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城記憶,城門幾丈高!

2021-02-13 重慶

提起重慶,你首先想到什麼?火鍋?夜景?各大網紅景點?其實,重慶的歷史記憶,也是這座城市重要組成部分。

重慶,承載著悠久的歷史文脈,見證了一個又一個傳奇故事的發生,你見過重慶的車水馬龍,卻不一定知道老重慶的繁華璀璨.

千年以來,重慶僅僅是作為四川對外的交通要道,直到近代才迎來一次重大發展。

1890年3月31日籤訂《煙臺條約續增專條》,重慶,從此開埠.

攝影丨孫小宇

 / 永遠的朝天門 / 

母城渝中,巴渝文化生生不息的動力源泉,重慶開始生長的地方,朝天門正是這裡的發端。


攝影丨新浪微博@有鶴在林_

控扼兩江、歷史悠久,它既是重慶從古至今歷史之門,也是重慶海納百川開放之門。

你知道出現在朝天門碼頭上的第一艘輪船嗎?

從18世紀以來,英國掀起了「遊歷」中國西部的熱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近代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冒險家、商人、作家阿奇博爾德·約翰·立德樂。

他先後在中國生活了近半個世紀,1883年第一次到重慶,便投身於開航重慶的行動中。

在1890年《煙臺條約續增專條》中,清政府答應開放重慶,次年3月1日重慶海關成立,重慶開埠,但這時的川江上依然由帆船「主導」。

圖源丨網絡

1898年3月9日清晨,一艘靠蒸汽發動的鐵甲船,「利川」號經歷萬險千難緩緩向朝天門碼頭靠近,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有輪船出現在重慶的碼頭,而這艘船的主人,就是立德樂。

圖源丨網絡

重慶開埠,朝天門始設海關,太平洋的海風也吹進了重慶。那時候的生活啊,是什麼樣的呢?

立德樂帶著他的新婚妻子來到重慶,留下了關於重慶的早期影像及文字記錄——

「在重慶逛街就像被一大群人挾著前行。湧動的行人呀,轎子呀,運貨的騾呀、驢呀、馬呀,還有無數的棒棒,肩上挑著根扁擔,扁擔兩端用繩子繫著兩個大筐。凡是能在街上做的事,人們都在街上做。叫賣的小販呀,修補瓷器的呀,這兒有理髮師在剃頭,那兒有穿戴整齊的女工匠……」

那時的朝天門,搬運工、縴夫、轎夫、挑水夫們來來回回忙碌著,有節奏的號子聲此起彼伏,人們開心於乘坐渡輪,也抵擋不住「坐纜車」的吸引力.

在車水馬龍的如今,我們沒有見過那時候的樣子,但通過這些文字描述,依舊能感受到老重慶的熱鬧生活。


圖源丨網絡

從設海關到被拆毀,從望龍門纜車到朝天門廣場竣工,再到如今氣勢磅礴的知名地標.

朝天門承載了重慶這座城市的發展記憶,影響深遠,也深入人心。

它既是過往城市發展的文明見證,也是如今重慶展現在世界面前的一張精美名片。承接著這座城市的朝氣與熱情,述說著山城歷史文化的悠久與燦爛.

攝影丨新浪微博@有鶴在林_

 / 老城門,高几丈 /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馬馬,坐轎轎,城門底下走一遭.」很多重慶人都會唱這首的童謠,藏著城市的歷史回憶。

重慶城的前身其實只有現渝中半島的面積,嘉陵江與長江將整個半島包圍,十七座城門,依山而建,綿延曲折。

而朝天門是十七座城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

朝天、翠微、東水、太安、太平、人和、儲奇、金紫、鳳凰、南紀9座門濱長江,金湯、通遠、定遠三座門連陸,臨江、洪巖、千廝、西水4座濱嘉陵江。

十七座城門「九開八閉」,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傳說。

圖源丨渝中區文管所

重慶城市改造,有些城牆和城門就被拆掉或埋到地下了,只留下少數幾座城門,我們也曾暴走渝中半島,尋找過重慶老城門的前世今生。

在混沌光陰裡,只剩下了它們褪色的容顏.

而老城門與開埠的故事,得從一位英國的船長說起。

他叫蒲蘭田,川江航運近現代化開拓者,1900年,他將第一艘能夠載運貨物的輪船開到了重慶。

蒲蘭田近身照,圖源丨網絡

川江航運近現代化的一個直接受益者,當然是兩江交匯處的重慶。

貿易繁榮,人口劇增,原來17個城門合圍起來的2.35平方公裡的城池,早就水洩不通。只有拆城門、城牆,建成臨江的碼頭,陸地上則打開通遠門,向西擴展。

城門被拆掉了,可是那些名字還在,它們以另外一種方式,存在於這座城市中。

 / 老建築的百年記憶 / 

那你知道在開埠之初,洋貨又是如何進入到重慶市場的嗎?

重慶開埠,英國打通川江航道,列強絡繹不絕地把國內的剩餘貨物運來重慶銷售,洋領事、洋商人、洋行、洋船,這些重慶人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怪人怪事不斷出現。

商戰、海關、締約,這些聞所未聞的詞彙突然冒了出來,鬧鐘、洋傘、香菸等見所未見的商品鋪天蓋地,令人瞠目結舌、眼花繚亂.

與重慶市區隔江相望的南岸,因為其天然的港灣和碼頭,各國外商紛紛來此佔據有利地盤,開埠時期成為外國人建海關、設領館、劃租界、開洋行、辦工廠、造別墅的集中之地。

現如今當你行走在南岸彈子石至銅元局長江沿岸,仍能看到一些保存較為完整的洋行、洋廠舊址。

除了老城門,我們還能在這裡看到重慶開埠的文化掠影。

安達森洋行舊址

被喻為南濱路上的「故宮」,始建於1891年的安達森洋行,是南岸區慈雲老街裡的歷史建築群。抗戰時期,這裡曾存放過故宮國寶,歷經百年風雨,如今已破舊蒙塵。

卜內門洋行

卜內門公司1915年在重慶開設的一家大型洋行,是一幢兩層一底的方形中英混合式建築。儘管歷經百年的風雨侵蝕,它堅固的牆體和結構,以及每層樓精緻的雕飾,依然能感受到當時卜內門公司的闊氣。

立德樂洋行

立德樂洋行已走過120多年風雨,是英國冒險家立德樂留下的城市烙印,被稱為「重慶最早洋行」。上百年的歲月中,它隨著世事變遷,也見證著重慶的發展變化。

法國水師兵營

1902年,法國海軍軍官虎爾斯特率領測量隊乘法國軍艦,在重慶南岸建立了法國水師兵營,人稱奧當軍營。

建築風格上可以說是中西合璧,有序閣樓環繞、陳而不腐的木質地板、青磚舊瓦、牌文題刻,歷史和文化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積澱。

南濱路是現代與歷史的交融之地,開埠文化、抗戰遺址如珍珠般遍布沿線。

百年沉澱,歲月變遷。這是開埠文化的珍貴遺產,也是這座城市的文化窗口,更是人們文化生活與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

那時候的重慶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100多年前長江三峽船工號子的聲音,100多年前來到重慶的外國人對這座城市最初的印象,100多年前中國政府與英國政府的艱難談判……

這些充滿歷史氣息的文字和影像,你都可以通過下面這部紀錄片來了解。

這部「重慶造」記錄片《城門幾丈高》,將於今日(9月2日)—6日,每晚20:05登錄央視九套,分集完整再現重慶開埠歷史。

第一集《朝天門》,敘述清朝末期重慶的開埠歷程;第二集《城門開》,介紹首批來到重慶的英國人對這座城市近代化進程的影響;第三集《潮水來》,講述第一代民族資本家留學歸來如何加快這座城市建設;第四集《舵把子》,展現民族資本家盧作孚在北碚進行鄉村建設對重慶近代化的推進;最後一集《龍門陣》,呈現了抗戰時期各路人士匯聚重慶的景象,就像在重慶擺了8年的「龍門陣」。

《城門幾丈高》海報

要讀懂一座城市,不止於各大景點、高樓大廈,更要看那些滄桑的歷史文化。

你對重慶的開埠文化,了解多少?

相關焦點

  • 重慶的「城門幾丈高」?
    04-28 20:58:57 來源: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 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消息,「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騎白馬,坐轎轎……」這是重慶人熟悉的童謠,可是這裡面唱的城門,你知道多少?
  • 山與城|《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徐蓓回憶說,四年前,當總策劃周勇建議做一個關於重慶開埠的紀錄片時,一首熟悉的歌謠鑽進了她的耳朵,「城門城門幾丈高……」她心下一動,為什麼不做一部關於重慶城門的片子呢?那時的徐蓓已了解,重慶城門的深意,遠不止一首流傳的童謠。19世紀末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山城「九開八閉」的城門紛紛打開,一個位於中國西部的城市就此開始與世界相融。
  • 「重慶造」紀錄片再獲殊榮!《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
    「城門城門幾丈高,三十六丈高又高……」幾乎每一個重慶人孩童時代都會唱的歌謠再一次唱了起來;既是重慶城門「九開八閉」的一次詳細盤點,更是重慶這座內陸從開埠走向城市近代化的細緻梳理。去年9月開播後就好評不斷的「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再獲殊榮!
  • 央視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帶你穿越重慶百年光陰
    9月2日20:05,講述咱重慶故事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隆重開播啦!如果說五集紀錄片《城門幾丈高》是一條穿越百年光陰的時光隧道,那麼作為開篇的《朝天門》,就是這條「隧道」的入口。「隧道」另一頭,通往一百多年前的重慶。
  • 《城門幾丈高》:除了朝天門兒,還有什麼門兒?
    好聽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在雲南川渝和南京一帶流傳著一首叫「城門幾丈高」的童謠。這首童謠有些奇怪,各地旋律類似但都有不同的唱詞,也無從考證它是從哪裡傳唱起來的。據導演徐蓓說,紀錄片名的靈感,正是來自這首童謠。這部紀錄片延續了導演一貫的藝術堅持,片中音樂均為創作者為本片特別定製的,音樂是本片的亮點與加分點,聽到會讓人不禁發出「哇」的驚呼聲。
  • 《城門幾丈高》獲評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城門幾丈高》 導演徐蓓本報訊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裘晉奕)去年9月開播後就好評不斷的「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再獲殊榮!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總臺)聯合出品的《城門幾丈高》和《早餐中國》(第二季)等被評為「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5集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由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周勇擔任總策劃,國內資深紀錄片導演、製作人徐蓓執導。它首次完整地用影像呈現了19世紀末重慶開埠以來到抗戰結束期間,重慶城市近代化的歷史畫卷。
  • ...你就穿越了百年光陰——央視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系列影評第一...
    9月2日20:05,講述咱重慶故事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隆重開播啦!  如果說五集紀錄片《城門幾丈高》是一條穿越百年光陰的時光隧道,那麼作為開篇的《朝天門》,就是這條「隧道」的入口。  「隧道」另一頭,通往一百多年前的重慶。
  • 《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中央電視臺的《我們走在大路上》等獲得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作品,《城門幾丈高》和《淮海戰役啟示錄》等獲評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這些作品代表了當今中國紀錄片的最新水平,堪稱精品。要創精品,不能走捷徑、炒冷飯《城門幾丈高》為什麼能獲評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它的成功帶給我們怎樣的啟示?
  •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出爐《城門幾丈高》獲評入圍作品 2020年01月21日 09:01 重慶日報  閱讀量: 《城門幾丈高》劇照。(劇組供圖)    本報訊 (記者 匡麗娜 王麗)「重慶造」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獲評2019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入圍作品。
  • 消失的重慶江北城:沒有九開八閉的城門,只有你我的難忘記憶
    本文所用圖片均翻拍自何智亞先生的《重慶老城》稍微了解重慶歷史的人,想必都知道重慶城中的九開八閉十七座城門。流傳甚廣的《重慶歌》就很好地詮釋了這十七座城門。不過,在重慶,其實還有另外一座城,那就是與渝中半島隔江相望的江北城。江北城和渝中的重慶城都是在同一時期開始修築的,在公元前316年,秦國滅掉巴國之後,秦將張儀就開始修建最初的城牆。經過後世不斷修築,重慶城最終形成了十七座城門,而江北城則是十座。
  • 重慶網友發現消失90年老城門 門洞周邊人跡罕至
    重慶網友發現消失90年老城門 門洞周邊人跡罕至 2017-04-12這是一句重慶許多人都耳熟能詳的民謠。雖然今天仍然有南紀門街道,但根據文獻記載,南紀門城門在1927年為了改善交通被「拆掉了」。但是,近日重慶的一些古城牆愛好者在探訪重慶老城牆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疑似南紀門城門的一角。重慶市渝中區政府官方網站轉載當地媒體報導稱,渝中區將立即保護南紀門老城門。
  • 何智亞,我記憶深處的重慶與重慶人
    對於中國文化,寄情山水幾為終極理想,而當代人久居樊籠,復返自然並非易事。山水交織、別樣棲居的重慶,正在探索和實踐著新型山水人居的多樣方式,她的未來值得期待。 朝天門舊貌 準確來說,重慶老城(或稱重慶母城)是指由8890米長城牆、17個城門圍合的重慶古城範圍,面積約2.35平方千米;而其中的「下半城
  • 一座城門見證烏魯木齊滄桑巨變
    (記者 寇凝攝)  烏魯木齊是一座老城。大凡老城都有城牆,有城牆就有城門,城門一般分東西南北四面。  據史料記載: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軍在烏魯木齊河東、紅山以南筑城堡,周長1裡5分,城牆高1丈2尺,此為今烏魯木齊市區建城之始;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又進行了擴建。
  • 火藥塔布拉格老城的一座哥德式城門,該市的地標性建築物之一
    塔頂的視野非常開闊,應該是俯瞰布拉格老城建築最好的地方,360度全方位,並且很貼心的在每個角度的塔身上標註了你看到的所有標誌性建築。修建於1475年,是依照查理大橋舊城橋塔為模型而設計建造的,布拉格的13座城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
  • 山城步道|老重慶的記憶,原汁原味的老城模樣
    重慶山城步道即是重慶人回家最近的路,原汁原味的老城模樣。走進這些梯梯坎坎的老城,才算真正融入了這座城市。山城就是重慶,步道,就是方便重慶當地人步行的通道。重慶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城市,即便是相鄰的地方也可能存在幾十米的落差,人們只能靠爬這種城市小道來往,也在小道兩旁住家、買賣、生活、繁衍。
  • 重慶一周大事件:洪崖洞收費區域開放,中小學開學,國博中心擴建
    @用戶3088:氣溫這麼高,9月1日開學有點不行吧?@西山烈馬:這次重慶動作這麼快,很好!因洪水影響,重慶洪崖洞在短時間的關閉後,於8月25日已經恢復除下部四層以外區域的運營,待被淹沒的商鋪做好清理殺菌之後,將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將全部區域開放。
  • 重慶一周大事件:9月1日開學,27號線進行環評,國博中心擴建
    @用戶3088:氣溫這麼高,9月1日開學有點不行吧? @西山烈馬:這次重慶動作這麼快,很好! 每一個重慶人都該看一遍的紀錄片《城門幾丈高》,入選了國家廣電總局評選的2019年度國產紀錄片的優秀紀錄片。
  • 助力重慶文旅復興:打造重點民宿示範項目尋回「老城記憶」
    一直以來,重慶都是國內遊客最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據途家近幾年的民宿出遊大數據顯示,重慶始終蟬聯國內最熱門的10大旅遊目的地前列,解放碑/洪崖洞持續入選年輕人最喜愛的網紅打卡景點。住特色民宿,吃地道美食,已成為當下年輕人打卡重慶的旅行標配。
  • 南昌奇特的古城門——七門
    幾經尋覓,終於來到了古南昌進賢城門所在處。這裡是永叔路、系馬樁和繩金塔街的交錯處,繁華的城市生活街區。不禁感嘆,眼前的車水馬龍,曾經是熱鬧的集市;腳下的平展馬路,曾經是城門根基所在。而如今,正在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記憶之中。人們都知南昌是紅色城市,但好似忽略了南昌也是一座有著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老城市。
  • 不知道這十座城門,怎能了解重慶歷史幾許?
    這首埋藏在重慶老一輩人記憶深處的民謠叫做《重慶歌》,它完完整整地記錄了守衛重慶數百年的十七座城門。朝天門朝天門位於重慶渝中區渝中半島的嘉陵江與長江交匯處,是重慶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門之一,為規模最大的一座。南宋時期欽差常自長江經該城門傳來聖旨,遂名朝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