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泰山封禪後,後世皇帝為什麼就不去泰山封禪了?

2021-02-13 歷史春秋網

來自:袁史(ID:yuanzaiyu1995)

作者: 袁載譽博客團隊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萬世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朕是史上第一個皇帝,統一了六國,築起了長城,開拓了四方土地,是龍的化身,日月為證,佑我蒼生!

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去泰山封禪時說的誓言,他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去泰山封禪的皇帝,而我們今天的主人翁則是泰山封禪的終結者,自他以後再也沒有皇帝去了,這位皇帝就是——宋真宗。

封禪意義

中華民族堅信家國一體,即使是自己的祖先去世了,依舊會每年為他們它紀念上墳。而皇帝為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和尊貴地位,他們會宣稱自己的祖先不止是前輩們,更因為君權神授,天人感應這些觀念,天神也相當於他們的祖先。

而封禪的「禪」也不是指的佛家中的「禪」,而是指代的大地,封禪便是指的拜大地和天神。古代人認為泰山最高,所以掌管人間的帝王應該到最高的山上去拜管理大地的天神,在泰山上築土為壇,向著天地宣誓自己管理的功績,因為這件事只有天子可以做,並且每做一次就興師動眾,所以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極強地展示了皇帝的權威。

《史記·封禪書》曾經記載:「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每個皇帝或許都渴望著去登泰山封禪,因為《封禪書》中曾經說只有帝王在位期間天降祥瑞或者做出了極大功績的天子才算是得到了封禪的入門票,他們才有資格向上天報告自己的功績。

如此一說,封禪就仿佛在向世人說明:「我這個皇帝當得多麼賢明。」而敢問世間有誰不願意留下一個賢能愛民的好名聲呢?

「丟人」的封禪

既然只有做出重大貢獻或者是天降祥瑞的帝王才能去封禪,所以歷史上的許多天子在位一生可能都沒有這個資格。

事實上,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統治歷史中,雖然不乏有賢明君主,但是真正去泰山封禪的一共也就六位。

這六位權力最高者,有五位我都十分認同,他們分別是一統天下的秦始皇,英明神武的漢武帝,穩固王朝的漢光武帝,為國遠徵的唐高宗和開元盛世的唐玄宗。

這五位皇帝不管後人對他們的評價如何,他們在位期間的功績卻是被載入史冊的,就算不是真正去鑽研史書而只略有一點了解的人也都聽說過這幾位。

不過有一位君主我是真的不服,就是歷史上並無太多光環的宋真宗。

如果只說「宋真宗」,相信大家對這個皇帝沒有什麼印象。但是他做了什麼呢,公元1004年,宋真宗御駕親徵,明明有打勝仗的資本時卻直接籤訂了檀淵之盟。

有人說宋朝經濟發展得好,一點點的賠款,一點點的物資根本不算什麼,但是我們能夠因為自己有錢就可以妥協了嗎?如果真的是這樣,長此以往不知道會給別人灌輸一個多麼懦弱的形象。

而宋真宗就是這樣稍微帶著一點息事寧人的態度,作為一個帝王,我覺得著實卑微了。

這樣說來,他絕對沒有資格去參加封禪的呀,但是他的確就是參加了封禪的六位天子的其中一位。

宋真宗想要去封禪,是因為想要那個「賢明」的帽子,所以他謊稱宮中發現一本仙書,上面寫著:「趙受命,興於宋,付於恆,居其器,守於正,世七百,九九定。」

這本書上寫的主要內容就是宋真宗是個聖明君主,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上天給予指示讓他去泰山封禪。

且不說這仙書被當成祥瑞出現得莫名其妙,而且內容也真十分虛假了,目的明顯就是為了讓宋真宗去泰山封禪。很明顯這本所謂的「仙書」是他自己偽造出來給自己增加「尊嚴」最終達到去封禪的意圖的工具罷了。

或許是大家都看出了宋真宗的虛榮,當時民間人士都嘲諷他「淫祀瀆天」,也因為褻瀆上天成了一個笑話,後世的皇帝都不想和他作比較,也不想和他一樣背負這樣的罵名,所以在他之後再也沒有去泰山封禪的皇帝了。

生而為人,何必在意虛名

其實去泰山封禪只是一種為了維護封建王朝穩定,宣揚君權神授思想的統治工具罷了。如果皇帝的一生有它,算作錦上添花,沒有也不代表你不是一個賢明的君主。

感覺很多皇帝只把它當做一種儀式,但宋真宗卻真真實實地把它當做一種表現自己,讚揚自己的工具,所以他太過於重視那些虛無的名堂,卻沒有一顆真真正正為萬民謀福利,為江山社稷穩固努力的心。

無論皇帝的心意如何,這也算是歷史。現代封禪這一禮儀已經成為了有些旅遊景點的亮眼之處,他們傳承了中國的一些文化習俗,將其進行改造和發展,讓多年以後的我們重新體會到當年帝王的風採。

現在的我們不能想著像當年的宋真宗一樣只顧虛名,沒有實實在在的努力就想受到誇獎,獲得虛名。畢竟這就像一樹風煙過去,這些虛名最後又剩下些什麼呢?不知道是當事人的後悔還是最後並無成就的空虛。

所以生而為人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要獲取那些有價值的真正適合自己的東西,也只有這樣,這一生才能過得不負蒼天,不負自己。

一鍵星標公眾號   每天補充一點歷史知識

相關焦點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都喜歡去泰山封禪?什麼人能上泰山封禪?
    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封禪泰山這幾個字,大多數人知道的封禪泰山就是去泰山祭祀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代皇帝都那麼熱衷去泰山封禪?又是什麼樣的皇帝才能封禪泰山呢?中國古代的皇帝有很多,在泰山封禪的皇帝卻不是太多,只有六個而已,第一個就是始皇帝嬴政,第二個是漢武帝劉徹、第三個是漢光武帝劉秀,第四個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個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六個則是宋真宗趙恆。其他皇帝上泰山,最多也就是拜祭而已,並沒有舉行封禪儀式。乾隆皇帝就曾經去過泰山拜祭十多次,但沒有舉行過任何封禪儀式。
  • 李世民為什麼沒有去封禪,而宋真宗敢去?
    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時候進行,一般有大功於社稷的帝王才敢舉行封禪大典。中國歷史上總共有七位皇帝舉行過封禪大典,其中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封禪泰山,武則天封禪嵩山。古人認為泰山是最高的山峰,在泰山上封禪,可以向天地報告自己創立的偉大功績,萬古流芳。
  • 歷史上去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什麼寥寥無幾?
    可見,封禪是一件彪炳千秋的大事,去「五嶽獨尊」的泰山彰顯威德更是眾多皇帝的夢想。秦漢唐這些王朝的皇帝們之所以會把泰山封禪這件事情作為一種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因為那時候的「中原國家」的政治中心就在泰山。泰山在四面平地之上顯得非常突出,從地理政治學的角度來考慮,泰山就成了政治中心。
  • 為表功績,宋真宗泰山封禪,卻為何成了泰山封禪的「終結者」?
    導讀:泰山封禪,是古代皇帝最想做的事情,沒有例外。可是,當一位皇帝在泰山封禪之後,泰山封禪這種帶有很強政治意義的活動好像消失了,再也沒人願意去封禪了,這是為什麼呢?
  • 封禪是什麼?封建時代泰山封禪的皇帝有多少個?看看你知道多少
    封禪,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在《管子·封禪篇》中早有記載,遠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禪的傳說。而封禪對於古代帝王來說是一件夢寐以求、極力追求的事情,因為通過封禪可以讓他們揚名立萬,受後世所歌頌。
  • 封禪泰山是皇帝的最高榮譽,為何自宋真宗開始就沒有皇帝再封禪了
    可以說封禪泰山講的不是夠不夠格,而是全憑皇帝的意願,皇帝不想封禪就不封禪,皇帝想封禪就可以封禪,可以這麼說即使是如晉惠帝司馬哀這般的昏君他想封禪,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去。
  • 宋真宗有什麼功勞,為何可以參加泰山封禪?乾隆:比我臉皮厚
    據說泰山是距離老天爺最近的地方,於是從秦始皇開始便興起了一股泰山封禪的潮流。對於古代皇帝來講,能夠在泰山封禪是一件值得吹噓一輩子的事情,然而並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資格在泰山封禪,從古至今一共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的只有6位皇帝,他們分別是秦始皇、漢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以及宋真宗,之後便再也沒有哪個皇帝願意去了,根源就在於宋真宗。
  • 君王想「泰山封禪」究竟多難?為何歷史上只有六位皇帝獲此殊榮?
    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史記封禪書》也就是出現盛世之後,才會去泰山封禪,自然是向老天表功,當然更重要的是向世人宣告自己有多能,有多德,有多功。泰山封禪的禮儀失傳了,當時秦始皇想去時,讓儒生討論,結果儒生得不出結論,最後秦始皇就用自己的那一套,結果遇到大雨。儒生認為他沒有按照儀式來才會遇到大雨,所以都笑話他。
  • 六次登頂泰山卻不封禪,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咋想的?
    因此封禪泰山要求之高,也非一般帝王可想,自認為平庸的帝王,如果擅動這念頭,那就會迎來一堆人的問候,這問候,上可從祖輩開始,下可一直延續到後世百來年,喋喋不休同時,能讓帝王無地自容,更能讓後世子孫蒙羞!至於為何?不過資格問題而已。
  • 泰山封禪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前去封禪的皇帝真的都是功比天高嗎?
    古代能夠成為皇帝的人那都是真龍再生,是上天賦予的使命,但凡當上皇帝的人都會扯上一些理論,讓自己和上天聯繫上,如果覺得自己這皇帝做得還不錯,也想告知上天:天爺,您看,我這皇帝的任務做得讓您滿意不?因此,歷史上多了一個「泰山封禪」。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他去後拉低了標準,其他人恥與為伍
    它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強調君權神授,也會跟上天稟報皇帝的功績。泰山封禪更為不同,在古人看來,泰山是直通帝座的天堂,向來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百姓最為崇拜泰山,文人也認為這裡最高,帝王應當去祭祀。《五經通義》云:致太平,必封泰山。就連孔子都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求封禪大禮的遺蹟。也因此,敢在這裡封禪的帝王必定是政績非同尋常,這可是皇帝至高的大典。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然而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卻只有六位皇帝泰山封禪,為何?因為其中有一位皇帝壞了規矩,其他皇帝並不想與他為伍!何謂泰山封禪封禪就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時候舉行的大型祭祀典禮。古人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它也被稱之為「天下第一山」,古代帝王選擇封禪的地方,大部分都是在泰山,他們認為只有在最高的泰山去祭拜天帝,才可以說是受命於天。封禪,在夏商周三代就有過記載,齊桓公想在稱霸後進行封禪祭祀,管仲卻極其反對。
  • 泰山下唯一皇宮式建築,和北京故宮齊名,共有六位皇帝來此封禪
    泰山封禪的主會場,到泰山封禪並不是每個皇帝的專利,一般到此封禪的都是太平年代有優秀業績或開闢性的皇帝,歷史上到泰山封禪的皇帝有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值得一提的是宋真宗竟是宋朝唯一到泰山封禪的皇帝,此後的元明清三朝再無皇帝到泰山封禪。
  • 封禪帝王漢武帝在二十一年的時間共到泰山封禪了8次,不愧是歷史上封禪泰山次數最多的皇帝
    那為什麼他在繼位的前30年遲遲不到泰山封禪,30年以後又頻頻前往呢?西漢自建立以來,就不斷遭到匈奴人的騷邊,漢高祖畏於匈奴人的強悍,對之實行「和親政策」,也就是「美人計」,時不時的選幾個嬌滴滴的美嬌娘,冒充公主,嫁給單于。細節可參考「昭君出塞」。並時常給以大量財物,但仍未能解決根本問題,邊患成了西漢王朝的心腹之患。
  • CMC Markets | 泰山的「封禪文化」(附:泰山紀念幣周評解析)
    本周場外泰山幣走勢低開高走,在「鼠年」生肖幣最終敲定在2.5億發行量的基礎下,泰山紀念幣直接從詢價最低的17.3元拉升至19元上方,本周交投基本再度定格在19---20元的區間,顯示出對於20元阻力水平的消化。
  • 泰山封禪與黃河之殤:漢武帝時代是盛世嗎?
    中國古代有許多皇帝,僅《資治通鑑》中記載的就有二百五十位,但歷史上舉行過封禪大典的只有七位,最後一位是宋真宗。宋代以前,絕大多數的統一王朝,要麼是以今天關中地區為自己的統治中心,要麼是以洛陽為統治中心,距離泰山都很遠,一旦舉行泰山封禪就要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所以帝王如果憐憫蒼生,是不會隨意封禪的,比如漢文帝、唐太宗。
  • 皇帝為何要在泰山進行封禪大典?而不是去珠穆朗瑪峰封禪?
    泰山封禪,是古已有之的禮儀。在中國政治制度中,封禪可說是最盛大,但也爭議最多的一項典禮。按照《史記·封禪書》張守節《 正義》解釋:「 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 封禪是什麼意思?為何要在泰山舉行?
    「封禪」這個詞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應該並不陌生,我們也都知道封禪和東嶽泰山是緊密相關的。可你知道封禪其實是兩項活動嗎?另外,全國有那麼多山為啥非要偏偏在泰山舉行封禪?今天我們來聊聊封禪那些事兒。封禪可能是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築壇祭祀的習俗,所以歷史是很悠久的。封禪與泰山最早提到在泰山舉行「封」這個儀式的是《管子·封禪篇》:「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可以看到,夏商周時雖然舉行「禪」的位置不固定,但「封」都在泰山舉行。而且後世的有史料記載的封禪典禮,除了武則天時在嵩山舉行,其餘各次都是在泰山,那為什麼選擇了泰山呢?
  • 東嶽廟:6位皇帝封禪泰山,被寫進《水滸傳》裡,我國第三大碑林
    到東嶽泰山旅遊,不能不參觀岱廟,也就是東嶽廟,全國各地都有東嶽廟,東嶽廟供奉的是泰山神,所以到岱廟,要看一看泰山神啟蹕迴鑾圖,這是岱廟內天貺殿的大型壁畫,既有歷史和藝術價值,也是道教壁畫的上乘之作。東嶽廟具體說來,建於漢武帝時期,最早叫做泰山廟,後來叫岱宗廟,再後來叫做東嶽廟,也就是現在的岱廟。岱廟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的地方,在泰山封禪的皇帝一共6位,像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還有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秦始皇是在公元前219年,從泰山之陽登山,然後從泰山之陰下山。漢武帝是在公元前110年,巡行東方的時候,登上泰山,行登封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