凡響的人物,他當年在山西號稱「山西王」,擁有絕對的權威。太原綏靖公署鐘樓抗戰結束後,閻錫山也看清了形勢,跟著蔣介石到臺灣去了,結束了自己輝煌的一生;據說當年到臺灣去有兩大遺憾,一是沒能把中國全奪走,只能在臺灣當個小官,另一則可惜跟一個女人有關。那這位女士是誰?這就是他喜歡的那個女人?
  • 「山西王」閻錫山故居:民國第一豪宅,圖9四個字揭開他成功秘訣
    【孫中山的題詞「博愛」】從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閻錫山統治山西長達38年,成為名副其實的「山西王」。閻錫山故居修建的建築有都督府、得一樓、二老太爺府、上將軍府、同武將軍府(已毀)、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慈幼院等大小共27個院落。【故居內部情況】有人評價閻錫山故居,「一座都督府,半部民國史 」、「民國第一豪宅」。
  • 「山西王」閻錫山民國趣事,蔣介石當校長,我就要當會長和團長
    提起閻錫山,大家印象裡一個扣扣索索的山西土財主的形象就躍然出現。事實上也八九不離十,閻錫山作為一個舊中國出生的人,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多封建習氣。比較有意思的是,如果他出生在古代,那很可能是一方諸侯大員。然而不幸的是他出生在了近現代的中國,很多事情就顯得尤為奇葩顯眼了。
  • 閻錫山抗日不出力,解放戰爭後逃到臺灣無所事事,靠寫書打發時間
    日投降後,如何儘快接收日戰區,是一個大問題。國軍為了搶佔地盤,紛紛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山西「土皇帝」閻錫山,更是如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重慶談判後,八路軍和國軍達成停戰協議。然而,和平並沒有持續太久。對於閻錫山來說,他根本不相信八路軍和國軍的矛盾可以通過和平解決。表面上遵守協議,實際上積極備戰。他反對遣送日本戰俘,利用日本戰俘幫助國軍打內戰,在太原、大同等地修築碉堡7000餘個。6月下旬,蔣介石公開撕毀停戰協定,內戰全面展開。閻錫山亦步亦趨,在山西各地向八路軍展開進攻。
  • 探訪山西閻錫山故居:「民國第一豪宅」
    18歲的閻錫山隨父躲債到太原,在太原一個商鋪裡做學徒。 1901年,商鋪學徒閻錫山考入了山西武備學堂。1904年他又被選送到日本去留學。站在去日本的船頭上,這些年輕人們憤慨激昂,後來閻錫山在他的回憶錄裡講述了他當時的心理。
  • 閻錫山:「在三顆雞蛋上跳舞」的「不倒翁」
    消息傳開後,閻陣營內的不少高幹表示懷疑和反對。面對這些意見,閻錫山堅持「冬天穿皮襖,夏天穿汗衫,需要什麼就來什麼。現在是需要犧牲救國的時候了」。這一方面說明他看清了當時的形勢,抗戰的路是非走不可;但另一方面,也顯現出他的思想深處,還是實用主義當家。犧盟會的成立,是閻錫山由反共轉向聯共的開始。
  • 閻錫山麾下五虎將和十三太保
    民國時代中國湧現出了很多軍閥,比如說被稱為「山西王」的閻錫山。閻錫山在武昌起義後成為山西總督,從此開始了自己統治山西的歲月,他一直採取保境安民的政策,儘量不和軍閥混戰。經過他30多年的苦心經營,山西的經濟迅速發展,成為了「模範省」。閻錫山能夠成就一番事業得益於他善於用人,他麾下有「五虎將」為他效力。
  • 從宜川秋林鎮到吉縣克難城 山西一代梟雄閻錫山的迷信人生
    閻錫山,山西五臺縣出生,山西太原中榜並赴日留學,山西太原響應同盟會發動起義,爾後,又接連以山西省都督、督軍、省長、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太原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戰區司令長官、1904年,閻錫山又被武備學堂保送到日本士官學校深造。在日本,他認識了孫中山,加入了同盟會,待到辛亥革命爆發,他積極響應同盟會發動太原起義,並一舉被新軍推選為山西都督,一段傳奇的政治生涯也由此開篇。
  • 閻錫山說了句什麼話,劉伯承元帥聽後大吃一驚?他的精明讓人害怕
    在我國近代歷史上,閻錫山絕對算是一個叱吒風雲的大人物,他盤踞山西數十年,竟將山西經營得有模有樣,使山西的經濟、教育、文化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他也是北方實力雄厚的大軍閥,連老蔣都常常要讓他幾分,輕易不敢打他的主意。
  • 抗戰時閻錫山曾發明過一物,被各地將領恥笑,結果沒多久卻爭相仿造
    在很多人眼中,民國時期的「山西王」閻錫山是個無惡不作、欺壓百姓的獨裁軍閥。然而在山西人看來,閻錫山督軍晉地數十年間,不僅大力興辦新式教育,還引進現代工業,改善晉綏百姓生活,為當地經濟發展做了巨大努力。
  • 閻錫山照片:納小14歲妾,掌控山西38年,圖7炫耀自殺用的毒藥
    29歲的閻錫山(左),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其實,縱觀閻錫山一生最光彩的階段在30歲前。閻錫山,生於1883年,近代大軍閥,割據一方的土皇帝,因盤踞在山西,所以人稱閻老西。清朝時步兵科舉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畢業生。
  • 民國軍閥中,閻錫山算是一個好男人,終他一生僅有一妻一妾
    民國時期,各地軍閥勢力割據,在自己的地盤上為所欲為,儼然就是獨霸一方的土皇帝。這些財大氣粗的軍閥們除了在政治、軍事上你爭我鬥之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妻妾成群,多的上百人,少的也有十幾人。唯獨山西王閻錫山是個例外,他一生中只有兩個女人,即一妻一妾。
  • 山西王閻錫山的妹妹,陷入包圍沒來得及逃到臺灣,她結局如何?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閻錫山正是民國時期的大軍閥之一,有山西王之稱。 幸好這次勝利的曙光終於迎來,國軍被組織打得節節敗退,只能逃往臺省,閻錫山也在逃跑的隊列中。 縱使他勉強保住了一條性命,但十分遺憾的是,自己的妹妹沒來得及和自己一起逃亡,還留在自己的駐地太原。那麼這位妹妹的結局如何呢?在太原兵敗以後,自殺身亡。
  • 「山西王」閻錫山:文人軍閥,留下數百萬字遺著,給自己寫輓聯
    他就是歷經軍閥混戰以及各類重大事變後仍執政山西省長達三十八年的閻錫山。世人對他的風評大多在於他善於阿諛奉承以及諂媚,但他能執政幾十年長盛不衰,這其中的治軍之法值得人們深思。五臺少年閻錫山閻錫山出生於在山西省五臺縣的一個普通家庭之中,他的家庭以經商為主。由於家族甚有底蘊,使得他曾有幸入私塾啟蒙,後雖棄學從商,但對文學方面甚是遺憾。
  • 你所不知道的閻錫山:為什麼山西王閻錫山會把同蒲鐵路修成窄軌?
    被閻錫山修成窄軌的鐵路,是指同蒲鐵路。同蒲鐵路是貫穿山西中部南北的交通大動脈。也是山西省境內最重要的鐵路。如此重要的鐵路,閻錫山為什麼會把它修成窄軌呢?閻錫山自1911年領導太原起義成功,擔任山西省都督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統治山西長達38年,人稱「山西王」。
  • 民國「山西王」閻錫山長眠臺灣,88歲老兵為他守墓一甲子!
    如果不是閻錫山,我的命早沒了!」今年88歲的張日明,隨閻錫山敗退到臺灣,為最年輕侍衛兵,閻錫山逝世後58年間,拄著拐杖、驅車上山掃墓不間斷,部屬之情,溢於言表。閻錫山到臺灣時,帶領約50名部屬,均居住於種能洞住所旁,而今年88歲的張日明祖籍為山西,自15歲就跟隨閻錫山,也是所有到臺灣侍衛中最年輕的一名,自此與閻錫山結下不解之緣,在閻錫山逝世後的58年間,他天天都上山給閻錫山掃墓。
  • 閻錫山故居,這個有人愛有人恨的「山西王」的舊居裡有什麼秘密?
    閻錫山在山西有一個特殊的名號,被稱為是「山西王」,而歷史對他的評價卻是褒貶不一,作為一個有功又有過的人,很多人評價以「功不及過」或者「過不及功」,這都無可厚非。如果只談閻錫山的功,那他打下了整個太原的近代工業基礎,以及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和同蒲鐵路的基礎都是他打下的。奉行中庸之道的他,不只是完好的做到了對地方的保護,也使得山西在民國動蕩的年代,成為中國淪陷之前的唯一一個工業門類齊全,可以獨立成批生產步槍、山炮的地區。
  • 閻錫山的最後十年:苦撐危局,流落海島
    對於閻錫山來說,1949年是人生的轉折點,也是噩夢般的年份。這一年,他先被解放軍趕出了山西,又被解放軍趕出了中國大陸。從一手遮天、炙手可熱的晉王、山西王,到有職無權、老邁幽居的閒散人員,跨度實在是太大了。回首過往,中原大戰的時候,他輸過;抗日戰爭的時候,他輸過,但都沒有像解放戰爭中輸的那麼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