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把船廠蓋成小區,商鋪多高價格都不賣,如今反而賺回上百億

2020-12-20 林小明同學

李嘉誠是一個商業眼光超前的人。許多人可能都知道李嘉誠是靠著房地產起家的,不過香港幾十年來發展房地產的商人何其多,為何單單是李嘉誠一個人成為華人首富呢?那就是李嘉誠的眼光非常獨到,他總是敢於冒險,懂得人棄我取的道理。

50年代的時候,霍英東發明了樓花,這極大促進了香港房地產的發展。不過李嘉誠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靠賣房子來賺錢,雖然來錢快,但是風險也大,如果遇到了樓市大跌,那麼房子就爛在手裡。

於是在大家都瘋狂投資房地產的時候,李嘉誠卻選擇了比較笨的辦法,他去蓋工業大樓收租。當時香港工業發展也非常快,工業大樓的需求非常高,租金回報率也可以達到10%左右,當然比起賣樓賺錢是不值一提的。

另外李嘉誠蓋樓收租,全部資金都是自有資金,發展就比較慢。別人靠樓花來發展房地產,用的都是別人的資金,發展就非常迅速。不過李嘉誠的眼光確實厲害,幾年之後香港樓市真的大跌,許多搞房地產的人都破產了。

當時李嘉誠的偶像廖寶珊就破產了,最終導致腦溢血而身亡。李嘉誠卻因為發展收租物業,所以非常穩健度過了整個難關。在地產大跌之後,李嘉誠趁機抄底,買下了大量的物業用來收租,等到了樓市大漲之後,李嘉誠單單是物業的升值就大賺了一筆,身家漲了10倍以上。

其實李嘉誠的經典的商業案例非常多,不過說起來最重要就是李嘉誠有常人所沒有的耐心。比如說李嘉誠在80年代開發的黃埔花園,這個項目就非常好彰顯了李嘉誠的耐心。1978年李嘉誠成功收購了和記黃埔公司,隨後他決定利用和記黃埔旗下的舊船廠來開發房地產蓋小區。

80年代初期,香港地產非常火熱,不過李嘉誠卻一直按兵不動。這讓許多人非常不理解。現在行情這麼好,李嘉誠到底在等什麼。2年之後,行情大跌,許多人都在拋售物業,不過李嘉誠卻突然出售,現在開發黃埔船塢,要發展一個香港最大的屋村。

這讓很多人都不明白,李嘉誠在這個時候蓋如此大的項目,能否賣出去都是一個問題。不過李嘉誠心裡卻有自己的算盤,他知道行情不好是暫時的,而且在這個時候開發,自己還可以節省一大筆錢的費用。如果是在2年之後開發,李嘉誠單單是補地價就需要支付28億,不過現在卻只需要支付3.9億,單單是這一塊的成本就節省了20多億。

另外在這個時候開發,建築跟人力的成本都將大大節省。等到房子建成的時候,香港樓市迎來了復甦,李嘉誠大賺了一筆。當時搶購黃埔花園的人非常多,幾乎是供不應求。

沒有不久,整個黃埔花園的房子都銷售一空,李嘉誠整個項目收入了90億,除去了40億的成本,李嘉誠大賺了50億。因為這個項目的現金流非常好,所以李嘉誠決定整個小區全部的配套商鋪全部不出售。

因為李嘉誠已經不需要靠著這些商鋪出售來回籠資金了,於是這些商鋪李嘉誠全部用於自持,然後用來放租。李嘉誠當時總計收穫了170萬平方尺的商業面積,折合18.9萬平方米的面積。如果不算這30多萬的租金收入,單單是算現在這些商鋪的升值,李嘉誠就大賺了一筆。

其實當時很多人也勸李嘉誠趁著黃埔花園大賣,趁機把商鋪也高價出售,不過李嘉誠卻不願意,而且給多少錢也不賣。過去30多年,香港商鋪的升值速度是驚人的,很多商鋪才幾十平方米,售價就達到了幾千萬,甚至上億。

李嘉誠手裡這18.9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如果按照一平米10萬的價格來出售,那麼總計市值就可以達到189億了。李嘉誠輕輕鬆鬆就賺到了上百億,這還沒算上這麼多年來的租金收入呢。

李嘉誠的商業眼光確實非一般人可以相比。其實李嘉誠做生意從來都不拘於常勢,他非常靈活多變,總是能夠順應時勢,這才是最厲害的地方。這是一般商人所不能做到的。黃埔花園商鋪這個項目不過是李嘉誠人生眾多經典案例中的一個而已。

李嘉誠最厲害的一個項目還是在英國的千億賣橙項目。李嘉誠通過數年的布局,最終把一家不值錢的通訊公司以1650億的價格出售,創造了香港股市有史以來,最高的利潤紀錄。

很多人做生意投資總是不能賺到錢,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沒有耐心。李嘉誠卻有著非常人的耐心,他很多項目都是在10年甚至20年之後才開始體現出真正的厲害之處。很多人做一個項目,都是一兩年就想看到回報。這就是普通人跟李嘉誠的區別。

其實李嘉誠真正發家也是50歲之後,他第一次成為華人首富已經72歲了。其實李嘉誠的經歷告訴我們,耐心跟專注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又失算了!2年前4百億賣掉的中環中心,今已升值到6百億
    李嘉誠當時賣出42層寫字樓、6間商鋪跟402個停車位才402億,如果除掉商鋪跟停車位,那麼寫字樓的交易價格應該才不到300億。算起來每一層的價格7億左右。這次朱孟依買下的價格已經接近10億了。李嘉誠可以說是又賣早了。李嘉誠有一套理論叫做不賺最後一個銅板。其實這個理論很厲害。不過不賺最後一個銅板,也不代表可以賣得太早了。事實上過去幾年,李嘉誠很多物業都賣早了。
  • 30年前李嘉誠用幾千萬買下舊船塢,拆掉蓋成小區,簡簡單單賺90億
    許多人都不明白為何李嘉誠是大部分人心中真正的華人首富。雖然從2014年之後,李嘉誠已經連續5年無緣財富榜的華人首富。不過事實上,這樣的排位遊戲,李嘉誠早已厭倦。李嘉誠曾經公開說過,自己早就不關心財富排名。
  • 蓋了一棟70層的豪宅,結果三分之二賣不出,誤打誤撞反而賺幾百億
    不過即使是這樣的房子,依然每一平方賣到了100多萬元。內地最貴的小區是上海的湯臣一品,一平米的價格也才30多萬。許多內地人肯定不能明白,香港富豪為何會花幾個億去買這樣的房子。肯定不少人會想,如果我有幾個億就去蓋別墅了。事實上在香港幾個億可能還買不到獨棟別墅。香港的獨棟別墅位於深水灣、淺水灣跟山頂等幾個地方。這些地方都是真正寸土寸金的地方。
  • 花十幾億幫上海修一片老宅子,後在旁邊蓋4棟寫字樓,賺了2百億
    李嘉誠用200億開道,最終建成東方廣場,如今一年的租金收入就接近30億。當年為了建成東方廣場,拆掉了這一片不少的老舊建築,讓許多人痛心不已。相比之下,另外一個香港富豪羅康瑞就十分聰明了。當年羅康瑞初到上海發展,投到了上海太平橋的這塊地皮。如果以當時大部分人的做法,直接就拆掉蓋成住宅出售。不過羅康瑞沒有這麼幹。
  • 2千萬買塊地皮,蓋了52棟大樓之後卻不肯賣,20年後賣出賺4百億
    其實說到此道的高手,除了李嘉誠之外,李兆基也是一個高手中的高手。李嘉誠跟李兆基在香港,可以說是最富有的兩個人。兩個人都是出生於1928年,都是廣東人,而且都是姓李,而兩個人的商業手法也非常接近。李兆基最著名的一個項目就是在1976年開發了香港沙田第一城。這個項目李兆基用了區區2千萬,最終就賺回了4百億,堪稱是經典的地產項目。1976年香港拍賣沙田的一塊地皮。
  • 原是躺賺的生意,如今卻成「燙手山芋」,商鋪為什麼就涼了?
    原是躺賺的生意,如今卻成「燙手山芋」,商鋪為什麼就涼了?推薦語:過去20多年來,我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突飛猛進,從事房地產開發、銷售相關的企業都賺得了盆滿缽滿。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覺察到,最近給你打電話的售樓部比以往都要多了起來,就連筆者一天接到3—5幾個也都「習以為常」。這是一個啥信號呢?其實這也表明爆紅的樓市在「遏制房價上漲」的號角聲中,終於「涼了」下來。而且這更是一個全國性的現象,在房住不炒主基調的引導下,各地的調控政策還是很有效果的。
  • 香港最有錢的老太太,擁有價值7百億的商鋪,連李嘉誠也找她合作
    東方廣場是1993年李嘉誠在北京投資200億開發的超級商業綜合體。這個項目是由李嘉誠跟香港的董家,還有內地的合作方一起合作建設的。如今東方廣場一年的租金收入就高達30億,是內地最賺錢的城市商業綜合體。不過許多人不知道,當年李嘉誠蓋這個項目的時候,曾經找了一個神秘的香港老太太合作。這個人就是利陸雁群。不過最終利陸雁群卻拒絕了跟李嘉誠合作,拒絕投資北京東方廣場。
  • 買了幾十個商鋪,如今虧了還是賺了?
    對於投資來說,20年的投資可以擁有這麼高的回報率真的是非常可觀。不僅在中國內地,在香港的房價同樣也上漲很快,今天要說的這位傳奇人物,在自己的事業發展巔峰的時候。硬是將自己的公司變成了私有化,然後逐漸關掉了生意,從而將全部資產都給了自己的妻子,他就是李兆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李嘉誠30多年前利用經濟危機時間差,蓋了一個屋村,輕鬆賺了53億
    說起李嘉誠的賺錢能力,堪稱世間罕見,眾所周知,李嘉誠是香港的地產大亨,李兆基的恒基兆業喜歡蓋豪宅,而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只是香港的屋村之王。屋村是香港的一種住房形式,其中一部分是公家蓋的,還有一部分是私人開發商蓋的,李嘉誠就是香港的屋村之王,他在1984年,連續蓋了四個屋村,分別是黃埔花園,海怡半島,帝港城,夾谷山莊這四大屋村,幫助李嘉誠賺到了100多億的利潤,也奠定了他屋村之王的地位。
  • 40年前峇里島還很荒涼,他卻花1億買座虧損酒店,今地價就賺百億
    那個時候旅遊業其實非常不發達。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就是在那樣一個年代,卻有一個中國人跑到峇里島去投資旅遊,花了1億買下了一座虧損的酒店。如今單單是這個酒店的地價就賺回了百億。這個如此有眼光的人就是華人首富李嘉誠了。拋開李嘉誠的人品不談論,他的商業眼光真的是歷史級別。40年之前,李嘉誠突然宣布花2.3億去收購香港中環的希爾頓酒店和峇里島的凱悅酒店。
  • 起家成謎的重慶李嘉誠,李嘉誠、許家印、劉鑾雄都在他的朋友圈
    本次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迅速進行了現場勘察,發現小區存在物業管理混亂,車位嚴重不足,亂改群租房等問題。 在媒體聚焦下,渝北加州花園的開發商也浮出水面,他就是被人稱作「重慶李嘉誠」的張松橋。
  • 租金高掙錢少 濰坊部分新小區商鋪成「傷鋪」
    同質化競爭激烈、電商衝擊等是重要原因,業內人士建議準確定位的同時要注重差異化經營  如今,濰坊市區的新建小區不斷湧現,新小區必然會配備一批商鋪,少則幾十家,多則上百家。但近幾年,新建的住宅小區不斷湧現,每個住宅小區周圍都會設置商鋪,由於房地產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開發商連小區裡建成的房子都賣不出去,小區周圍的商鋪想生意火爆無異於異想天開。  劉先生說,他手裡還有一個面積100多平方米的商鋪,以前被一家飯店承租,後來這家飯店因為生意不好關門了,已經過去近半年時間了,這間商鋪仍閒置著,對於何時才能租出去,他心裡也沒底。
  • 香港一個停車位,賣出了一臺勞斯萊斯的價格,開發商就是李嘉誠
    最近香港樓市的行情有所回落,不過由於房產在香港依然是硬通貨,所以這些固定資產的價格依然非常高。在這一輪行情下跌中,其實商鋪的影響最大,其次像寫字樓、住宅跟停車位影響都不大。其中優質停車位依然是供不應求。
  • 李嘉誠百億東倫敦地產項目終於獲批即將啟動!現在上車還來得及嗎
    北緯客摘要:可能很多投資者不知道,早在10年前,李嘉誠就在倫敦持有了東倫敦的一大片土地並且一直計劃著要造樓,可是也一直沒有被政府獲批!可就在這兩天,這個擱置了10年之久的東倫敦百億房產項目終於獲批了!要動工了!熟悉李嘉誠的投資者不會不知道,他所到之處這個房價就是蹭蹭蹭的往上竄!
  • 李嘉誠捂盤不算厲害,李兆基才是高手,捂盤20年幾千萬變成4百億
    今年李嘉誠賣掉了成都南城匯的項目,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個項目李嘉誠拿地十幾年還沒開發完,如今李嘉誠把剩下的第六第七期一次性都賣掉,套現了70多億。南城匯這個項目,曾經被李嘉誠捂盤多年,甚至出現開盤之前突然售樓處著火等奇奇怪怪的事情,反正最終這個項目在李嘉誠手裡,變著法捂了十幾年。
  • 起底重慶「李嘉誠」:賣光內地資產,花百億海外狂買房?
    這裡,是重慶最早提出「社區」概念的小區, 也是重慶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住宅小區。 此後,「加州城市花園」、「山頂道壹號」等多個地產項目相繼問世,張松橋,成了重慶第一個賣了100萬平方米房子的人。
  • 濟南百萬元商鋪不賣高檔貨賣零食 30平米月賺2萬
    來伊份、光合農場、怡佳仁、非常食客……近幾年,休閒食品店遍地開花,150多家店分布在濟南的大街小巷。在濟南一家高檔社區,竟有人買了家上百萬的店鋪,不賣名牌服飾,不賣珠寶玉器,竟賣起了零食,這是怎麼回事?這些零食的價格如何?多長時間能掙回成本?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
  • 香港鋪面之王不是李嘉誠,而是這個富豪,曾每月至少買一套商鋪
    在香港,天價商鋪是很平常的,一個幾平米稀疏平常的魚蛋小攤,月租金可能也要20萬元。在港劇中,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的港式茶餐廳,面積不到100平方米,售價都要四五千萬人民幣。相信大家都知道,李嘉誠是香港最富有的人,而他旗下資產眾多,在全球的實體店就12000家之多。但是誰是香港擁有商鋪最多的人呢?這個人不是李嘉誠,而是梁紹鴻。
  • 父親是香港十大富豪之一,他35歲接手3000億,僅一套商場收租百億
    這麼多套房都掌握在一個人的手中,要是他自己住的話,一天住一套也得用上幾十年。超越「超級業主」成香港包租公要是用來投資和出租的話,基本上在香港這個地方,一套房價值百萬以上。吳宗權非常的低調,很多香港人都不知道這個人是幹什麼的,更不要說內地的人了。吳宗權還不到40歲,但是為什麼他能夠打敗李嘉誠這些老牌的富豪,成為香港最大的包租公呢?賺錢這麼容易了嗎?在香港就是有這麼多的富豪,雖然在大家的眼中不怎麼有名,但是人家確確實實是真正的富豪,就靠著房子的租金也能大富大貴。
  • 現在的商鋪有多坑?3年前100萬買,現在90萬都賣不掉
    商鋪對於大部分人都是很熟悉的,沒買過商鋪也接觸過不少的商鋪,畢竟現在大街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商鋪。商鋪作為投資性房地產,一直以來都非常的受歡迎。不管是有錢沒錢的都想買套商鋪來賺錢,不少人買商鋪都是貸款購買,為的就是商鋪的高回報率,在前些年大多商鋪確實為投資者帶來了很高的回報,但是現在的商鋪遠遠沒有以前的商鋪好了。我一個朋友在三年前花100萬買了個小區樓下的商鋪,因為回報率低且不好出租,他現在90萬掛到房產中介出售都沒人問,他直呼這個商鋪「買遭了」。商鋪為什麼越來越難投資呢?應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