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發動機被稱為「戰鬥機的心臟」,其不僅能為飛機提供動力,而且也是一個國家高尖端技術的象徵。與汽車發動機不同,航空發動機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有很高的要求,其困難程度甚至超過了製造一艘航母。放眼當今世界,掌握著最優異的航發技術的國家當屬美俄兩個國家,其次英國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以及法國的斯奈克瑪公司也是航空發動機方面的龍頭企業。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如今,短短70餘年的時間,中國在多個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特別是在軍事和經濟領域,發展之迅猛已然超越了歐美國家。然而在航空發動機領域,我國雖然不斷在探索,卻一直走不到世界前沿。早在烏克蘭航發巨頭馬達西奇公司宣布破產之時,我國就曾對這家公司拋出了橄欖枝,給出了足夠大的誠意,不過在美國的橫加阻撓下,此次收購計劃最終泡湯。
航發除了用以戰鬥機領域,民用航發也是航空界的一塊「大蛋糕」,不過目前在這個市場上,基本上全球97%的份額都被歐美國家所壟斷,包括上述的英法兩國的航空巨頭以及美國的通用電氣、普惠集團。就目前中國和歐洲國家的微妙關係來看,要想靠西方國家對我國航發進行技術支持,無疑是在痴人說夢。其實別說是歐美國家了,就連中國的好兄弟俄羅斯其實也明確拒絕過與中國共享技術的提議。也就是說,在航發領域,中國人目前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自主研發。那麼僅憑自己,中國航空發動機,路在何方?
目前我國在航發研究上面,其實已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比如說峨眉以及太行系列的發動機,其實推力和涵道比都還不錯,但是如果與美俄的先進航發作對比的話,仍舊有不小的差距。除開軍事領域,目前在民用航空方面,我國要想完全擺脫對歐美的依賴顯然不現實。不過這種落於人後的局面,我國也採取了很多措施,比方說大量招攬國外的頂尖航發科研人員,成立專門的航空公司研究航空發動機等等,中國在航發方面還有很長一截路要走,但是中國人並沒有因此退縮,航發是目前我國面臨的難題,但卻不會是一個永遠的死胡同,你覺得呢?