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去封禪,而宋真宗敢去?

2020-12-10 騰訊網

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時候進行,一般有大功於社稷的帝王才敢舉行封禪大典。中國歷史上總共有七位皇帝舉行過封禪大典,其中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封禪泰山,武則天封禪嵩山。古人認為泰山是最高的山峰,在泰山上封禪,可以向天地報告自己創立的偉大功績,萬古流芳。

在封禪泰山的六位皇帝中,前五位算是實至名歸,唯獨宋真宗特別突兀。而唐朝的兩位皇帝,要論功績,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的貞觀之治,恐怕還要在高宗和玄宗之上,那唐太宗為什麼沒能去泰山封禪呢?

在唐朝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可以說居於首功,繼位後勵精圖治,對內休養生息、國泰民安。對外則滅突厥、吐谷渾、高昌等國,四夷賓服,被稱作「天可汗」,後世將唐太宗與秦皇漢武並列,是合乎情理和客觀事實的。唐太宗李世民本人也是渴望封禪的,但是又苦於勞民傷財。眾臣看出唐太宗的心思,堅決要求封禪,唐太宗半推半就地答應下來。

唯獨唐太宗的「鏡子」魏徵堅決反對。唐太宗很生氣,問魏徵原因。魏徵說陛下的功績絕對可以去封禪,但是天下剛剛經過隋末大亂,戶口、財富離大業年間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封禪必定勞師動眾,山東地區經過戰亂滿目瘡痍,萬國來朝跟隨看見貧困的山東地區,豈不是向外賓顯示大唐不過是個紙老虎?「鏡子」還是不夠耿直,殺兄逼父的德行也配封禪?不過這麼說話恐怕要當場去世。

魏徵那麼一說的話,李世民的氣也順了,畢竟眾臣都承認他有封禪的功績,不去封禪是為了不給天下黎民增加負擔,想想也是美滋滋。事實上李唐皇族有呼吸系統的遺傳病,那時候沒有纜車,唐太宗爬泰山有可能舊病復發,那個年代也沒有氧氣可以吸。後來再有大臣提起封禪,李世民思來想去就直接拒絕了,真心的。

宋真宗的封禪,讓莊重的封禪大典徹底失去了權威。北宋第二位皇帝宗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兩次北伐均鎩羽而歸,等到遼國緩過氣來,蕭太后裹挾遼聖宗耶律隆緒率領大軍南下,直逼澶州,威脅汴梁城。此時正值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趙恆在位,參知政事王欽若力主遷都南京,還主張遷都四川的。宰相寇準堅決反對,斥責主張遷都的人都該殺,斷絕了君臣想要逃跑的後路。

寇準力主宋真宗御駕親徵,宋軍因此士氣大振,戰場上雖然互有勝負,但宋軍射殺了遼軍名將蕭撻凜,折損了遼軍士氣。此時遼軍孤軍深入、士氣低落,想要撤兵又怕勞師遠徵、徒勞無功,就派出使者和談。北宋與遼國籤訂「澶淵之盟」,每年送與遼邦歲幣30萬,匆匆結束了這場戰爭。

宋真宗滿以為自己做了莫大的功績,沾沾自喜了很久。但是王欽若卻說,城下之盟、深以為恥,給宋真宗潑了一盆冷水。王欽若本來是貶低寇準的,卻讓真宗悶悶不樂,開始疏遠寇準。為了挽回面子,王欽若向真宗提了兩點建議,御駕親徵奪回失地,泰山封禪造神運動。宋真宗對戰爭充滿恐懼,自然選擇了後者。

封禪的前提是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北宋年年送歲幣,時時被入侵,燕雲十六州、交趾、河套等地區均丟失,自然談不上太平盛世,那就只有天降祥瑞了。一天早朝後,有司來報「天書」降臨,宋真宗又編造了一個神人入夢,群臣稱賀,必須封禪泰山,祭祀天地。

浩浩蕩蕩的真宗封禪大典持續了47天,包括曲阜祭孔在內耗費八百多萬貫,三年後宋真宗又去山西汾陽「西封」,興建兩千六百餘所建築,北宋前三任皇帝的積蓄揮霍一空。堂堂的封禪大典,成為了宋真宗君臣的一場鬧劇,封禪自此成為勞民傷財的代名詞,以後的皇帝英武如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沒有去泰山封禪。

相關焦點

  • 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後,為什麼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記錄封禪的基本條件有三條:公認賢明君主、太平盛世、天降祥瑞,看似簡單,其實很難做到。在秦始皇之前,舉行了封禪大典的帝王有神農、伏羲、黃帝、炎帝、堯、舜、禹、湯、周成王等。有這些帝王標杆在前,除非極度自戀,一般的帝王基本上不敢拿自己和這些人相比。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都喜歡去泰山封禪?什麼人能上泰山封禪?
    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封禪泰山這幾個字,大多數人知道的封禪泰山就是去泰山祭祀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代皇帝都那麼熱衷去泰山封禪?又是什麼樣的皇帝才能封禪泰山呢?中國古代的皇帝有很多,在泰山封禪的皇帝卻不是太多,只有六個而已,第一個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個是漢武帝劉徹、第三個是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個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個則是宋真宗趙恆。其他皇帝上泰山,最多也就是拜祭而已,並沒有舉行封禪儀式。乾隆皇帝就曾經去過泰山拜祭十多次,但沒有舉行過任何封禪儀式。
  • 宋真宗泰山封禪後,後世皇帝為什麼就不去泰山封禪了?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去泰山封禪時說的誓言,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而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則是泰山封禪的終結者,自他以後再也沒有皇帝去了,這位皇帝就是——宋真宗。封禪意義中華民族堅信家國一體,即使是自己的祖先去世了,依舊會每年為他們它紀念上墳。
  • 古代帝王喜愛的「泰山封禪」,為什麼在宋真宗之後沒有了?
    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要完成一統,帝王在位時政績卓著,第二國富民強,起碼國庫裡得充盈,第三就是所謂的「祥瑞」了,「祥瑞」也被視作封禪的「入場券」,意味著上天認可了,正是因為這些條件不好完成,所以宋真宗以前能去封禪的帝王很少,因此這些帝王的歷史評價都會比較高。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都喜歡去泰山封禪?什麼人能上泰山封禪?
    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封禪泰山這幾個字,大多數人知道的封禪泰山就是去泰山祭祀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代皇帝都那麼熱衷去泰山封禪?又是什麼樣的皇帝才能封禪泰山呢?中國古代的皇帝有很多,在泰山封禪的皇帝卻不是太多,只有六個而已,第一個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個是漢武帝劉徹、第三個是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個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個則是宋真宗趙恆。其他皇帝上泰山,最多也就是拜祭而已,並沒有舉行封禪儀式。乾隆皇帝就曾經去過泰山拜祭十多次,但沒有舉行過任何封禪儀式。
  • 中國歷史上僅六位皇帝泰山封禪,宋真宗後再也沒有皇帝敢封禪泰山
    封禪是古代統治者舉行的一種祭祀天地的禮儀。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乃「天下第一山」,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了統一的大帝國——秦朝。他親赴泰山舉行封禪活動。
  • 泰山封禪是皇帝最神聖的儀式,為何宋真宗之後,再無皇帝去封禪?
    有一個跟我一樣啥也沒有選上的兄弟,顯然和我一樣懵逼,只不過我沒敢回家告訴我媽我啥也沒選上,他回家去跟他媽表達自己沒有當上班幹部是因為老師「偏心」。然後上演了一出家長大鬧學校辦公室,為愛子求官的大戲,「明明我的孩子能夠當班長,老師為何埋沒人才,啥幹部也沒給當」。
  • 泰山封禪至高無上,朱元璋為何沒去?專家:宋真宗封禪壞了一鍋粥
    封禪泰山,這是古代所有皇帝的夢想。自從秦始皇封禪泰山後,很多皇帝都躍躍欲試。歷史上真正去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後面三個皇帝都受到爭議,尤其宋真宗更是受到大肆謾罵。
  • 中衰的開始,著名敗家子,為何宋真宗這麼熱衷去封禪
    這個封禪就是一個名義上的活動,主要都在泰山這裡來進行的,說白了就是這些帝王為了自己的面子,決定在這裡來給自己加冕,並且向天下來昭示自己的功績,有著很明顯的政治意義。那麼這位宋真宗他為什麼這麼堅決要執行這個封禪呢?
  • 宋朝之後,為什麼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
    強勢的鐵血漢武帝也去泰山封禪過知識分子光武帝劉秀也去過泰山封禪甚至連唐玄宗李隆基也去泰山封禪過。至於誰帶的這個頭,目前已經無從考證了。從春秋時期,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後也有過想去泰山封禪的想法。但被管仲給打臉了,管仲的意思就是天地沒有出現祥瑞之兆,你TM別去湊熱鬧了,別覺的自己很牛逼,其實你還不夠資格。除非你去搞來比目魚,比翼鳥,否則就別裝了。從這足以看出,帝王們要去泰山封禪,那是有門檻的,而且門檻並不低。
  • 宋真宗在泰山封禪幹了什麼?為何從他以後的帝王都恥於泰山封禪?
    宋真宗真是憑藉一己之力把封禪的意義給弄得蕩然無存,從至高無上到人人恥笑,這中間只差了一個宋真宗。封禪的意義封禪這個詞彙大家都不陌生,但封禪究竟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早在漢朝的班固是這樣解釋的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
  • 為什麼宋真宗趙恆泰山封禪以後,再也沒有皇帝這麼做了?
    本來泰山封禪是非常神聖的一件事情,歷朝歷代做出傑出貢獻的統治者才有資格這麼做,可宋真宗憑藉自己之力改變了泰山封禪的性質,讓後人都對此感到羞恥。「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封禪也就指的是古代帝王祭拜天地的典禮,而在各大祭祀活動中當屬泰山封禪最為隆重。
  • 皇帝新衣——宋真宗的封禪之路
    宋真宗聽了臉色一沉,這時他才想起來,所謂的好買賣不過是一紙「城下之盟」,深感顏面盡失,王欽若看形勢大好繼續添油加醋,勸宋真宗攻取幽燕、雪洗恥辱,宋真宗剛與對遼國吃了敗仗,不敢再開戰端,王欽若看宋真宗猶豫,終於抖出了他的真實目的:「只有封禪才能鎮撫四海,誇示外國。」
  • 為何宋真宗泰山封禪以後,就再也沒有皇帝去泰山封禪了?
    可見秦漢時期,泰山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皇帝到泰山祭祀天地,民間百姓不能上泰山祭祀,就只能因地制宜建泰山廟祭祀,到唐宋時期祭祀泰山到達頂峰,而到了明清時期,祭祀泰山成了,以民間百姓的為主,皇家為輔,基本就沒有皇帝在去泰山封禪,這是什麼原因呢?
  • 宋真宗有什麼功勞,為何可以參加泰山封禪?乾隆:比我臉皮厚
    據說泰山是距離老天爺最近的地方,於是從秦始皇開始便興起了一股泰山封禪的潮流。對於古代皇帝來講,能夠在泰山封禪是一件值得吹噓一輩子的事情,然而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在泰山封禪,從古至今一共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只有6位皇帝,他們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之後便再也沒有哪個皇帝願意去了,根源就在於宋真宗。
  • 宋真宗的封禪大典——一場連自己都騙的鬧劇
    歷史上曾經到泰山封禪的皇帝只有五個,其中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無一不是雄才偉略的霸主,都開創了一代盛世。然而,第六位的宋真宗卻將泰山封禪變成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嚴重拉低了泰山封禪的水平和檔次,自他之後,歷史上就再也沒有皇帝舉行封禪大典了。
  • 封禪泰山到底有何意義?為何皇帝都想去,卻沒幾個人最終成行?
    封禪泰山,代表著中國古代皇帝的最高榮譽。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地。所謂「封」,指的是受命於天,即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所謂「禪」,則是指的受命於地,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闢場祭地,報地之功。
  • 為表功績,宋真宗泰山封禪,卻為何成了泰山封禪的「終結者」?
    導讀:泰山封禪,是古代皇帝最想做的事情,沒有例外。可是,當一位皇帝在泰山封禪之後,泰山封禪這種帶有很強政治意義的活動好像消失了,再也沒人願意去封禪了,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