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 科學穿衣 預防疾病

2021-01-13 雲南省健康宣教中心

寒潮來襲易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導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疾病。因此,公眾應注意加強自身的保暖防護,儘量避免與冷空氣直接接觸。

科學穿衣保暖——「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

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衣物本身並不產熱,而是通過緩衝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間的對流保存熱量,如果內衣穿得過厚,會增加內衣裡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溼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

頭腳保暖要做好,腰別露。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一定要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腰部雙腎附近最怕風寒侵襲,穿衣要注意腰部的銜接,上衣一定要蓋過腰部。

敏感人群少外出。

冬季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人群影響最大、最明顯。相比普通人群,上述人群是容易受寒潮影響的敏感人群,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尤其要注意頭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儘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應做好保暖措施。

來源: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

相關焦點

  • 最近天氣寒冷,呼吸道疾病多發—市民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市民出示「綠碼」後才能進入醫院 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醫院都嚴格實行預檢分診,加強核酸檢測,尤其現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更是採取多種措施來加強檢測,市民大可放心去醫院就診。」高燕說。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凱介紹,每年秋冬季,對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都具有考驗性,老人身體各項機能下降,抵抗力差,難免抵禦不了嚴寒天氣,而兒童的呼吸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極易受到外界病菌侵入從而患病。如果長期堅持鍛鍊,人的身體各項機能會變得更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身體免疫力,所以加強身體鍛鍊是有好處的。
  • 音樂人為高以翔掃墓祭拜突發猝死:天氣寒冷,提前預防心血管疾病
    雖然呂曉棟突發猝死的原本不一定是心血管堵塞,但是隨著寒冬到來,寒冷的氣候給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帶來多重考驗。不少患者因天氣變冷,血管變「硬」,血液黏稠不流通,或誘發血栓導致猝死。所以在現實生活當中,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及時的去預防心血管堵塞的一個問題,否則嚴重的會使體內的血流受阻,進而引起心臟血管堵塞,這種情況就相當危急。
  •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老人要注意防寒保暖。如何預防?專家這樣建議季節性變化溫差大,呼吸道和心腦血管疾病多發,徐述建議要順應節氣,在飲食上注意調理,多吃火鍋注意保暖;要注意運動方式,適當泡溫泉可通暢血管,有意識地鍛鍊身體,對預防季節性疾病有很大幫助。「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季節,老人預防季節疾病復發,最好的辦法是做好個人防寒保暖工作。」
  • 天氣寒冷,1月份謹防這些疾病
    1月份天氣寒冷、潮溼,是新冠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發季節。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員流動頻繁,外出旅遊、探親和聚餐明顯增多,人群的流動和聚集增加了傳染病流行的風險,1月5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提示,市民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預防措施。
  • 解讀穿衣指數
    為了適應冬冷夏熱這種一年四季周期性變化,人們除了自身調節外,穿衣則是人體適應不良氣象條件的最直接「防線」。   如同熱水瓶能保溫的道理一樣,通常人穿上衣服,平均能保存人體向外界散失熱量的三分之一。有人研究得出,外界氣溫與衣服表面的溫差隨著衣著的不同而不同。
  • 重慶的天氣很任性 街頭市民「亂穿衣」
    最近,重慶的天氣很任性。氣溫上躥下跳,讓人搞不清楚到底是春天還是夏天。5月14日,由於受冷空氣影響,重慶街頭雨水不斷、天氣陰冷,氣溫比起前段時間來也是斷崖式下降。街頭市民紛紛翻出了厚衣服,外套、毛衣、風衣等紛紛混搭亮相,當然也有不怕冷的身著短袖T恤,難分季節的混搭穿衣風格。專家提醒,春夏之交,天氣變化頻繁,氣溫變化大,令許多市民防不勝防。疫情期間,希望廣大市民注意增減衣物,加強自我防護,注意預防感冒、發燒和感染呼吸系統疾病。
  • 秋天來了,寶寶穿衣7個原則,預防感冒發燒從穿衣做起
    秋季是流行性感冒的多發季,溫差大,天氣反覆,多風多雨,且天氣乾燥。大人一不小心都會生病,更何況脆弱的寶寶呢?這個季節穿多了、穿少了都可能導致寶寶生病,一定要把握好適度的量。俗話說「春捂秋凍」,意思是秋天穿少點,凍一凍增強免疫力,真的是這樣嗎?
  • 天氣寒冷,記住「三暖一涼」及這兩種穿搭法,孩子穿衣恰當少生病
    過了立冬,本來還很暖和的天氣一夜入冬,最近一周,全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驟降。天氣的突然變冷,導致很多人都患上了感冒,尤其是孩子,感冒發燒的特別多。孩子本來就是易感冒人群,溫度有點風吹草動,首先中招的就是他們。孩子生病,除了影響身體健康,還會耽誤學業,孩子難受,家長上火。
  • 重慶天氣變化大 時晴時雨亂穿衣
    昨天還是37、8度的酷暑天氣,出門簡直是要被曬化的節奏,今天(17日)溫度又陡然暴跌至二十幾度,涼風嗖嗖,讓人趕緊裹緊身上的衣服。今年夏天,重慶天氣變化大,氣溫上躥下跳,讓市民難以適從。圖為趁著天氣涼快,市民在江北城江邊健身。街頭天氣昏暗,商場紛紛亮燈。城區雨水紛紛,部分路段行車緩慢。
  • 7日起深圳再轉寒冷天氣,這次能入冬嗎?
    最近這兩天氣溫還挺舒服的吧~小編今天爬山上班穿了件無帽衛衣,不冷不熱感覺剛剛好,路上也有小夥伴穿著羽絨服,感覺又是亂穿衣的一天了。今天是小寒節氣,俗話說:小寒大寒,凍作一團。我國北方許多地區在小寒時節通常已是千裡雪飄,河流封凍。黑龍江北部最低氣溫更可達零下40℃左右,名副其實的滴水成冰。但今天的深圳還是「秋答應」的位份,後宮的日子是越來越難。
  • 手繪| 秋冬季節天氣寒冷 請保護好你的「心」
    關注新華網  進入秋冬季節,天氣日益寒冷,心血管疾病也容易發作。  ·保暖  寒冷是誘發或者加重心血管疾病重要因素,寒冷刺激可誘發血管痙攣而導致急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甚至心肌梗死,且受涼後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因此,冠心病病人特別需要根據天氣變化穿著輕便保暖的衣物。  有的病人自我感覺很熱,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心功能不好,人體交感神經興奮的緣故,而並非真的熱。
  • 氣溫變化愁穿衣,精確的量化「穿衣法則」,讓你在寒冬溫暖如春
    那麼有沒有一個可以借鑑的穿衣標準呢?讓我們舒舒服服地度過氣溫變化的時期吧!當然有這樣的穿衣標準,不過從科學的角度講,這個「標準」並不嚴謹。因為衣服用的布料,填充等多種多樣。同一款服裝的保溫效果也大有不同。不過總的來說這樣的「標準」還是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下參考數據的。這不嚴謹的「穿衣標準」是這樣計算的。
  • 醫生告訴你,如何防寒保暖、預防疾病→
    為此,  記者專程走訪靜安區中心醫院,  採訪呼吸內科專家,  就寒潮天氣的防寒保暖、預防疾病  給出提示。其中,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尤其容易呈上升之勢,另外還有一些老年慢性病的患者也會感到身體的諸多不適。  當環境溫度大幅降低時,心絞痛、心肌梗死、腦卒中、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急性發病率大大升高,不得不防。
  • 冬季中風的風險更高了,還有這3個冬季高發疾病,需及時預防
    冬天是疾病的高發期,受到寒冷的刺激,除了高發的呼吸系統疾病,還有這3種疾病冬季要謹防,想過一個健康的冬天,需要仔細了解清楚。 1.中風 中風是發生在老年人中間的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比其他季節更易發生。
  • 天氣寒冷,請您收下這份冬季用水溫馨提示
    天氣寒冷,請您收下這份冬季用水溫馨提示 2020-11-24 18: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慶天氣宜出遊?出行、穿衣攻略請查收!
    國慶天氣宜出遊?出行、穿衣攻略請查收!冷空氣、降雨、降溫……這天氣簡直就是催眠神器這一波啊,是宅家黨的勝利!3、假期氣溫較常年略偏低,假期後期氣溫下降,早晚溫差大,大家注意適當添加衣物,預防感冒等疾病。在深圳國慶假期穿什麼?帶什麼?去哪兒玩?
  • 穿衣哪裡不能露?為你送上冬天「禦寒指南」
    原標題:深圳晚報為你送上「禦寒指南」 穿衣哪裡不能露 預防疾病招數多深圳晚報2018年12月10日訊 近日,深圳氣溫「大跳水」,又到了市民取暖「基本靠抖」的時節。記者從深圳急救中心、各醫療機構了解到,受到降溫天氣的影響,相關疾病高發。
  • 【紐西蘭天氣】紐西蘭天氣預報查詢及穿衣指南
    >旅遊紐西蘭驢友交流微信群:先加上面的微信號~~~~~~~~~紐西蘭本地聯繫方式:027 326 5130,021 2992 736微信公眾帳號:紐西蘭張先生攝影工作室淘寶店也開張啦~淘寶請搜:紐西蘭張先生攝影按我複製哦http://shop33381939.taobao.com/紐西蘭天氣預報查詢和紐西蘭旅遊穿衣指南
  • 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徐書立署名文章: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
    眾志成城戰疫情,科學補碘保健康焦作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書立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碘缺乏造成機體碘營養不良所表現的一組疾病的總稱,涵蓋了地方性甲狀腺腫(簡稱地甲腫,又稱地甲病)、地方性克汀病
  • 雨水雖然謝幕,邯鄲依然持續低溫寒冷天氣……
    雨水雖然謝幕,邯鄲依然持續低溫寒冷天氣…… 2020-03-27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