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巍峨霸氣,身兼齊魯大地文化底蘊加持,在中國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五嶽之首,神山之身,就是它的特殊定義,神山之所以為神山,皆因龍氣加持。
華夏史從未有人權威超越帝王,而帝王之首的秦始皇,無疑是泰山龍氣的由來。
正因他在統一天下後,第一次封禪泰山,才有了後世無數帝王,對於泰山的嚮往和追求。
有祖龍榜樣在前,這封禪泰山就成了無數帝王的終極追求。
追求的是什麼?無疑是那蓋世榮耀而已。
登泰山、面雲海,抒發自己的宏圖偉業,進而向上天宣揚自己的功績,進一步獲取上天認可,君權神授不就這麼玩的嗎?
今日說來玄乎,可在天人感應盛行的時代,卻是國之大事中,少之又少的標杆事件。
因此封禪泰山要求之高,也非一般帝王可想,自認為平庸的帝王,如果擅動這念頭,那就會迎來一堆人的問候,這問候,上可從祖輩開始,下可一直延續到後世百來年,喋喋不休同時,能讓帝王無地自容,更能讓後世子孫蒙羞!
至於為何?不過資格問題而已。
因此封禪泰山,都是屬雄才偉略帝王才敢幹的事。
文治武功如漢武帝,復興漢室如漢光武,盛唐時高宗,唐明皇都算是其中代表人物。
即便算代表,也有不少在當時被罵的體無完膚的!
這群帝王,要麼身處盛世,要麼青史榮光,至不濟也如唐高宗那樣,藉助父輩餘蔭自己也頗有建樹,成就了大唐的最廣版圖。
唯一的例外,或許就是弱宋小受王朝的另類帝王,宋真宗了!
這貨在和遼國檀淵交兵,進而籤了城下之盟《檀淵之盟》後,並沒有在家反省,還認為自己以歲幣換和平,功勞頗大,居然舔著臉去泰山封禪。
宋真宗如此做,在當時可謂引發軒然大波,無數看不過眼的臣子們,接二連三的勸誡,他充耳不聞,愣是硬著頭皮去了,也算厚臉皮了!
相較於厚臉皮的宋真宗,明朝皇帝就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說足夠自傲!
早在太祖朱元璋時代,就定了皇帝不再封禪泰山的調子,至於根源嗎!
估計和朱明王朝,強化皇權,弱化君權神授的心思有關,試問一個能將孟子趕出孔廟的朱八八,為了皇權聖人都敢開趕,更何況泰山!
我是帝王,那需要你這勞什子的東嶽泰山認可?
明太祖天不怕地不怕,他起的頭,在後續也被明朝帝王們不斷發揚光大。
結果就是,終明一朝,除了常規祭祀外,就沒有對泰山有過多的關照。
這傳統,一直延續到了明朝滅亡。
後續滿清入關,為政局穩定,延續了明朝的傳統,所謂清承明制!
這一沿襲,順帶也沒有對泰山特別關照,不過沒特別關照,不代表不尊重泰山。
入關後第一任帝王順治帝,就順著歷代帝王腳步,派官員多次祭祀泰山,禮儀做足。
後續康熙帝,去泰山就比較勤了,曾經七次到泰山祭祀,甚至兩次親臨泰山。
按康熙帝所撰寫的《南巡筆記》所言,康熙帝每次去泰山,心情都很好,又是題字又是寫詩,很是享受和東嶽的親密接觸,不過康熙帝去泰山雖多,卻依舊沒有行古之封禪大禮。
康熙帝,也算英明神武的君王,再加上嚼舌根的文人,都被整死了!
憑藉他的威嚴,封禪之事,做了又何妨?
在世時的康熙,南徵北戰,打下偌大江山,唯一的遺憾,估計是留下一堆爛攤子給自己娃雍正。以至於雍正帝上位之後,面對空空如野的國庫,面帶愁容之餘,也少了自己爹曾經遊山玩水的興致。
因此,雍正帝成了入主北京後,出行最少的帝王!
踏實肯幹的他,終生都在京城轉悠,幾乎從沒出過遠門,就更別提去東嶽泰山了。
一輩子苦幹實幹,終有了自己兒子乾隆時的太平光景。
這太平光景,讓乾隆爺活的滋潤無比。
爺爺打江山,爹充實國庫,自己該幹啥?當然是撒丫子玩啊!
由此才有了乾隆不斷遊山玩水的興致和金錢。
這十全老人乾隆帝,算得上是登臨泰山最多的帝王了!
從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第一次登臨泰山開始,到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為止,乾隆帝前前後後去了泰山11次,創下了登臨泰山帝王的金氏世界紀錄。
伴隨著六次登頂,還有十多次祭祀,乾隆用行動踐行了自己對泰山發自內心的愛。
這愛的表達方式也很乾隆,那就是做詩,不斷做詩。
據記載,歷史最高產詩人乾隆,以平均去一次,寫20多首詩的產量,震懾無數先輩。
總計170首詠泰山詩詞,還有130多塊御筆碑碣,成了乾隆爺留給泰山的紀念,今日依舊有不少留存。
除了詩詞碑碣之外,乾隆也給泰山帶了無數的祭祀品。
據《泰山志·盛典記》記載:30餘件如錦袍、黃袍、龍袍、帶、還有各種器皿在內的金銀珠寶,都是乾隆對泰山的孝敬。
今日知名的泰山三寶,溫涼玉圭、沉香獅子、黃釉青花葫蘆瓶,依舊保存在泰山之上,這都是乾隆的手筆。
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號十全老人,當皇帝從不服輸,自認千古一帝。
卻偏偏沒想起自己如此成功,為啥不學秦皇、漢祖、唐宗一樣封禪泰山。
至於根源嗎!
其實在乾隆帝的詩詞中也有體現。
在乾隆登頂泰山所做的《登封臺》詩所言。
登封降禪古來傳,總屬誇為可鄙旃。造極至今凡六次,無他只謝愧心虔 《登封臺》
這詩句雖然水平不咋地,意思卻表現的很明顯,在乾隆看來,封禪泰山古已有之,卻屬浮誇之行,虛偽之舉,只要心中虔誠,封禪並不重要。
這話說的官樣十足,姿態夠高,傲嬌的很!
在這高姿態和傲嬌的背後,是乾隆真不在乎封禪泰山嗎?
個人認為啊,不過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格調而已。
你們不就是封禪泰山嗎,算得了個什麼,我不封禪,我來的多啊,來的多了,記得的人就多,我的功業又有誰會看不見?
我不吹,自然有人幫我吹,有我留下的詩幫我吹,有我刻的碑碣幫我吹。
吹著吹著,我封禪不封禪還重要嗎?
心中想要,又扭扭捏捏,這乾隆,也真夠傲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