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嘉誠的賺錢能力,堪稱世間罕見,眾所周知,李嘉誠是香港的地產大亨,李兆基的恒基兆業喜歡蓋豪宅,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只是香港的屋村之王。
屋村是香港的一種住房形式,其中一部分是公家蓋的,還有一部分是私人開發商蓋的,李嘉誠就是香港的屋村之王,他在1984年,連續蓋了四個屋村,分別是黃埔花園,海怡半島,帝港城,夾谷山莊這四大屋村,幫助李嘉誠賺到了100多億的利潤,也奠定了他屋村之王的地位。
其中又以黃埔花園最為傳奇,在這個項目當中,李嘉誠的眼光跟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這個項目李嘉誠利用經濟危機的的時間差,結果是大賺了53億。要知道距離今天30多年前了的事,當時的53億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果是放在今天至少是500億的價值。
我們都知道,李嘉誠在在投資市場上最厲害的就是以小博大。1979年,李嘉誠聯合包玉剛成功控制英資老牌企業和記黃埔,而和記黃埔當時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當時李嘉誠僅僅花了2500萬美元,就控制了市值10億美元的和記黃埔,隨後,李嘉誠著手利用黃埔船塢發展黃埔花園的項目,這個項目當時要建成香港最大屋村項目。
李嘉誠做房地產,土地來源一方面是靠拍賣,另一方面就是靠收購其他公司的資源,1983年開始,香港遭遇到了信心危機,許多香港人紛紛選擇移民,拋售物業,整個香港的房價和股市,都紛紛崩盤,當時可以說是人人自危。
不過李嘉誠卻利用了經濟危機的這個時間差,決定在這個時候建造黃埔花園,由於這個時候市場上一片低迷,李嘉誠僅僅以3.9億元的價格,補足了土地的差價。這也為他節省了24億元的開支,隨後李嘉誠投入了40億來開發這個項目,整個項目總計完成100多棟高層住宅,還有商場,學校,醫院等配套設施,這個項目當時放眼,全球也是獨一無二的。
因為是經濟低迷的時候,建築成本也是大大的降低,一年之後,中英談判開始,香港的前景又一片光明,房價也隨之開始上漲,黃埔花園連續推出了11期,從1983年售賣一直賣到了1986年,才全部賣完,黃埔花園獲得了市場的追捧,市民和炒房團蜂擁而至,在4年之內李嘉誠靠這個項目,總收入是達到了93億,扣除到40億的投入,足足賺到了53億,如此高的回報率,放眼全球的房地產,恐怕都是絕無僅有的。
除了賺到了53億以外,李嘉誠還擁有了10070萬平方英尺的商場面積出租,這又為李嘉誠創造了穩定的現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