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午,林生麗給顧客打飯。 張佳偉 攝
「開餐啦!」12月8日11時35分,凱陽餐館20多名顧客排隊,依次就餐。6元一份的自助餐,有10多個菜,顧客們吃得有滋有味。
凱陽餐館開在邵陽市紅旗路南正街一條不知名的弄堂裡,一張海報便是餐館的招牌,很不起眼。屋外老舊,屋內乾淨整潔,擺了6張方桌,牆上貼的海報格外醒目,寫著「文明用餐,呷飽為止,光碟行動,謝謝合作」。餐館老闆林生麗,今年66歲,經營餐館25年,期間僅微調一次價格,之後堅決不漲價。「心中的惠民信仰讓我堅持這麼做。」林生麗說。
惠民信仰源於林生麗的知青年代。1973年,林生麗被下放到武岡市大圳磨石嶺。那裡條件十分艱苦,看著村民一日三餐吃紅薯,住的是漏風的竹片房,林生麗心裡很不是滋味,下定決心要為老百姓做點實事。
1995年10月1日,林生麗借款2萬元開辦凱陽餐館。開張第一天起,生意就很火爆,獨特的「自助餐」方式和前衛的「光碟行動」理念,吸引許多市民前來體驗。為了回饋顧客,「早餐最低2元一碗粉(面)、中餐自助餐每人5元」的價格,持續到2007年底。2008年初,受冰災影響,物價迅猛上漲,林生麗將粉(面)價格調至2.5元、自助餐調至6元,並保持到現在。
張明亮今年62歲,家住北塔區資園社區,已在凱陽餐館吃了3年。「這裡價格便宜,飯菜可以儘量吃,像凱陽這樣一心惦記著百姓的餐館,在全國也難找出。」他說。
為節約成本,林生麗只請了2個人在店裡幫忙。每天早上4時許,她便開始忙活,到下午3時左右才打烊,晚上,她騎著電動車到江北市場進貨,有時會「守菜」至凌晨。「從外地運蔬菜的卡車要在晚上12時之前放空車回去,這個時候他們會大甩賣,菜既便宜又新鮮,守晚一點也值得。」她說。
為確保乾淨衛生,林生麗每天將灶臺、鍋碗瓢盆洗得乾乾淨淨,餐館衛生一天一小搞、一周一大搞。她還定下規矩:不允許顧客在打菜時講話;打烊時不留剩菜……「我是衝著這裡乾淨實惠來的,在這裡吃了8年,從來沒發生拉肚子之類的事。」在附近打工的黃先生說。
「每天來吃飯的有400多人,70%是弱勢群體,20%是上班族,還有10%家不在邵陽,老顧客居多。」林生麗介紹。從河南到邵陽做生意的許先生,在凱陽餐館吃了15年。「林姨做的菜很對我的胃口,在這裡能感受到家的溫暖。」他說。
「這麼便宜,到底有沒有賺頭?」經常有新顧客問她。「一份賺5角錢,賠本的生意我也做不久,得保證員工的工資。」林生麗坦言。老顧客們經常建議她漲點價,漲1元也行。林生麗會說,「這個世界,還有不少生活困難的人。」也有同行過來頂撞她,說低價飯菜影響了他們做生意。她反駁道,「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我的信仰是惠民、你的信仰是賺錢,我們的信仰不同!」
林生麗待人熱情,唯獨看不慣浪費。打菜時,她會提醒顧客:「吃多少、打多少,可以隨便吃,但絕對不能浪費。」有些新客不懂「規矩」,正好撞在她的「槍口」上,被批評得面紅耳赤。但她又是「刀子嘴、豆腐心」,沒有罰過顧客的錢。「有一次,一個顧客因為身體不舒服吃不下,浪費了飯菜,主動罰款20元。這讓我挺感動的,最後我也沒有要。」她回憶道。
對於林生麗,她的老伴徐忠誠以前經常說她開的是「慈善店」「有點哈」(邵陽話,有點傻)。「我們是同班同學,我慢慢地感化他,現在也支持我了。」林生麗笑著說。
目前,林生麗已物色外甥女婿作為自己的接班人。「我自己要做到做不動為止,我們『凱陽』招牌要傳承下去。」林生麗說。
去年,林生麗被評為「邵陽好人」。上臺領獎時,邵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迎春對她說:「你能堅持下來不容易,為你點讚!」那時,她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得到了認可,肚子裡積攢的委屈化作淚水奪眶而出。
今年8月,林生麗被評為誠實守信「湖南好人」。
來源:湖南日報
作者:張佳偉
編輯:陳加寧
【來源:湖南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