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菜,不是一種特定的菜,而是指安徽省內南北各大菜系合稱,它主要包括沿淮菜系,沿江菜系及徽菜。盛行全國,蜚聲海外。安徽菜不等於徽菜,徽菜是安徽菜的一個主要菜系分支,主要風味特點為鹹鮮為主,突出本味,講究火功,注重食補,徽菜的烹飪技法,包括刀工、火候和操作技術,徽菜之重火工是歷來的優良傳統,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安徽人愛吃的10大「另類美食」,外地食客只能望而卻步,無從下嘴。
1、花茹田雞
花茹田雞,安徽宣城著名的小吃,將田雞腿在開水中抄一下後瀝乾,用各種佐料醃製入味,將田雞腿排列在碗中,花菇放在田雞腿上面,加入豬油,雞湯,蒸熟後將田雞腿翻扣在盤中,花菇排在四周,鍋中湯燒開後用溼澱粉夠薄芡,淋入豬油澆在盤中即可。好多外地食客沒有吃過田雞,田雞就是青蛙的一種,喜歡吃野味的可以嘗試一下。
2、屯溪醉蟹
屯溪醉蟹是安徽省名菜,屬沿江菜系, 色青微黃,肉質鮮嫩,酒香濃鬱,略有微甜。此菜系新安江畔的屯溪古鎮紫雲館的一道傳統的小食品,蟹是安徽屯溪地區的著名特產,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屯溪醉蟹個體完整,色澤青中泛黃,肉質細嫩,味極鮮美,回味甘甜,深受本地人喜歡,但是對於外地食客而言,第一次吃生的螃蟹,還真得需要些勇氣。
3、嘛糊
嘛糊,豫東皖北地區的一種清真小吃,主要流行地區在河南省周口市、安徽省亳州地區,阜陽地區,全國其它地區很少能喝到,嘛糊原是一種用大米、黃豆用水泡發後以石磨磨漿,再加水煮製而成糊狀,白白的極象濃稠的奶糊。因部分黃淮地區俗語把小孩"吃奶"說為"吃媽",所以就把它叫作"媽糊",外地食客第一次吃還是藥慢慢接受其味道。
4、南坪響肚
南坪響肚是用新鮮豬肚烹製而成,是安徽淮北市南坪鎮的一道特色名菜,在南坪鎮,無論是紅白喜憂還是朋友聚會的宴席上必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嚼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故稱響肚。有些人不愛吃肚的味道,其實這種美食多吃幾次就會讓人流連忘返。
5、王憨子油茶
王憨子油茶是安徽省濉溪著名的漢族小吃,滋補精品。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餬口,且酥油香氣濃鬱,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吃這道美食就像第一次喝胡辣湯一樣,雖然沒有胡辣湯的味道,但第一次喝還是不習慣,需要慢慢適應。
6、銅陵大腸面
銅陵大腸面是安徽銅陵特色美食之一,在當地非常受歡迎,經過反覆清洗的豬腸搭配各種香料煮製後味道極佳,切成小段加入高湯,煮製成滷,澆在面上味道別具特色,豬腸是越嚼越香,不過好多人都吃不慣豬腸的味道,那股味道有些人很是喜歡,不喜歡的聞到就食慾全無了。
7、大通茶幹
大通茶幹是安徽銅陵大通鎮地方傳統名菜之一。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豔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幹,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幹,從此,大通茶幹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8、京彩松花皮蛋
京彩松花皮蛋是安徽省天長市特產,早在清代即有製作,距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其特點是蛋體透明,呈松花紋狀,清香醇厚,味美爽口,1983年被評為省出口糖心皮蛋優質第一名,在港澳和東南亞地區頗負盛名。好多人都吃不慣松花蛋,主要是因為它的一股石灰水味道,不過多吃幾次就會習慣了。
9、定遠橋尾
"橋尾"是安徽省定遠縣一種特產,臘肉中的佼佼者,因選用豬臀(尾)部的肥瘦肉,產於爐橋鎮,故名"定遠橋尾",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經過加工醃製的肉製品,形如芭蕉扇狀,太肥或太瘦的厚皮豬都不適宜,每個"橋尾"重量大約在2-2.5公斤左右,形狀如扇,其肉切片,晶瑩透亮,紅白相間,宜蒸宜煮,開胃適口,不膩不厭,過夏不哈,隔冬不壞,不滴油,且耐貯存,是饋贈親友的理想佳品。
10、蒙城撒湯
蒙城撒湯是皖北一帶百姓早晨主要的小吃,源於亳州市蒙城縣,沙為肉湯、肉雜之意,因其字生僻,老百姓誤寫為"撒湯",撒湯是用老母雞、豬排等為原料,燉好後,打生雞蛋在碗裡,攪拌均勻後,用沸騰的肉湯澆沏,製成黃橙的肉湯蛋花茶,並在上面撒上牛肉末、芥末、和芝麻油。據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偶嘗此湯,大加讚賞,從此撒湯聲名遠播。現今撒湯傳遍江淮大地,成為風味獨特的安徽著名小吃。
這10大安徽人愛吃的另類美食你吃過幾種?最喜歡哪道美食?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記得關注點讚下2020年好運連連必發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