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圈訊 在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的支持下,中華航空部分機師(飛行員)2月8日開始罷工,截至2月10日,約600飛行員(華航約有1400名飛行員,其中900人加入機師工會)配合罷工,罷工持續了3天,目前(包括2月11日)已經共取消84航班, 1萬多名旅客行程受到影響。
綜合東森新聞、中時等臺灣媒體報導,2月10日華航機師罷工邁入第3天,在2月9日協商未果後,機師工會一整天都不願意重回談判桌展開協商,據統計,2月10日當天共有22航班取消,影響3800旅客。
對此,桃園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傍晚出面回應外界質疑,她說,華航飛時7小時以上航班佔了40%,會堅持華航接受7小時改派3人才回來談判原因,就是因為認為這些航班都是疲勞航班,不該只用符合AOR規範來看,而是要回歸飛行員疲勞本身。
2月9日華航勞資協商長達6小時,但針對疲勞航班管理的方案雙方僵持不下,因此協商未果。機師工會堅持7小時以上航班就要改派3人,但華航則只接受8小時以上航班改派3人,臺灣交通主管部門也提出折衷方案,希望以8小時以上航班改派3人為原則,另針對6-8小時航班逐條檢視疲勞程度再來加入派遣3人航班中。但工會拒絕該些方案,罷工進入第3天,遲遲未答應重回談判桌。
媒體問及,為何工會不願接受交通主管部門所提出的疲勞航班管理折衷方案?李信燕說,機師工會一直強調,不要以單一航次或航線來做疲勞航班探討,原因就是之前並不是沒有這樣做過,但資方最後卻用文字遊戲做調整,例如規範疲勞航班是CI-XXX,但經資方調整航班班次後,就不再適用規範,最終工會只能吃悶虧,因此這次堅決一律以7小時改派遣3人做規範。
針對外界質疑,華航現行疲勞管理都有符合法令,李信燕則說,在合於法規與規範情況下,最後一關還是要到飛行員疲勞感受,因為經過值勤,機師實際上就是感覺疲勞,這樣的航班就應該重新檢視,希望華航能回歸機師疲勞管理本身,而非僅是符合法令。
2月10日下午,華航航務處行政部經理李晶婷率領華航地勤和華航相關人員約200人到臺灣交通主管部門門前抗議,反對機師罷工。李晶婷表示,他們完全是自發性來表達沉默大多數的聲音。她說,機師一罷工,派遣部門的人、現場地勤都忙到翻過來在處理善後事宜,每架飛機起飛的背後都是很多人在努力,不是只有機師、空服員在努力,他們這樣一搞,以後重要日子誰還敢搭華航。
李晶婷痛罵機師工會行為太扯了,不應該為了少數人的私利,綁架整個社會,並率領員工高喊「停止操作、無恥工會」。李晶婷呼籲機師工會快點回到談判桌上。
華航員工提出4大主張:
1.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不是華航內部企業工會,外部勢力滾出去。華航企業營運豈容你們胡搞,你們不是華航人,外部勢力滾出去。
2.身為長榮機師的桃園市機師工會理事長,強力主導華航機師罷工,居心叵測。華航勞動條件優於長榮,豈有聳動華航機師罷工的道理?!
3.華航機師工時派遣優於業界,一切合法。
4.罷工機師訴求豈有急迫性到要綁架整個社會,自私貪婪社會無容。多少旅客因罷工滯留國外、流離失所、惶恐、害怕,豈能容機師罷工踐踏這些愛護華航的旅客?
華航員工也向交通主管部門遞出陳情書,陳情書內容為:1、要求拒絕接受機師工會訴求,維持目前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AOR)進行組員派遣;2、現行溝通協調會議,拒絕華航高階主管面談,卻容忍非華航之機師工會代表進入談判,顯違反公平正義原則,亦不具華航員工代表性;3、桃園市機師工會華航成員僅佔華航約一成員工,交通主管部門談判結果欠缺結論比例原則。
基於上述原則,擬請交通以及勞動主管部門宣告本次罷工違法,回歸工會法罷工相關程序,回應華航提出調解以及仲裁之訴求。
針對華航員工出來抗議機師罷工,李信燕回應,機師中有很多人的家屬就是地勤同仁,這段時間很感謝地勤的辛勞,每位員工都有不同方向的角度或想法,但她目前接收到的是,包含空服員、地勤、華航企業工會等都是支持機師罷工的行動,對於出來抗爭的人,也許可能是他們對罷工議題不了解,工會也願意溝通,希望讓大家都能知道機師們的訴求。
關於華航有員工反對她(長榮機師)介入華航協商一事,李信燕反駁,她說自己是會員代表選出的理事長,工會做的決定都有透過會議決定出來,不是她個人單一意志的決定。她只是身為理事長,責無旁貸須要出面。
李信燕表示,工會裡頭有華航跟長榮機師,工會這次協商也有律師、研究員、勞動局秘書等人。她說工會協商裡有許多人扮演不同角色,定義上不能說不是華航員工就不能參與協商。
針對疲勞航班管理議題,臺灣交通主管部門次長王國材下午受訪則指出,華航的亞洲區域航線如日本、中國大陸等城市,飛時很大多超過7小時,如果貿然答應工會訴求,很多航線通通都會受到影響。他說,原本派遣2人,是一個正機師、一個副機師,但若多派一人,後面得坐正機師,然而要增加正機師難度比較高。
王國材說,基於飛安安全,只要真的是疲勞航線,例如有些機場難起降、冬天有側風問題,主管部門一定會支持變成3人派遣,有些航線本來派遣2人就很OK,不能叫公司說,這個班機開得好好的,後面卻硬要多一位正機師。綜觀國際上的AOR標準,有些是8或10小時改3人派遣,不過現在工會卻要堅持要7小時就要3人派遣,這已經超過太多標準。
他說,交通主管部門不敢承擔飛安危險,只要真的有危險,該加人就加人,主管部門一定會支持,但要講道理。希望工會能接受折衷方案,也就是8小時以上改3人派遣,8小時以下可以看危險性來討論,希望不要訂死就是7小時。他也強調,這個折衷方案已經比長榮航空好了,長榮是12小時以上,4人派遣才一條條討論,最終也只有8條航線使用,但華航2月9日協商已經同意12小時以上全面改4人派遣,幾乎歐洲、加拿大、美西都適用。
對於勞資僵持點該如何解?王國材說,說實在他也不知如何解,只能訴諸於情,他一直在傳訊息給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希望她能回來談判桌上談。 據悉, 勞資雙方已經同意2月11日下午5點進行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