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 瞄準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

2020-12-19 央視網

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 瞄準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

原標題:

  航空發動機何時能夠實現「中國造」?近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實施航空發動機專項的責任主體,中國航發對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充滿信心:「實現航空發動機從測繪仿製到自主創新的戰略轉變,實現我國由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的戰略轉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

  上升為國家意志

  發動機是航空裝備的心臟,標誌著一國綜合工業、科技實力,可推動航空、基礎工業和科技發展

  航空發動機被喻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基礎工業和科技實力、彰顯強國地位的重要標誌。中國航發的成立,將創新發展航空發動機上升為國家意志,正是因為航空發動機重要的戰略地位和重大的經濟技術帶動作用。

  「首先,航空發動機是保證國家安全,彰顯強國地位的航空武器裝備的『心臟』。」中國航發的專家告訴記者,軍用航空飛行器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水平。近代飛行能力的每一次突破,都與推進技術的發展直接相關,比如垂直起落飛機的成功仰仗於可旋轉噴管發動機的成功研製,巨型寬體客機的問世少不了大涵道比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應用,先進戰機的超聲速巡航和超機動性主要依靠發動機高推重比和矢量噴管。

  航空發動機不僅為飛機飛行提供推動力,也是整個航空事業包括民用航空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正是隨著民用航空發動機推力、耗油率、可靠性和壽命等指標的不斷提高和完善,民航運輸才成為五大類交通工具中最快捷、最安全、最舒適、最經濟的方式,讓人們可在24小時內到達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世界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地球村」。

  此外,航空發動機產業鏈長,覆蓋面廣,涉及機械、材料、電子、信息等諸多行業,對基礎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巨大帶動作用和產業輻射效應。據統計,按照產品單位重量創造的價值計算,如果以船舶為1,則小汽車為9、電視機為50、大型噴氣飛機為800,航空發動機高達1400。

  中國航發的專家介紹,發達國家始終將航空發動機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中國從國家戰略高度創新發展航空發動機也已勢在必行,中航發的組建恰逢其時。

  據悉,新組建的中航發由國務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組建,是中央管理的國有特大型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機構,註冊資本人民幣500億元。主要經營範圍包括軍民用飛行器動力裝置、航空發動機技術衍生產品及相關先進材料的研發和服務。

  研製難度有多大

  是最複雜的工程機械系統;一型發動機的研製周期長達20多年,需投入資金上百億元

  我們能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飛彈核彈,為何研發不出航空發動機?很多人心裡都有這樣的疑問。

  「難就難在航空發動機要滿足眾多十分苛刻又幾乎是互相矛盾的要求。」中國航發的專家告訴記者,沒有一項裝備需要像航空發動機這樣做到集這些特點於一身:推力大、重量輕、可靠性高、壽命長、油耗低、噪聲小、排汙少、研製和維護成本低……要實現這些研發目標,難度就會成倍增加,航空發動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複雜的、多學科集成的工程機械系統。

  同時,航空發動機工作環境狹小惡劣,設計、製造和實驗都十分困難。一臺用於超音速戰機的渦扇發動機直徑一般僅1米左右、長度4米左右。可以想像,這樣大小的一個圓筒狀物體,要塞進總共十多級的風扇、壓氣機、渦輪以及燃燒室、加力燃燒室等許多部件,難度有多大。由於發動機工作時溫度高達1800—1900攝氏度,突破了目前高溫合金材料最高耐受溫度,因此還要在這狹小的空間裡設置迷宮一樣的冷卻通道,設置成千上萬個引入冷氣的細微小孔。同時,發動機零件還要承受高速運轉帶來的巨大離心力,有的一片葉片就要承受十幾噸大的離心力,而一臺發動機中要包含成百上千個這樣的葉片。

  此外,由於航空發動機研製的技術難度極大,從而導致其研製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據統計,全新研製一型跨代航空發動機,需要二十幾年的時間,比全新研製同一代飛機時間要長一倍。目前,研製一臺大中型先進發動機經費為20億—30億美元。「之所以研製周期長,資金投入大,是因為航空發動機不僅是設計和製造出來的,也是試驗和試飛出來的。」專家表示,即使用當前最先進的技術也不足以完全通過設計分析預測結果,只有經過「設計—製造—試驗—修改設計—再製造—再試驗」的反覆摸索和迭代過程,才可能完全達到技術指標的要求。

  創新之路怎麼走

  牢記使命,發揚工匠精神,更注重基礎研究和預先研究

  隨著中國航發的建立,中國航空發動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未來的創新之路怎麼走?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建國認為,首先要牢記使命,聚焦主業,充分認識國家成立中國航發的重大戰略意義,弘揚工匠精神,集眾智推眾創,還要科學經營,強化管理,廉潔從業。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方勇也表示,要將走自主發展道路的目標拉條掛帳,分解落實,並將完成情況與年底考核嚴格掛鈎。

  中國航發上上下下9.6萬名員工也倍感振奮。這其中有包含6名院士的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以及眾多技藝精湛的技能專家、一線工人。「確實感受到一份沉甸甸的使命和責任,國家這麼重視支持,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好,相信一定能夠圓滿完成歷史使命。」中國工程院院士尹澤勇說。焊工左治建幹勁十足:「我會發揚工匠精神,把每一件產品當做精品來幹,把每一項任務當做使命來扛。」

  中國航發的專家們表示,今後將更加注重基礎研究和預先研究,依託全社會力量,集中優勢資源,夯實設計、材料、製造、元器件、試驗、測試、設備等科技和工業基礎,真正走出一條從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突破到戰略性產品研製全過程的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發展道路,並帶動相關學科的發展和整體工業水平的提升。

  本報記者 趙展慧

相關焦點

  • 萬鋼到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調研
    萬鋼一行參觀了中國航發展廳,觀看了中國航發宣傳片,詳細了解企業發展歷程、型號研製、科技創新等情況,並聽取了深化改革、自主創新、黨的建設等方面工作匯報,對中國航發成立四年多來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特別是心無旁騖聚焦主業所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
  • 中國航空發動機製造業「巨無霸」誕生
    編者按:航空發動機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由於技術門檻高,風險大,投入多,周期長,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國家的專屬研發生產產品 , 中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落後。
  • 打造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強大「紅色引擎」
    走進新時代,黨中央從富國強軍戰略高度出發,做出組建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航發)的英明決策。2016年8月,中國航發正式成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實現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自主研發和製造生產,為把我國建設成為航空強國而不懈奮鬥。航空發動機事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開啟了自主研製的嶄新篇章。
  • 【航空科普】中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
    航空發動機主要有三種類型:活塞式航空發動機,燃氣渦輪發動機,衝壓發動機。 我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始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主要特徵是引進國外發動機仿製結合自主研發,其中代表型號是渦噴-6和渦扇-9。
  • 菸草局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26日,中國菸草總公司與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國家菸草專賣局局長、中國菸草總公司總經理凌成興,中國航發董事長曹建國出席籤約儀式並致辭。國家局副局長段鐵力和中國航發副總經理陳少洋代表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凌成興在致辭中簡要介紹了菸草行業改革發展情況後指出,航空發動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科技水平、工業實力的重要標誌。中國航發自成立以來,致力於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發和製造生產,深入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砥礪奮進、鏗鏘前行,開啟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新的徵程。
  • 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編者按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辦,中國航空學會承辦,航空知識雜誌社協辦推出「科技民生大講堂——大師講航空」系列共12個視頻,邀請12位航空領域的總師、試飛員及行業領軍人物主講,權威視角講科普,讓社會公眾聽最關心的航空話題
  • 航空發動機的發展
    航空發動機的成型與很多製造水平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其質量的好壞代表了一個國家綜合領域高低。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國家就開始了航空發動機的研發,雖然路途曲折但到如今一路上取得的突破與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這樣就使得我國在航空軍事領域有強大的保護能力!
  • 中航發集團成立 世界航空發動機都有哪家強?
    新華網北京9月1日電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航發集團)日前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將形成全新格局,對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8月28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公司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這是大會會場。
  • 馬達西奇欲同中企聯合研製航空發動機
    博古斯拉耶夫表示:「現在我們必須同中國合作。」據馬達西奇方面介紹,在中國重慶,馬達西奇與天驕航空在2017年協議共同投資建設一座工廠,用於生產和維護航空發動機。中方夥伴還提議建設一座小鎮用來安置烏克蘭工程師,讓他們體會到在家的感覺。博古斯拉耶夫稱,工廠已經部分建成,但是尚未投產。(編譯/趙永毅)【延伸閱讀】瞄準中國客戶?
  • 川普:希望中國買航空發動機
    發動機「卡脖子」影響多大按照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的報導,匿名消息人士稱美國政府考慮阻止通用電氣公司向中國出口用於C919國產客機的LEAP-1C航空發動機,理由是擔心該發動機的技術被中國「逆向仿製」。《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種說法首先在邏輯上就講不通。
  • 十張圖了解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發展情況 國產航空發電機逆風翻盤...
    日前,作為兩年一度的中國軍工展,第12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正式舉行。在珠海航展中,備受批評的國產航空發動機表現驚豔。配備了國產矢量推力的發動機幫助J10B在藍天中以強勁的動力起舞,完成了眼鏡蛇機動、落葉和鐘擺等艱難的動作。
  • 中國航空發動機,路在何方?
    近日,日經中文網便報導,美國可能會限制本國企業向飛機製造領域的相關中企供貨發動機。而不久前,中國公司收購烏克蘭航空發動機巨頭馬達西奇被該國政府「回絕」,分析指出,背後也有美國在「搗和」。 雖然中國科技發展一路走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通過自主研發,我國突破了許多技術封鎖,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在少數領域仍容易被卡脖子,除了晶片外,航空發動機也是其中一項。
  • 南航首屆航空發動機班開班
    本報訊 (記者楊靜)9月18日,由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與南昌航空大學共建的全國首個航空發動機學院首屆航空發動機班開班。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陳興超出席開班儀式,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總經理李方勇出席儀式並講話。
  • 航空發動機彰顯國力 國之重器須戰略衝刺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標誌著中國正傾盡全力,由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戰略衝刺。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網站近日評價中國這一「戰略舉措」時說,中國已經擁有了「天眼」射電望遠鏡、中國首臺火星車、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不久以後,中國也將擁有自己的優秀引擎。
  • 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組建 在副部級央企中排名第11位
    新組建的中國航發集團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列入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排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之後。  航發列入戰略新興產業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飛機製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卻是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軟肋」。目前,真正能生產航空發動機的只有美國、英國、俄羅斯、法國等幾個國家。
  • 中國航空發動機,路在何方?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戰鬥機的心臟」,其不僅能為飛機提供動力,而且也是一個國家高尖端技術的象徵。與汽車發動機不同,航空發動機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其困難程度甚至超過了製造一艘航母。放眼當今世界,掌握著最優異的航發技術的國家當屬美俄兩個國家,其次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以及法國的斯奈克瑪公司也是航空發動機方面的龍頭企業。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如今,短短70餘年的時間,中國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在軍事和經濟領域,發展之迅猛已然超越了歐美國家。然而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國雖然不斷在探索,卻一直走不到世界前沿。
  • 航空發動機領域2019年大事件
    1、渦軸16發動機成為首款在中國獲得型號認證的國際合作航空發動機 2019年10月,由中國航發集團和法國賽峰集團聯合研製的渦軸16發動機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頒發的型號合格證,這也是首款經中國民航局完全認證的國際合作航空發動機。
  • 大比拼:世界航空發動機製造商哪家強
    據新華社北京電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日前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將形成全新格局,對中國航空工業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通用電氣(GE)航空集團的銷售額為220億美元,其中32%來自於民用發動機,18%來自於軍用發動機,37%來自於發動機的後期維護服務。  航空製造業需要持續開發能夠減少油耗和安全可靠的產品。通用電氣(GE)航空集團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來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
  • 航空發動機領域2019年十大事件
    11月,中法雙方又籤署一項備忘錄協議,以加強渦軸16發動機在產業上的合作,根據披露的備忘錄協議,中國航發集團和賽峰直升機發動機公司同意: 在中國成立合資企業,以加強在役渦軸16發動機的支持、維護和經驗學習; 準備並開始製造渦軸16發動機,並完成首批120臺發動機的交付,並討論增加製造100臺的機會
  • 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領軍人——劉永泉
    央廣網瀋陽6月27日消息(記者郭淼 郭威)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專制型號總師、瀋陽發動機研究所總設計師劉永泉,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帶領全所科研人員不斷進行技術探索和提升,實現了航空發動機動力技術的新發展,助力我國現代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發展邁入新時代,成為新一代航空發動機的領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