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勞資糾紛問題,臺灣「桃園市技師職業工會」(下稱「機師工會」)於大年初四(8日)早上6時起對臺灣「中華航空公司」(下稱華航)發動罷工,到今天已經進入第四天。罷工事件從單純的勞資糾紛演變成民進黨政治惡鬥,3年前曾支持勞工的蔡英文此次也僅回應「謝謝」兩字,不予以處理。目前罷工事件愈演愈烈,參與罷工機師已經突破600人,總計取消航班70多架次,營收損失累計近8000萬元新臺幣,相當於1750多萬人民幣。
臺灣桃園「機師工會」8日零點起宣布,早上6時啟動罷工,衝擊春節運輸。
之後,華航在官方網站公布被迫取消的航班數目持續增加,從最初的26班增至73班,包括高雄出發至馬尼拉、香港航班,桃園出發至靜岡、東京成田、廣島、香港、洛杉磯安大略、曼谷、無錫、徐州、武漢、上海浦東、北京、廣州、深圳的航班等。
「機師工會」2016年就曾對華航發動過罷工。在去年取得罷工權後,經桃園市政府調停,「機師工會」曾表示要與華航在1年內完成協商,暫緩行動。然而勞資爭議近日再起,「機師工會」今年2月1日表示,華航資方「打壓在前,毀約在後」,不斷挑釁,還以各種手段威逼飛行員籤下「破壞罷工行動」承諾書。
「機師工會」於是決定重啟罷工行動並提出多項訴求,隨後於2月5日進行了演練。雖然勞資雙方連日隔空喊話,而且臺「交通部」也介入協調,但雙方未達成共識。7日下午,機師工會聲明稱,臺「交通部」出面協調,但華航拒絕接受改善疲勞航班等訴求,「工會迫於無奈,即刻隨時準備發動罷工」。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帶領華航機師罷工
「機師工會」向華航提出包括改善疲勞航班、副駕駛升訓制度透明化、撤換破壞勞資關係的不稱職主管以及比照長榮航空保障第13個月全薪等五大訴求。
華航罷工陷入僵局 勞資雙方二次協商
9日下午3點,由臺交通部門牽頭,華航公司和「機師工會」首度開始勞資談判。經過6個小時的談判,在第一條「改善疲勞航班」的訴求中就無法取得共識:華航希望13.5小時派4名機師,機師工會則要求12小時就要派4人,最後華航讓步妥協;接著工會又主張,7小時以上的航班應派遣3名機師,但華航只接受8小時航班以上才派遣3人。協商最終破局,10日協商陷入停滯,直到當天晚間工會方面才同意重回談判桌,11日下午5點展開二次協商。
70多個航班取消 上千旅客受影響
目前參與罷工機師已經突破600人,華航公司官網消息顯示,8、9兩日共取消31個航班,10日取消16個航班,11日又有26個航班取消,總計取消73個航班,上千名旅客受影響,營收損失累計近8000萬元新臺幣。
此外,華航接下來還需要面對旅行社和乘客求償金額,臺當局交通部門10日召開制定應變計劃會議,「政務次長」王國材表示,罷工影響旅客權益,華航將負責,每人補償100美元。但華航傍晚澄清,罷工屬於不可抗力因素,按理不在公司責任範圍,但將視旅客受影響狀況理賠,不論是旅行社或散客,都能以憑據提出申請,華航將逐一檢視進行合理補償。
機師連日罷工也導致華航其他單位員工忙翻,不僅要籤轉、抓飛,還要安撫第一線旅客。昨有逾百名華航員工至臺當局「交通部」抗議,高喊「停止罷工、回來開工」「綁架旅客、人神共憤」「長榮人滾出華航」,要求「交通部」不要同意工會訴求。
蔡當局不作為 民進黨派系惡鬥浮上檯面
華航罷工事件出來不久,有臺媒評論稱,表面上看,這只是一起華航內部的勞資爭議,但觀察處理過程的紛擾錯亂,卻處處可見蔡英文當局管理失靈及民進黨派系內鬥的痕跡。
林佳龍(左)與鄭文燦
臺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是民進黨「正國會」掌門人,何暖軒過去是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受到桃園市長鄭文燦重用,推薦接華航董座,鄭則是民進黨「新潮流系」。聯合新聞網10日報導,傳聞「交通部」根本叫不動華航董事何暖軒,因為何只聽桃園市長鄭文燦的話。至此,民進黨「正國會」與「新潮流」不合的傳聞再次浮上檯面。
此外,蔡英文當局更是飽受質疑。《中國時報》10日稱,華航雖是民營公司,但畢竟官股佔35%,董事長是官派,就不應坐視罷工事件發生,讓民眾春節旅運受阻、旅客成了勞資抗爭犧牲品。《聯合報》也說,之前「交通部長」林佳龍一直拍胸脯保證罷工絕不會發生,完全狀況外,只會指派「次長」協助溝通,更是難辭其咎;而曾說出「勞工永遠是民進黨心裡最柔軟的那一塊」的蔡英文,又絲毫不見蹤影,「這讓人不禁要問:執政3年了,人民還是民進黨心中最柔軟的那一塊嗎?」資深媒體人李豔秋點名林佳龍和蔡英文等人,認為他們的響應「沒有最廢,只有更廢」。李豔秋還諷刺說,確實要對華航罷工說聲謝謝,「沒有罷工,怎麼看到官場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