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日前,記者來到寶雞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就診室外的樓道已經坐了幾名患者等待就醫。
「近期就診的大都是呼吸道疾病患者,但和往年同期相比,就診人數有所下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戴了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擋一部分細菌和病毒的侵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副主任醫師高燕告訴記者,每到冬季,氣溫驟降,霧霾侵襲,導致人的呼吸道黏膜防禦能力下降,這時病毒就會入侵人體。加之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抵抗力減弱,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小孩和老人因為體質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堅持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很關鍵。
戴口罩真的這麼管用?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記者在寶雞市第三人民醫院一樓門診大廳看到,前來諮詢老慢病的患者不少。家住金臺區宏文路的郭大爺今年76歲,患老慢支病好多年了,每到冬季病情就會發作,需要住院治療。但今年,他感覺身體還可以。「今年我的慢病也沒有反覆發作,你看我和老伴出門就戴口罩,挺管用的。」郭大爺說。
在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部,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來力偉告訴記者,往年這時候住院部是一床難求,今年看不到這個現象,有些病房還有空床位。來力偉說,以前秋冬季呼吸科門診人數一天平均在30人左右,現在下降到20人左右。他分析,今年出現這種現象,很大的原因是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養成了戴口罩的好習慣,這樣做可以有效預防病毒傳播,也起到了防護作用。
「除了進入醫院要佩戴口罩,人們日常進入汽車站、火車站、商場、超市等人員集中、流動性大及密閉公共場所時也要佩戴口罩。此外,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腹瀉等症狀,要佩戴好口罩,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排查與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幾家醫院的醫生都這樣說。
有病及時前往醫院
市民趙女士的女兒今年5歲,最近患了感冒,鼻涕眼淚一大把,還不停地咳嗽。趙女士先是在家裡給孩子吃藥,但病情沒有好轉,想去醫院又覺得醫院人流量大,孩子抵抗力差,怕被傳染其他疾病。記者採訪了解到,像趙女士這樣心存擔憂的市民不在少數,因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人生病了也不願先去醫院,覺得自己買點藥吃就行了。
「其實,這是大家的誤區。」來力偉說,如果患了呼吸道疾病不及時就醫,耽誤了病情,那可能小病變大病。有些輕症患者如果自行吃藥效果不好,就一定要去醫院對症治療。
記者在走訪市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寶雞高新人民醫院時看到,醫院並非大家想像中那樣危險。一進醫院大門,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每個人、每輛車都要進行嚴格檢查、檢測,出示「綠碼」才能進入醫院。每個通道口都有專業的檢測人員,確保進入醫院的每個人都會接受測溫、看碼等必要的檢查。針對沒有手機綠碼的老年患者,各家醫院還設置了身份證檢測通道,方便老年患者入院就醫。此外,記者在這些醫院的門診部看到,全都實行一人一診室制度,每次看病或者問詢,只允許一名患者進入。住院部也設置了檢測程序,只要進入住院部,要再次逐人檢測,確保不漏一人。
「醫院都嚴格實行預檢分診,加強核酸檢測,尤其現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更是採取多種措施來加強檢測,市民大可放心去醫院就診。」高燕說。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只要把身體鍛鍊好了,什麼病菌都不怕。」家住寶雞市植物園附近的李師傅常年堅持鍛鍊身體,雖然已經55歲,但他的身體倍兒棒。說起來,李師傅堅持晨跑已經十多年了,一年到頭很少感冒。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凱介紹,每年秋冬季,對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都具有考驗性,老人身體各項機能下降,抵抗力差,難免抵禦不了嚴寒天氣,而兒童的呼吸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極易受到外界病菌侵入從而患病。如果長期堅持鍛鍊,人的身體各項機能會變得更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身體免疫力,所以加強身體鍛鍊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市民的預防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陳凱建議,除過堅持鍛鍊,大家還應在飲食上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在寒冷天氣裡,老人和孩子儘量少出門,如果要出門,也要穿暖和,戴上口罩和帽子。天氣晴好時,要適當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陳凱還分享了一個小妙招:增加拖地次數,因為暖氣房間裡空氣乾燥,拖地可以讓房間降燥保溼。
陳凱說,疫情防控始終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寒冷的冬季,市民更不能放鬆警惕,要加強預防,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鍛鍊身體,有病及時就醫,才能健康安然過冬。
記者符雅琦唐君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