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襲易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導致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疾病。因此,公眾應注意加強自身的保暖防護,儘量避免與冷空氣直接接觸。
科學穿衣保暖——「內薄軟、中保暖、外防風」。
內衣應以薄、軟的棉織材質為主。衣物本身並不產熱,而是通過緩衝冷空氣和體表熱空氣間的對流保存熱量,如果內衣穿得過厚,會增加內衣裡的空氣對流,使保暖性下降。中層衣服不和皮膚接觸,屬於保暖層,吸溼性要強,羊毛、羊絨、純棉材質最合適。外衣要以防風為主,面料要緻密,不宜穿著毛線編織的外套。
頭腳保暖要做好,腰別露。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一定要戴圍巾或穿件高領衫。腿部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會覺得暖和。腰部雙腎附近最怕風寒侵襲,穿衣要注意腰部的銜接,上衣一定要蓋過腰部。
敏感人群少外出。
冬季氣溫驟降對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患者以及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人群影響最大、最明顯。相比普通人群,上述人群是容易受寒潮影響的敏感人群,應注意及時添加衣物保暖,尤其要注意頭部、胸背、脖子和四肢的保暖;儘量減少外出,必須外出時應做好保暖措施。
來源:雲南省人口和衛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