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全球經濟最富裕的地區之一,發達國家數量眾多,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發達國家都集中在歐洲。不過在歐洲大陸,有一個片區卻經常被人遺忘,這就是東歐。傳統的東歐國家主要指前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等。蘇聯解體後,又從中分出了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等。那麼東歐這麼多國家中,究竟有沒有發達國家?
在前蘇聯時代,東歐普遍被認為是發達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在蘇聯解體後,許多東歐國家陷入動蕩和蕭條,經濟發展水平停滯甚至出現倒退。近年來,隨著各國經濟轉型初步完成,一些國家逐漸走出了低谷,有的也加入了歐盟,經濟發展逐漸走上正軌,人均收入也大幅提高。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人均GDP達到發達國家標準的東歐國家包括捷克(2.31萬美元),斯洛伐克(1.94萬美元),立陶宛(1.92萬美元),愛沙尼亞(2.33萬美元),拉脫維亞(1.79萬美元)。
IMF發達國家中對初等發達國家的定義是人均GDP要達到2萬美元,上述國家中有些似乎沒有達到標準。我的理解是上述五國可以看成是兩個地區,一個是原來的捷克斯洛伐克,雖然後來分成兩個國家,不過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非常接近;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波羅的海三國,立陶宛,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基本上也被視為一個整體。
從地理位置來看,捷克是最接近西歐的國家,其西部與德國和奧地利為鄰。捷克之所以能成為東歐最發達的國家,跟捷克悠久的工業傳統有很大關係,捷克和斯洛伐克歷史上是一直是奧匈帝國的工業基地,是當時的世界工業強國,鋼鐵,機械,工具機,軍工等產業都非常發達。今天捷克依然保留了強大的工業體系,能生產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和無源雷達防空系統,擁有一流汽車製造工業,德國大眾旗下的著名品牌斯柯達就誕生於捷克姆拉達,如今這裡是捷克著名的汽車城。
波羅的海三國面積狹小,分別介於4-7萬平方公裡之間,人口總共約600多萬,波羅的海三國當中要特別提一下愛沙尼亞,因為這個人口只有130萬的國家卻是一個信息科技強國,著名的科技公司Skype就誕生於愛沙尼亞首都塔林。這個風靡全球的語音通訊軟體最初是由塔林的兩名年輕人創辦,提供國際免費通話服務,後來微軟以85億美元收購了這家企業。由於擁有良好的軟體人才和創業環境,愛沙尼亞也因此發展成為歐洲著名的科技產業重鎮,被譽為波羅的海之虎。
捷克和愛沙尼亞是東歐邁向發達國家的典型範例,儘管與西歐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還有一定差距,不過事實證明,東歐一樣可以成為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