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寒冷,呼吸道疾病多發—市民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2020-12-21 寶雞網
  老慢支患者向呼吸科醫生諮詢  市民戴著口罩排隊掛號  市民出示「綠碼」後才能進入醫院


 堅持科學佩戴口罩
  日前,記者來到寶雞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就診室外的樓道已經坐了幾名患者等待就醫。
  「近期就診的大都是呼吸道疾病患者,但和往年同期相比,就診人數有所下降,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大家都戴了口罩。口罩能有效阻擋一部分細菌和病毒的侵入。」市人民醫院呼吸內二科副主任醫師高燕告訴記者,每到冬季,氣溫驟降,霧霾侵襲,導致人的呼吸道黏膜防禦能力下降,這時病毒就會入侵人體。加之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抵抗力減弱,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小孩和老人因為體質較弱,更容易受到感染,所以堅持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很關鍵。
  戴口罩真的這麼管用?11月18日是「世界慢阻肺日」,記者在寶雞市第三人民醫院一樓門診大廳看到,前來諮詢老慢病的患者不少。家住金臺區宏文路的郭大爺今年76歲,患老慢支病好多年了,每到冬季病情就會發作,需要住院治療。但今年,他感覺身體還可以。「今年我的慢病也沒有反覆發作,你看我和老伴出門就戴口罩,挺管用的。」郭大爺說。
  在市第三人民醫院呼吸科住院部,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來力偉告訴記者,往年這時候住院部是一床難求,今年看不到這個現象,有些病房還有空床位。來力偉說,以前秋冬季呼吸科門診人數一天平均在30人左右,現在下降到20人左右。他分析,今年出現這種現象,很大的原因是疫情防控期間,大家養成了戴口罩的好習慣,這樣做可以有效預防病毒傳播,也起到了防護作用。
  「除了進入醫院要佩戴口罩,人們日常進入汽車站、火車站、商場、超市等人員集中、流動性大及密閉公共場所時也要佩戴口罩。此外,要做到勤洗手、常通風、用公筷、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腹瀉等症狀,要佩戴好口罩,及時到就近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排查與診療,就醫過程儘量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幾家醫院的醫生都這樣說。
  有病及時前往醫院
  市民趙女士的女兒今年5歲,最近患了感冒,鼻涕眼淚一大把,還不停地咳嗽。趙女士先是在家裡給孩子吃藥,但病情沒有好轉,想去醫院又覺得醫院人流量大,孩子抵抗力差,怕被傳染其他疾病。記者採訪了解到,像趙女士這樣心存擔憂的市民不在少數,因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不少人生病了也不願先去醫院,覺得自己買點藥吃就行了。
  「其實,這是大家的誤區。」來力偉說,如果患了呼吸道疾病不及時就醫,耽誤了病情,那可能小病變大病。有些輕症患者如果自行吃藥效果不好,就一定要去醫院對症治療。
  記者在走訪市人民醫院、市第三人民醫院、市中心醫院、寶雞高新人民醫院時看到,醫院並非大家想像中那樣危險。一進醫院大門,必須全程佩戴口罩,每個人、每輛車都要進行嚴格檢查、檢測,出示「綠碼」才能進入醫院。每個通道口都有專業的檢測人員,確保進入醫院的每個人都會接受測溫、看碼等必要的檢查。針對沒有手機綠碼的老年患者,各家醫院還設置了身份證檢測通道,方便老年患者入院就醫。此外,記者在這些醫院的門診部看到,全都實行一人一診室制度,每次看病或者問詢,只允許一名患者進入。住院部也設置了檢測程序,只要進入住院部,要再次逐人檢測,確保不漏一人。
  「醫院都嚴格實行預檢分診,加強核酸檢測,尤其現在呼吸道疾病高發時期,更是採取多種措施來加強檢測,市民大可放心去醫院就診。」高燕說。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
  「只要把身體鍛鍊好了,什麼病菌都不怕。」家住寶雞市植物園附近的李師傅常年堅持鍛鍊身體,雖然已經55歲,但他的身體倍兒棒。說起來,李師傅堅持晨跑已經十多年了,一年到頭很少感冒。
  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陳凱介紹,每年秋冬季,對老年人和兒童來說都具有考驗性,老人身體各項機能下降,抵抗力差,難免抵禦不了嚴寒天氣,而兒童的呼吸道還沒有發育完全,極易受到外界病菌侵入從而患病。如果長期堅持鍛鍊,人的身體各項機能會變得更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身體免疫力,所以加強身體鍛鍊是有好處的。尤其是在冬季呼吸道疾病高發期,市民的預防意識也在不斷加強。陳凱建議,除過堅持鍛鍊,大家還應在飲食上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新鮮果蔬。在寒冷天氣裡,老人和孩子儘量少出門,如果要出門,也要穿暖和,戴上口罩和帽子。天氣晴好時,要適當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陳凱還分享了一個小妙招:增加拖地次數,因為暖氣房間裡空氣乾燥,拖地可以讓房間降燥保溼。
  陳凱說,疫情防控始終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寒冷的冬季,市民更不能放鬆警惕,要加強預防,只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鍛鍊身體,有病及時就醫,才能健康安然過冬。

記者符雅琦唐君愷

相關焦點

  • 冬季寒冷季節性疾病多發,專家建議...
    其中,老人患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較多,來院就診老人多了5%至10%;小孩以發燒、感冒以及胃腸道疾病為主。」吳喜榮表示,處於常態化疫情防控的當下,今年的冬季季節性患病人數較往年來說有減少的現象。市民群眾都比較注重個人衛生習慣,外出戴口罩等做好自我防護,對預防呼吸道疾病是非常有幫助的。
  • 【溫馨提示】日常生活中怎樣做好個人防護?
    日常生活中怎樣做好個人防護?連日來,新冠肺炎的無症狀感染者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今年4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表明,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存在著傳播風險。那麼,日常生活中普通人應該如何做好防護?
  • 天氣寒冷,1月份謹防這些疾病
    1月份天氣寒冷、潮溼,是新冠肺炎、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也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發季節。隨著春節的臨近,人員流動頻繁,外出旅遊、探親和聚餐明顯增多,人群的流動和聚集增加了傳染病流行的風險,1月5日,合肥市疾控中心發布提示,市民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必要的預防措施。
  • 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福建權威中醫專家支招
    受訪者供圖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副院長、中醫主任醫師李芹表示:「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和氣溶膠進行傳播,以及密切接觸傳播。冬春時節氣溫低,人體免疫力下降,而新冠肺炎屬於呼吸道疾病,病毒在秋冬季繁殖能力增強;冬春時氣溫低,人們更多在室內聚集,讓病毒更易於在人群中傳播;需重視冬春季節防疫,不可鬆懈。」
  • 北京市新增1例,天氣寒冷,務必做好防護!
    蘇為之制 近日,我市遇到了罕見的極寒天氣,氣溫驟降。當氣溫驟降時,人體若無法適應劇烈的冷暖變化,抵抗力就會下降,且冬季在密閉的場所活動時間增多,呼吸道傳染病發生風險加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做好防寒措施和個人健康防護。
  • 加溼器引發呼吸道疾病?如何正確使用許多人還不知道
    霧霾天氣多發,再加上冬季天氣寒冷,不少家庭用上了空調、地暖等取暖設備,這導致室內乾燥,因此,加溼器受到不少市民青睞。同時,除了功能,品牌力量不容忽視,應儘量挑選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加溼器要定期清洗這幾天,家住永拖路的市民王先生發現,每次使用加溼器後,就會出現嗓子疼、鼻子堵塞的情況。王先生家最近每晚開空調,家裡因此變得很乾燥,鼻子、嘴巴都乾乾的,很不舒服。於是,王先生拿出了以前買的加溼器,放在自己的床頭,晚上睡覺的時候打開使用。
  • 北京最新天氣預報:今明天氣晴好,周四氣溫跳水
    今天白天天氣晴好,較適宜戶外活動;受冷空氣影響,明天氣溫下降,請及時增加衣物,謹防感冒。 ​​​​近期氣溫多起伏,處於感冒和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期,老人、兒童和體弱者需多注意健康防護。 疾控中心專家提醒流感高發季勤洗手勤通風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表示,寒冷天氣或氣溫驟降期間,有幾類人群尤其需要注意,分別是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和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病患者。
  •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做好個人防護比什麼都重要!聽鍾南山瞿介明...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加之國內大部分地區步入秋冬流感高發季,在這種情況下,個人應該如何應對?對此,不論是公共衛生專家,還是臨床醫生都提到一點:個人自律!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第一健康責任人」,此時此刻,堅持做好個人防護比什麼都重要。
  • 北京疾控:近段時間天氣寒冷,市民如何做好居家清潔消毒?
    進入冬季,天氣寒冷,市民朋友開窗通風次數減少,場所相對密閉,增加了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風險。在此,提示市民朋友居家清潔消毒要做到「七要」: 一是要勤通風。根據具體天氣情況,每天通風2至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通風時注意保暖。 二是要勤洗手。飯前便後,外出回家,觸摸口、眼、鼻之前要洗手。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 三是要勤換洗衣物。
  • 近段時間天氣寒冷,如何做好居家清潔消毒?注意這「七要」!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龐星火 12月13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現將具體情況通報如下: 某女,28歲,波蘭籍,由波蘭乘坐國航CA738航班12月5日到達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入境後海關進行健康篩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
  • 氣溫驟降 市民應做好防寒保暖
    據全市氣象監測點氣溫監測記錄,昨日氣溫跌至5℃,未來幾天,東莞大多時候仍將是陰冷天氣,間中有零星小雨,降溫幅度比較明顯。寒氣逼人,暖意不減,露宿街頭者得到了庇護和援助;面對溼冷天氣市民也做足了保暖措施,預防呼吸道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不過欣慰的是,市場菜價目前平穩,市民的菜籃子拎得還算輕鬆。
  • 天氣轉冷 心腦血管患者要學會自我防護
    2020年12月20日 13:24   近期,隨著沈城氣溫持續走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骨關節炎、心腦血管疾病也進入了高發期。
  •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如何做好個人防護?省衛健委「九問九答」來了!
    (四)普通公眾如何選戴口罩?佩戴口罩,是預防新冠肺炎、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有效方法,既保護自己,又保護他人。公眾應根據不同疫情風險等級和所處環境選擇適宜防護級別的口罩,不過分追求高防護級別。1.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可以不戴口罩。
  • 解讀市民健康公約|天氣炎熱如何佩戴口罩,重醫感染科專家這樣說
    《重慶市民健康公約》已於2020年6月13日正式發布。為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的個人防護,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今日(2日),重慶市衛健委邀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病科主任、重慶市新冠肺炎救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黃文祥教授對《公約》進行解讀。
  • ...康復專委會】 | 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如何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
    【呼吸康復專委會】 | 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如何正確佩戴醫用外科口罩?03在醫院,哪些地方是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重點區域?醫院的急診科、兒科、發熱門診、重症監護室等區域的患者和家屬,常常會接觸到潛在的流感感染者,所以,這些人應該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進行防護。流感季節,您還要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逗留過久。如果不能避免,也應該使用醫用外科口罩進行防護。
  • 疫情期間,怎樣做好個人防護?10條實用建議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好個人防護呢?在中國人口出版社聯合中華醫學著作網工作團隊編輯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漫畫》中,專家們給出了10條實用建議。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衛生習慣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用一次性紙巾或乾淨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 市疾控專家提醒: 做好個人防護出門不忘佩戴口罩
    市疾控專家提醒: 做好個人防護出門不忘佩戴口罩 2020-12-24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一假期出遊如何做好防護?張文宏畫了4個重點 還提了個額外要求
    秋冬季本就是傳染病高發季節疊加新冠疫情的影響接下來的日子該如何防護?根據往年經驗,今年秋冬季和明年春天,都會出現新一波細菌、病毒感染,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尤為明顯,肺炎發病率也會增高。一方面,因為寒冷,病原體在室外生存時間增加;另一方面,大家待在室內的時間比較久,疾病傳染風險增高。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
  • 麗水市疾控專家提醒:做好個人防護出門不忘佩戴口罩
    面對隨之增大的疫情傳播風險,市民應該如何做好個人防護工作?23日,記者採訪了市疾控中心健康教育所副所長肖靚,她提醒,面對日益臨近的元旦、春節假期以及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要求,首要的防護重點就是堅持佩戴口罩,尤其是外出時不忘佩戴口罩。「呼吸道病毒主要傳播途徑就是飛沫傳播,戴上口罩可以有效阻隔病毒的傳播。」
  • 「疫情防控」日常生活中怎樣做好個人防護?專家這樣說→
    今年4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表明,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無症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